李戡专访与脸书合集
- 目录
- 20100910李戡专访
- 20101021李戡专访
- 20101028李戡专访
- 20101105李戡专访
- 20101126李戡专访
- 20120725李戡专访
- 20180318FB
- 20180508FB
- 20180706FB
- 20180810FB
- 20180918-20180928FB
- 20181113-20181130FB
- 20181209-20181215FB
- 20190318-20190330WB
- 20190411-20190417FB
- 20190504-20190530FB
- 20190601-20190629FB
- 20190703-20190719FB
- 20190801-20190821FB
- 20190908-20190924FB
- 20191003-20191031FB
- 20191104-20191124FB
- 20191204-20191227FB
- 20200102-20200112FB
- 20200318FB
- 20200409-20200427FB
- 20200531FB
- 20200609-20200629FB
- 20200703-20200731FB
- 20200802FB
- 20200911-20200920FB
- 20201019-20201023FB
- 20201116-20201125FB
- 20201201-20201231FB
- 20201211李戡专访
- 20210105-20210129FB
- 20210223FB
- 20210301-20210318FB
- 20210316李戡专访
- 20210405-20210426FB
- 20210513FB
- 20210621-20210626FB
- 20210701-20210719FB
- 20210812FB
- 20210906-20210927FB
- 20211016FB
- 20211103-20211125FB
- 20211208-20211231FB
- 20220107-20220112FB
- 20220215-20220222FB
- 20220312-20220318FB
- 20220401-20220430FB
- 20220524FB
- 20220623-20220629FB
- 20220714FB
- 20221118-20221128FB
- 20221213-20221231FB
- 20230106FB
- 20230202-20230204FB
- 20230316-20230327FB
- 20230406-20230425FB
- 20230518FB
- 20230601FB
- 20230906FB
wjm_tcy注:李戡微博被封,只找到一些访谈加脸书!由于李戡微博私信骂人的言论,加媒体的剪辑画面,再加看不到李戡的脸书或参加节目的完整视频,导致大多数敖迷都在骂李戡。因此我把李戡的访谈与脸书收录进来,希望敖迷看完全部李戡言论后再加以评论,而不是人云亦云。李戡的言论基本我都赞同,只是发言方式有问题,因为明知老共爱面子,还专门让其没面子,怎么会不封杀呢!如果言论传播不出来,再正确的言论也没用。应该用李大师善用的方法:情欲信而辞欲巧、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00910李戡专访
李戡专访:我有点儿失落
18岁的台湾少年李戡在大陆已广为人知。大陆同胞们不光知道他是李敖的儿子,弃台大上北大,还知道了他出了一本批评台湾历史教育的书。
高,短发,戴黑框眼镜,身体有点瘦弱。面对媒体时,大多表情严肃,并稍带点羞涩,没有父亲李敖那般张扬、斩钉截铁。他说自己谦虚,且注重礼貌,确也如他所言,整个采访中,他守时,不插话,“谢谢”二字常挂嘴边,直致下12楼送记者离开。
在台湾应对19个南部少年的辩论挑战 回到大陆却有一点点失落
“妈呀,我终于连上来了!”9月3日,在李戡来到大陆9天后,他台湾的同学在Facebook上等到了他现身。
与此同时,他在大陆网站开的微博,粉丝数量已达到两万多,甚至比一些台湾的艺人还要火。
李戡成名了。仅到北大报道当天,就遭到50多家媒体的围追堵截。课还没正式上,就收到从云南、内蒙、湖南、浙江等地寄来的5封信,有人想让他支持绿色能源,有人写七律想通过他交给李敖,甚至有人写情书给他,并附上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码。
他并不反感被叫做“李敖的儿子”,也不避讳谈自己因父成名,因为“本来就是靠着他,我的书才能那么简单地就推向市场”。在他的观念中,成功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像潘石屹那样靠自己努力做出来,一种是占着家族优势,立足点高,而自己正属于后者。
来到大陆,在媒体聚光灯下呆了几天后,李戡坦言自己有点点失落,因为他忽然发现让自己很感动、很喜欢、以为很有意义的《黄河大合唱》,在大陆也没有媒体、没有人会关注。他先将这种现象归咎于媒体更喜欢炒作,而不是报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但他也自问自答“这是不是也反映出大部分人可能对黄河已经没有感觉了?”
能让李戡感动的不只《黄河大合唱》。北大开学典礼那天,他第一次听《义勇军进行曲》,就觉得蛮感动。他会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还会唱《国际歌》,甚至在北京奥运会上听林妙可唱《歌唱祖国》后,他也马上学会了。
弃台大上北大之后,台大有19个南部少年向李戡提出辩论的挑战。1挑19,他应战了,而且他觉得自己没有输,跟他们不是一层次。“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怪胎,我觉得自己不是台湾人,因为我不喜欢他们台湾人喜欢的东西。”李戡不止一次称自己是个怪胎,也不止一次公开表露自己的中华情结,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今年4月到北京报名,李戡专门去了毛主席纪念堂,6月考试时又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仪式。回忆起5年前随父亲来京,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故宫。
在台湾,论辈分,他和马英九都是第二代外省人,论年龄,他又和蒋友柏等第三代、第四代同龄。李戡觉得自己比马英九等第二代人,多了大局的眼光,能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抛掉,正视现在。对于同龄人,他极少有志同道合的,更多的是批判,认为他们虽然也讲爱国,却不知爱的是哪个国。
对于未来,他希望自己成为有办法,有影响力的人,并能够帮助一些人。虽然已经写了书,但他还是不清楚自己将来会做什么行业,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会遵从学生的礼教,不会翘课。选课时,他选了台湾学生可不学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因为他觉得不必分那么清楚。书架上摆着他从台湾带来的书,有李敖的新书《阳痿美国》,翦伯赞的《中国历史概要》和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在采访将近尾声时,李戡主动谈起了自己和南都周刊的争论,并打开邮箱给记者看当时的邮件往来,“这就是证据,整封信从来没有提到采访两个字,就说交流、聊天。那天到最后才说她是给南都周刊做专访……”看着这个文弱少年据理力争的样子,又仿佛看到李敖在电视上,穿着红色夹克,探出身来,目光炯炯的盯着观众,大声地说“看,这就是证据!”
爱国和民族主义在台湾已经完全扭曲了
记者:你毫不忌讳提到你的中华情结,但可能很多台湾人,虽然不一定是独派,他们在谈到中华情结或中国人概念时,总是有所保留。你的这种大中华视野是怎么形成的?
李戡:我觉得他们这些人,国民党也好,外省人也好,也许有些人也有这个情结,但碍于现状不敢讲。台湾的现实就是这样,可能就是明哲保身,我觉得现实一点也不是坏事。我主要是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我爸爸会指点我大方向,这个大方向就是中国,所以我跟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一样。
记者:在大陆,爱国和民主主义反倒有一点被虚无了,比如现在谈民族主义会被认为是愤青,在大陆也说华侨更爱国。你怎么理解爱国和民族主义?
李戡: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我觉得爱国和民族主义在台湾已经完全扭曲了。台湾提到爱国,他们不知道爱的是哪个国,他们现在全部以为是台湾。民族主义也很简单,他们会区分台湾人和中国人。台湾有一个天下杂志做调查,好像有七成人认为自己只是台湾人,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不到一成。
我在台湾是被当作一个怪胎,因为我觉得我不是台湾人。我喜欢的不是他们台湾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流行音乐或是所谓台湾本土的东西。我喜欢的就是黄河大合唱这种,七个我全部都会唱,都背下来弹。前几天在上海安排和周立波、余隆老师见面,我就弹了“黄河颂”,我认为这些东西很有意义,应该会有很多人觉得不错或很感动,应该会有媒体报道。但忽然发现好像没有人会关注这个事情,部分媒体更喜欢炒作一些事情。这也反映出来,大部分人对“黄河颂”这类音乐已经没有感觉了。
记者:你从台湾来到大陆,我想应该有鱼儿回到大海的感觉,或者是离乡的游子回到家乡的感觉,但是到了后突然发现这里也是商业化和被解构的现代社会。你会不会有这样的失落感?
李戡:有一点点失落。从几个媒体报道的方向来讲,我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被埋没掉了,跟我不相干的事情被捧得这么高。
记者:你是如何发现黄河大合唱的?
李戡:是我无意间发现的,因为我爸爸对音乐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有这首歌曲。我第一次听不知道是什么,就觉得很感动,以后每听一次就有新的认识,再后来我就对音乐背后的历史有了了解。
记者:近年来香港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例增加了,这一方面是教育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跟中国逐渐强大起来有一定关系。现在中国逐渐强大的形势,对台湾的年轻人有没有一些影响呢?
李戡:肯定有。
中华情结来源于父亲影响
记者:你父亲有没有跟你讲他当年怎么颠沛流离,怎么从大陆流亡到台湾,有没有忆苦思甜?
李戡:李敖回忆录上有写,我也看过。他流亡的过程都跟我讲完了,因为他小时候跟我爷爷一起被日本人抓过,还看到日本人在北京马路上骑着马,又看到上海的一些警察驱赶群众,很惨的景象。那个时候他才12岁,就一辈子记住了。所以他对中国的富强、国力壮大起来非常有感触。
记者:他有没有谈书之外的东西?
李戡: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很怕蟑螂,就很好奇他以前坐牢的时候怎么办。他跟我讲睡觉的时候蟑螂、蜈蚣都爬他身上。问他怎么适应,他就说呆久了就习惯了。
记者:他的爱国主义或者对中华概念的描述,有没有对你们经常灌输?比如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华?
李戡:他讲中华当然就包括台湾和整个大陆,他当然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记者:现在很多大陆知识分子评价你父亲,好像老糊涂了,为什么年轻时对国民党睚眦必报,现在对大陆这么多毛病一个都不挑,跟在后面拍马屁。他们觉得这是李敖发生了变化,你觉得有变化吗?
李戡:他们这样想反倒是愤青,他们知道的都很片面,不知道整个事情的经过。很多人在讲他以前争取自由,声音很大,现在反而不讲话,我觉得应该好好听听他在北大的演讲。他的自由主义到大陆这个环境,过去那些方法都不需要了,因为在大陆,宪法保障是完备的。他也列举出来了很多种自由,他们要争取更多的自由,只要要求政府履行宪法。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骂共产党,不批评这那的。那也很简单,第一他虽然也知道很多大陆的历史,但可能没掌握足够多,对这方面不擅长。其次,我爸也讲得很清楚,国家要富强,需要给政党、政府时间。而且他已经做了那么多,大陆的那些事情可以让他们来写。
可以叫我“李敖的儿子” 因为我本来就是靠他
记者:现在有种说法,觉得李敖把儿子送过来叫“托孤”,你看到过这个说法吗?你是怎么看待的?
李戡:我在台湾已经超越了所有同辈人,因为我出这本书就是一个证明。我已经先于他们那么多,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呆在台湾了。所以我就想换一个更好、更有挑战性的环境。第二个原因就是,我这本书写到了台湾的高中教育多么令人失望,所以我不需要再给它的大学教育任何机会。我当然也可以选择去美国、日本,但我不喜欢这样子,我也讨厌美国,所以大陆是第一选择。
记者:韩寒维持知名度的方法是对公共事务有一些发言。你在大陆会不会也对公共事务有发言?或是对公共事务有一些评论?
李戡:我以后再想吧。我也不是一天到晚跟人家辩论什么时事,自己看了心里明白就好。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这块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情根本不应该由我来做的,那些教授、那些所谓的国民党都应该做这些事情,因为这都是违背他们自己宪法的。我来写这本书,占着一些优势,一些新闻卖点,所以就我来做了。但并不代表我具备作家的理想或者是时评家的感觉。
记者:你姐姐不是一直很不爽媒体叫他李敖的女儿,你喜不喜欢别人叫你李敖的儿子?
李戡:可以,只是不要把我的名字打错了。这没有什么不好,我本来就是靠着他,我的书才能那么简单的推向市场。
很多人觉得我靠爸爸好像不对。我的理由很简单,成功的人有两种,第一种是像潘石屹这样自己努力做出来的,我们非常敬佩。另外一种人就是家族的优势,立足点就比别人好一点。人家也能成功,不能因为他们先天上有一些优势,就先否定他们。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01021李戡专访
李戡:一辈子是中国人 《黄河大合唱》胜台湾所有音乐
最近,台湾作家李敖之子李戡放弃台北大学而选择北京大学,以及在三联书店出版《李戡戡乱记》痛批台湾教科书,这两件事在社会上备受瞩目。被问及为何选择北京大学时,李戡说:“我爱这个国家,所以我来北大。无论到什么地方学习,最终还是要回报祖国。”
今年8月底,李戡在与周立波以及指挥家余隆共同进餐时,用钢琴演奏了一段《黄河颂》,被周立波赞为:有大格局。“一部《黄河大合唱》可以抵得过台湾所有的音乐。我从台湾来,热爱具有中华文化深层内涵的音乐,这件事在大陆却没人关注,反倒是与韩寒的打‘口水战’的八卦,却在网上热闹了两个月。”李戡的疑惑并不止于此,他在与一位知名年轻作家谈及《黄河大合唱》时,对方竟然表示对这首曲目并不熟知。李戡认为,也许当下的大陆青年并非没有听过,只是没有那么深刻的感触。
带着对《黄河大合唱》强烈的共鸣,“十一”期间,李戡亲自来到壶口瀑布。站在瀑布前,李戡在脑中把《黄河大合唱》默唱了一遍。他说:“我站在那儿,看了一个小时,非常感动。因为壶口瀑布的壮烈气势,正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李戡甚至考虑写一部以黄河为背景的作品,透过一个中国最具特色的景观,去描写中华民族的精髓。
但同时,比起李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台湾的年轻人显得淡漠得多。“台湾学生对大陆文化其实没有太大热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很有限。更多人喜欢日本、韩国的流行文化,因此学习日文、韩文变成一种风潮。”
荷兰汉学家罗斌在评价台湾时,称它是全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对此,李戡表示:台湾的文化传承,大概是指保留繁体字,以及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陈列的文物。事实上,李戡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多有疑虑。他说:“台湾多数人以为保留繁体字就代表继承了中华文化,这是很荒唐的。传承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李戡说自己刚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在中国大陆十分普及的名著,在台湾根本买不到。他认同钱穆所说的:没有超过五十年的书就不要看。所以,李戡喜欢的都是一些经典。包括现在大陆正在风行的“国学热”,李戡也能列举出于丹,易中天的名字,并说“国学热”本身很有价值。因为现代作品还不能完全与过去的经典作品衔接上。
当然,在大陆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信仰缺失,没有诚信,道德涣散等。对此,李戡很坦然,他说:“社会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年轻人能做的就只有让国家变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因为对社会现象不满崇拜其他国家。我会尽我所能为国家奉献,因为我一辈子都是中国人。”
李戡表示,自己来到大陆并不是因为不愿意再为台湾的发展而努力,而是希望自己走出来,成为大陆与台湾文化交流的推手。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01028李戡专访
李戡:做父亲那样的人太难
入学北大近两月,新书引进内地;接受本报专访盛赞北京气派,表示最崇拜父亲
李戡1992年8月3日生,台湾作家李敖与妻子王小屯之子。2010年弃台湾大学而择北大,成为公众人物。7月底在台出版处女作《李戡戡乱记》,痛批台湾历史教科书。该书简体版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
不知道有几个人能在17岁的时候得到这么多的关注,李戡得到了。这关注缘于他的父亲是李敖,也因为他从台湾来到北大读书,还因为他的新书《李戡戡乱记》,当然,最重要的是,陈文茜拿他和韩寒比较了一回。现在,光环之下的他,要发言了。
论台湾 认同价值混乱
新京报:你来北大上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感觉怎样?
李戡:大体上都还好,我当初来北大是因为不太喜欢台湾的环境,他们脑袋都坏掉了,不需要跟他们在一起念书。北大学生真的很厉害。
新京报:你和北大的同学交流过程里,会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李戡:还好吧,我也不大晓得。我觉得思维上没有很大差别,因为我本来就跟台湾学生不一样。
新京报:你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和他们不一样?
李戡:高一就开始了。首先是家里不同,然后才有了之后的更多不同。还有就是对自己的认同,台湾有人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认同价值观都错乱了,所以没办法谈事情。
新京报:你如果跟周围的同学都不一样的话,会不会觉得孤独?
李戡:我记得屠格涅夫有个散文集叫《猎人》,里面有一篇文章翻译成《孤老》,讲一个守陵人,孤独一个人,这个孤老有一次抓到一个偷东西的人,就想要打他还是怎样,后来被劝住,然后对这个偷东西的人晓以大义。我就有点像这个主角,很有正义感,可是又孤独一个人。
论敌人 5000多人不算多
新京报:什么时候开始写《李戡戡乱记》的?
李戡:今年2月开始写,7月中写完。可是这些资料一年前就有了,那时候有想法写了一个文章,想揭开课本中的假例子,因为教科书太多问题了,写得很过瘾,所以想到把这个再做成书。再加上,老师上课的时候,很多错误,我也忍无可忍,边上课边保留证据,把那些讲义都留下来。
新京报:你的同学对你写这本书是什么感觉?
李戡:他们现在骂我骂得要命,因为我写书骂他们。可我完全看不起他们。台湾大学里面自称有所谓的自由开放,你们上高中的时候为了考好大学,有些话不敢说,现在考上大学了,还是不敢跟过去害你的人算账,所以我不愿意呆在台湾。9月初我在台湾有个访问,他们拿我的一句话当标题———台湾学生太混,不把他们当对手。还有我在这个采访里,有个意思是,台湾不承认北大,北大还是北大。但是他们给我减缩成———北大就是北大,哪需要台湾承认。他们把我当成公敌,我说他们混,本来就没错嘛。FACEBOOK上面还成立反我的团体,人也不多,5000多。我无所谓,我跟他们也不是很好嘛,我也不在乎。
论北京 有气派,格局大
新京报:你来北大这段时间,对北京有些什么直接的观感?
李戡:我感觉大陆比较好,台湾不好。十一假期我看了中网、波利尼的演出、首博的60年考古展、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都是国际性演出,台湾都没有,台湾办一个花博就高兴得要死,格局就很小,北京有气派,格局大。
新京报:不过有人觉得台湾人相对更有教养。
李戡:对对对,那是老实话,秩序好一点。在这边坐地铁,碰到一些怪人,没办法。但我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受很大打击。每个地方都有缺点。你看他们秩序很好,可他们脑袋里想的东西乱七八糟的,脑袋都坏掉了。
新京报:很多人会觉得台湾传统文化的保存做得比较好。
李戡:马英九吹牛说中华文化台湾保留最完整。好多人都觉得台湾有个繁体字就代表中国文化。可就说台湾的教科书,高中教科书要学40篇文言文,除了其中4篇台湾题材,其他36篇内容,大陆初中就教完了。而且台湾近代部分的教科书没有提到闻一多、茅盾这些人,台湾气量狭小,不肯承认大陆这些作家存在。气量都没有,有什么资格说他们保留中国文化。
新京报:大陆是不是也有问题呢?
李戡:我知道啊,可是轮不到台湾来讲,轮不到台湾打着自己所谓自由民主的旗号反过来批评大陆。也轮不到任何国家讲我们,不用别人来干涉。我们有缺点我们可以自己改。
论韩寒 粉丝惹不得
新京报:你最崇拜的人?
李戡:就我爸爸。还有几个音乐家。
新京报:有人把你和韩寒做比较。
李戡:那算我倒霉吧,还好现在也没了。
新京报:怎么倒霉了?
李戡:无聊嘛,那时我7月底要在台湾出书,到9月底那边都没有什么新闻,硬要扯出这个。
新京报:你了解韩寒吗?
李戡:我根本不了解。韩寒之前不晓得他是谁,记者问才晓得。
新京报:过了这么长时间,对他有过了解吗?
李戡:没有,我只知道他的粉丝惹不得。
新京报:你父亲怎么看你和韩寒这些事?在这个过程里你自己有没有成长?
李戡:他都不管的,无所谓,小事一件。多少有成长,也没感觉到什么。
新京报:你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到出书,被很多人关注,这个过程里,你有什么改变?
李戡:有,格局更大了吧。以前看有人骂我爸爸,还难过,现在都不会了。现在是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更高层的地方。人往高处爬,我在台湾呆够了,应该到更高的地方。
论父亲 做他那样的人太难
新京报:你父亲有帮助你写作吗?
李戡:有人怀疑是不是我爸爸挂名帮我写的,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是他现在在忙自己的新书,他没有时间。再一个,他格局也比这个要大,他现在关注的都是世界级的事情,不可能再回来谈台湾了。而且割鸡焉用牛刀,谈这些小事情我来出面就行了,用不着他亲自出面。
新京报:这书在台湾的反响如何?
李戡:刚开始反响很不错,到后来被打下去了。台湾畅销书都是牛鬼蛇神,很没有营养。这本书到后来,加上我骂台湾的东西,他们不敢看。现在我爸爸的书卖得非常好,他最近忙着上节目宣传。
新京报:他怎么看你的书?
李戡:他说很好啊,他等我写完了才看的。
新京报:你爸爸对你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会鼓励你吗?
李戡:看事情的态度,做学问的技巧,他给我一些想法都是很新的。他不用鼓励我,我自己就好了,我现在都已经学到很多。
新京报:你们会有代沟吗?
李戡:没有没有,如果聊现在喜欢什么新东西,当然有代沟,可是学问不会有代沟。
新京报:会有分歧吗?
李戡:很少吧,我都听他的。他走的路多。
新京报:你会希望将来成为他那样的人吗?
李戡:太难了,我做不到,在我自己的规划里边,做到最好就行了。
新京报:你的规划是什么?
李戡:规划……我没有规划,现阶段就是把书念好嘛。可能的话我想再修个双学位,文学方面的。之外还要去各个地方走一走。
新京报:为什么觉得做不到?
李戡:他那样需要非常坚强的毅力和很大的学问,学问我赶不上,这个太难了,赶不上他了。
新京报:但是他肯定希望你超过他,他在序言里不是也说17岁的人已经超过17岁的他了吗?
李戡:那个只限17岁,那个很难,超越不了啊。
论自己 台湾大陆的作家都不读
新京报:你喜欢哪些台湾作家的作品?
李戡:都没有看,我不喜欢台湾作家,只喜欢我爸爸。台湾的书我都不看的。
新京报:那你都看什么书?
李戡:我看外国文学,太多了看不完。
新京报:大陆的作家会关注吗?
李戡:也不看。
新京报:国外喜欢谁?
李戡:太大了,像一个宝藏库。
新京报:最喜欢的作家是谁?
李戡:还是我爸爸,以前当然多了。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我蛮喜欢的。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崇拜你爸爸?
李戡:他做人很了不起,很有正义感。之前义卖100件收藏品,得到100万美元给慰安妇。这个事情根本不应该个人来做,日本要给她们钱当封口费,让她们签字说是自愿的。我爸爸的性格很有正义感,也影响到我。
新京报:你觉得你父亲有什么缺点?
李戡:他缺点……他的缺点我现在还想不起来。
新京报:你自己的缺点是什么?
李戡:我的缺点就是……我要想更久。缺点就是,可能,我这个还想不起来。还好,以前有的现在改掉了。比如家里房子比较好,比较挑住的东西,现在就没了,改掉了。以前怕虫子啊,现在不怕了。所以一下想不到,改掉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01105李戡专访
李敖之子处女作引进出版 批评台湾教科书
李戡接受专访时带着父亲的新书,顺便搭车宣传。本报记者 吴平 摄
李戡处女作《李戡戡乱记》
“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拨乱反正,台湾的历史不是什么千古悬案,都是那么简单的历史,很容易就可以把它给证明出来。”台湾作家李敖之子李戡处女作《李戡戡乱记》日前由三联书店引进出版,该书痛揭深批台湾教科书、联考和学校这三个方面的诸多痼疾。17岁的李戡目前正在北京大学读书。他昨天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出版《李戡戡乱记》,他几乎成了台湾同学的公敌,但他跟他们不是一类人,所以也并不在乎。
出书后遭同学唾骂
《李戡戡乱记》共五个部分:《“台湾史”的虚伪扭曲》《“公民与社会”的荒谬》《国文科的“去中国化”》《这算什么大学联考题目——比重失衡的命题》。书中,李戡列举了大量事实和对比表格,痛揭深批教科书、联考和学校这三个方面的痼疾,声讨教科书中历史、国文、公民与社会三科的荒谬内容,直陈台湾教育制度“肆其荼毒,祸害学子”。
李戡说,早在两年前,他就将教科书中出现的与历史不符等问题一一记载下来。“当时只是觉得写得过瘾,并没有出书的打算。但在网络上只有几百个人看,觉得如果写本书,看的人就多了,就有了这本书。”李戡说,为了搞清楚台湾教科书这些年来有多大变化、有多混乱,他数次出入台湾国立编译馆,忍着鼻子过敏的痛苦,在鼻涕横流中将台湾60余年来各个版本教科书仔细比较,进行了透彻研究。
《李戡戡乱记》今年5月在台湾出版,李戡因此遭到许多台湾同学的唾骂。“因为我在文章中写到他们。这些人整天只顾考高分,两耳不闻窗外事,当初考大学不去骂也能理解,如今考上大学了,还不敢面对过去最难受的那一段时期。”对于自己的处境,李戡用“孤独”来自况:“屠格涅夫有部散文集叫《猎人笔记》,里面讲到一个孤独的守陵人。他有一次抓到一个贼,想要打,后来被劝住,然后他对这个贼晓之以理。我就有点像这个守陵人,有正义感,可是又很孤独。”
最崇拜的人是父亲
书中除了李戡“戡乱”的文章外,还有李敖长达两万字的导读,以及“准干妈”陈文茜4000多字的长序。李敖对儿子这本书非常赞赏,他说“一般17岁,或无能为力或默尔而息,但这本书,却揭竿而起、挺身而斗”“少说空话,而是用比对、用证据来说话”,更难得的是“有论世的高度和准确度”。陈文茜认为,《李戡戡乱记》“一刀砍断台湾教科书想在他脑袋里塞进的垃圾,再一刀砍断整个岛屿想包围他的窒息窝囊。”
由于《李戡戡乱记》文笔老辣,锐利不乏苛刻,文风颇有李敖之势,有读者怀疑其中章节是李敖代笔。对此,李戡连连否认,他说,这个绝无可能:“第一,我爸爸没有时间管我这事,我写书的时候,他也正忙着写《阳痿美国》,无暇顾及我的事;二是,他早就不肯也没有兴趣写这类东西了,他的格局不在这里,他现在谈的都是世界级的东西。而且杀鸡焉用宰牛刀,谈台湾是小事情,我来出面就行了,用不着他亲自出马。这些质疑的人是不了解他。”
谈起父亲李敖,李戡一脸幸福:“我长这么大,最崇拜的人就是我爸。”接受专访时,他还不忘带着李敖的《阳痿美国》四处推荐,顺便搭车做宣传。“在台湾,许多人喜欢朱天心、朱天文,可我不喜欢,我只喜欢我爸而已,他的著作我一字不落全看。他的写作真的是有很强大的历史、文学底蕴在里面,我觉得现在的作家几乎没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李戡认为,父亲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他看事情的态度和做学问的技巧,尤其是他的想法很新颖,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是在他那种精神的召唤下,我才愿意去做‘拨乱反正’的事。”
李戡说,除了父亲,他还崇拜殷承宗、余隆,还喜欢郎朗,“我崇拜的都是这些音乐界大师级人物。”
虽然父子年龄相差近60岁,但李戡觉得两人交流很顺畅,没什么代沟。“要说代沟,看你指什么事,指那种现在流行什么,现在喜欢什么新东西,当然有代沟。可是学问是不会有代沟的,我跟他谈事情没有什么隔膜。”李戡自认永远也比不上父亲:“尤其是他的学问我难以赶上,太难了。”
北京格局大
李戡今年从台湾师大附中毕业,4月考取了台湾大学,7月又考上了北京大学。他放弃台大上北大,除了弥补李敖的遗憾外,更重要的是李戡不满台湾岛内刻板、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入学几个月,李戡对北京乃至北大都有了很好的印象。他说:“北大的学生真的很厉害,和他们交流你会觉得他们的思维都很开阔,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视角也是包容而多元的。这一点很像我,我觉得我和他们在思维上没有很大差别。”
李戡自称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就喜欢上了北京。他说北京“吃得好,也有很多玩的地方”。十一假期他看了首博60年考古展,以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演出,“都是国际性演出,北京有气派、格局大”。由于挤了几次地铁,李戡对北京地铁的秩序不看好。
从台湾到大陆,李戡认为,他最大的变化是感到自己的格局更大了,“从一个小地方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地方,这是我最大的感觉。”
缺点已改掉
李戡说,他目前尚没有精力再写新作,“即便写也不会写台湾,写在大陆的见闻还比较有意思。”李戡在北大读经济专业,称将来不会从事写作,而会从事一些商业活动。
谈起自己的缺点,李戡沉吟半晌说,他觉得很多缺点以前有,现在都改掉了。“比如说我以前家里住的房子比较好,住就比较挑,那是一个缺点。可是现在就没了,改掉了,住学生宿舍。公用设备差一点,但照样习惯了。以前怕虫子,现在也不怕了。”
(本报记者卜昌伟)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01126李戡专访
对话李敖之子李戡:我信仰家族的根
欢迎来到凤凰网读书!11月26日,第三十五期读书会在北京单向街书店举行——邀请台湾年轻作家李戡谈谈他眼中的台湾。
本次活动我们在凤凰网读书会官方微博(http://t.ifeng.com/ifengdushuhui)及凤凰网读书会微博小组(http://t.ifeng.com/g/1453/)进行了预告和提前交流,欢迎加入和关注。
编者按:
本期凤凰网读书会邀请的嘉宾是台湾年轻作家李戡。
李戡前不久在大陆出版了新书《李戡戡乱记》,按照时间表对当下台湾教育问题进行了评论。暂且不说李戡是站在什么角度或是立场去写的文字,只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国家与民族未来的积极思考。当然,看到李戡的名字,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标签是“台湾人”、李敖之子,这是事实。
就在我发出通告后,很多读者都做了回应。有一部分人认为李戡是一个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是非判断力的人,甚至对他父亲价值观的变化产生了质疑。也有另一部分人反对这种评价,认为没有必要把一个年轻人的调子打压那么厉害。我甚至收到同行好友发的邮件,他非常不解我为什么会邀请李戡做客读书会,认为李戡的表现不会受到读者的肯定。在现场,我没有对李戡的表现作任何评价,只是请在场的读者能先听听李戡是怎么说自己的观点的,再发声也不迟。我很友善的回复了好友的邮件,理由也很简单:在当下纷杂的声音中,我们很少冷静的去听一个人的观点,总是急于自己的表达。我们做过这么多期的读书会,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平等待人,倾听、包容多元化的声音,如果因为不支持李戡的观点就扼杀他发言的机会,我们岂不是在扇自己的耳光?奢谈什么公平呢?何况他是这么年轻的孩子,有理有据的写了一本书而已。
所以,就像伏尔泰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借此看看李戡如何说他所认识的“两岸”。
李戡《李戡戡乱记》/三联书店2010年
李戡:我在台湾不受欢迎
凤凰网读书:很高兴大家在这个严寒的晚上来到凤凰网读书会,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李戡,他出了一本新书——《李戡戡乱记》。我在网上看到大家各种各样的评论,不管是怎样的观点,我们首先先倾听李戡同学,他自己作为一个台湾人,在受到了众多的本土教育之后,他是怎样去看待他生活的那一片土壤,到时候我们会留一大部分时间给大家做直接的对话和交流,大家有任何的问题都可以提出。
李戡今天准备了非常多的资料,做了很充足的准备,我觉得你可以先谈一下,刚才我们谈到那些你在台湾经历的故事,你自己怎样去看待的。
李戡:我先简单讲一下从小到现在的受教育过程。我小学念的是台北市市立复兴小学,跟初中一样,都是念的市校,学校管得非常严格,我们从早到晚都被安排考试,所以跟大陆应该一样。小学的时候家长都会安排学生上各种才艺课,所以我有些才艺就是在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初中念完了就考高中,我后来考上了台湾算是第二好的高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我写这本书就是根据我这三年读书读下来的一些感想。两个礼拜前我回台湾,带来了这么多资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第一手证据,里面包括了我写书时,跑到台湾所谓的国立编译馆教科书档案室,至少待了有将近十次,我发现它的书原来这么整齐,从1954年到现在各个年代的书都有,我就重新开始翻,翻阅的那些书都非常旧,搞的我一直打喷嚏,头非常痛。
第二次去我就学乖了,戴口罩去。搞的跟鉴定一样,旁边的工作人员都不晓得我在干嘛。他们看到我来了四五次,也认得我了,后来才发现我在搞这本书。书不能带出档案馆,只能够被复印,所以那个书第一部分讲台湾历史的部分,它有各个版本从1954年到现在大概有五次版,改版内容的标题,我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它1971年的版本涉及台湾的议题部分就这样,一页一页翻,一页一页抄下来,这是1983年的版本,还有现在的跟1954年的版本。我每一次去就是大概这么多的资料,一页一页的要印下来,然后再回去整理,每一次都是这样子,逐渐的完善,这本书后来就这样子写出来了,大概花了我四个月的时间。(编者注:李戡拿了很多复印资料展示给读者)
这本书在台湾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刚开始卖得不错,现在这本书卖得不好,不过我爸爸那本《阳痿美国》排在第一名,这本书在台北的诚品书店维持了两个礼拜的第一名,现在还是第一名。因为这本书加上我来北京念书,我几乎跟我所有的高中同学断绝来往,他们发神经集体抵制我,其实我根本没有感觉,跟现在一样,跟同学只不过是一起吃个饭,一起去补习班,一起玩,九月底台湾有个报刊杂志访问我,然后就把我讲这个话当标题——台湾学生太坏了,我不把他们当对手。这句话一出来,先上了雅虎版的台湾首页,一夜之间我就大概得罪了十万个台湾大学生,所以当天晚上Face-book上就成立了一个反对我的团队,把我在北大被包围的照片贴出来,打一个红色的叉。所以我现在在台湾就是恶名昭彰,也很不受欢迎。
我根本不戒备台湾这个地方,至于回去的原因是因为看家人,为了台湾小吃。我觉得台湾有很多我高中同学的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我可以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台湾的高中在干什么。我们一进高一,除了语文、英语跟数学以外,历史、地理都要学,还有就是“公理社会”,是台湾自己发明的一门科目。另外自然方面要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生物、技术科学,技术科学也是台湾有的,讲什么地震、讲台风,也是跟自然有关的。当我第一年学完之后,高二就开始分班了,也是分文组班、理组班,我选择的是理组班,一直到毕业之后。
我们考试是一年有两次,一次在一月底,一次在十月中,第一次叫做学科能力测验,每个人每张试验的题目完全一样,就是考语文、英语、自然跟社会,基本上都是一年级大家念的东西,所以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我的分数不是太高,就是台大的中上左右。然后第二次叫做制定科目考试,就是根据学生在高二、高三他们学的专业去考,所以它的深度是非常高的,它的数学、自然科都是非常难,考完了就是登记分发,跟这边的制度一样。它考完了自己衡量自己的分数填完了分数再统一分发。第一次不一样,第一次是学科测验的话,是个人申请,那段时间我过得很痛苦,因为我从今年2月考完,大概在今年7月底,我这半年同时在忙好几件事情,个人申请相对比较简单,你要交一份自传,自传就是写你自己从小的经历、得奖什么的,所以那时候一个人可以报五个科系。其实我非常瞧不起这种制度,我觉得它是靠那个编谎比赛,就是比谁说谎厉害。这个做完之后就通过了审核,进到面试,因为你可以报五个科系,所以自传里面每个人都在吹牛,自己从几岁开始受到启发,然后从多久对这个系就充满热情。
所以我就写得很恶心,我报了五个系,我上了台湾清华的金融系,还有台大地理科学,还有土木工程、企管、国际贸易。6月来面试,在这半年,这本书是私底下写的,因为这半年我们还在上学,不能请假,还要考期中考试,所以我那时候就养成翘课的习惯。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后面有一座墙,那个墙有2米5高,我们学生都知道怎么样从学校的墙翻出去,翻出去就是一条大马路,我家也在那条马路上,我就去坐公车回家。我爸爸反对我翘课回家,不管是写书也好,还是做什么也好。高中三年念完,其实我对自己的学校没有多大留恋,因为我这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就在骂这个学校,因为学校是一个标杆,特色就是地很大,大概有五、六十个社团,所以基本上是所有台湾初中生的第一志愿。
我为什么骂他们呢?因为身为这样的标杆,学校里面老师带头领导的一些作为,都是这些教科书的帮凶,都是去中国化,他们也是在助长去中国化的气焰。现在这些老师上课都在骂我,跟我的学弟在骂我,但台湾很多有名的人物都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比如说新党的党主席郁慕明,还有国民党很多高层像连战、刘兆玄,但我写了很多内容后来全删掉了。这个学校校训写的是“爱国”。爱国怎么爱?现在完全扭曲了,你这个爱国到底是爱中国,还是爱所谓台湾?就不知道了。因为同学全部都是台独分子,我们校歌都没有改,校歌有一句是这样,“我们是新中国的中坚”不知道是改过了还是没改,“新中国”念得特别快,一秒钟就念完了。所以你看我们同学在唱校歌的时候非常矛盾的,台独是混独。
李戡:台独的三种类型
李戡:大陆的代表团来我们学校参访,教师楼上要挂着青天白日旗,所以跟同学相处,你哭笑不得,可是你也不能跟他们生气。因为跟他们生气,他们也不会改,所以我只能在上课跟他们讲一些比较没有营养的话,他们就很快乐。很多人问大陆版跟台湾版的书有什么差异?差异大概有三个小部分,第一个就是我讲台湾历史,台湾的宣言,大陆的宣言,可是最后一段被删掉了,有个标题叫勇敢台湾人的典范谢聪敏,谢聪敏是我爸的朋友,我爸爸为台独坐牢,就是被他咬进去的,可是我爸爸早就原谅他了,他也不在乎。我们讲台独有三种,一个是真台独,这类人并不多,没有几个人。第二个是假台独,第三个就是不真不假的混独,马英九就是混独。这个人我是真的尊敬他,他为了他的理想,他坐牢被关了15年,现在75岁了,跟他吃饭,他手拿筷子都在抖,他的脊椎已经弯掉了,走路都走得很吃力。民进党的个性就是这样,忘恩负义,他的功劳这么大,这么资深,陈水扁当政以后,他只给他当了一个所谓的国策顾问,当了五年就卸任了。所以我觉得台湾人还是有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我们至少去尊敬的,他也是真正为理想而付出的。这个人,有关单位不满意,就把它的描写删掉了。
另外一部分,我讲的公民与社会有一大部分被删掉了,有一个很大的表格,我花好多时间查,可是还是被删掉了,就是讲过去台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解释。最后删掉的是05年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反分裂国家法》一出来,台湾群情激愤,连国民党都在搞反对游行,所以我不晓得这一段为什么会被删掉,我还是在骂台湾的,台湾自己的中华民国的法律里面谈到“国家”安全法,它是指反对国家分裂,台湾的反分裂法比大陆早了17年出来,台湾可以板着脸,大陆板着就不行,大陆一反分裂,台湾就发神经,这是什么标准?所以这个部分被删掉。
他要删,我也没有话讲,我不在乎。问题是有关单位在拖延我这个书的出版,拖延了一个月,可是你连一个小小的盗版商都抓不到,盗版商已经印了三十万册了,封面跟台湾一模一样,他连个盗版商都抓不到,还有功夫在这边跟我耗,阻挠书的出版。所以我觉得真是有一点不可思议。《阳痿美国》已经有盗版了,大家可以看看,基本上我们现在改变策略就是台湾跟大陆同时出来。
关于这本书,我大概就讲到这里,我觉得对台湾的这些不满,这些发泄,我最希望就是它可以变成一本简单易懂的一本书,帮助大陆的朋友真正了解台湾。我看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写得都不错,可是我的书是最直截了当的去分析台湾人现在想什么,台湾现在的言行在这本书里面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比如说一个礼拜前亚运,台湾的跆拳道被判失格,回台湾就哭哭啼啼的,机场很多人在那里迎接。此前,09年冬亚运也发生跆拳道事件,就是台湾选手被一个韩国人犯规后踢到脖子倒下来了。那个裁判是一个台湾籍的裁判,他站在那个角度看不到他踢到哪个部位,所以台湾的选手输了,台湾的教练团、代表团就发飙冲到那个台上去闹,但他取消了参赛资格,台湾这里又发神经,骂这个裁判,骂得很厉害,把那个教练的执照撤销,事件一出来,他马上又遭到人身攻击和人身安全威胁。
我这次回台湾,已经深夜了,跟这个裁判出去吃面,他现在也变得神经兮兮的,把所有真相都讲给在座的人听了,结论就一个——台湾选手犯规在先,他是专家,他可以看得明白,我们旁边的一些人要把这个事情写出来,那个教练吓得求他不要写,台湾社会舆论已经可怕到让这个人变成战战兢兢的,我们这些极少数的所谓“统战”团体在台湾这样艰困,所以台湾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台湾可能没有什么自信。我做个比喻吧,一个人,拿钓竿钓鱼,可能放了几十条线,他躺在那边,等待鱼上钩,哪一条鱼上钩,他就把它抓住。台湾现在就是不管你是什么人,你在哪个领域可能有些好表现,你被打压了,他就把你统称所谓“民族英雄”。现在最荒谬的就是,因为他这个事情在“五都选举”前一个礼拜出来,国民党跟民进党在比赛谁比较爱它,台湾的情况就荒谬到这样。所以他可以影响选举的结果,而这本书里面就可以反映出台湾的现象。这个跆拳道选手回台湾以后,机场大概有一万多人在欢迎他,他挥的就是青天白日的旗,所以很荒谬的对比。一般人不会去想到,有人会挥这个旗子,可是他旁边没有拿旗子的人,或者是那些民进党就不高兴了,因为他们是所谓的搞台独的,他们看这个旗就不满意。这些台湾人基本上是混独的人,他们拿那个旗,也不懂摇那个旗有什么意义,他们不敢把那个台独团体发出的菊花旗拿出来,因为没有人看得懂那是什么旗,所以没办法,他们只好拿那个青天白日旗出来挥,问他们:台湾现在是个“国家”?他说“是,他们说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跟中国不一样”。所以你跟台湾的这些人交谈,根本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东西,语无伦次,可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多,占台湾的人口非常大的比例,所以跟他们谈的话,根本谈不出什么东西。我希望将来,我们可以透过我们的努力,不管是从学术交流方面,或者是在经贸往来这方面,能够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进一步变成我们中国统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该做的事情。
互动交流
李敖非常反对李戡翘课
凤凰网读书:我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有怎样的感受。我中间没有打断,希望完整听听这个台湾的大学生,或是被贴上很多符号的台湾年轻人到底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生活的土壤的。我觉得李戡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生,讲话时有一些羞涩,我不知道这样形容对不对,如果大家有任何的问题就可以开始举手提问,像你们在网上那么火热的讨论一样。李戡可以举一个例子,你自己也谈到你的父亲。小时候家庭的生活和环境的问题是怎样的?父亲不让你逃学,他怎么去对付你这件事情呢?
李戡:今年年初我们有一些争执,我常问他,你高中的时候,是同等学历在家自学一年才考进大学的,你可以休学,为什么我要去学校?而且我不是休学,我只是翘课。他认为我们高中风纪很好,所以我就问他为什么我这样回家不对。他跟我说,一个是时代不一样,他对我基本上不管,可是高考的时候跟申请大学的时候,他是非常认真的。我第一次去台湾的政治大学念书的时候,他还坐出租车陪我一起去。
第二个,他觉得我应该要完全尊重学校的规定,就是你翘课后,学校没有发现也不行,是非常规律的。他那个时候还拼命的跟我讲,一定要把学校的期中考试考好,那时候我们已经有大学了,期中考也考得无所谓,可是他不管,他非得要考好。他说大学要看这个成绩单。所以高中的时候他常常指责我,就是我的体育成绩太不好了。学校平常逼我们写太多很烂的作文。
凤凰网读书:怎么叫很烂的作文?你看过我们平时上课的样子吗?
李戡:我上过,我昨天才交的论文,台湾学生跟留学生不用上,可是我还是努力上了,我觉得你给台湾学生搞这个特权干嘛,港澳台不是中国人吗?你为什么把它跟留学生又分开看,如果说我对北大有什么意见,只有这一点小意见,只是一个建议,给台湾学生过那么舒服干嘛?所以我昨天交了论文。
今年我们联考题目是《漂流木的独白》,因为台湾去年8月8号有一个很严重的风灾,台湾南部灾情非常严重,所以台湾就发神经一样出这个题目,我不知道大陆这边考试是不是一样?它跟选举有一点像,这一礼拜的任何重大的事件,都可能会影响选举民意。所以跆拳道是一个例子,我们考的时候特别是在社会科方面,我们特别要关注考前大概两周前所有的社会新闻,然后就开始猜题,所以我这次还骂到一本书的作者写的《新闻中的功利社会》,他是一个蛮投机的作者,他要考生在考前马上掌握社会新闻,然后他就列几条社会新闻,弄了几条题目,他跟几个老师联合做的,在报刊上刊一个小专栏,一个礼拜一次,他最后把未成出版的卖了,卖得很好。可是没有人想到“台风”是语文课的题目,你可以摆进社会科考,没有人想到是语文课,这是非常荒谬的,我拿到题目就傻掉了,他让你想,你是一条木头,你在河水里面被风吹,被水淋,从山头冲到海边是什么样的感觉,让我写这种作文。所以我就跟他开玩笑,拿《黄河颂》的歌曲写: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台湾南部的河都是从东北流向西南嘛,所以就稍微改了一下:我躺在高山之颠,望西水滚滚,奔向西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我就这样写,哭爹喊娘的那种,写人怎样、村怎样,水怎么样。文章分数我拿得不是很高,其实我这五次联考,语文科都考得不是很好,因为我作文被拖累。话说回来,我就和我爸爸这么一点小冲突。他觉得他那一代可以完全做的,我们现在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不要拘束规范,可是在这种升学的问题上,是马虎不得的。
我跟他有一样的想法,就是为什么他常常这么恨我呢?我不是空口说白话,而出一本书跟你瞎闹,我是考上台大再回过来跟你们闹。我不像许信良的儿子,就是台独那个大佬,他儿子也是进北大,根本就是给他的面子。我是好好考进来的,而且我是好好考进台大,也考进了北大,我都是按照它的制度,按照它的规矩来的。我也不是那么高调,其实是被别人炒起来的,说弃台大念北大。我可以玩游戏玩得很好,我可以玩到3%、4%,可是你们要跟得上我玩的游戏,抱歉,你们远远的被我甩在后头,我永远是第一名。就是因为这样,就被骂得很惨。我在台湾的处境就是这样。
读者:久闻大名,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要提交论文,还要审查,李戡有没有这个打算?第二个问题就是我特别佩服你爸收集资料的能力,特别的强。刚才我也看到你带了这么多的资料,我能不能分享一下收集资料的心得?
李戡:谢谢,我们的办法比较不一样,我们入党和入团都是开学就入的。我没有参加。期中交论文,期末要做一个小组展示。我自己是比较偷懒的,规定题目不限,所以我就写一个爱国主义的,就是写我在台北见到殷承宗一个很深刻的感想,写得还不错,这次我就把它用上了,只是第一段改了,第一段那时候是照课本里面写的,爱国主义包含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水,我把“热爱祖国大好山水”当作论文开头,论文就这样交了。
还有一个展示,一个组大概是10个人,我觉得没有什么,很普通。比如说上海世博的绿色通道引发的道德思考、占座引发的道德思考。我觉得收获也不是很大,可是你还不得不想,上课还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当然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还是有点用的,至少在小组展示的时候还可以学到一些合作的经验。
我自己收集资料的功力跟我爸爸还是差太远了,这个架构还不错,因为我写这个书的逻辑脉络没有人做过,它是一个纵轴走向横轴,纵轴就是从1954年到2010年各个年代的演变和差别,它里面涉及到的经济利益,还有一些政治力量和派别斗争我都了解,可是我不想再深入调查。我觉得收集资料也不是很多,这个能力只能说还一般,我自己比较自豪的就是我比较能分辨读什么书。我这么多年养成就是书翻几页大概就可以晓得它的优点,就决定要不要买,我觉得这个能力我是比较在行的。
李戡:不一定用仇视角度看待历史课本
读者:李戡同学,我是一个退休的老师。你现在在大陆读书,如果在大陆读书的时候,又发现有类似台湾的东西,你会继续戡乱吗?第二个问题,我们现在大陆的教育压制了我们学生的天性,不能够让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从湖北来的,湖北的黄冈中学应该说是最好的中学了。但是黄冈中学的学生曾经在日报上发表文章,说黄冈中学就是最大的地狱、是监狱,另外一个人说我们的教育遵循孩子的天性,我觉得在这两方面来说,台湾和大陆依然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如果你深入到我们大陆以后,你也发现我们教育的弊端,那么你对这个问题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谢谢你。
李戡:我想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吧。我觉得我的同学实际上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的。比如说上“思修课”每个人在私底下都抱怨、批评,同学不管是在这些课堂上,或者是在社团活动的一些想法,我觉得都是很创新的。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途径是从老师那边去做,我们学校经济系的老师要求学生70%的时间都讲政治,这个老师有一点点小麻烦,他被学生告密成反党反社会主义。不过他现在还是继续任教员,虽然他讲的话,我也不完全接受,不过他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而且算是我们北大一位非常有特色的老师。所以同学对这位老师上课的评价,想法是非常多元的。有些人觉得他上课不应该这样子,他应该对他的博士班、研究生去讲,他不应该在大堂上讲,也有人一看到他讲这些话就马上兴奋地拍手,我跟他们讨论的时候,就觉得他这些学生的想法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很高兴能够跟他们一同交流。
上个礼拜,北京101中学有一组学生来北大找我,好像是他们要做班级刊物。他们特意带了一本历史课本摆在我面前,让我翻,我也翻了一遍。很多人觉得大陆这边教育出那么多问题,让我也来评一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提议,我以后会认真考虑。可是我还要讲一点,为什么我这个书这么薄页呢?我自己的内容大概才写了160几页,现在就搞成四分之一。如果我真的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台湾的教育乱象,我可以再写个三、四本出来,而且它这里面的议题全是跟案件有关的,跟二二八台湾光复、台湾被日本人打,还有所谓台独这些势力有关。有一点我没有写,就是包含从辛亥革命前到辛亥革命后。比如说孙中山的角色,孙中山的地位到底是什么,课本就写陈炯明叛变,那真的叫叛变吗?还有孙中山在南方搞的护法政府是什么样的角色,是正统还是分裂国家?到它所谓的北伐,北伐他主要强调是什么,它统一全中国,他对张学良的评价是什么,对抗日的态度,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到西安事变把张学良骂得狗血淋头,然后到抗日完对共军的评价,对共军抗日的一些事迹,一直到1949年内战打完了到台湾来。到台湾来以后,这些所谓白色恐怖的过程,一直到现在,一个世纪以来他的例子,我们不谈的。因为要谈也可以谈,可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段历史从辛亥革命成功到1949年,这一段历史基本上台湾跟大陆都是共同在讨论的,只是讨论的阐述的方式不一样。过去国民党谈的时候,也是一样说共军多狡猾,躲在后面藏武器藏钱,然后他们打完了再来打共军。
这边当然我觉得也写得不太好,你把国民党的一些功绩全部磨灭了,现在可能比过去好一点。因为我听我同学讲,过去几十年前,课本把国民党写得一无是处,现在好像稍微好一点,还承认了一点国民党抗日的事迹。所以这种感觉就像我这次去山西、陕西那边,阎锡山在那里的一个根据地,我在那边就见证到了国共两党一起合作抗日的历史。我觉得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将来可以对一些历史用比较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上个星期我去台中参加了孙立人将军纪念馆开幕,我发现这个人了不起的地方。我觉得这些东西,只能再次搁置,包括从过去1912年到1949年的例子,两边解释不一样,比如说对张学良的评价不一样,这些东西我们只能是再次搁置,我觉得历史真相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现在也没有什么是一定不能谈的,所以我觉得不一定用仇视角度看待历史课本,先把课本了解一下,你可以私底下从自己的管道去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慢慢地去改善它。
我对台湾教科书这么歧见的原因,就是我对台湾的问题有意见。因为这很明显的是台独意识在里头,所以当这本书违背了国家利益的时候,那个就不是可以搁置的事情了,所以我才用这么激烈、费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事情。
李戡:北大的政治课我会全上
读者:李戡同学,你好,我听有人说八十年代末以来,上面专门为北京大学量身订作了八门政治课给本科生。好像是平均分配下来大概是一个学期一门,你刚才说的这个是其中的一门,未来还会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课你还会去上吗?你会怎么去面对?
李戡:我全上。
读者:如果要是写论文的话,你是以一个什么样基本的立场去写它?关于现在大陆社会还涉及到我们这种八零后、九零后的社会阶层逐渐开始差距化,富二代、官二代还有穷二代的问题,您怎么看?
李戡:第一个问题,政治课我全上了,我不会逃掉,我觉得再怎么样,不是说它的课有问题,是因为我的同学都上了,我觉得我一个人逃掉会不好意思。当然我是台湾身份,可是我不这么看,我根本不觉得我是台生什么的,台生巴不得我是陆生,他们根本不要我,所以我不觉得我这个台湾身份可以让我少去上这些课。论文我其实根本不想去写,我们接下来12月份要写政治经济学的论文,论文也是题目不限,不管内容怎么样,把它写出来也是一种本事,我觉得或多或少在途中都可以学到一些东西。我觉得论文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吧,对比较陌生的比较有疏离感的问题,可以多少去拉近一些距离。
所谓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之前就有很多人故意的。之前有一家大报做了一个访谈,然后他拖了拖,大概是晚了三个礼拜出刊,好像那时候“李刚事件”就是在中间发生的,所以那个刊出来的时候,他那个标题叫做“李戡:我爸是李敖”。这个不是白痴吗?我爸爸是李敖,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你写这个干什么?他们当然是故意要这样讲,我觉得根本无所谓。对这种所谓什么二代,我现在是站在非常自然的角度去看,他们嫉妒我爸爸是这么优秀的人。他们当然有嫉妒、羡慕、吃醋的权利。比尔·盖茨怎么有现在这个地位呢?他年轻的时候,就继承了老盖茨他爸爸几亿美元的财产,他如果没有这个财产,他这个位子恐怕不是他坐的。所以很多成功的人,我觉得比如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就是像他这样子,或者是美国的大亨,像是保罗·盖帝,还有霍华·休斯,他们都是很年轻就继承了他们家族的企业王国,所以才比较容易的去成功。
第二个就像潘石屹这样,我欣赏他可以从穷困的环境到现在有这样的地位,可是他还一直没有忘记他应该做的事情,我看到他办了很多慈善的活动。我觉得这个很多是现在中国的企业家缺乏的精神。
话说回来,如果要抱怨的话,我没有看到有人去骂比尔·盖茨说:你是靠你爸你才变成全球首富。我觉得这些人的心态很可耻,难道我们这些人该死吗?我们爸爸比较有名就去该死,我可以很坦然的说,我从来没有利用过我爸的特权干什么坏事,唯一一次就是我今年五月来台北,我去用他的关系找一些老人。所以我很坦率的讲,我的所作所为对得起我爸,对得起我家族。所以他们要怎么讲,我觉得无所谓,至于我的封号是什么文二代嘛,因为我们家也不是很有钱,也不是富二代,所以就是文二代,也有人在抱怨说,你怎么写本书就叫文二代,可是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是文二代,我也不需要这个封号。这个月11月11号光棍节,有一个新闻说什么2010年十大光棍我是第一名,我昨天看了一个,好像就有一个排行出来,我是2010年十大作家的其中一个,好像叫什么最新锐作家吧,我对这些东西只是笑一笑就忘了,我也不需要这些口实,这些口实对我来讲没有什么意义,这是拿来骗吃骗喝的,我也不把它当成什么,我也不是很在乎这些封号。我在台湾从小学到高中,我同学用非常肤浅的那一面来看我,他们年轻人当然喜欢我爸爸那种,喜欢我爸爸会骂人,他们是因为这样才佩服他的,这个道理让你哭笑不得,好多人崇拜你爸爸,可是跟他们谈一些有思想的东西,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现在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是我的心态就是这样,我根本不在乎这种流言蜚语或者是这种恶意的中伤,我觉得这些年来我就做到了这一点。
读者:李戡,你好,我是北大新闻专业的,我比较好奇你现在在北大会逃课吗?如果逃的话,你一般会逃什么样的课?第二个问题就是你在北大已经学习了两个多月了,对于北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你有什么样的评价,谢谢?
李戡:我的逃课基本上就是我高中那一段,从今年2月到毕业,这段时间我确实逃课,可是到北大,我不会逃课。坦白讲,我现在确实有一些课没有上,我自己觉得那不是什么逃课,之前我陪我爸爸去广州,那没有办法,就是不能上课了,或者是有时候有特别的,像之前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我没有办法,那个我得去看,所以我自己认为逃课是你为了偷懒才不上课,这是我对逃课的感觉,像我不去上课,可是是去另外一个教室学习,我觉得这个不叫逃课。
另外,我还是非常感谢北大,感谢我的所有同学,还有我的老师,还有学校的照顾我们的港澳台办这些人。我自己对北大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学生安排的这一套制度,还是不错的,当然我有一个小小的意见,我觉得他的英文教育制度做得不大好,他还是跟台湾一样,可能也跟一般大陆的高中一样,我们是用眼睛去学英文,你的嘴巴跟耳朵打不开,你学一种语言这样子去学,效率太低了。所以我觉得这方面,北大还有改善的空间。
另外,我比较有意见的就是计算机基础非得要上,我不是很想上。我觉得他这些课都有改善的空间。整体上来讲为我们安排的一些课,像有些人就抱怨比如说政治经济学没有什么用,因为台湾和美国都不学这个的,我今天听一个教授跟我讲,他到美国去就是用这套理论把美国人给震慑住了。所以我觉得这几种课,还有像我刚才碰到的老师,我觉得这些课程都是在北大才学得到的,或者是在其它大陆的大学可以见到的,这些课对我都很有帮助,我对北大的教育还是有着相当坚定的评价,除了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外。
李戡:我信仰家族的根
读者:李戡,你好,我是你的学长,非常关心你的学习。在我眼中李戡是幸福的,单单一个90后却有着显赫的父亲,以及在中国新闻媒体前显赫的话语权。我觉得一个人在很多的光芒围绕的时候,他必须内心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去撑起来这种环绕的氛围,你平时内心当中那股力量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学经济学必须去研究大量经济类的读物、论文、著作之类,平时你接触了各方媒体的采访,参加了各种活动,会不会减少你很多时间去研究经济?第二个问题,《李戡戡乱记》的确写得很成功,我看过了,这个成功第一源于你自我写作很优秀,第二个毋庸置疑是源于家父的影响,这个我们都看到了,其实大陆很多的80后、90后当中,他们有一大批的人很优秀,但是很难有这种机会,当你在大陆遇到很多80后写出来的作品的时候,你能不能借助你在新闻媒体的力量,来帮他们去推一下,谢谢你。
李戡:面对这么多包括伴随来的压力,我觉得这种内心的力量,我觉得只有一个,就是我对家族、对民族、对国家的感情,这就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可以让我在台湾,几乎一个人要打几十万的台湾学生,更多的话就是对抗几百万的台独、混独的这些人我深刻的感受到这种力量。我去山西,我在路上去了临汾大槐树,在那边祭祖,照片我会发到网上,我的信仰就是那个根,根就是我们家族、我们民族的根。我还对着李氏的牌子上香,其实我觉得这种力量是非常强大,一直在我心头,不会散掉的,还有在壶口那边我看到黄河那个气势,我一直特别感动,包括在台湾,我一早起来听的就是殷承宗《黄河协奏曲》,然后去上课,出去考试,所以这个力量一直就伴随着我,所以我觉得我做任何事情都有这股力量在我心里头。多数的时候就是要做社会有利的事情,不要胡作非为。
第二个问题,大陆的八零后的作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在微博上面也认识一些,他们算是稍微有名气的作家,其实我坦白讲,我到目前还没有看过他们的著作。我唯一看过大陆的近代作家就是我在05年看过余华的《兄弟》,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在我们台湾有一个杂志,我看它最后一页有北京、重庆、广州跟上海畅销排行榜,这本书全部都是第一名所以才买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也觉得很有意思。我觉得80后的作家里面,一定也有真正的好书,可是我没有时间看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做事还是要有顺序的。像刚才我讲到学经济学,我现在经济学除了看教科书以外,我还从台湾买书,包括台湾写的一些经济学,可是这些都是近代的,近代的看完了以后我还要花时间看《国富论》等著作。对于这些近代的作家,等到我有时间了我才能看,因为我除了看经济学的书以外,我还要花很多时间在文学、历史书上面。
讲到文学,我的文学看的都是19世纪以前的文学,因为量太大了,小学跟初中因为学校搞的太紧,从早到晚在考试,我到现在还后悔,我那个时候看的不够多。我看过一些世界文学,小学五年级我就看,有一些印象,高中念完了你基本上都忘了,所以我就再重新把这个看一遍。所以这个占到我大量的时间,为什么这些东西要摆在现在这种大陆的80后作家前面呢?因为台湾的历史学家钱穆先生他讲过一句话,他就说一本书,他的知名度,他没有超过五十年这本书不要看,我基本上我是相信这句话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说有很多书不见得是这样的,可是我到现在还是相信这句话,我看的是世界文学,就是从19世纪流传到现在的,一定有它的意义和它的影响力。现在就像我回头看,也许我也觉得不怎么样,其实写得很烂,但是它里面有很多是有很多观点,到现在我觉得都还是有用的。所以这就是我对这些读书的看法。
80后作家一定有像余华《兄弟》那本书,上册读完了还要从北京托人寄来看,一定有这样的好书,可是我近期可能不会看的。因为我觉得我有更需要先看的书,看完了我才会看。
读者:李戡同学,你好,首先我声明我同您父亲一样,是同乡人,第二点我是您父亲忠实的粉丝,其实我有的李敖的书比书店有的书还要多。我问你一个问题,我也认识很多台湾的朋友,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台湾是民主开放的社会,所以我觉得台湾接触的面会非常广,但是我觉得通过接触,他们给我一个印象,我的视野也会比较狭窄,相对来说。而且他们甚至跟我说,让我很惊讶,他说台湾内部世界新闻的比重会非常非常小,你可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吗?
李戡:没问题,台湾表面上看来它是比较自由、比较开放,但是实际上它的视野确实非常狭窄,所以它在这个狭窄视野里面确实是比较开放,可是它闹不出什么名堂来,像这次我说的那个新闻就可以看,就是他被判失格的那天晚上,新闻就播了这个消息,我的干妈陈文茜一个新节目《台湾大论坛》,她旁边坐几个嘉宾,就是整天在那边七嘴八舌的在讲跆拳道,我觉得她怎么变成那个样子,她怎么有这种时间耗在这个上面。
她谈这到这个事情是新闻应该谈的事情,隔天报纸当然是头条报,五家新闻台最大的新闻台全程直播,他从机场到大厅,然后一直到上车,他待多久电视台就拍多久。然后他被戴上什么正义金牌,然后跟谁挥手讲什么东西,一直到他离开上车都在谈,每一个报纸都是头版,讲台湾人敬你什么。台湾人关心的都是这个事情,像类似明天要投票的选举,每一天的新闻就是这些,哪一些候选人讲了什么话,骂了对手什么话,他的发言人又讲了什么话,他又去哪一个街、哪一个巷拉票,整天都在关心这些事情。国际新闻几乎一天就有那么一两条,所以这就是非常非常大的差别了。
像我在北京看凤凰卫视就完全不一样,凤凰卫视就是高水平的电视台,它的视野是全球大格局的。有一天凤凰台在台湾收到的话,对台湾民众的视野来讲,是一种很大的震撼,所以我觉得让台湾看到凤凰台也可以促进两岸的交流,因为陈文茜有一个节目叫做《文茜的世界周报》,一个礼拜一次,有些做大陆节目的专题,就受欢迎,可是欢迎还是比不上台独的政论节目,台湾比较高水准的节目,看陈文茜这种节目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关心我爸讲的屁事。就是每个台湾人你让他讲这些事,可以讲得头头是道,立法院打架多丢脸,他们可以这样讲,可是你要是让他们投票,你给他钱让他买票,他就买票。所以这就是台湾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改善,因为台湾他们整天关心的就是这种小事,哪个人弄出来一点名堂就是台湾的光荣,整天不睡觉就是欢迎他,这个东西可能就需要我们用一些刺激的手段,用那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像这种电视台去改善他们的视野,我觉得这是我的看法。
台湾地区文学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
读者:李戡,你好,我是这个学期到北大的一个交换生,所以非常容幸能够跟你当一个学校的校友。现在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第一个问题,你在一开头的时候就说到你因为一句话惹毛了全台湾十万多名的高中生,我想问的是如果有一天他们态度突然变温和了,或者是他们一开始没有抱以这么激烈的态度来面对这些话题,你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你对他们还会这么坦然,或者是喜欢我都没有所谓吗?第二个问题,能跟我们说一下,你觉得你的缺点有什么吗?还有第三个问题,你到目前为止也接受了这么多媒体的访问,包括接受了这么多公众的关注,有没有你招架不住的时候?
李戡:确实,我承认我的评估,刚开始跟现在有错,我现在看我过去的评估会觉得幼稚,当然我的评估已经比一般台湾同龄人的水平高很多了。我在这边出来,台湾已经有一些南部的人开始骂人了。有一群人,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8月4号,南部嘉义台南的一些学生,他们来台大待几天,办一个夏令营去做一些活动。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台湾人里面最精英的一批人,他们是南部乡下出来的,他们来台大求学,过去陈水扁这些人都是像这样的途径上来的。他们找我跟他们辩论,那天我也很后悔,我那天太闲了,我竟然就答应了,他们开始说找五个,后来他们好像是找了19个人来,男女同学都有,土里土气的,我就坐在那边看他们,他们很小气,他们19个人就常常一个人说。跟他们辩论,你根本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东西,就是台湾人可以考到北大,这一批人书念得这么好,为什么脑子那样混?
比如说他们抱怨你怎么可以说台湾没有文学,你来我们台南文学馆看,我实在不好意思骂他们,我实在不好意思讲太重的话伤到他们,我后来对他们头疼了半天。我对台湾文学的态度就是你可以跟大陆人说这个,山西说你是壶口人,你对你的同乡这样讲,可是当你是外国人的时候,你会说你是中国人吗?外国人根本不懂,你是山西壶口在那边,可是他的问题就是这样,台湾可以对我们讲,说这是台湾地区的文学,台湾经过六十年来跟大陆有不一样的历史特色,所以产生出稍微独特一点的文学,这个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跟大陆讲。可是当你讲台湾文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学的话,那就不是东西了,因为你没有中国,文学你什么都不是。可是就跟他们讲这个简单的道理,可是你跟他们吵了半天,我就不知道他们讲什么,我不太想讲太重的话,我觉得他们那种性格,我讲话就是窝囊。他们台湾人就发神经说“二二八”明明就是外省人杀台湾人,你这个书怎么这样写的,你跟他们讲完了,他不管,他就硬要说外省人,你们中国人对不起我们台湾人,我都只问他一句话,就算你讲的是对的,当美国人,二战盟军在二战前后炸死了三千人,把你最先进的工厂全部炸掉。日本人的长官说要用那种对待猫、对待狗,对待动物的方式去杀台湾人,当这些人这样对你们的时候,你们怎么一声都不吭,你们的课本怎么不写?
他又不讲话,可是他不讲话,有人又开始吵,又开始发神经。意思就是,日本人可以杀我们,美国人可以杀我们,就是你们中国人不能杀。他们就是这种心态,所以你跟他们讲话,根本搞不懂他们在想什么东西。所以我暂时评估错误,我开始觉得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会懂一点道理的,会看这本书,我这本书也是循循善诱,用各种证据去开导他们,我认为总会有一部分人成功的,可是我错了,台湾人的性格就是那样子。你一说台湾人不好,你一说台湾怎样,台湾没有文学,他就直接根本不讲理,就像个小孩子在闹一样,小孩子在吵着要糖吃,就是要你道歉,要你赔不是,我怎么可能会干呢?所以我就跟他们满课的讲道理。
我的缺点可能就是,花钱稍微过了一点,可是我花钱不是说买那种奢侈品,买那种什么衣服、球鞋,我可能有点惭愧,就是我跟我同学比起来,我的开销稍微大了一点。像我可能不那么喜欢在食堂吃,我每个礼拜想要出去吃贵一点。我觉得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做到跟我们同学一样,每天吃食堂,过这种生活,我觉得这个可能跟不上吧,也比较难改。可是至少我到现在还是骑电动车,我没有去买车、买房子什么。
对媒体呢,我只有一句话就是说路走多了,难免踩到狗屎,我就踩到某某周刊,我只能擦干了,继续走路。你难免碰到一些很讨人厌的媒体,像做烂标题的媒体,还有那些整蛊的那些媒体,我觉得这个东西台湾也有,台独电视台报新闻的语气就是摆明要嘲讽你的。这些东西我也习惯了,所以跟媒体打交道我现在变得比较狡猾一点。我不花太多时间跟媒体来往,我真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的话,我当然可以多接。像之前那个中学生来,那个是班级的刊文,班级刊文几十个人看,我还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跟他们聊天,所以这方面我是很对得起自己的,就是我不是那种喜欢乱炒作的,我真的是跟各种人来往,我很愿意跟他们交流和讨论。还有一个就是人大的校刊来我们北大交流。
所以现在,我基本上不大接触媒体,偶尔就是他们打个电话来讲一讲,也不会占用我很长时间,所以跟媒体的关系,现在就是这样吧,大部分是有的。可是碰到那些整蛊的媒体,我就跟他战到底。
留学:即使去国外念读书也会回到中国
读者:李戡你好,我有三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跟着你刚才说的101中学,我现在纠正你一下是101中学就是在你们学校的旁边。
李戡:对,颐和园那里?
读者:对,就在你们学校旁边。我其实特别好奇你跟101中学的这些学生的交流是怎么样的,因为他们可能是内地的中学生,所以我不知道你们中间是不是有有意思和有趣的事情发生,你可以跟我们分享。其实现在内地的学生也特别辛苦,包括高考的改革有好多,也特别乱,你觉得真正我们能够想像到,特别理想的青年能够接受到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最后一个小问题也是挺急切的,就是我iPad刚下了一个软件,可以看好多的电视台跟节目,我想你给我推荐一些挺有意思的,台湾电视谈话节目。
李戡:101中学是在网上找到我的,刚好我看到,我也答应了。他们是一个班级的刊物,那天来的是6个同学,有两个家长陪在旁边是负责录影,他们大部分谈的,有一部分是谈书,他们向我问了很多意见,我向他们建议高中应该怎么过,我也跟他们讲了很多我自己的高中生活。他们把历史教科书摆在我的面前,表明他们对这些东西有意见,所以后来我也跟他们讲那一套。你做你的分内事,你高中把它念好,你成绩考好,你想念哪个大学都行,你想出国,不回来也可以。我跟他们也提到这个,另外他们有人也问我对出国留学的看法,因为他们有几个将来想要出国留学,所以我也跟他们分享了一些,我个人对出国留学基本上不反对的,我将来也可能去国外念个研究生。可是有一点就是我念完了绝对会回到中国来,我不会在国外,因为这里是我的家,我的根永远是在这边,我要为这个地方服务。
在国外留学你将来举家搬过去的,这些人是不大好的,如果你是个人考量,永远在国外,那是自由。可是国家培养一个人才出来,念这个研究生,要花掉几十万钱,在台湾要花四五十万,当国家培养你这个人才出来以后,可能有两三个人攀比效应,他可能沦落到社会的底层,然后你就这样子一走了之,这个事情是我比较不希望看到的。我爸爸常常跟我讲,我有六个姑姑,她们现在基本上都在国外,她们从台湾出来,在台湾读大学,去美国就永远待在那边不回来了。他其实很少跟他们来往,跟我讲,他不大瞧得起他们这种行为,所以这就是我对这些高中生的简单交流,跟一般媒体讲话不大一样的。
另外一个就是高考的感觉,今年4月我们要到北京去办手续,去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高考是港澳台的事件,可是当我去办好了,准考证的续考我已经拿到了。当我回台湾,才发现新办法拿出来,就是台湾学生可以凭着自己在台湾的成绩申请大陆的81所大学,所以这个东西也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因为我原本真的是买好书了,要准备这个高考,可是他有这么好的办法出来。只能说我碰到,我的运气不错。这个高考的改革问题,其实我是一个局外人,我可能觉得它的高考内容如果撇开政治,跟台湾的很多地方还是很像的。
比如说语文考作文,我觉得它这个部分呢,它都是有改进空间的,就是作文是不是有必要考,我初中考高中,我就是因为作文让我从台湾就掉了名次,就差两分,你换个评委改,可能那个分数就变了,你可能以后的人生也变了。所以我一直不太喜欢高考所谓的作文,考选择性的这种考试方式我也不大喜欢的,我对高考也有很多意见,我没有去把它写出来,就是因为它跟这个选修课的概念一样,它好不好是一回事,我的同学去上了,我跟着去上,我觉得高考好不好是一回事情。可是当我的同学他可以考出来,我就应该也能考得出来,所以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考出来的他不抱怨,就像我们那个同学,他其实是少儿班出来的,他是683分,考进北大,他这么年轻都可以做得到,他都没有任何的怨言,一般人可能会有一些意见,可是我自己是没有什么意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台湾的节目,大陆的同学最喜欢看《康熙来了》,我原本是要上的,我妈妈不准我上,她觉得那是台独,她不让我上。陈文茜的《世界周报》做的非常不错,做的非常好,因为台湾缺乏世界新闻,那一个礼拜的世界新闻,在她的节目里面,都完全改编出来,我觉得是非常好的。另外台湾如果是都是这种新闻台的话,还有一些节目品种,我觉得只有陈文茜这个节目好,如果是政论节目的话,可能李涛水平高一点,他这个人还是比较理性一点,不像台独节目乱骂似的那种。他的来宾像邱毅,我觉得他的观点就很不错。
读者:你好,我想问一下,就是你刚来大陆那会儿,你发现登录不上一些网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因为我今年上半年是在台湾那边的大学交换生,所以我觉得那边很多台湾的同学对世界新闻、中国不感兴趣,可是仅是他们不感兴趣而已,假如他们想要去了解,他们还是有这个自由有这个渠道去接受一些正确的信息,而我们有很多事情是我们想了解,可是我们完全没有渠道的。因为我们是台湾交换的学生,我们认识到台湾的确有很多地方不足,可是在我们的眼里它也有很多地方要比大陆要好。听了你说台湾那么多不好的地方,我觉得就是你来了两个多月了,你有什么觉得台湾比大陆好的吗?小吃的确比大陆好太多。
李戡:我今年大概9月的时候,有一天我也是偷偷的“翻墙”过来,,就是有点成就感,我就在我个人的主页那边发了一条消息,叫做妈呀,惊叹号,我终于可以上来了,五个惊叹号,这个东西我是写给我台湾的朋友看的,就有那种无聊的媒体,把它弄出来,然后大家宣传什么李戡来第一天,就受不了什么舆论管制,我现在看这个是很小心,就是碰到这种事情。我为什么用那个东西,就是因为我在台湾,台湾比较流行,因为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交流平台,不管是跟海外的朋友联络,因为台湾没有这样的一种工具,所以它就变得非常流行,包括它网上的游戏。其实自从我跟台湾一夜之间结了十万个敌人之后,我基本上就不大用,因为我跑到那个留言板都是骂我。
我现在变得非常豁达大度,那个东西是基本上开放给所有人的,他可能在台湾的一个大论坛上面,一个BBS上面,这个人讲的话,骂我的话骂得好,他就转载过去,他就又红了,就用这个机会去红一阵子。我现在放在那边不动,几乎没有上去,现在全部都是用国内社交网,如果我在台湾有国内社交网,我就不用外国东西了,所以就是因为台湾没有这样的东西,我才用这个。那对于其它的问题,比如说很多网站上不了,我觉得这些都有改善的空间,确实觉得不方便,因为很多事情我查过,土豆网上面还是有一些缺乏的,包括台湾我看过的一些视频,这就是我爸爸他不用网络的原因,因为网络上太多这种恶性的(东西),当你一个人没有办法去区分什么是有用的,没有用的东西,很容易搅进去,你一搅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网络的问题,我觉得作为一个获取消息的渠道,你开放或者不开放,我觉得事情都有讨论的空间,它就开放了,对我来讲比较方便,我觉得开放我是支持的。只是开放了以后,我们作为去使用它的人,有没有像我爸爸讲的那种本事,就是区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当你没有用的时候,给它搅进去了,你只会让这个环境变得更烂,所以这个就是我觉得开放以后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台湾的好处,台湾的好处除了吃的以外,我还在想,它那个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做得非常好。我只是讲台北,台北人确实比较守秩序,比较会排队,比较规矩一点,可是你到南部的地方还是没有,这一点也是我们大陆应该改善的。包括公共秩序,一些修养吧,我觉得这些就是台北的人可以比较好一点的地方。
透过学术交流去加强两岸认同感
读者:李戡,你好,我跟那位同学一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上学期我跟他一起进行了台湾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刚刚到台湾的时候,其实我们两个受到很深的震撼,就是看到那边一些年长的老师,或者是接触一些比较年长的台湾人,都觉得学识特别渊博,就是感觉文化层次很高,而且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无论是蓝派,还是绿派,他们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但是接下来的生活中,接触到台湾一些同学,印象就扭转了,感觉虽然可能只差了二十岁的样子,但是好像台湾的年轻人除了自己以外,对身边的任何事情都没有加以关心,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思考,感觉好像生活中思考的问题只有自己,对于这种转变,你觉得确实是国民党时期和民进党时期的教育问题产生的,还是有一些其他问题,还是说他们成长之后、二十年之后,就会变得跟他们的父辈一样。
李戡: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可怜他们,因为他们从17世纪给外国人、给欧洲人,西班牙、荷兰他们统治,然后郑成功统治,然后回到清朝的领土里面,给日本统治50年,蒋介石父子统治了38年,李登辉到现在的陈水扁、马英九,那个观念是逐渐累积下来的,已经有一点扭曲了。现在我们同辈的台湾人,他爷爷可能就是在日本时期,讲的都是日语,完全规划成一个日本人这样子,他的父母可能就是在蒋介石统治下的,白色恐怖环境下长大的,有可能他是在民进党逐步壮大的过程里面,他们在这个环境里面长大的。现在他们又在民进党的教育下面,助长了他们家庭传达下去的观念,他们家庭的父母这种教育跟他们周遭,跟社会、跟同学之间的教育,还有教科书这样一下来一弄,他们的思想基本上就已经定型了,根本很难去改变他们,我们当然只能慢慢的去想办法,用各种途径去开导他们,我觉得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可以透过学术交流去帮助台湾人眼界开阔一点。我觉得要谈中国统一,要台湾人心悦诚服的认同自己的身份,为中国人去达成统一,我觉得这个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的观察,台湾学生在北京念书,不管是念哪个系,可是他们还是从来不想自己是中国人。我之前在窦文涛《锵锵三人行》上面讲故事,有个同学是人大附中的,跟我们同届,他小时候在国外长大,有一次我们出去玩,包括以前的人大同学,人大同学就问他在北大过得怎么样,问他认识了几个中国同学?他说差不多四个,我后来就问他,我说有这么少吗?他跟我讲,你是台湾人啊。因为他跟台湾的七个人,包括我在内混在一起,就是跟台湾那几个,因为他从小在国外长大,他不懂中国的这个状况,所以他自然而然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所以从这个事情就可以反映出来,台湾学生在北京,除了自己搞小圈圈以外,你本来的想法就已经定型了,改不了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上面,还是非常棘手的事情,我们也不需要谈,就是台湾人虽然表面上有民族大义,可是实际上,用武力他马上就屈服了。就像1895年日本人统治台湾,他的条件就是说一年之内不喜欢的你可以走,你可以回大陆,你可以去哪儿。可是走了才几个人,隔一年马上就全部做日本人,所以他那个问题很讨厌,可是我觉得我们也不要去改,因为要把中国人的概念强加在他们的头上,他们就会说中国打压他们。所以我觉得可以透过经贸往来跟学术交流,透过这样他不一定要身份认同才改变,他只要来了大陆这个地方,见到我们的好处,然后在经贸上面对我们两边都有优惠的话,都有好处的话,他就直接认同我们将来中国统一。它根本不需要在台湾的社会问题上面有一些改变,所以我也希望我们的同辈,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有这种使命感和这种责任,去跟台湾多交流,多开导他们,多帮助他们,让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一点。
李戡:我不认为校规是毕业障碍
读者:你好,李戡同学,一个周刊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言论自由会受到限制吗?然后您当时的回答是“我认为一些经济系不需要什么言论自由”,我不知道是不是您的原话?
李戡:你先讲完吧。
读者:关于这一点,我想跟您说的就是,我也看了您其他的一些言论,包括您今天坐在这儿都是在发表言论,您说的每一句话都有言论,可是您需要有这样的自由,需不需要这样,您可以不用承受我的观点。但是我想说的是您的叔叔范兰钦,他因为在台湾宣传统一的思想,而被开除了,是吗?
李戡:对。
读者:我想说的是这个可能跟言论自由还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还有不是之前也说过,大学是给予学生一种公民自由的思想的。请问您在这个状态下,您认为自己还能拿到这个毕业证吗?第二个问题是,当然之前很多乱七八糟的人都说什么您跟韩寒有一些冲突或者是怎么样的,今天我想请您亲口告诉我们,您对韩寒是怎么看的?
李戡:那个周刊就是一个骗子,他那个记者,说是个台湾人,他半年前来山东读大学,受到挫折,然后他回台湾,就像个失败者一样,他就是找郭冠英才找到我的,我就后悔跟台湾那19人谈话,隔一天我就跟那个人谈话,我真的后悔,我那两天真的应该是爬山,不应该在台北。所以就踩到狗屎,如果他是访谈,我坚决不会接,因为是周刊跟我讲大陆人很坏。我一听就不对了,你看我在微博上骂的那些话,我也跟他谈过。他问的所有问题都是烂回答的,你想我怎么回答他,就是你刚刚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是糊弄他的。他问我说什么对大陆的大学了不了解,他问我怎么了解的。我说看北大发的手册,我根本上全部都是在乱讲的,所以他就刊登了,我就瞧不起这种周刊,所以我才支持周立波,就是做这样子。
另外一个,毕业证它规定是规定,可是你不像他这样干照样能毕业,我不相信每一个来北大毕业都是心悦诚服的认同,规定是这样规定。我们高中也是这样规定,我们校规还是沿袭几年以前的校规,你要爱这个国家,要爱国,要热爱健康,要有科学的判断精神,要有民主的思维,要有爱国的情操。台湾的学生全部毕业,全部都是台独份子,他爱什么国?规定是那样规定的,你们不是那样干照样毕业,我不相信这个东西有什么障碍,你每个学分拿到了,还有就是你按照规矩去做。因为你来大学是受教育的,包括我也是我来大学是多了解,多跟同学交流,不只是做学问,学习上肯定是碰到一些阻碍,不是这么想学的事情,可是不能这样子,你就半途而废,就舍弃了念大学的初衷。包括跟同学、跟教授,跟其他人相处,都是我们念大学的一个过程。这个东西当然不那么讨人喜欢,可是我不认为它能够变成一个阻挠我们毕业的阻碍。
像有的教授我就碰到,他上课有相当激烈的言论,我到现在,我都照着念。北大现在确实已经开放很多了,你可以说至少在学校里面老师有这样的言论,还持续了好几个学期,校方还让他继续开课,我觉得这多少都是代表了北大的进步,当然那个老师讲得话也不完全每个人都很满意,也有人认为他那个讲话讲得太过了,从头到尾都是在骂,所以说,只能说我们就看它发展,我也不晓得怎么发展。
至于有政治力量介入大学,胡适的构想当然是好的,那个也是他的构想,不过,我们碰到的情况就是这样,确实是控制比较严厉,可是台湾的大学一模一样。另外有一种派系,比如说像台大数学系他们要用人,他们要用新教授,一定要是美国哪一个大学毕业,哪一个大学的校友,才能过来,不然的话直接把你挡在门外。
另外一种东西,很少人知道,我可以给你们讲一下,非常奇特的就是,念师范大学数学系的老师跟念师范大学教育系数学组的老师两派不和,斗争。我的高中,那个师大附中,换个新任的校长,现在的校长他在派系斗争里面被弄下台的,被弄到另外一个私立高中去当校长。所以这个派系斗争,可以分好多种,政治力量也有。我只能说这种现象在台湾大学随处可见,政治力量确实没有像这边控制那么严密。但是我跟你讲,现在这个情况,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子,就去不念大学,就在旁边讲,我觉得这就是讲风凉话,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你进这个大学,有些人自愿入团,有些人要入党,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根本不去,人家在大学里面待得好好的,人家能毕业我也能够毕业,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不会变成阻碍。
至于谈到那个老韩,我觉得之前闹到现在,之前就没有了,我只能讲他有他的优点,但是我必须讲得很明白,就是他在他那个领域里面,比如说他写这些小说,去做一些意见和评论,他那个领域里面是一流的,可能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你是你要是超越这个领域,你进到别的圈里面,你一进去就出局,这个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因为当你要踏入这个圈,你就得接受很丰富的培训,这个培训就是从小累积起来的,包括你受的教育,所以他讲的话也是中肯的,他在他的领域有他的成就,那个也是我们知道的。但是将来他能够继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只能是慢慢观察了,我们也是乐观其成。
但是如果像他讲的那样,说什么好像来北大读书,就是所谓给高墙添砖,那就是他讲风凉话,大概就是这样。
凤凰网读书:好的,今天的凤凰网的读书会活动就到这儿,谢谢大家。晚上很冷,路也很黑,特别都是学生朋友,你们一路回家,稍微仔细一点,谢谢李戡,谢谢各位!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20725李戡专访
20不到,北大“社长” 李敖也怕这儿子
华西都市报独家揭秘李戡北大求学这两年
李敖一生风流,最后情定小他30岁的妻子王小屯,生下一儿一女,取名李戡和李谌。面对相差57岁的儿子李戡,李敖曾大叹,“儿子比我可怕,我只会越来越老,他会超越老爸,指日可待。”“过去两年,我拒绝了所有的媒体采访。今天之所以会答应做这个访问,主要是想谈下我最近刚在北大创办的一个学生社团‘文武学社’,并担任社长的事情。”
2010年,李敖的儿子李戡以优异成绩被北大经济学院录取,后弃台湾大学而择北大,成为热议的公众人物。2010年,李戡推出自己的第一本书《李戡戡乱记》,其犀利观点很有其父之风再次引发关注。两年过去了,李戡在北大究竟学习怎样?这个暑假他又在忙些什么?
在本次香港书展期间,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李敖的忘年交、香港才子作家马家辉口中独家获知,李敖之子李戡目前正在凤凰卫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7月23日晚,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李戡旅居于香港沙田的旅馆,这位下月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青葱少年独家接受了华西都市报的专访。
A/北大生活 办社团,想弘扬中华文化
李戡面容清秀、身材高挑,从外表看起来,跟大部分90后大学生没有不同之处,但是他一开口却让人感受到成熟和老到。今年上半年,李戡向北大申请成立一个纯学术的学生社团:“文武学社”,在谈话过程中,李戡也多谈及其对中华大文化概念的热衷与投入,并表示,当社长将是他近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对于记者提出的聊聊自己当下生活的要求,他严肃拒绝:“比起我要做的社团,我个人的问题,一点都不重要。”
华西都市报:你自己加入过北大的学生社团吗?你暑假过后马上要读大三了,怎么现在想起办社团?
李戡:太多社团来拉我加入,但我都从未加入。一方面,当时我刚入学,功课比较忙,时间不够。另一方面,那些社团没有一个让我感兴趣的。之所以创办“文武学社”,简单来说,就是想弘扬中华文化。不过我现在只是一个学生,能力有限。这次能办这个社团,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学校、认识的几位前辈师友,都愿意协助我。
华西都市报:你爸爸李敖是大文人,你也不是学武术的,怎么就对“武”也这么感兴趣?
李戡:我爸爸的确没有练过武,但是我呢,慢慢感悟到文武双修的重要性。而且,经过这两年在北大的学习,给了我更开阔的眼光。以前我写书、跟人辩论,关注的基本都是我们国内的事情,现在该做的是,怎样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发扬到国外,促进中外交流。我还很喜欢具有中华文化深层内涵的音乐,比如我最爱听的《黄河协奏曲》。
华西都市报:你爸对你创办这个社团,持有怎样的态度?
李戡:我还没机会当面跟他细聊。他当然很支持我,在电话里他提示过我,要我特别重视弘扬“侠”的精神。他跟我讲,游侠精神伴随我们的中华文化好几千年,到现在,这种精神还剩下多少呢?我们应该再发扬这种精神。在我看来,我父亲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跟他做人很高尚,具有侠士精神,有非常大的关系。
B/业余爱好 会太极,空了去圆明园练武
李戡从今年初就开始和老师习练北派拳法,这位老师将会是他创办的文武学社的总教练,此外还邀请了国内著名哲学大师陈鼓应先生作为指导老师。“其实我以前也零星练过太极拳,但那都是玩玩而已,并不系统。此外,我也会有系统地阅读文史类书籍,加强修养。我作为社长,肯定要做表率,然后才谈得上号召别人,甚至去教别人。”华西都市报记者也在李戡的旅馆房间看到几块被李戡用手打断了的厚厚的木板,功力果然不俗。
华西都市报:平时一般都在哪练?每周练几次,多长时间?练武的感觉如何?
李戡:一个星期大概两三次,一次两三个小时。一般都是在北大校园内,有李大钊塑像那一块空地。但有的时候会跑到圆明园去练。练武后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身体变好,而且过敏状况也好很多。以前我去我爸爸书房,那里是一个密闭空间,那里有很多年龄至少超过50年的旧书。我都待不长的,进去两分钟就狂打喷嚏,就得跑出来。现在不再过敏了。
华西都市报:你刚说,你跟大学同学关系很好,他们愿意响应你,跟你一起练武吗?
李戡:他们都会说支持啊支持啊。但是,哪怕是我最好的朋友们,当我叫他们跟我一起经营社团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参与进来,这也是让我比较感到悲哀的事情。但是我不在乎,我还是会有信心做下去。别人怎么评价我,是他们的事情,跟我无关。
C/父亲希望 李敖不关心他功课,关键是要会思考
2010年刚入学之时,李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虽然是名人之子,但是不希望自己被特殊对待。如今两年过去,李戡是否真的如此呢?对于毕业后,他又有怎样的发展计划?
华西都市报:你现在还跟同学们一起住四人间宿舍?跟同学关系怎样?
李戡:我有时会一个人住,有时流动着去住别的宿舍,如果哪个宿舍正好有同学去别的学校做交流生,我就会搬过去住。一方面好玩,另一方面还可以跟不同的同学交流。我所在的一个小班大概60多位同学,我跟他们玩得都很好。
华西都市报:你在北大学经济,却办这样一个跟文史、武术相关的社团。以后毕业后发展方向,跟这个相关?
李戡:我觉得这不冲突吧。我现在还不确定知道,将来我会做什么。就目前来看,办好这个文武学社,就是我在学校读书之外,最关心、最看重、最愿意花费大精力去做的事情。我希望我创办的这个社团,能够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社团的标杆。这将会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华西都市报:你爸李敖会不会提醒你,创办社团的同时,尽量不要耽误你的专业功课?
李戡:我爸爸从来不在意我功课怎样,因为在他看来,功课好不好的问题,是太小的事情,我们之间根本提都不提这件事!他关心我,主要是关心我最近读什么书,思考能力有没有提高。
华西都市报:目前这个社团进展得怎么样了?
李戡:已经被校方批准了。等到暑假过去九月份开学,我就会招新。届时我会请台湾地区的一流武术师和文史哲学类名家,来给我们的团员上课,教我们的团员一边习武,一边加强文史修养,将文武融会贯通。
华西都市报:是否会请爸爸来社团讲课?
李戡:当然会了,那是肯定的。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香港报道
李戡的燕园生活
修学分
第一学期,李戡对外籍老师开设的一门欧洲史课程颇感兴趣,但最终决定不选。因为这门课“给分低”。
生活节俭
虽然家庭环境优越,李戡自认生活节俭,不计较穿戴,对吃的比较讲究,钱大都花在买书和旅行上。
不爱奖学金
李戡觉得,想要对内地的高等教育提出中肯的意见,必须先老老实实从大学毕业。然后,用它的规则来打败它。李戡称自己并不向往奖学金,并引用了一条经济学原理:“机会成本太高了”。
有“逃课”
李戡称自己的定义与他人有所不同。“比如有次,我有堂课没去,跑到中山公园的音乐堂,看中央交响乐团的演出,余隆指挥的。我觉得这不算逃课啊。只是换个教室学习而已。”《法治周末》
记者手记
23日下午,香港天文台发出“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刚刚从凤凰卫视实习回来的李戡,见到记者就问:“不好意思,耽误你回去的行程了,咱们尽快做访问,你可以早点回去。”当得知记者离港最后期限快到,他反复问是否会耽误记者行程,很是细心,修养立显。
记者多次询问其学校及生活话题,都被李戡严肃坚决打断,甚至记者问他在凤凰卫视实习什么,他也立马摆手:“真的没必要谈!比起我做的社团,我个人的问题,一点都不重要!你是我第一个对之披露并详细解释我在北大创办社团的记者,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在天马行空,我可以保证,我是非常看重这件事的!”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期间,全程陪同李戡的,还有他的两位长辈级朋友,一位是武术老师,另一位是被李戡介绍为好莱坞制片人的外籍人士。那位武术老师告诉记者,“李戡练武非常有毅力,很认真刻苦,有的时候,一套拳,别人练20遍都不练了,但李戡会练300遍。”
但是,毕竟李戡还是一个未满20岁的男生,在大谈他的理想时,仍然不经意露出大男孩的本性,在旁边的武术老师谈武术文化之时,他会认真地听,但也不放过每一个悄悄瞄手机的机会。记者要求合影拍照,他爽快答应,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T恤,说了句“穿这个拍照,效果会不会不好?”随后又转头稍稍摆弄一下自己的头发。最后,记者问及他什么时候回台湾,“放暑假到现在,我从北京直接就到了香港实习,已经来两周了,再过两周就可以回家啦!”他的开心,跟任何一个要放假回家的学生,毫无差别。
张杰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0318FB
我的父亲李敖,在今天早上10点59分安详的离开了,我和我的母亲都在旁边陪伴著他。关於他的病情,荣总王署君主任已经在稍早的记者会上做了说明。在这裡,我要再次感谢这段时期荣总全体医疗团队对我父亲的细心照顾,也要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我父亲的朋友们。关於我父亲之后的安排,一切遵照他的意愿和他的一贯作风,不举行任何活动,一切从简。谢谢各位。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0508FB
李戡声明稿:
一、我和我的家人,未曾否认李文是我父亲的女儿。
二、今年3月27日 ,我们收到李文的律师函,请我们在三日内与她或她的委任律师联系,使她能参与父亲后事之讨论及阅览遗嘱。而三日期限(即3月30日)尚未届至,李文旋于我们收到律师函的次日(即3月28日)提吿。
三、父亲遗嘱第三条交代:「本人委由陈境圳每月支付美金一仟圆整予李文至李文满柒拾岁止。如李文对王志慧、李戡、李谌提出任何诉讼、或法律或骚扰行为,李文即丧失本条权利,此一仟美金即由陈境圳停止支付。」。考量到李文提吿时还不知道遗嘱内容,所以陈境圳先生还是支付今年3月份的1千美金。
我在今年4月25日(实际生日)父亲83岁冥诞(户政登记生日为1937.3.23)公布了父亲的遗嘱,并在次日即4月26日,发了律师函给李文,随函附上父亲遗嘱,希望李文看到遗嘱内容后能依父亲遗愿撤告。因李文迄未撤告,所以4月份的1千美金按父亲遗嘱停掉。
今日我们仍愿释出善意,若李文在5月31日前撤回目前的诉讼,我们愿意仍维持父亲遗嘱第三条给付的条件。
四、父亲对李文照顾备至,父亲曾说,他过去已帮李文在旧金山与北京购买两间房子、两辆跑车,并支付三所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李文出生后这五十四年以来,从未间断过生活费的供应。
五、2014年父亲因李文在北京与他人官司受到牵扯,极为震怒,两人关系决裂,父亲和我们说他永远不见李文,生病期间一再强调不准李文探视,更声称自己万一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准李文参与他的后事。因此我们处理父亲后事皆依照父亲的遗愿。
2018年5月8日
针对李文对我母亲及我和妹妹三人提告确认亲子关系和分割遗产的诉讼,在今天的调解庭,我们释出了善意,首先是不争执他是爸爸女儿的身分,同时让法院做出裁定,使他可以早日取得身分,这个部分,在刚刚的调解庭,有了结果。
另外关于遗产的部分,如同早先我所提出的,我们再次释出善意,表示如果李文在5月31日以前撤告的话,还是会依照爸爸遗嘱的内容持续给她每月美金$1000,可是这个部分的善意今天被李文拒绝,她也拒绝了再次调解,所以,案件将正式进入法院的诉讼程序,而这个部分我们不会再有第三次的善意。
她在选择违反爸爸遗愿、以诉讼方法争产之余,在今天取得台湾司法给予的「李敖女儿」身分之际,也请她别忘记担负起爸爸女儿的责任。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0706FB
李戡声明
1.今天收到高等法院裁定,法院既裁定由我方支付三千块调解费用,一切尊重司法。下午已将存证信函寄出并附函附上三千元汇票,如附图所示。
2.抗告为法律所赋予之权益,亲子鉴定官司为李文单方面违背先父意愿之需求,我方予以配合,不争执其亲子身份,已释出极大善意,调解费用,当由需求方应予支付。由于对方曾表示愿意支付三千块,甚至在6月11日抗告答辩状中主张「随时可送上区区3000元现金,恭请抗告人笑纳!」法官在我方提出抗告后展开调解,建议对方支付三千块,我方撤回抗告,则一切圆满结束,对方却又推翻先前所言,拒绝支付,并在网上扭曲事实,指责我方蓄意刁难拖时间。试问若要拖时间,在亲子问题上本可大做文章,大肆拖延,何苦在抗告上斤斤计较?
3.李文的诚信问题,在数个月来多次前后矛盾的发言中已不言自明。如先父病逝后数小时,李文即公开表示要争夺遗产,「就算只要到一毛钱也甘愿」,随后却在调解时表示「仅系开玩笑」。此外,李文夫婿在7/1日公开加入造谣。在此敬告这位跑去骨灰坛前乱喊爸爸的「李文夫婿」,针对7/1文章中的不实内容公开道歉,否则后果自负。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0810FB
【对李文夫婿控告本人公然侮辱案本人拒绝和解的声明】
1.今年6月30日,李文夫婿发文称本人及家母「谎话连天」、「俗不可耐」、「可耻享受花费大师血汗钱」、「无耻之人」、「小屁孩」等等,本人在7月6日为捍卫家母及本人名誉称其「公开造谣」并要求公开道歉。
2.此外,在李文夫婿此前从未证明其与李文之婚姻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提出记载二人何时完成结婚登记的户籍誊本)、先父生前从不知该人存在、更不知道多了位「女婿」的前提下,本人就其在骨灰坛前以「爸爸」两字称呼先父之举动表示质疑,先父虽已逝去,但为捍卫先父的感受而称其「乱喊爸爸」。李文夫婿即根据「公开造谣」、「乱喊爸爸」两点,以刑事自诉方式控告本人公然侮辱。
3.昨天该案开准备庭,本人已当庭向法官表示本案交由司法解决无意和解,反是吿人的所谓李文夫婿当庭求为和解,在本人拒绝后,昨天又收到李文夫婿的律师来函,再次请求和解。
4.据媒体2018年8月8日报导,「李文夫妇今透露,他们其实数度向李戡及王志慧发函,盼望双方就包括遗产官司与侮辱官司在内的所有纷争协商调解,但李戡今在法庭上却说这是『骚扰』,法官认为双方恐和解无望,谕知择期开庭。」照其所言,李文夫妇似有和解「诚意」,而本人则无。在此公布李文夫妇所谓「协商调解」的「发函」,请各位看看这是何等有诚意的「协商调解」!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0918-20180928FB
20180918FB
上山看爸爸。半年前的此刻,爸爸离开了。他走的很干脆,没有痛苦,就像回忆录里写他爷爷“死得如此清醒利落,真是高人的死法”。我看著爸爸断气,趴在他胸口上哭了几分钟,想起小时候和他玩耍时最喜欢咬他耳朵,于是我轻轻咬了他左耳一口,用这种方式和他道别。爸爸在病床上和我说过,“我们两个人的事,是一个人的事”,我永远铭记在心。论语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对我而言,“终生无改于父之道”才是一生奋斗的目标。
20180928FB
父亲过去不只一次在媒体上公开说过,所有的财产都给了我母亲,李文明知道这一点,还在26号对我、母亲和妹妹提出「侵占遗产」告诉。因此,今天下午三点,本人将在台北地检署对李文提出「诬告」告诉。顺带一提,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到地检署去递告诉状,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前来采访,谢谢。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1113-20181130FB
20181113FB
《网路「韩流」与现实高雄》
2014年11月29日,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惨败,隔天,我在新浪微博上写道:
连胜文这次败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岸帮了倒忙。对岸官方不断提供廉价机票,动员台商票投连胜文,在台湾舆论表示反感后,又不知收敛,继续任凭台商组织在多地举办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造势晚会”,上海大街上甚至出现了国民党的竞选看板。真可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这篇文章,一共引起6741次转发,2312条评论。有趣的是,这种措词激烈的批评,不但没有被删除,官方媒体《环球时报评论》甚至转发评论「有一定道理。可参考」。由此可见,大陆官方内部,对这种近乎「蛮干式」介入台湾选举的方法,早就颇有怨言。比如,民航部门就会不爽,为什么关于台湾的事情,要我们出面和航空公司协调打折机票、增加班次?地方公安更是神经紧绷,有苦难言,因为政治性集会是极度敏感的,何况这种集会还是关于「中华民国」的选举,万一有人在台上喊了「不该喊」的话,现场公安到底该不该抓、能不能抓?总之,大陆相关部门对这种方法的反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这种「动员台商」的老方法行之有年,从2008年选举开始,每次动员的结果,国民党正好都赢了,所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其他部门尽管颇有怨言,也不好反对。然而,台商票毕竟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马英九执政末期面临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时,想透过台商票来救火,显然是痴人说梦。因此,2014年选举,这个政策第一次面临失败,而且是灾难性的。有人发现,原来花了这么大力气帮忙,而且因为连战的面子,帮忙的更是积极,但想不到光是在台北,连胜文居然还输了25万票,负责这项任务的部门,顿时颜面无光,其他部门的发难更是接踵而至。2016年大选,因为胜负早无悬念,加上空前失败殷鉴不远,于是这种行之多年的「简单粗暴」方法,暂时告一段落。
再看这个月底大选,果不其然,「蛮干式」的动员方法已不复见。有人指控大陆支持韩国瑜,不仅是毫无根据的造谣,更是缺乏基本常识。以过往的案例来看,支持一个候选人,需要长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动员台商或是资金支持,都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规划。韩国瑜的爆红,是最近两三个月的事,就算有人想帮他,时间上完全来不及。大陆政府花了一堆钱,养了一大批「对台智库」,整天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报告、预测和评估,自以为通盘掌握台湾情况,结果没有半个人能预料到,国民党在高雄的选举,居然会有胜选可能。因此,就算想帮忙,不仅时间上来不及,韩国瑜也根本不需要。光靠自己,韩国瑜已经在民调上突飞猛进,大量吸票,何须接受会被对手阵营拿来疯狂攻击、且票数十分有限的「锦上添花」?
韩国瑜的个人魅力,创造了一股「韩流」,使「网路声量」暴涨,当然是件振奋人心的事。然而,更实际的问题是,韩国瑜在网路上的超高声量,到底有多少比例可以转换成实际选票?「韩流」和四年前的「柯P旋风」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仍有极大差异。第一,柯文哲是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韩国瑜不是。如果韩国瑜以无党籍参选,胜算肯定很高。第二,柯文哲的网路声量,最后成功转换到了实际选票上,这点韩国瑜是否能如法炮制,恐怕需要更谨慎的解读。
首先,对韩国瑜的关注,早已不局限在高雄当地,而是遍及全台。台湾老百姓对民进党施政的不满,很大程度投射在对韩国瑜的关注上。由于韩国瑜并非典型的国民党政治人物,因而能吸引中间选民,以及一小部份民进党支持者的认同。就国民党支持者而言,早就憋了一肚子苦水,苦于这几年国民党战斗力不强,只能隐忍不发。因此,当国民党其他候选人都采取相对保守的选举策略,且不具太大个人魅力时,韩国瑜的出现,顿时成为国民党支持者的英雄。在很短的时间内,支持韩国瑜,成为了宣洩对民进党不满的渠道,这其中既有蓝绿支持者和中间选民,也有一部份关心台湾选举的大陆网友。
韩国瑜的网路支持者里,确实存在不小比例的大陆网友。这些人彼此立场各异,很难用几句话介绍清楚,简单介绍的话,首先他们是民族主义者,对两岸问题非常关心,很想和台湾人在网路上交流,试图透过网路对话(包括对骂)的方式,改变台湾人的国家认同和族群认同。他们欣赏洪秀柱,对其他国民党领袖并无好感,对马英九更是恨之入骨。两个月前,他们根本不知道韩国瑜是谁,既不知道北农,更不知道他和柯文哲的关系。韩国瑜凭藉一己之力,在高雄杀出一条血路,引起台湾人共鸣的同时,也引起了对岸网友的兴趣。这些人早就对国民党的政治领袖百般厌倦,他们佩服的洪秀柱,在台湾没有发声管道,韩国瑜的出现,加上他的口才、反应、机智、揍过陈水扁、一人力抗民进党上下的气魄,都引起这些人极大的兴趣,在网路上顺势加入了支持韩国瑜的行列。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行动,都是大陆网友的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单纯来自于他们都对台湾选举的兴趣,绝非大陆官方授意而为之。事实上,大陆有关部门才刚刚搞清楚韩国瑜的来历,根本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组织网军,恶补韩国瑜的言论,试图在台湾网路上影响舆情。如果他们这么厉害,就不会紧抱「蛮干式」的动员方法这么多年,最后搞得狼狈收场。
回到最现实的问题,韩国瑜极高的网路声势,扣掉其中「不能在高雄投票」的人数,到底还有多少人?按照现在网路上的声量,韩国瑜几乎压著陈其迈打,然而看看高雄当地的实际情况,恐怕没有这么乐观。韩国瑜固然举办了成功的造势晚会,支持者热情极高,但陈其迈的造势场合,人数还是旗鼓相当。其中一个被人忽视的细节是,韩国瑜造势场合「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海飘扬、军歌齐唱的画面,出现在当今时空下的台湾是「不正常的」。因为在民进党主导的「去中国化」历史教育(加上国民党的纵容)之下,这种老一辈对「中华民国」的情感,早已不是今天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从目前韩国瑜造势场合的跡象看来,参与者多数是当地的「深蓝」族群,苦于在高雄长期无处宣洩,所以参与热情爆表。这个案例,或可视为一个警讯,就是尽管韩国瑜的网路声量居高不下,如果没办法在高雄催出更多实际选票,接下来一拉回传统的「蓝绿对决」,对韩国瑜是十分不利的。更诡谲的是,蓝军支持者士气高涨,却已开始出现一种论调,认为不但高雄会赢,还会大赢。他们似乎忘了,自己过去常常「含泪投票」,不知究竟哪里来的信心,去假设民进党支持者不会「含泪投票」?人家在高雄的眼泪数量,甚至是国民党的两倍,要搞「眼泪对决」,国民党岂是民进党的对手?有信心是好事,但过分乐观估计局势,脱离高雄当地实际情况,是要极力避免的。
结论是,由于韩国瑜的个人魅力,吸引各路人士围观、参与而形成的「网路声量」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它,韩国瑜的民调无法蹿升,更无法吸引话题,造就旗鼓相当的局面。但另一方面,由于里面掺杂太多「外在因素」,如果转换成的实际选票没有达到一定数量,在接下来十天短兵相接的过程中,票数差距恐怕会被逐步拉开。毕竟,「韩流」在提升国民党士气的同时,也激发民进党在高雄空前的危机意识,以高雄当地的实际情况,一回到「蓝绿对决」,加上民进党擅长的组织动员,韩国瑜背著国民党的招牌,是十分不利的。韩国瑜先生现在最该做的,是立刻停止到其他县市辅选,天天待在高雄,一票一票的争取支持,这恐怕才是他胜选的唯一希望。
20181116FB
这两天在大陆网路上亲身领悟了一个事实,国台办「不许赚大陆钱支持台独」的原则,真的只是一句口号,其他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甩都不甩。你越「独」,他越要拉拢你。所以民进党可以喊口号,「各位不是讨厌国民党,但又觉得国民党当选,大陆钱会进来吗?不对!我们当选,大陆钱照样进来!因为我们越『独』,『中国』对我们越好!所以投民进党,我们照样骗『中国人』的钱,大家说好不好!」我保证群众的「好」声一定响彻云霄。
20181121FB
不管怎么否认,大陆有些官员总是寄希望于受台湾年轻人欢迎的人物,以前柯文哲,现在韩国瑜。这些人完全搞错了!这两人聪明绝顶,清楚知道年轻人的想法。在两岸问题上的表态,极限就是「两岸一家亲」,指的就是「赚大陆的人民币」。他们绝不会在两岸问题上,帮共产党多说一句好话,一旦如此,年轻人立即「粉转黑」。
20181122FB
金马女主角,完全可以现在去一趟北京,公开发表相关言论,不但没人干涉,外国媒体更会大幅报导,有利之后赴美发展。按照对岸的逻辑,只要有可能被人指控干涉台湾选举的事,一律不准做。不准入境,是干涉选举,跟踪请喝茶,是干涉选举,不让公开发言,更是干涉选举。当然,前提是23号晚上就得回台湾。
20181125FB
选举结束后,大陆出现一小股非常奇怪的想法,认为选民可以为了经济压力,不得不认同国民党,同样道理,也会认同共产党,支持统一。我说根本不可能,然后举了一个例子,全部是事实陈述,结果被大陆新浪微博删掉了。以下是我写的:
这次选举,有一位名叫郑建炘的台北市议员候选人,选区在大安文山,传统深蓝票仓。他在十月跑到玉山山顶挥五星旗,唱义勇军进行曲,说“登玉山是宣传两岸和平统一”,上了媒体版面,然后被骂的要死。昨天开票,他得了233票,占比0.08%,选区最低票、台北市第二低票,第一低票者的政党叫“新政世纪党”。
20181127FB
最近韩国瑜高呼「九二共识」,上了网站热门,大家开始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事实上,2012年选举时,「九二共识」已被大量讨论,更成为马英九连任的关键。之后,大陆让利继续。六年过去了,赚到钱的人,还是不知这四个字何所指。只能说,当时让利让的不够,所以记不住,为了帮助记忆,现在要让更多利。
20181130FB
我非常诚恳的建议,现在赚人民币最好的方法,绝不是待在台湾等着钱进来,因为有几百万人要分,一个人赚不了多少。你现在只要买一张单程机票,飞到大陆任何一个城市,然后一下飞机,就说你投了国民党,就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地方台办会专门照顾你,任何工作随便选、领高薪,媒体天天来找你采访,五星酒店免费住,国粉天天请你吃饭(国粉是大陆的一小批群体,他们恨死了共产党,又没胆上街革命,只能透过怀念蒋介石自我安慰,同时把这份情感转移到了今天的国民党身上。他们希望中国统一,但是希望国民党打回大陆,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所以这次国民党大胜,这些可怜人比谁都激动)。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只要买一张单程机票,就可以立刻发大财,不用等。可惜的是,名额有限,一定要先抢先得。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81209-20181215FB
20181209FB
爸爸最挂念我的学业,他希望我将来在近代史学界发展,继续我们父子的研究。所以我每天努力读书,研究各地档案馆,不以完成博士论文而满足。最近,李文发了几十封信给剑桥和海德堡,说我是「刑事被告」。我在这里保证,在我博士毕业以前,我每一天都会针对李文发微博,我只要有一天停止,我就永远不举。
20181215FB
三立电视台《新台湾加油》介绍李文的现职是「文学作家」,我想起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这个节目对李文的介绍,「既非现职、也不文学、更非作家」。李文的中文写作水平,在她的脸书上展露无遗,这里不赘述。至于她号称美国教育专家、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英语水平,更让人不敢恭维。她的脸书上,经常可见英语拼写错误,如brilliant, take care “of” it, volume, desperate, it “does” exist, manipulative, “sooner” or later, loser这些最基本词汇的拼法与用法,李文全部用错。
李文的教育博士,是在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读的,根据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这所学校排在全球801-1000名之间。李文的博士项目是国际与多元文化教育(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的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 EdD)。我现在每天帮李文翻译一句博士论文,顺便点评,例如,第2句The mobility of populations within our country has helped to create cultural diversity in our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这句话使用了our这种主观词汇两次,很不符合英语学术规范,且这句英文的文法,简易到实在不该出现在自称为「教育专家」的李文的博士论文中。往后我每天的翻译和点评,可请大家检视她是否够格自称「教育专家」。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318-20190330WB
3月18日 20:24
刚才参加《夜问打权》节目录影(今晚播出),发言了三次,谈我父亲、立委补选、柯文哲,我个人觉得十分精彩。第一次参加多人政论节目录影(《关键时刻》不算),我全神贯注听了所有人的发言,收获很多,万分感谢@黄智贤星球的支持。明天早上十二点,参加黄光芹广播节目录制,台湾真的需要醍醐灌顶了。
3月26日 21:02
录深绿、深蓝、大陆涉台节目,真的得全神贯注,稍微闪神,就会精神错乱,因为在场所有嘉宾讲的都和我不一样,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深蓝的节目说台湾人多排斥台独,和我理解的不一样,深绿的节目说国民党多倾中爱统一,跟我了解的也不一样,大陆涉台节目说台湾人多认同大陆,跟我感受到的又不一样。
3月27日 09:51
我之前听王世坚助理说过,连线科长的时候,摄影棚内根本没人理他,都在聊天玩手机,我昨天算是亲眼见证了。我想认真观察科长如何正经八百胡说八道,但高嘉瑜一直找我讲话,二选一,我选后者。每到连线科长的时候,很多深绿观众立刻转台,连线结束了再转回来。科长和电视台单独签了约,所以每期都有他。
3月27日 20:09
我昨天在摄影棚内呆了两个小时,赚了六千块新台币,大陆电视台给一样的钱,但只要录半小时。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每周上遍各家大陆台,高呼台湾人多么认同大陆、多渴望统一,不用承担被绿营断章取义的风险。但我不要这么干,因为讲鬼话不是我的专长,我宁愿去深绿电视台了解他们的论述方式,知己知彼。
3月28日 10:02
在台湾,可以强烈感受到韩国瑜引起的发大财狂热,多数人对大陆的仇视,忽然被赚人民币的渴望暂时压抑下去。台湾人是为了钱、而不是真心认同大陆(我一直强调让利必须搭配教育中国认同),这种氛围才是最恐怖的。不久后,等台湾人发现发不了大财,被压抑已久的仇中意识又会大规模爆发,甚至超过太阳花。
3月28日 13:26
“中国统一”在台湾是门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诀窍在于,要让大陆觉得你认同它、让台湾觉得你不认同它,拿捏好分寸(这是最困难的),就能保证在两岸利益最大化。这个原则,二十多年来台商一直奉为圭臬,近几年,国民党太阳开始涉足这门生意,回报一直不如预期。真正把它玩得炉火纯青的,就是韩国瑜。
3月28日 19:06
大家别看王世坚在中天每天被围剿,那都是节目效果,双方各取所需。实际上,王世坚聪明的要死。他最近说他和韩国瑜一独一统、势不两立,我这周一和他吃晚饭,他当时就这么说,我说韩国瑜根本不是统,只是要人民币,你们民进党心里清楚,王世坚听完一脸坏笑。统是票房毒药,把韩打成统,是民进党的高招。
3月29日 09:42
韩国瑜口口声声认同九二共识,依据国民党的定义,就是“一中各表”。按照这个逻辑,韩国瑜从高雄到深圳厦门,是“一中”框架下的国内旅行。结果韩国瑜出发时说“出国”,回来后又说一次“出国”,请问这是哪门子的一中?连韩国瑜都不认同九二共识的原意,只当提款密码,如何指望他改变台湾老百姓观念?
3月29日 10:45
今天下午又要上节目,关于科长深圳嫖娼被抓一事,是否属实?请提供明确证据,以便上节目公布。
3月29日 16:32
午饭在电视台隔壁吃虾饺,越吃越觉得自己可怜、欲哭无泪,作为一个不在大陆捞钱的真统派,因为讲真话、不配合演戏,被大陆电视台和“统媒”拒于门外,反倒“绿媒”有肚量找我上节目。我知道绿媒想从我身上套话,我当然不会上当,反倒借机置入性行销大陆的好。人生如戏,莫甚于此。
3月30日 08:06
有人说我在节目上不够强势,事实是,我从小接受台独教育、看了二十年政论节目,清楚知道怎么应对,用不着外行人指点。从主持人到所有嘉宾,都希望激怒我,大家互相咆哮,再配合剪辑,营造出“围剿”效果。不吵架、自说自话,反倒让对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剪辑,得不情愿播出我说大陆的好话。这叫计谋。
3月30日 19:54
昨天节目上其他来宾想让我难堪,说中国和邻国打仗如何,我只回一句话,美国也这样,讨论这个没有意义,大家就闭嘴了。我了解台独思维方式,这种场合要用反问方式终结讨论,而不是扯开辩论,否则没完没了,还会被恶意剪辑。就因为我没有一个个反驳,几个大陆网民居然质疑我不知道对越反击战,混蛋极了。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411-20190417FB
20190411FB
《执意要选,何错之有?》
这两天,开始出现责怪王金平「执意」要选的声浪。这种声音,在我听起来总是如此熟悉。2012年开始,每逢大选,都有人「执意」要选,而且都被骂得很惨。说来惭愧,这几次选举,我支持的都是那个因「执意」要选而被骂惨的人,前两次是宋楚瑜,这次是王金平。政治人物该不该因他们的「执意」被骂,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从我的个人观察,「执意」要选的人,通常有三种了不起的特质——毅力、抗压力和行动力。
不知那些批评王金平「执意」的人可否注意到,国民党说要参选的人,只有王金平贯彻始终、坚持选到底,而且他从不讲鬼话,更没有在大陆面前一套、背后一套。多少表态要选的人,都是虚晃一招,有拉抬声势者、有自抬身价者、有做给对岸看者、有讨价还价者、有以退为进者,相比之下,王金平从不遮掩,就是摆明要玩真的,这种实诚的品行,何错之有?说王金平恋栈、权谋,固然没错,试问哪个政治人物不是这样?在恋栈、权谋之外,加上虚晃一招,难道不加上虚晃一招的王金平,反倒成了众矢之的?
韩国瑜是一位政治奇才,我绝对相信他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立意是良善的,他不像某些国民党太阳,利用大陆的善意,做起买办生意,这点确实难能可贵。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韩国瑜需要大陆帮忙,就注定不可能「只谈经济不谈政治」,一旦触碰两岸政治,就得面对民进党的猛烈攻势。如果应对得当,民进党也莫可奈何,偏偏港澳之行发生重大瑕疵(大陆疏于评估台湾舆论反应、韩幕僚对大陆思维不了解、支持者狂热追捧所致),让韩国瑜中了民进党的圈套,直接被和「统派」画上等号,如同王金平的「蓝皮绿骨」,一旦被贴上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很多时候,证明「你不是」比证明「你是」还要困难,连王金平都撕不下来的标签,韩国瑜更洗刷不掉。
民进党最希望把选举操作成「统独对决」,取代以往的「蓝绿对决」,因为「统」是票房毒药,人人「闻统色变」。同样是争取中间选民,民进党希望透过统独对决,吸引大多数「闻统色变」的老百姓,若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只能被动地指望大陆增加订单,从经济方面「抵消」这种负面冲击。最大隐忧是,当多数中间选民等着收款时,不断听到「国民党是统派」的刺耳声音,钱却迟迟未到账,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个?到了这时候,号称非韩国瑜不投的国民党支持者,能承受得住的、接受事实的、站出来捍卫的,又有几人?上一次国民党候选人被打成统派,是2015年的洪秀柱,结局有目共睹。尽管韩国瑜吸引了大量浅蓝和中间选民,但事实总是残酷的——认同人民币和认同统一完完全全是两回事。本人作为不在大陆捞好处的真统派,深知当台湾有人说你是「统派」时,那绝对不是赞美的话。我决不相信深蓝以外的支持者,在经济获利不如预期的情况下,还能接受国民党阴错阳差成了「统派」的事实。若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将正式被戴上统派帽子,他若承认,将流失大量选票,若否认,将得罪大陆,这是韩国瑜眼前最棘手、也无法解决的巨大难题。
王金平参选,可以顺势解决韩国瑜的大麻烦。反对王金平参选的人,并非和他有深仇大恨,只是一厢情愿认为,只有韩国瑜才能让国民党赢,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人没有想到经济牌失效(或者无法满足多数人期待)将引发的巨大反弹,以及韩国瑜被贴上「统派」标签的灾难性负面影响。事实上,若只以国民党胜选为考量,王金平的「蓝皮绿骨」,反倒可以牢牢巩固浅蓝和中间选民,粉碎民进党梦寐以求的「统独对决」。若王金平能先做四年,韩国瑜可在高雄根基站稳,尝试把「高雄版九二共识模式」做出成绩,四年后接手王金平,推广「高雄经验」到全台,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安排。
20190413FB
上个月参加了四次政论节目,一週内,我从最蓝的《夜问打权》,录到最绿的《政经看民视》,真是刺激万分。有感想如下:录深蓝、深绿、大陆涉台政论节目,真的得全神贯注,稍微闪神,就会精神错乱,因为在场所有嘉宾讲的都和我不一样,我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错了。深蓝的节目说台湾人多排斥台独,和我理解的不一样,深绿的节目说国民党多倾中爱统一,跟我了解的也不一样,大陆涉台节目说台湾人多认同大陆,跟我感受到的又不一样。
20190414FB
《李毅事件与韩流危机》
「武统学者」李毅被驱逐出境一事,以及抵港后「韩国瑜当选将再返台」的言论,让人在美国的韩国瑜再度「躺枪」。可以篤定,如果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2020,「李毅事件」注定会被拿来猛攻,成为民进党求之不得的「统独对决」的重要武器。韩国瑜一旦正式被当成「统派」狂打,不但会一路挨打,在某些议题上(比如李毅),甚至毫无还手能力。「李毅事件」在台湾引起的一面倒舆论反感,正是对韩国瑜参选的一大警讯。
有一部份大陆官员严重错估台湾形势,认为韩国瑜引发的旋风,代表台湾人正在转变对大陆的看法,因此大陆如果能不断让利,将慢慢引导台湾人转向认同「和平统一」。这种认知,显然不明白「想赚人民币」与「认同中国统一」,完完全全是两回事。让利不是不行,但不能是盲目撒钱让利,必须得有配套措施,否则会一再重复马英九八年的惨剧——让利越多,「反中」情绪越高涨。这种认知,对还在为助长「韩流」而沾沾自喜的部分官员而言,当然无法理解。
因为「李毅事件」,原订13号在台中举行的「促统游行」因而取消。根据以往经验和个人观察,只有三类人会参加这种游行:闲在家没事干的大陆新娘、义务支援的统促党地方人士,以及主办方动员的数十位老年人。说老实话,「李毅事件」发生后,我一直盼望游行能顺利举行,因为参与人数一定少得可怜,空拍图一比对,和韩国瑜造势场合天差地别,可以狠狠地打脸某些自以为是的大陆官员,让他们知道多数人的想法:支持韩国瑜拿大陆订单,可以万人空巷,要进一步追求统一?「去X吧!」。打一个比喻,如果今天来的大陆人不是李毅,是某位来谈订单的某省台办主任,假设他不小心说了「武统」两字,蔡政府要轰他出境,保证会有一大批人把机场挤得水洩不通,筑成人墙,高喊「别走!」或是「人走可以,钱和订单留下!」。李毅两手空空来台,宣扬的还是「统一大业」,自然没人支持他。
蔡政府的处置方法,成功引起舆论一面倒支持。因为李毅的言论,对绝大多数台湾人而言,都是无法接受的,就连声势浩大的「韩粉」,处境也十分尴尬。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韩国瑜因此「躺枪」,「韩粉」也只能被动反击,比如说「李毅也进过民进党党部」,这种攻击力道,显然起不到作用。这起事件,必定让民进党士气大振,因为他们找到了「打韩」的王牌,就是紧抓台湾人对「统一」的绝对排斥,坚定地把韩国瑜打成「统派」,把任何与「统」相关的议题,不分青红皂白全部算在韩国瑜头上,「韩粉」即便战斗力再强,面对「大是大非」的统独议题,也只能一路挨打。如果韩国瑜代表国民党参选2020,不但会累垮、因「统派」而被彻底斗臭,最终还会输。
若只以胜选为考量,「蓝皮绿骨」的王金平代表国民党参选,才能粉碎绿营操作「统独对决」的美梦。「统」是票房毒药、是贬义词,任何和它粘上的人,在台湾选举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好下场。韩国瑜已经撕不掉「统」的标签,在选战中只会处于劣势。对国民党而言,王金平巩固中间选民,加上「韩流」助攻,恐怕才是上上策。
20190417FB
「中国统一」对国民党政治人物而言,是一门非常细腻的学问,关键在于,要让大陆觉得你认同它,同时要让台湾大多数人觉得你不认同它,谁能做得好,谁就通吃两岸。很多国民党太阳想把这门学问做好,全都以失败收场,唯一成功的只有韩国瑜,可惜一下就破功了。在台湾被打成「统」之后方寸大乱,讲出「国防靠美国」,又把他在大陆「统」的形象给破坏了,变成台湾觉得他是「统」,大陆觉得他「不是统」,这是最惨的结局,也给了郭台铭出马的机会。郭台铭是成功的企业家,但要做好这门给政治人物做的学问,成功机会并不大,而且过程困难重重,稍有闪失,一夕间风云变色,优势化为劣势。同样是做不好这门学问,政治人物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对于企业家而言,损失恐怕难以弥补。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504-20190530FB
20190504FB
《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序言
《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的顺利出版,首先要感谢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的朱国斌社长、陈家扬副社长,以及把这本书引荐给出版社的马家辉先生。在审稿期间,匿名评审专家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修改后的论述更加完善。陈小欢编辑辛苦地校对书稿,发现不少细节上的改进之处,我非常感激。
在出版社与编辑团队之外,我有很多师长朋友需要一一感谢。首先,感谢剑桥大学的导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对我的支持与信任,允许我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同时「经营副业」,继续完成与博士论文几乎毫无关联的研究。除了指导教授,我也非常感激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汪荣祖(以及师母陆善仪)、陈永发、黄克武、吴启讷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杨奎松教授,是第一位从学术角度研究向忠发的学者,他看过这本书的初稿,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这几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一共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完成。在我的求学过程中,每个阶段学到的知识,都幸运的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起到了一点作用。我在北京大学读经济学本科,四年下来,对数理化的经济学始终不感兴趣,唯独受到方敏老师讲授的《资本论选读》和张亚光老师教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两门课启发很大,让我的兴趣从经济学过渡到了经济思想史,最终转移到了中国近代史。比如,《资本论选读》学到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让我对这本书里讨论的工人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力。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读硕士期间,我上了一门俄罗斯帝国历史学(Imperial Russia Historiography)的研讨课,从此开始接触共产国际历史研究。在剑桥大学读博士期间,导师方德万主持中国近代战争史的研讨课,让我学到了不少从西方视角研究中国历史的观点。总之,这些经历,不但对这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帮助,更让我享受了从事学术研究的乐趣,就像父亲过去对我的期许,“从知识中得到快乐”。
史料的搜集,无疑是这本书写作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有两个极富神秘色彩的档案来源,需要特别介绍并致谢。第一,莫斯科大学历史系的叶帆博士(现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博士后),帮助我在俄罗斯档案馆找到了向忠发的个人卷宗、个人照片、签名,让我惊喜万分。很多大陆学者去过莫斯科,但受限于语言隔阂与时间限制,只能匆匆翻阅有限数量的档案,从未有人像叶帆那样,对这个档案馆下了这么大的功夫。第二,中华民国法务部调查局两岸情势研析处许为翔处长、图书馆员邸志英先生对查阅档案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我非常感激。在阅览室里,我经常读一份文件读到瞠目结舌,赞叹连连,特别是中共党员的「悔过书」,更是精彩万分。调查局的这些史料,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大宝库,值得深入发掘。
在查阅文献的同时,看到有意思的资料,我都会特别留意,做一副本。以这本书为例,在查档案过程中,我找到了周恩来「制裁」顾顺章的经过,带到北京送给了周秉德阿姨,她读得津津有味。在周秉德阿姨邀约之下,我和刘源先生一起吃了顿午饭,并送了他几张影印件,书名叫《遽然梦觉录》,作者当年在武汉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争夺工人运动的领导权,书里形容刘少奇「好像过去县官审判犯人的样儿……他真像是一个骑在工人头上的大老爷了。」刘源先生从来没见过这种类型的书,所以特别感兴趣,看完后对我表示感谢,我们干了一杯茅台,接著分享了他理解的这段历史。周秉德阿姨和刘源叔叔,都是我非常尊敬的长辈与朋友,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精彩万分的人生阅历,让我获益无穷。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李英男教授,她为这本书写了一篇极为精彩的序言。在曹耘山先生的介绍下,我和李英男教授建立了联系,并且就书的内容,在她家中进行了两次深度的交谈。每次谈话,都让我获益非浅,我们讨论很多关于李立三的研究,她几乎是有问必答,甚至分享了她们全家人从苏联回到中国的心路历程。我偶然在英国找到一份1927年的旧报纸,印有李立三在汉口演讲的照片,李教授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张照片被翻拍很多次,但没见过质量这么好的。李教授还送了她母亲撰写的《李莎回忆录》,我非常认真地看完了,并引用了书中的文章<李立三自述>。李莎女士和李立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老一代的共产主义者了不起的革命情感是什么。
最后,我十分感念我学术生涯的启蒙者、老师、朋友和敬爱的父亲李敖。这本书的「雏形」在2016年8月已经完成,我请他看了一遍,他说自己对向忠发没什么研究,所以只做了简要的批注。后续的撰写和修订工作,和父亲生病的最后岁月几乎是重合的,所以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很深的感情。我不会说,这本书是献给我逝去的父亲的,只期许它能作为我漫长近代史学术研究的开端,让父亲在天上为我感到骄傲。
李戡 2018.12.24 德国海德堡大学
20190515FB
《汪洋代表习近平接待台湾贵宾的政治信号》
最近两个月,台湾政治人物去大陆参访蔚为风潮,先是韩国瑜、宋楚瑜、王金平先后去了福建广东一带,接著吴伯雄去了太原。每次活动,国台办主任刘结一都专程飞去见面,举行会谈。《荀子》里说「君子结于一也」,指君子意志必须坚定如一,在接待台湾客人这点上,刘结一确实树立了典范。接待贵宾,不过是表现大陆高层对台湾的善意,刘结一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种会见,对真正改善两岸关系的实际意义,几乎趋近于零。
去福建、广东、山西的政治意义,和去北京显然不同。最近,又有两个代表团去了北京,带队的分别是蔡衍明和洪秀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欢迎蔡衍明的致词,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批评声浪四起。实际上,汪洋的八分钟讲话,不过是非常典型的官方接待剧本——欢迎、表明立场、鼓励、祝贺会议成功,同时强调了习近平今年1月2号的谈话,因为这是现阶段大陆对台工作的核心方针和指导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汪洋自己做了一些阐述,其中有两句话特别值得注意。
汪洋说,「那现在有些搞台独的,好像把这个宝押在美国人身上」,这句话指的是执政的民进党,但如果严格按照大陆标准,指的也可以是韩国瑜的「国防靠美国」。大陆的宣传系统,自从韩国瑜在四月喊出「国防靠美国」后,已完全解除对他的舆论保护,允许大陆网民激烈批评韩国瑜的两岸论述。在这种环境下,蔡衍明大力挺韩,某种程度是和大陆民意抵触的。汪洋讲这句话,当然没有暗批韩的用意,但懂行情的与会者应该知道,既然要挺韩,就得想办法改变他的两岸论述,否则抵触大陆民意,对自己没好处。
汪洋还透露,去年蔡衍明和他表示,「坚持九二共识,日子很不好过」。蔡衍明说日子不好过,真实原因我们不清楚,但可以保证的是,绝对不会是因为「坚持九二共识」。透过报导韩国瑜,中天确实在台湾大力宣传了「九二共识」,问题是,宣传了半天,实际效果还是十分有限,因为韩国瑜版的「九二共识」是偏离原意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原则是一个中国,按照对国民党有利的解释,台湾和大陆都属于中国,这个中国叫做中华民国。依照这个逻辑,韩国瑜从高雄去厦门,是在中华民国国内旅行,是从台湾省跑到了福建省。韩国瑜却公开说这叫「出国」,显然完全偏离了「九二共识」的基本定义。由此可知,「九二共识」在台湾早已沦为文字游戏,成为「人民币提款密码」,大陆官方却仍紧抱不放,说明他们对真实台湾情况的了解,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中天的难题是,明明有优秀的新闻团队和专家学者,本来可以独树一帜,循序渐进展开论述,做「坚持九二共识」的宣传,至少在两岸论述上,让韩国瑜跟着中天走,却反其道而行,一直围绕在韩国瑜身上打转,不得不为他的失言做解释,被韩国瑜东飘西飘的两岸论述牵著鼻子走,导致处境越来越被动。中天新闻台有理性客观的一面,但说因为「坚持九二共识」在台湾挨整,显然是不对的。整个中天系统,最能「坚持九二共识」的节目,只有黄智贤的「夜问打权」,它的播出频道、时间段却一调再调。所以如果要说因为「坚持九二共识」而日子不好过,恐怕只有黄智贤有资格讲。
蔡衍明是媒体人,这次参加两岸媒体峰会,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宣部长黄坤明、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一同出面接待,已经给足了面子。洪秀柱是中国国民党的前主席,她在两岸问题上的立场,是近年所有国民党主席中,最接近大陆的。按照以往的接待规格,没有理由不由习近平出面接待。洪秀柱这次在北京,却「只」见到了汪洋,这个现象,不但值得关注,更具有指标性意义。
汪洋是全国政协主席,也是「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最近由他开始出面接待台湾贵宾,释放的政治信号非常明确——对台工作迟迟未见重大突破,导致习近平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度大幅降低,耐性也逐渐减少。习近平对两岸问题的态度,在今年1月2号《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週年的纪念会上,已表达地非常清楚。对他而言,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只有中美问题,至于台湾问题,做出明确表态即可,剩下的接待招呼工作,自然不必亲力亲为。
20190516FB
《李文旧金山大学博士论文出现的五十多起严重错误》
以「美国教育专家」头衔上台湾电视节目,频频针砭时事与对美国教育评头论足的李文,在她的旧金山大学(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博士论文中,使用了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错误引用,严重违反旧金山大学的荣誉守则(Honor Code)。李文在旧金山大学教育学院的国际与多元文化教育专业(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rogram)获得教育博士(EdD)学位,论文题目是「父母对华裔美国人纳入社会研究课程的批判性反思:一个参与性的研究」(Parents’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Inclus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A Participatory Study)。论文委员会由Dr. Rosita Galang (主席), Dr. Aida Joshi, and Dr. Ellen Herda三人组成。由于论文错误非常严重,我已写信给旧金山大学的学术诚信委员会(Academic Integrity Committee),要求展开调查,并依据该校规定,视情节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撤销李文的博士头衔。十八年来,李文鲜少公开谈论她博士论文的具体文字内容,所以,我今天来做义工,帮助台湾朋友探索这位经常上电视的「美国教育专家」的学术成就。
-
取得李文博士论文的公开合法渠道见附图。
-
李文博士论文参考文献页的大量错误
在参考文献页(见李文论文第85到88页),李文列举了46项参考资料,其中至少33个是有问题的。以下列出参考文献页原文,引号内容为本人核查后的正确结果。其中,29个存在明显的出版年份错误(参考文献1,3,6,7,9,10,11,12,14,16,17,18,19,20,21,22,23,24,27,28,30,31,32,33,35,42,43,44,45)、6个存在不完整的出版信息或拼写错误(参考文献:4, 26,27,35,36,46)。此外,参考文献2非常含糊,另外还有6个参考文献暂时无法找到。(参考文献:5,8,37,39,40,41)
- Abbot, K.A. (1994). Harmony and individualism. Taipei: Oriental Cultural Press.
[改错: Abbott, K. (1970). Harmony and individualism; changing Chinese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Taipei and San Francisco (Tung fang wen ts?ung). Taipei]; 台北 :: [Orient Cultural Service]; 东方文化供应社.]
- Ada, A.F., & Freire, P. (1989, January). San Paulo, Brazil. Transcript taken from a video dialogue recorded in Paulo Freire's home.
?[这项参考文献非常含糊。]
- Aronowitz, M. (1993).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of immigrant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18 (2), 237-257.
[改错: Aronowitz, Michael. (1984).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of Immigrant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18(2), 237-57.]
- Asian American Children's Book Project. (1976, July). How children's books distort the Asian American image. Bridge. 4, 5-27.
[完整出处: How Children's Books Distort the Asian American Image. Criteria for Analyzing Books on Asian Americans. Survey of Childrens' Books: Chinese American, Japanese American, Korean American, Vietnamese American, General. (1976). Bridge, 5-27.]
- American Council of Education. (1991). Textbooks in evaluation. Washington DC.
?[不清楚,暂时无法找到。]
- Banks, J. (1991). Multiethnic educa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改错: 这本书有很多版本,分别是1981, 1988和1994年版,找不到李文说的1991年版。]
- Broaddur. D.L. (1991). Crisis of minorities in American secondary and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59 (T). 30-33.
[改错: Broaddus, Darrell L. (1987). Crisis of Minorities in American Secondary and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59(1), 30-33.]
-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Finance. (1998). Public schools census. Sacramento, C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不清楚,暂时无法找到。]
- 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2). Guide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ntent and context. Sacramento, C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不清楚,同样的书名,1977年出版过一本。California.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ureau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1977). Guide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Content and context. Sacramento: The Department.]
- Chu, L. (1992). The sensitivit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hildren to social influence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09 (2), 175-186.
[改错: Chu, L. (1979). The Sensitivit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hildren to Social Influences.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09(2), 175-186.]
- Council of 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1992). Stereotypes, distortions and omissions in U.S. history textbooks. New York: Racism and Sexism Resource Center for Educators.
[改错: CIBC Racism Sexism Resource Center for Educators. (1977). Stereotypes, distortions and omissions in U.S. history textbooks : A content analysis instrument for detecting racism and sexism, supplemental information on Asian American, Black, Chicano, native American, Puerto Rican, and women's history. New York: Council on Interracial Books for Children, Racism and Sexism Resource Center for Educators.]
- Derman-Sparks, L. (1992, Winter). Challenging diversity with anti-bias curriculum. School Safety. 10-13
[改错: 这篇文章发表在1989年。]
- Freire, P. (1973).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New York: Continuum Press.
?[这项出版资料是对的。]
- Freire, P. (1984).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Continuum Press.
[改错: 这本书在 1970年首次翻译成英文,接著出现1993和2000年版,由Continuum Press出版。李文说的1984年版无法找到。Freire, P. (1993).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rev. 20th-Anniversary ed.). New York: Continuum; Freire, P. (2000).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30th anniversary ed.). New York: Continuum.]
- Giroux. H.A. (1981). Ideology, culture and the process of school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这项出版资料是对的。]
- Gordon, B. (1993). Cultural comparisons of school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 (6). 4-7.
[改错: Gordon, Bonnie. (1987). Cultural Comparisons of School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6(6), 4-7.]
- Hall, B. (1995).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 approach for change. Convergence. 23,24-32.
[改错: Hall, Budd L. (1975).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 Approach for Change. Convergence, 24-31.]
- Henderson, A. T., Marburger, C.L., & Ooms, T. (1992). Beyond the bake sale: An educator's guide to working with parents (6th ed.l.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改错 : Henderson, A., Marburger, Carl L, Ooms, Theodor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Family Impact Seminar. (1986). Beyond the bake sale : An educator's guide to working with parents. Columbia, MD: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itizens in Education.]
- Horton, B. (1991, August). On the potential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 evaluation of a regional experiment.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 Toronto, Canada.
[改错: Horton, B. (1981). On the Potential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 Evaluation of a Regional Experiment.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ocial Problems.]
- Janssens, L. (1993). The intergration of Hmong Adult into American Societ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改错: Janssens, L. (1987). THE INTEGRATION OF HMONG ADULTS INTO AMERICAN SOCIETY THROUGH THE COMMUNITY COLLEGE: A PARTICIPATORY STUDY OF THE POSSIBILITIES OF CULTURAL PRESERVATION. (VOLUMES I AND II),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 Jarolimek, J.(I993). The status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nation. Social Education. 41. 574-598.
[改错: Jarolimek, John, Ed. (1977). The Status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Six Case Studies. Social Education, 574-9.]
- Jones, N.W. (1995, February). Self-review: A prerequisite for crossculture teaching. Momentum. 18(1), 32-33.
[改错: Jones, Nathan W. (1987). Self-Review: A Prerequisite for Cross-Cultural Teaching. Momentum, 18(1), 32-33.]
- Kane, M.(1992). Minorities in textbooks: A study of their treatment in social studies texts.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Inc.
[改错:Kane, M., & B'nai B'rith. Anti-defamation League. (1970). Minorities in textbooks : A study of their treatment in social studies texts. Chicago: Published in cooperation with the Anti-defamation League of B'nai B'rith by Quadrangle Books.]
- Kattman, U. (1992). The attitude of 11-year old pupils toward people of other races. Studies in Education Evaluation. 5,(3), 243-252.
[改错: Kattmann, Ulrich. (1979). The Attitude of 11-Year-Old Pupils toward People of Other Race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5(3), 243-52.]
- Kieffer, C.H. (1981, April). Doing "dialogic retrospection": Approaching empowerment through participatory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Applied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burgh, Scotland.
?[这项出版资料是对的。]
- LaRae, P. (1992). Parent involvement: Relationship of expectations, goals, and activities to student achievement among minority, socioeconomic, and gender groups. San Francisco, CA: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改错: Phillips, LeRae. (1992). Parent Involvement: Relationships of Expectations, Goals, and Activities to Student Achievement among Minority, Socioeconomic, and Gender Groups., 1992.]
- Lee, M. (1992). Cultural pluralism and American textbook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regon.
[改错: Lee, M. (1972). CULTURAL PLURALISM AND AMERICAN TEXTBOOKS: A STUDY OF THE CHINESE IMMIGRANTS IN OREGON,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 Lynch, J. (1990).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Ltd.
[改错: Lynch, J. (1983). The multicultural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l.]
- Maguire, P. (1987). Doing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 feminist approach. Amherst, M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这项出版资料是对的。]
- Marcus, L. (1978). The treatment of minorities in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New York: Anti-Defamation League of B'nai B'rith.
[改错: Marcus, L., & B'nai B'rith. Anti-defamation League. (1961). The treatment of minorities in secondary school textbooks. New York, N.Y.: Anti-defamation League of B'nai B'rith.]
- Park, P. (1996). What i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MA.
[这项出版资料不精确。Park写的这篇文章已经在1993出版的一本书中出现,文章名一模一样。Park, P. (1993). Voices of change :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Westport, Conn.: Bergin & Garvey.]
- Perlmutter, P. (1992, March). Ethnicity, education, and prejudice: The teaching of contempt. Ethnicity. 8(1), 50-66
[改错: Perlmutter, Philip. (1981). Ethnicity, Education, and Prejudice: The Teaching of Contempt. Ethnicity, 8(1), 50-66.]
- Rich, D. (1993). Bridging the parent gap in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Horizons. 66 (2L 90-92.
[改错: Rich, Dorothy. (1988). Bridging the Parent Gap in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Horizons, 66(2), 90-92.]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November 7, 1999, 12. Asian influence in our mayoral race.
?[暂时无法查询,且这项报纸的引用不符合APA的引用报纸格式。]
- Seelye, H.N. (1981). Teaching culture. Skokie, 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改错: Seelye, H. (1984). Teaching culture : 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v. ed.]. ed.). Lincolnwood, Ill.: National Textbook.]
- Siu, S.F. (1992). How do family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ffect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Equity and Choice. 8(2), 46-69.
[改错: Siu, Sau-Fong. (1992). How Do Family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ffect Children's Education Achievement? The Chinese-American Experience. Equity and Choice, 8(2), 46-49.]
-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1994).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in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Sacremento, CA: Joseph York.
[不清楚,暂时无法查询。]
- Steward, E.C. & Bennet, M.J. (Eds). (1991). 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Yamouth, MA: Intercultural Press,.
?[这项出版资料是对的。]
- Takaki, R. (1998). 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 New York: Back Bay Books.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1995, December).
[改错: Takaki, R. (1998). 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 : A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 (Updated and rev. ed., 1st Back Bay ed.). Boston: Little, Brown.]
- Characters in textbooks. Washington, DC : U.S. Commission on Civil Rights, Clearinghouse Publication No. 61.
[改错: Wirtenberg, J., Murez, Robin, & Alspektor, Rose Ann. (1980). Characters in textbooks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earinghouse publication ; 62).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 Vandegrift, J.A., & Greene. A.L. (1992). Rethinking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19), 23-49.
[改错: Vandergrift, Judith A., & Greene, Andrea L. (1992). Rethinking Parent Involv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1), 57-59.]
- Verma, G.K., & Bagley, C. (Eds.). (1994). Race relation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ondon: Croom and Helm.
[改错: Verma, G., Bagley, Christopher, & University of Bradford.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rcultural Studies. (1984). Race relation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 Educ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perspectives. London : New York: Croom Helm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rcultur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Bradford ; St. Martin's Press.]
- Wong, S.L.C. (1993). Chinese immigrant students in the California classroo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改错: Wong, Sau-Ling Cynthia. (1989). Chinese Immigrant Students in the California Classroom. New Faces of Liberty Series. 1989.]
- Yao, E.L. (1994).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Asian Immigrant parents. Phi Delta Kappan. 70(3), 223-225.
[改错: Lee, Esther Yao. (1988). Working Effectively with Asian Immigrant Parents. Phi Delta Kappan, 70(3), 223-25.]
- Yee, A.H. (1993). My optic perceptions and textbooks: Chinese Americans' search for identity. Th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 9 .99-114.
[改错: Yee, A. (1973). Myopic Perceptions and Textbooks: Chinese Americans' Search for Identity 1.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9(2), 99-113.]
- Zanger, V.V. (1988, Spring). Teachers’ debate: Solutions to crosscultural dilemmas. Equity and Choice. 4 (3), 13-18.
[改错: Zanger, Virginia Vogel. (1988). Teachers Debate Solutions to Cross-Cultural Dilemmas. Equity and Choice, 4(3), 13-18.]
- 李文博士论文中的错误引用
修改完李文的参考文献后,现在可以确定李文「具体」的参考文献来源。有了修改后的出版讯息,我仔细查阅李文论文中使用的引用,对照她附带的出处与页数,结果是难以置信的——多数的引用都是「错误引用」。列举如下:
-
论文第viii页,李文引用(Takaki, 1989, p.2)的一段话。按照李文提供的出版讯息,出处指的应该是Takaki, R. (1998). Strangers from a different shore : A history of Asian Americans (Updated and rev. ed., 1st Back Bay ed.). Boston: Little, Brown.]翻开这本书的第2页,找不到李文使用的这一段引用。事实上,这段话出现在该书第19页。
-
论文第2页,李文明引“provide culturally sensitive and validating experiences to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Hall, 1995, p.54). 如前所述, 李文在参考文献页提供的出版讯息是错的,正确的是Hall, Budd L. (1975). Participatory Research: An Approach for Change. Convergence, 24-31). 显然,该篇论文在论文集中只出现在第24到31页,何来第54页?此外,在Hall的整篇文章中,都找不到李文的这一句引用。
-
论文第2页,李文引用(Broadddur, 1991, p. 23)。如前所述, 李文在参考文献页提供的出版讯息是错的,同时把作者名字拼错,正确的是Broaddus, Darrell L. (1987). Crisis of Minorities in American Secondary and Post Secondary Educ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59(1), 30-33.) 显然,该篇论文在论文集中只出现在第30到33页,何来第23页?
-
论文第4页,李文写道“In 1991, the American Council of Education published a report on the treatment of minorities in textbooks. The study found that textbooks omitted Chinese Americans’ contributions to California (Kane, 1992).” 如前所述, Kane的这篇文章出版于1970年,而非李文所谓的1992年。因此,用一个1970年的参考文献去解读一份1991年出版的报告显然是有问题的。
-
论文第4页,李文写道"The suffering of Chinese immigrants and other lower class ethnic groups ought to be a major component in the social studies curriculum" (LaRae, 1992, p.23). 如前所述,李文把作者名字拼错,是LeRae而非LaRae。此外,这段话不仅在LeRae文章的第23页未出现,在整篇文章中也遍寻不著。
-
论文第4页,李文使用一段长引用,出处为Derman-Sparks (1992)文章的第10页。如前所述,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实为1989年。李文的这段长引用,不仅在Derman-Sparks文章的第10页未出现,在整篇文章中也遍寻不著。这是严重的引用错误。
-
论文第7页,李文写道”There are some Chinese students who have learning problems; some lack motiv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others have experienced racial tensions; and some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ome and school (Gordon, 1993). ” 如前所述, 李文在参考文献页提供的出版讯息是错的,正确出版年份是1987年。我仔细阅读了Gordon的文章,找不出李文总结的这段话和Gordon的论点有直接联系。
-
论文第7页,李文写道“They often typecast Chinese Americans as the "model minority" (Aronowitz, 1993).” 查阅Aronowitz的文章,“model minority”甚至“Chinese Americans”这两个关键字都未曾出现。
-
论文第7页,李文使用了一段Banks (1991)书中第78页的长引用. 根据李文提供的文献出处,指的是 Banks, J. (1991). Multiethnic educa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如前所述,这本书只有1981, 1988和1994三个版本,找不到李文所谓的1991年版。再查该书第1988年和1994年版的第78页,都找不到李文使用的长引用。
-
论文第10页,李文写道“During the 1960s and 1970s the impetus for change often came fro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enters and their allied publishers. More recent proposals for change have come from a wider range of institutions, including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 agencies, private foundations, interest groups and individuals (Jarolimek, 1993).” 实际上,Jarolimek 的文章发表在1977年,而不是李文所写的1993年。因此,当李文在1990年代末写论文时,把一个1977年的研究成果称为“more recent proposal”,是非常牵强的。
-
论文第12页,李文写了一个参考文献 “(Sun, 1993)” ,然而参考文献页中,却没有(Sun,1993)这一条。
-
论文第15和16页,李文写道“Katmandu (1992) pointed out that……(Perimeter, 1992).” 这句话让读者混淆,到底谁才是作者?其次,Katmandu和Perimeter都被李文拼错了,perimeter是「周长」的意思。实际上,“Katmandu”应为“Kattmann, Ulrich. (1979)”,而“Perimeter”应为“Perlmutter, Philip. (1981)”.
-
论文第17页,李文引用Freire (1984). 如前所述,这本书的1984年版并不存在。再者,李文说这段引用来自该书的第34页,然而该书1993年版和2000年版的第34页都找不到这段引用。(附图)在这段引用之后,李文还写道“The researcher is convinced that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s the appropriate methodology for her to use.” 然而,作者Paulo Freire是男的。
-
论文第18页,李文用了一个1991年的出处,并用了Yee (1993)作为评论。如前所述,Yee的这篇文章个实际发表年份为1973年。用一个1973年的文章,写成1993年出版,再作为对1991年出处的评论,显然是严重的错误引用。
-
论文第19页,李文写道Marcus (1978) summarized the rationale for this development:
If the Asian American is to live in a complex American society and even more complex world, and still assert his own humanity, he must know his own cultural history as Asian American. (p.56)
?实际上,Marcus的书出版于1961年,而非李文所说的1978年。Marcus的书里找不到李文使用的这段引用。巧合的是,这些李文使用的文句,几乎和出现在Wei, W. (1993), 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 (Asi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书里第44页的句子一模一样:
If the Asian American is to live in a very complex America and an even more complex world, and if he is to be able to assert his own humanity in these spheres, he must know his own cultural history as an Asian American.—An Asian American student (1968)
这段话,来自1968年一个亚裔美国学生的口中,肯定不会出现在Marcus1961年的书里。
-
论文第25页,李文写道“By the 1870s, 75% of farmers in California were Chinese. In the vineyards, they harvested the grapes, and they dug the underground wines cellars (Yao, 1994).“ 如前所述, 李文在参考文献页提供的出版讯息是错的,实际为1988年。此外,在Yao的文章里,没有出现任何“grape”和“wine”。
-
论文第26页,李文写道“The Chinese actually taught their skills to the American farmer how to plant, cultivate, and harvest or chard and garden crops,” wrote Carey McWilliams, a historian who has studied California agriculture.”实际上,Carey McWilliams并非历史学家(historian)而是一位调查记者(investigative journalist)。(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ey_McWilliams_(journalist))再者,李文并未提供出处。Carey McWilliams的原话应为“the Chinese actually taught their overlords how to plant, cultivate, and harvest orchard and garden crops.” 见Wyman, M. (2010). Hoboes : Bindlestiffs, fruit tramps, and the harvesting of the West (1st ed.). New York: Hill and Wang. (p.215) 这本书出版于2010年,但McWilliams的原话,显然在此前已出现过。在李文的论文里,不知何故, “American farmer”取代了“overlords”,与作者原意不符。
-
论文第28页,李文写道”At the end, the Chinese hand laundry business was in permanent decline and was no longer the economic lifeline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Yao, 1994).” 然而,“laundry”这个名词,以及其他相近含义的名词,都未出现在Yao的文章里。
-
论文第28页,李文写道”When the Chinese banking institutions ran into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ome ownership changed hands during the 1970’s and 1980’s (Lee, 1992).” 如前所述, 李文在参考文献页提供的出版讯息是错的,正确年份是1972,而非李文所谓的1992。用一个1972年的出处,去解读1970和1980年已经发生的事,显然是错误引用。
-
论文第32页,李文引用Freire (1973):The problem-posing educator constantly re-forms his reflections in the reflections of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 no longer— docile listeners are now critical co-investigators in dialogue with the teacher. 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materials to the students for their consideration and re-considers her earlier considerations as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own. (p.68) 如前所述,这个出版讯息是对的。然而,原书第68页是一张照片,没有李文所谓的引用文句。
-
论文第32和33页,李文引用(Freire, 1984)第34和70页。如前所述, 这本书的1984年版并不存在。在该书1993年和2000年版的第34和70页,同样找不到李文使用的引用文句。
-
论文第41页,李文使用Park(1996)的一长段引用。如前所述,这篇文章已收录在Park, P. (1993). Voices of change : Participatory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Westport, Conn.: Bergin & Garvey.]书里的第1到20页。翻开这20页,找不到李文使用的这一大段引用。
-
论文第41页,李文引用“(Freire, 1981)”.然而,李文的参考文献页,并未出现“(Freire, 1981)” 这项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列举的证据,证实李文的博士论文存在大量错误引用。参考文献页的46个出版讯息,至少33个是有问题的,加上李文使用的文献来源并不存在于原始出处的22个例子,应属于错误引用。至于错误引用的严重情节是否构成撤销李文的博士头衔,仍有待旧金山大学调查,给出完整结论。
李戡 2019年1月28日
20190530FB
欢迎台湾各界代表到大陆参访是好事,但应说清楚是台湾各界「统派」代表参访,以免混淆视听。事实是,维持现状又无穷无尽享受大陆好处,是台湾各界的主流共识。能受邀到大陆参访的,都经过严格筛选,这些认同统一的人,在台湾绝对不会是各个界别的代表人物。反之,各界别的代表人物,绝对不会认同统一。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601-20190629FB
20190601FB
《当韩国瑜被深蓝绑架》
今天韩国瑜的造势活动,台下支持者几乎都是中老年深蓝族群,由此可得出结论:韩国瑜的支持者,只剩下「铁杆深蓝」,以及一小部份经济选民。要靠这些人打选战,就算赢了国民党初选,也注定赢不了2020。半年前,庞大的经济选民撑起了韩国瑜的支持势力,相比之下,深蓝族群在当时只佔了一小部份。不到半年,局势突变,因为迟迟看不到人民币进账,经济选民已大量流失,剩下深蓝族群不离不弃,忽然变成了韩粉中的大多数,且牢牢「绑架」了韩国瑜。
去年1124前高雄造势活动旗海飘扬的画面,很多人为之震撼,当时我已指出,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在民进党主导的「去中国化」历史教育(加上国民党的纵容)之下,这种老一辈对「中华民国」的情感,早已不是今天台湾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出现旗海飘扬的画面,固然令人感动,但从理性角度出发,绝不能做过多解读。事实是残酷的:少部分深蓝支持者坚持要挥舞旗子,大部分参与者「顺便」跟著拿、跟著挥,所以出现了旗海飘扬的壮观画面。现场大部分经济选民,根本不知道手中那面旗帜的意义(就像不知道什么是九二共识一样),只是「顺便」跟着挥,以壮声势。当深蓝大声齐唱《中华民国颂》和《夜袭》时,经济选民或许一句歌词也不会,甚至连歌名都没听过,只能尴尬地挥舞手中的旗帜,配合演出。
然而,镜头拍不出这种现象,只呈现出旗海飘扬的壮观画面,结果画面一播出,很多人以为「中华民国精神再现」,殊不知那真的只是少部分深蓝的热情,大部分人跟著顺便配合而已。这种画面传递出的错误信息,让深蓝士气大震,加上长期积累的不满与压抑,忽然找到了宣洩的出口,乐于继续活跃表现,加上经济选民因失望而大量离去,铁杆深蓝从半年前韩粉队伍中的少数,一下变成了佔据主导地位的多数,这种心态上的大幅转变,可以解释为何深蓝韩粉的行动力和参与度高的吓人。
在去年选举期间,「铁杆深蓝」和「经济选民」还能短暂合作,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分歧开始逐渐扩大,他们仿佛生活在两个平行时空,没有任何交集。铁杆深蓝天天看中天节目,有些人看到其他「庶民韩粉」讲闽南话,立刻眉头紧锁转台。对于几位离开民进党加入韩粉大军的代表性人物,也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同理,经济选民也懒得理深蓝名嘴在节目里的中华民国长篇大论,只在乎什么时候可以赚到人民币。支持韩国瑜,却是同床异梦,经济选民想要订单,深蓝想要挽救中华民国,两边想法差距太大,但又硬要整合,所以才出现今天造势活动上「庶民总统救中华民国」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奇怪口号。
理论上,造势场合旗海飘扬的震撼画面,可以凝聚人心,找回过往对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狂热,延续「韩流」风潮。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凝聚不了人心,只有人民币可以,但韩国瑜已经搞砸了。大多数的经济选民已经散去,剩下死忠深蓝,这就是今天造势活动反应出的残酷现实: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影响力,终究出不了深蓝族群,这些人误判形势,严重高估自己在台湾社会中的佔比。当韩国瑜丢掉了经济选民,被铁杆深蓝绑架时,就注定走向失败。
20190609FB
本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术成果,在香港受到压力,无法参加今年书展。看到今天香港的新闻,我只想送四个字给施压单位:活jb该!
20190612FB
不少人攻击柯、韩是北京看上的「特首」人选,这些人根本不了解北京。北京绝不会允许「特首」具备个人魅力和群众基础,否则将威胁「中联办」的权威。北京要的是立场坚定、缺乏魅力、能牢牢控制的「特首」,比如年长的统派学者。大陆对柯韩感兴趣是真,希望透过他们影响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看法,但培养当「特首」,绝对不可能。
20190619FB
来伦敦国家档案馆查资料,写博士论文第五章。以前我父亲说我是「档案王」,因为我非常喜欢搜集史料,只是过去侷限在台北的档案馆,现在开始「放眼世界」了。其实,「挖人黑料」就跟查档案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它发生过,就一定能查出来,关键是如何用对方法,从海量的档案中,抽丝剥茧,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同时发挥想像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步步还原真相。我的工作是学术研究,但经过这一年官司的洗礼,我从两者中悟出了「挖人黑料」的精髓。我现在开始示范,如何把这门学问做到极致。
20190625FB
《韩国瑜应退选,全力支持王金平》
古话说:「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有它没什么,没有它就不行。同样的道理,在这次大选中,有「不会被抹红」的护身符未必赢得了选战,但没有这个护身符,百分之百赢不了。四月份的「武统学者」李毅事件、六月份香港「反送中」对国民党候选人(尤其对韩国瑜)的重击,都是典型的例子。类似这样的事件,接下来半年将层出不穷,国民党的选情将受到极大冲击。
放眼国民党所有候选人,唯一有这个护身符的,只有王金平。从这个角度出发,三月份开始,我一直相信王金平才是代表国民党的最好人选。他代表国民党能不能赢,我确实不知道,我只知道,以台湾现在的舆论氛围,其他人出来,都一定会因「被抹红」而输。已经深受其害的,就是韩国瑜。
从四月份「跌下神坛」至今,韩国瑜完全乱了方寸,不仅高雄反弹声浪四起,民调第一的局面也岌岌可危,最不妙的是,「庶民」支持者大量散去,只剩下凝聚力极高的「铁杆深蓝」摇旗吶喊。这样下去,韩国瑜如果输了初选,留在高雄也意兴阑珊,做不出成绩,耗光残余的政治资本。就算赢得初选,韩国瑜也将在「被抹红」、「反中」的巨大浪潮中,输掉大选、丢掉高雄,政治生命宣告结束。
韩国瑜最不聪明之处,在于去年胜选后,大陆明明已经准备好大量订单,准备送往高雄大做业绩,却被他「国防靠美国」等言论一手摧毁。「大赚人民币、又维持两岸现状」明明是国民党的看家本领,却被他亲手玩坏。韩国瑜明明可以拿到订单,实现「发大财」的承诺,牢牢巩固大量「庶民」支持者,如此一来,完全可抵挡住「反中」的冲击。换言之,民进党如果操作「反中牌」,「发人民币大财」的成绩单就是韩国瑜最好的防御武器,加上他的机敏口才,完全可以反唇相讥,清楚切割「反送中」等事件对国民党的不利影响。今天,韩国瑜却把最好的防御武器丢了,自然挡不住民进党的攻势,原本期望能赚大钱的支持者,也只能摇头叹息,转身离开。
韩国瑜延续政治生命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即与王金平重修旧好,退出选举,专心让高雄「发大财」,同时全力支持王金平,赢下2020大选。此外,还得为过去变来变去、玩笑性十足的两岸论述,公开向大陆道歉。大陆对台工作最在乎「面子」,只要韩国瑜道歉,就立刻给高雄订单,韩国瑜可挽救在高雄施政不力的颓势,一步步挽回支持者,大幅拉抬国民党的选情,同时积累自身能量。王金平选赢后,自然大力支持高雄,同时将毕生资源慢慢移交给韩国瑜(立法院、党务、地方派系、「乔王」本领),帮助四年后韩国瑜顺利接棒。
对韩国瑜而言,要做出这种决定,自然得挣扎许久。但韩国瑜既能忍受十几年受冷落的苦日子,何尝不能再忍四年、以退为进?如李佳芬所说,被人从背后开枪很不舒服,开枪的是谁,众说纷紜,但可以肯定的是,里面绝不会有王金平。韩国瑜支持王金平,不论从现实处境或从道义考量,都是最明智之举。
有了「高雄发大财」的成绩单,加上王金平的全力支持,韩国瑜选2024,才能势如破竹,稳操胜券。
20190626FB
郭董骂蔡董是「国台办打手」、「受国台办管制」,实非明智之举。郭董在大陆有不少问题,蔡董不可能没掌握。以蔡董的个性,要不是顾虑大陆颜面(两个大台商在台湾互殴,丢脸的是大陆),早让中天爆出来了。郭董应适可而止。
20190629FB
《夜问打权》被关,有人骂蔡英文,真是搞不清状况。这个节目,观众主要是大陆网民,根本威胁不了民进党,人家会笨到动手干涉,给自己惹上干涉言论自由骂名?据我所知,这个节目之前本来就要被关,在对岸施压之下才保住,调到了冷门频道,作为折衷方案。
大陆涉台媒体经常利用《夜问打权》做一些自High的新闻,营造台湾人向往大陆的假象,自欺欺人。比如之前的《祭侄文稿》到日本展出一事,黄智贤在节目大骂,大陆媒体看了就说「台湾民众群起反对」,殊不知只有黄智贤一个人反对而已。我当面把这事说给黄智贤听,她摇头苦笑。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703-20190719FB
《政经关不了》20190702逐字稿
彭文正(彭):你说学长我就要去英国了,我说哎呀好呀,一路顺风,然后过了没多久我们节目就被哢嚓了,所以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知道我们节目被哢嚓的?
李戡(李):我后来当时有听说,说这个节目差不多这个…
彭:那个时候已经风声鹤唳了。
李:对,然后,当时我记得上三次,最后一次我特别珍惜,然后后来再过一周就没了,然后很多大陆网友啊,可能因为我有帮忙宣传这个节目,他们说是我带赛啊,上了节目啊节目就没了,很巧,夜问打权也上了三次。
彭:也没了,那么我们安排你去上一下敌台的节目。
李:所以我现在,比较少人找我。
彭:那时候你很惊讶吗,你会觉得说是假的吗?
李:我知道是真的,但我也觉得没有道理。这个真的是,虽然立场不同,但是确实应该保障节目的自由。我真的觉得这个节目很大程度上还是反映了台湾真实的一面,像大陆呢,我对大陆我不太谅解的一点就是说,掩耳盗铃,就明明台湾(人)不是那个样子,却,他们很多台在台湾有那个,驻台代表。
彭:哦,可能是一些人讲的是另外一套,不真实。
李:我就跟他们讲嘛,我说我在台湾住了那么久,你们这个,看你们节目里面呈现的台湾,我怀疑我是不是活在另外一个时空里,就是说台湾人每个人多讨厌民进党,多喜欢大陆,然后多想要和大陆走向统一,这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嘛。所以我觉得政经关不了,在大陆,应该要开放。至少适当的开放,或者作为一个重要的消息来源。因为他真的很大程度的反应了台湾的民意。
彭:哪天如果我们真的在中国开放的话,肯定被抹红,你看,这就共产党资助的节目。因为前阵子有一个中国的粉丝啊,帮我们开了一个微博,我就被铺天盖地英粉给肉搜,说你看什么样的人可以在中国开微博不被封掉,他们就觉得我是中国默许的,至少是中国认可的媒体,笑死我了。那个微博,开了我也不知道是谁的,那个微博现在还在不在我也不知道,我相信肯定是应该不见了,通常就一日微博应该是挺多的吧。那,你在英国好一段时间嘛,那台湾的事情你应该还是有追踪吧。国民党啊这些,其实李戡有一个蛮值得观众朋友鉴定的地方,就是他在北京大学念过四年书嘛,那时候弃台大去北大,这个选择事实上是还不错啦,我觉得就国际视野来说,北大是比台大强嘛,这个必须承认。可能一二十年前人家告诉我北大比台大强我可能要翻脸,现在你告诉我台大比北大强,我也要翻脸,看看人家怎么进步,那强有很多面向那,但就整体的学术声望,或者是论文能力啦,或者说教授各方面,确实人家比我们好,这我们得承认,而且在国际评比中比我们好太多了,坦白讲,可能要好个三五十名跑不掉。那在北大的时候你交了很多在中国的年轻朋友们,所以很多人也关注李戡,因为在中国李敖迷还挺多的,其实台湾也挺多的,虽然很多人也褒贬不一,但你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台湾罕见的一个不畏强权,被各种政权追杀的良心人物,而且他的才气,在台湾真的是没有太多人可以比拟的。那这个李戡呢,在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可以互动,所以可以从李戡的想法大概可以瞭解在中国的年轻人怎么看台湾,也可以稍微从这个地方往进一步延伸看看中南海这些老人们呢是怎么样看台湾,这些很多的背后的动作,由李戡来解释分析,可能会给我们这些老独男呢,或者是那些扒著中国不放的那些摇尾乞怜的那些所谓的台湾的国民党或者是深蓝派的要来的贴近市场啦,就李戡说的比较贴近事实。好,现在很多人说,韩国瑜,因为旺中一路把他捧起来。就在我们上次在聊的时候,你在台湾的时候到政经看民事,大概三四月间的时候,很多人就说韩国瑜是中南海力捧的人,不然的话旺中不会这样一股脑去捧,把他捧上天。后来中天又杠上了郭台铭,就打郭台铭,所以郭台铭碰上中国时报的记者就说,你这个国台办的走狗,骂得够呛。有人说郭台铭在演戏,有人说根本郭台铭是中国钦点的,郭台铭骂中天说你是国台办的走狗,是在演戏,演给中国看。我就糊涂了,我觉得共产党有的时候在媒体上面塑造的策略,手段还挺不包装的,就他们没我们想的那么复杂,就很不包装,你看有那个中国的卫福部长就指著媒体说,「谁理你啊」。就他们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讲,也许中南海的心机比较重,但他们在媒体前的表现看不出有这么深的学问。好,我讲了半天,可能观众糊涂了,因为我也糊涂了,到底北京现在在挺郭台铭,还是在挺韩国瑜,还是他们在等下一个人?
李:这个,简单讲个人看法啦,我个人,这其实事情很简单,最糊涂的是北京,因为他们发现他们这几年,花了这么大力气去搞对台工作,确实是失败的,真的是失败。我没办法,就我的立场当然是,我支持统一,但我没办法,像有些人那样,就是说,任何大陆做的事就是对的,这我做不到,因为对台政策就是错的,就是有问题,这我觉得,我可以,没有人可以讲得过我,如果台办可以和我公开辩论的话,没有人讲得赢我。当时韩国瑜声势上来的时候,包括他选赢,我当时就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韩国瑜早晚要垮台。这完全,我的微博啊节目上都有这个记录,现在被我讲中,因为我太知道这样一种模式注定会失败。然后后来四月份郭台铭他突然要选的时候,也是有很多人在质疑是不是郭台铭是大陆比较偏爱的,想要去压过(韩国瑜)。也不是,因为我当时我记得我上周玉蔻的节目,也说是不是大陆的一些意思,我说绝对不是,因为郭台铭的这些表态,是完全在超出共产党的底线,他说,看谁是老大,这个比韩国瑜还严重。韩国瑜最多还是说,他两岸论述跳来跳去,一下说台湾和大陆一起的,一下是分开的,但郭台铭是挑战到了北京的权威,就等于是在挑战这个党,就看谁是老大,就是说有本事你关我的厂,这种话是没有人敢讲的,所以这个,如果说有人觉得这是在反串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共产党不会允许一个人去用这样的方法(在公开场合呛)这完全不是共产党的做法,他不能允许,哪怕演戏也不能说,踩著党的面子上去演戏,这是他的个人行为。我认为他觉得他在台湾时机到了,而且他跟美国的关系又好。他就比较敢就是说做一些表态,跟他过去不太一样。所以我才说为什么现在苦主是北京,因为他发现怎么搞的,韩国瑜好不容易在台湾创造了韩流,好像一夕之间大家懂得喊九二共识,怎么后来发现,怎么大家还是不认同九二共识,然后这一次,这么多人在支持香港的运动,他们糊涂了,然后郭台铭明明在大陆呆了这么久,看来和大陆关系都很好,怎么跑到台湾就开始说谁是老大。所以他们完全就是说,他们现在的想法就是算了,最高层的想法就是说现在先把台湾问题放在一边,先处理中美问题。他们这样想当然没有错,我觉得他们这样想当然他们高兴就好。问题是不能因为这样就掩盖了你台湾问题失败的这个事实,非常明显。要不然你们怎么解读为什么过去花了这么多钱在台湾,结果人家一个个出你洋相,就解释不通的。
彭:就台湾其实很多名嘴去上中国很多节目,就大部分人都就像你讲的,都没讲实话,真的,中南海真的为了瞭解台湾的话,看看本节目,良心节目。虽然你看了可能会七窍流血,但我们讲的是台湾的实情。好,那我也觉得郭台铭肯定是什么事情让他决定和中国撕破脸,当著中国时报的记者说,你们蔡衍明是国台办的走狗,这句话其实同时骂了两个人,一方面骂了蔡衍明,骂了旺中,一方面狠狠的骂了中国嘛。
李:对,而且国台办不但是国务院台湾办公室,他还是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嘛。
彭:他的上头就直接直属党中央,其实就是习近平。
李:所以就不可能是说好的。
彭:因为这太呛了,超过共产党面子可以承受的。
李:共产党从来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彭:就是就算你去反串,也不敢写这样呛辣的剧本。那这样说起来,郭台铭是在中国的投资不要了,就完全我就跟你豁出去了。
李:我觉得他敢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他应该是知道就是说他只要不要真的过分到没有人能够帮他讲话。大陆必须顾虑到他在台湾的影响力,还有美国的舆论,因为他在美国有投资嘛,他可能是觉得现在这样的话他达到一个平衡,就大陆也不敢对他的富士康下手,因为一旦一下手的话,台湾这里一定会引起很大的风暴,美国人那里可能又会趁机,因为这件事情,美国在中美贸易战又可以开始去挑大陆的毛病。所以我认为他(郭台铭)是经过很縝密的衡量。
彭:他觉得他走在钢索上,但他手上还有一个平衡木,他不至于摔下来,所以他就继续走他的钢索。
李:对,因为很显然就是说,因为现在的中美关系,我认为给了他很多的表演的空间,加上这个大选,所以他可能算准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知道怎么样表态可以让他在这三方之间呢,他可以完成他的目标。
彭:所以你觉得现在中国的想法是说,你们台湾突然蹦一个出来,看到了一线曙光,结果发现你根本就在耍猴戏,看烦了,他们觉得没关系,我在旁边慢慢看,我看你们玩吧,玩出个结果,我再看看怎么收拾你们,是这个心态吗?
李:嗯,有些部门是这样的心态没有错,比如说,解放军嘛,他肯定就是这样的心态,他们觉得国台办和他们立场不是一样的。现在国台办的绰号不太好听,叫跪台办,就是他觉得对台湾问题上是一直跪著的,无计可施那样。
彭:你想现在香港这事,开始闹大了,更让中国没时间管台湾。香港对他们来讲,面子更大,大到不行,因为早就变成特区的一部分了,如果还反共产党中央的话,他肯定党的领导威信会受到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美国,美国的话不只是面子问题,是里子问题,白花花的银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你怎么看香港这次的反送中事件对共产党的挑战,他们会有一点反省吗?会不会更加鹰派?
李:就是他很没面子,然后因为事情闹太大,六月份本来就是六四30年,很多地方就准备狠狠的修理北京。然后又结合香港的反送中运动,把他这些又继续扩大。然后反送中又传回台湾,对台湾最产生重创的是国民党,就像我之前写过的文章,那个李毅事件,那个武统学者李毅,他来台湾以后倒楣的是韩国瑜,因为韩国瑜必须承担这种事件闯的祸,造成台湾人的集体反感。然后韩国瑜必须承受这种不利的影响。因为他们觉得好像你韩国瑜刚进完中联办,好像你是在给一国两制背书,其实根本就不是,但人家就会觉得你这样子是不是,倘若你当选了,或者你再继续这样下去,类似这样子李毅的事件就会不断发生。所以事件的发生是对国民党产生影响。这次的送中也是,反送中也是在打击国民党的候选人,然后国民党的候选人为了不让自己被冲倒,他就必须做一些表态,假惺惺的表态去支持反送中。所以就是共产党很可怜的地方,他们不断想要支持国民党候选人,结果呢,在这种重要关头,没有一个人敢帮大陆讲话,因为得自己先顾好自己的选票,不然会落选。所以我觉得,他们对台政策一团乱,在这两个事情上面看得非常明显。
彭:所以大家说蔡英文捡到枪了,不只是捡到枪,我看看她根本就是坐在军火库里,各种各样的武器都有,所以我在脸书上有预告嘛,我说接下来国民党的这些候选人,在2020年的选前,一两个礼拜,他们会发生一些事情,不是像以前连战那个很low的什么跪下来亲吻土地,他们可能会宣布说,支援全民公投,决定台湾未来前途,可能开始走一些这种所谓过去民进党主张的事情。那蔡英文可能会突然加入台独联盟。就大概比谁更独,谁离中共更远,谁对中共更狠,当然这个狠是嘴巴上的狠啦。这一幕会不会到来呢,我觉得不是不可能。因为现在的状况看起来,蔡英文剩下一个牌,就是台湾如果不投给蔡英文,那下一秒钟就变成香港,就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共就会打过来。你怎么看这个策略的操作?
李:我觉得完全就是说,现在下去不论是韩国瑜还是郭台铭出来,我认为都会输。因为台湾这个对抗、害怕大陆的压力太大了,舆论太大了。过去唯一有机会去扭转局面的就是韩国瑜。因为他本来是可以发大财嘛,就是拿大陆的订单,可以稳住这些所谓的我们说的庶民嘛,就是大家不谈政治只要经济,有了钱之后,可能就会支持他,然后这个钱有可能可以超过这个李毅啊、反送中事件对台湾的冲击、对国民党的冲击,但他自己错在把这个事情搞砸了,现在高雄没有订单,陆客很少,发不了大财,整个崩盘了已经,现在剩下深蓝支持,所以我觉得他非常不聪明的,就是他本来,大陆很多沿海省份嘛,巴不得把人民币印钞机搬到高雄来,就不断送钱。
彭:我就挺你。
李:他就是挺,摆明就是挺。
彭:那为什么,他笨在哪里?
李:他就喜欢表现,表现欲太旺盛,明明你就是不适合去扯两岸论述嘛,就没必要去扯这个东西,因为不可能你讲一套东西两边都满意嘛。你讲了一套,你的论述,台湾生气的话,对你没好处,那万一你要讨好台湾,讲一些台湾人喜欢听的话,你又得罪大陆,大陆是给钱的。所以你就不要谈这些东西,就好好就是说,人家给你钱你就收下来,然后去给你这些选民,大家发大财。如果他这样做的话,今天韩国瑜的声势绝对稳稳的是第一名。而且民进党在高雄对他发起的种种攻击都无效了,没有像现在这么大的效果。到那时候有可能就真的是可以跟蔡英文一决高下,就是他可以用经济牌去挡住一些对大陆的恐惧的这种冲击,但是他现在没有这个牌。所以他注定就是被抹红,他一定会出局。就是他现在党内,能不能过初选,他绝对选不上。
彭:你的意思是说,他既然说人进来,货出去,高雄发大财,你既然讲了这个口号,那共产党也愿意配合你,让你实现你的竞选诺言,那你就赶快把高雄弄得经济繁荣,大家真的感觉到你上台真的有一点不一样,那不管你是要离开高雄,你是要连任,还是你要再走下一步,选总统,你的路就会变得很宽,结果没想到你又去嘴炮,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把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好,那郭台铭这么呛中国党中央,而且似乎已经不把共产党放在眼里,他已经出局了吗?
李:我觉得现在,因为不知道他到底跟韩国瑜谁会赢嘛,现在确实很难讲,但我觉得民进党现在不去修理他,目的很简单,因为他现在重点是针对韩国瑜嘛。
彭:你到现在还不觉得谁会赢吗?
李:我确实不知道。
彭:我觉得党内初选郭台铭会赢。他钱洒得够多呀,你看他多厉害,他做的多精緻,本节目立场够清楚了吧,可是他就在我们的YouTube的节目播出的前前后后全部包他的广告誒,这招有点厉害,我还被很多人黑说「你们怎么拿郭台铭的钱?」,我说Youtube插播广告,完全不会经过我们同意,他连把我们的商业支持关掉,也没问过我们一声。你不知道我们节目很惨吗,我们被蔡英文追杀……………那一个多月大概损失了两百多万台币…………。好,回到郭台铭,他多细緻啊,他连本节目的前前后后他都去包下来,透过YouTube去下广告,然后你到哪去都听到郭台铭的广播,郭台铭的影像。所以我说他这样玩下去,恐怕韩国瑜不是他的对手,那他又这么呛,到头来他选举的时候他只要把那个呛中天记者,还拿手点了一下中天记者,说「你们是国台办的走狗」。那还有人可以抹红郭台铭吗?
李:我觉得民进党现在之所以没有过多的去打击他是因为暂时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他毕竟没有被正式提名嘛,现在打他的力气没有必要那么大,还应该留到最后打,按照他们一贯的做法。现在打韩国瑜是因为可以把高雄给抢回来,因为韩国瑜现在是高雄市长,所以打他的同时不但可以攻击国民党,也可以把高雄给收回来。但郭台铭他没有控制任何的,除了他自己企业以外,他没有说,他是市长,他没有。所以现在打韩国瑜肯定还是民进党的第一志愿。但我觉得郭台铭,如果真的是他出线的话,民进党就很简单,就是像过去对连胜文的样子去对付郭台铭,就他是权贵,然后跟国民党高层的关系很紧密。郭台铭不可能因为这样的表态就不被抹红,不可能的,因为他有太多东西在大陆可以被检验的。那个富士康的事情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我不觉得有任何人可以挡得住被抹红的攻击,从我们过去这几年来看,根本没有人看可以挡得住,这个浪潮太可怕了,就是说一抹就有效。而且郭台铭确实是…
彭:你说的有道理,连本节目都能被抹红,那你看,还有谁能不被抹红呢,我看我坐飞机,不管到香港还是哪里,我看我不用下飞机,直接到北京,然后醒来就发现李明哲睡我旁边,连我这样的人都能被抹红,那还有谁不能被抹红。不过你刚才讲到,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认为郭台铭要被抹成连胜文,什么over my dads money,不容易,因为不一样,一个人是靠爹,靠爸族,一个人是白手起家,你敢抹,敢用富人的框架,框在郭台铭身上,可能不讨好,因为郭台铭会开始告诉你说,我曾经跟你一样穷,后来我是怎么跟我丈母娘、妈妈借了多少钱,开始去发跡的。那你不是自讨没趣?
李:我觉得他可能这可以再拆成两部分,我的意思用对连胜文的方法去对付郭台铭只是说针对他们竞选政见这部分。因为连胜文好像也是一个有钱人,他从他的视角出发,去制定的那种经济政策,包括他自己可能是要打经济牌,包括他当年选市长也是走这个路线,就是说走经济牌,跟大陆合作怎么样怎么样,当时柯文哲就是也知道怎么样去对付这些政见。这是一个,再是说郭台铭的出身,确实说他是清寒出身,这点他很厉害,没有错。问题是人家会说,当然可能他在到大陆前就已经有一些身家了,那至少人家会讲说你大部分的身家还是在大陆嘛,富士康,虽然你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人家还是会讲难到你过去的发家历史不是靠中国吗?这个他确实是盖不掉,这没有办法,事实就是在那里。然后又说刚才中天的事情,就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两位大老板之间不合的。所以我认为郭台铭这样子,去指著人家的胸口说你们是狗腿,国台办走狗,是非常非常不明智的。他可以一时这个发洩,可以让台湾人叫好,因为现在大家对中天的印象是有点落水狗的味道。但是这绝对不是好的,因为当你这样指人家的时候,就给了人家藉口去用同样的方法整回来。蔡衍明一定知道郭台铭在大陆出了什么问题。
彭:哦他肯定知道,而且共产党如果要整郭台铭一定会放话给他。
李:而且讲句难听的话,正是因为,按照郭台铭的解释,正是因为是他所谓的什么打手和狗腿,就是因为这样,人家才不会在攻击你的时候,就已经放出了这么多过去大陆的这些历史。所以还是得靠著大陆在这边罩著旺旺,他们才没有把事情升级到完全不可收拾。要不然以蔡衍明,他怎么可能被那样子羞辱了还不反击,他就是算了嘛,他一定是被压住了
彭:不急,先别动。
李:所以我觉得,就算郭台铭出线了,我想蔡衍明他绝对不会去帮著你,他肯定搞不好有另外的一个的退路,就是怎么样再去支持谁,就是不会支持郭。
彭:另外要问一个人,那柯文哲现在,躺著笑了,他可能现在是国台办的首选,看来看去还是柯文哲比较沉得住气,是不是?
李:国台办对柯文哲也是有一种幻想,当时我讲了,他们对两个人有幻想,就是韩国瑜和柯文哲,国台办同时是关注的,所以像刚才您讲的,您那个有人仿冒的微博,很快被关掉了,但是柯文哲是被认证过的,注册的。像柯文哲这样的人,他要开微博的话,一定要国台办至少是副主任以上的人同意,就连国台办的新闻局长都没有这个权利去同意,因为太敏感了。就国台办是不会允许任何,只要不是国民党系统的,他是不会让你开微博的。
彭:就北京认证。
李:北京他至少,国台办副主任级别以上的要认证的
彭:所以柯文哲是北京严选。
李:就他们现在觉得押宝押在柯文哲身上是有希望的,但我说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就柯文哲他很聪明,就我讲的,之前在三四月份的节目上有讲的,厉害的台湾政治人物,他要玩的方法就是要让台湾人觉得他跟大陆是保持一点距离的,但是要让北京觉得说你跟他的距离是近的,就你要能够玩得好这个平衡的话,你就能够利益最大化。所以柯文哲很想要两边吃,但是我觉得他现在碰到的非常大的问题是,他在台湾也可能两头空了。我个人是这样看的。
彭:可是如果这几个人,还是国民党,我相信国台办最不信任的人就是吴敦义跟王金平,在这些候选人当中,再其次是朱立伦,可能比价信任的人原本是韩国瑜、郭台铭跟柯文哲,那现在看起来,如果郭台铭不是演戏,这么呛中国,这个人恐怕不能够拉拔,将来拉拔起来万一当了台湾总统,哪天回头狠狠咬了中国一口,共产党可能没办法容下这样的人。那韩国瑜又有点像是阿斗,渐渐发现有点扶不起,那想来想去,还是柯文哲,似乎装疯卖傻之际,还可以两边如鱼得水啊,是这样吗?
李:我觉得他们现在是,目前看来啦,没有确实是明显的好像偏向谁,包括他们过去对王金平,一直是怪他啦,现在这次四月份五月份让他去回福建祭祖。王金平很厉害啊,他是今年去大陆的人里,唯一一个回来没有被骂的,因为他在那边处理的很好。
彭:很多人不知道他去祭祖。
李:他可能当时比较低调一点。但现在反倒很有趣的,现在看国民党这五个候选人,如果把王金平算上去,六个的话,就现在发现闹了一个笑话,过去大家觉得王金平实在是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说他什么蓝皮绿骨,大陆完全就跟著这个一样去把他抹成这个绿骨,我不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指控,我从来不这么觉得。但是现在发现好像他还是真的,至少他没有骂大陆。他没有说,这边大陆一套、台湾一套。他没有。
彭:没看他骂过人啊,王金平就偶尔亏了一下马英九。
李:这就是对台工作最讽刺的,他们本来对谁谁谁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在台湾发挥影响力,去影响台湾年轻人,包括他们对韩国瑜也是这样的态度,就是希望韩国瑜这么辛苦,弄出一个韩流,希望让台湾人拼命支持你,去想办法改变台湾人对我们的仇视。结果韩国瑜只勉强弄了几个月,然后现在又崩盘了。所以反倒是你们过去最仇视的王金平,他没有一句话在骂大陆,没有一句话是说「谁是老大」,好像还搞这些奇怪的论述,所以这真的很有趣的,就完全现在,倒过来。
20190705FB
我的立场很鲜明,而且从不摇摆,正因如此,看似立场接近的,反倒对我敬而远之。我因为没有配合大陆演假戏,说台湾人有多认同大陆(这是大陆官方刻意营造的氛围),反倒揭露真相,说大陆对台政策一塌糊涂,台湾人「反中」情绪高涨,所以大陆驻台节目找了我两次以后,发现剪接我的发言很累,再也不敢找我。同样,我因为不是韩粉,出于善意指出他的很多问题,搞得过去关系比较紧密的中天,现在也疏远不少。反倒是立场南辕北辙的民视,竟然有肚量找我去录影。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20190707FB
韩国瑜耍嘴皮,至少还紧扣「九二共识」,柯文哲靠一句「两岸一家亲」,就能在上海被奉为上宾、刘结一专程会见、还不会被台湾人骂。韩国瑜看了,肯定捶胸顿足,早知如此,何必大谈「九二共识」?现在台湾人成功学会了大陆「假、大、空」的本领,对大陆讲起空话有模有样。国台办,真有你的
20190709FB
上海对柯文哲的礼遇,说明了一个事实:在两岸问题上,根本不需坚持原则,只要在台湾有点群众支持,就可靠著「两岸一家亲」这种空话,在大陆受到重视。今后,越来越多台湾人将有样学样,编出类似「一家两岸亲」、「亲一家两岸」、「一家亲两岸」这种鬼话。既然打嘴炮可以受重视,白痴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统派」!
20190710FB
馆长说,练喻轩来不了台湾,是因为台湾不发签证,看来馆长也被唬弄了。事实是,国台办怕引起政治后果,所以拒绝练喻轩的赴台申请,叫练喻轩把责任推给台湾。国台办就喜欢干这种事,拦阻真正能促进两岸交流的活动,整天搞虚假无意义的样板交流,做业绩。
20190712FB
昨天参加好友沈志霖的直播,谈到2014年选举时,大陆怎么大力帮连胜文动员台商投票、在上海大马路上挂竞选看板(违反大陆法律),结果现在上海把柯文哲奉为上宾。这就是共产党厉害的地方,凡事政治挂帅,过去的盟友,没利用价值就一脚踢开,过去的敌人,有利用价值就热情拉拢。政治挂帅是事实,但统战技巧拙劣,也是事实。
20190714FB
中国国民党党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内部分裂,其中一次是1927年7月15号的「武汉分共」,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权把中共党员踢出国民党,终结了四年多的国共合作。明天也是7月15号,期待好戏上演!
20190716FB
强烈感受到一个现象:挺郭势力因为不满蔡衍明,开始狂攻他和大陆的关系,攻击力道之大,一点都不输给民进党。为了选票可以呛和自己关系密切的大陆,这是郭台铭开的头,对台系统对此默许,现在大家跟著有样学样。一场国民党的内战,居然成了扣对手红帽子的比赛。对台系统,真有你的
20190717FB
郭台铭呛大陆,北京不吭声,现在后遗症慢慢浮现、一发不可收拾。绿营的人会说,看!连郭台铭都觉得蔡衍明是「国台办打手」、「狗腿」,可见韩国瑜确实「亲中」,更有理由狂打韩国瑜和中天。北京以为郭参选能起到良性刺激作用,一直不吭声,结果人家带头呛大陆,助长台湾的「反中」浪潮。好戏才刚开始!
20190718FB
在对岸统战系统部分人眼中,「转变」一个深绿,让他靠拢大陆(不管是真是假),这种业绩,比落地接待一千个「统派」(不管是真是假)还要大。例如有些地方台办,反倒重点针对深绿台商让利。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岸一家亲」这种毫无意义的空话,只因从柯文哲嘴里吐出,就能受到对岸媒体热捧。这就是柯文哲对他们的价值。
20190719FB
说国台办指挥中天,根本是大笑话,因为国台办根本没有这种智商和能力。如果真指挥了,韩国瑜怎么可能说出「国防靠美国」这种严重羞辱北京的话?国台办把中天当作对台工作业绩,旺旺靠著中天在大陆受到重视,这是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因「韩流」掘起而巩固,又因「韩流」崩塌而动摇。柯文哲全看在眼里,所以最近动作频频。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801-20190821FB
20190801FB
看到柯文哲组党,我忽然想起来自己也是个党主席。2007年9月30日,李敖成立「中国智慧党」,我是创党党员兼副主席。这个党,十几年来一直只有两个党员(主席和副主席),现在剩我一个。我本可打著这个招牌,在大陆各省骗吃骗喝,接受落地招待,可惜我脸皮薄,干不出来。要不是看到昨天的新闻,我都忘了我还有一个党要经营。
20190802FB
“韩国瑜不应把终止陆客自由行责任推给民进党”
7月31号大陆停办赴台自由行的消息出来后,中央社记者找我,希望我尽快发表一段评论,所以我赶紧写了一段话。新闻登出来,内容都是我的原意,只是其他媒体转载的时候,标题变成「忧来台政治庇护」。其实,我原文指的是在当前国际声援「反送中」的氛围下,陆客自由行可能衍生出的更多麻烦里,极少数大陆人藉此「申请政治庇护」大出北京洋相,是最严重且具代表性的一种,并非说「忧来台政治庇护」是终止自由行的主因。现在补充说明如下。
终止陆客自由行的原因,根本和民进党无关,事实上就是香港反送中的停损措施之一。六月以来,反送中引发的风潮,不但重创了北京的对港政策,也扼杀了「一国两制」在台湾争取认同的发展空间。北京一直想方设法停损,把反送中的伤害控制到最小,不要波及到对台政策、更不要伤害台湾人对大陆本来就不多的好感,可惜事与愿违。港台联手「反中」,是北京最不想看到的,北京更不想看到的是,国际媒体利用香港和台湾的反中情绪,再结合新疆和宗教管制等议题,在国际上大肆打击北京急欲建立的「和平掘起」形象,同时在中美贸易战中,给美国人更多的发挥筹码。
在这种情况之下,陆客自由行可能衍生出来的麻烦,都会给当前国际社会因「反送中」而产生对香港和台湾的同情,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比如,可能有媒体路边随机采访自由行陆客对反送中的看法,稍有人「回答不慎」,就可能成为港台和国际媒体报导的素材。再比如,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约架事件,一个大陆人要来台湾和「馆长」打架,后来没来成,说是台湾不同意。其实,到底是谁不同意,根本就没这么复杂,拿出文件就能说明一切。大陆人来台自由行,需要大陆官方给的《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拿到了以后在找台湾申请《入台证》,所以,如果是台湾不许入境,会有被拒发《入台证》的证明,如果是大陆官方不让去台湾,表示根本就拿不到《通行证》和签注。为什么最后这个大陆人不出声、也不拿出文件证明是谁不让他去台湾?因为台办找上门来,叫他闭嘴。我当时已说,这是国台办的意思,因为息事寧人,向来就是国台办的作风。(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711/3493593/)。
这场闹剧的给人的教训是,如果有大陆人要效仿,就不会选择出发前在网路上叫嚣,而是自由行到了台湾以后,再公开约架,万一成真了,台办会颜面无光。如果大陆人打赢了,国际媒体会说,「不但香港被欺负,大陆人还跑来台湾打人」,如果打输了,国际媒体会说,「连打架都打不赢,还想解放台湾」。不管怎么做,国台办都会丢脸,类似这样丢人的事,包括已经出现的几起「来台申请政治庇护」的闹剧和潜在的跟进模仿,都是终止赴台自由行的原因之一。
终止陆客自由行,重伤的当然是国民党。因为去年选举,国民党正是靠著大打经济牌,藉由选民对认同「九二共识」(尽管严重偏离原意)带来的人民币经济利益(订单和陆客)的期望,赢得了选举。现在,这一招在2020选举已经失灵了。韩国瑜把终止陆客自由行赖到民进党身上,是非常荒谬的。事实上,如果韩国瑜不说「国防靠美国」激怒大陆,就算因反送中事件终止陆客自由行,北京也会大量送旅行团到高雄等国民党执政县市疯狂消费,创造「高雄发大财」的惊人成绩,如此一来,韩国瑜还可以重复使用去年的选举口号,在大选中奋力一搏。可惜现在,不止韩国瑜,包括整个国民党,不但用不了两岸交流的政策打选战,还会在巨大的反中浪潮中,被彻底冲垮。
20190811FB
“在大陆当独派比当统派有价值”
水果茶事件爆发后,在大陆开店的台湾饮料店人人自危,接连发声明自清。这些人的思维方式非常简单——「二选一」,寧可丢掉台湾市场,也不能丢掉大陆市场;寧可得罪台湾网友,绝不能得罪大陆网友。这种僵化思维,只能说明这些人在大陆待了这么久,还是无法理解对台系统的思维模式。有没有既不得罪台湾人、也不得罪大陆人的做法?当然有。本文的目的,就是教大家如何危机处理,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
过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有个让共产党苦不堪言的组织叫「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用暗杀、渗透、策反等手段,专门对付共产党。这些行动,当然都是中统的业绩,其中,最有价值的业绩,不是暗杀了哪个共产党,而是「转变」了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员的思想,然后拿来大肆宣传、向上级邀功。中统有个内部刊物,就叫做《转变》,专门刊登变节共产党员的悔过书和口供,一方面藉此打击中共士气,一方面提升中统在国民党内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当时的时空背景而论,杀共产党不稀奇,「转变」思想根深蒂固的共产党员,才是难事,也是最珍贵的业绩。
同样的道理,大陆对台系统,特别是地方台办(省台办、市台办),要的就是这种「转变」效果。有些人开口第一句话是,「我支持统一,请给我批一块地,我要做生意,把赚来的钱带回台湾推行统一大业」,地方台办通常会帮忙疏通,作为业绩的一部分。但地方台办最想要的,是在他们手上,帮助一个「台独分子」完成了「转变」——从一开始来大陆怀抱「敌意和不信任」,在他们台办的「循循善诱」之下,逐渐完成了思想转变,最后支持统一。地方台办才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心「转变」,只要在当地的媒体采访、座谈会、分享会上客套两句,说自己来了大陆以后「痛改前非」,转而支持统一云云,就立刻变成地方台办的业绩、就是「转变」成功的铁证。
张安乐跟我说了一则故事:几年前,一个南部深绿民意代表到深圳找他,希望帮忙介绍官员,协助做生意,张安乐答应了。这个人开始在深圳发大财,名片上印了「中华统一促进党」支部和南台湾民意代表的头衔,他一直对张安乐心存感激,以为是「统促党」的面子,让他受到礼遇。结果有一天,一个官员翻了翻了他的名片(我认为他一定喝多了),说「我没听过统促党,我们重视你,是因为你是台湾南部的深绿民意代表」。此人一听,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做「独派」比做「统派」有价值,于是立刻退党,和张安乐切断联系。这个人清楚知道,要维持自己的「独派」身份,同时又表示自己有「转变」的跡象,掌握好这个分寸和进度,就能在大陆财源滚滚。类似这样的故事,实在多不胜数。
了解了地方台办追求「转变」的心理,在回来看这次的饮料店风暴,就能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些饮料店,担心自己不跟进表态,可能被大陆舆论浪潮波及,所以主动发声明自清。事实上,这些饮料店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不「主动挑衅」,根本不需担心被波及,大陆官方不会上门抽查卫生、老百姓也不会掀起抵制行动(网上叫喊的抵制,在现实生活根本起不了作用),就像大陆不会因为个别台湾艺人的言行,而全面抵制所有台湾艺人。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公开表态自己支持「一国两制」,因为一旦表态,就失去了「被转变」的价值,也失去了和地方官员讨价还价的筹码。就算要表态,也千万不要公开,私下找地方台办官员「见证」即可,以免闹得天下皆知,丢掉台湾市场。切记,要让「转变」的功劳算在地方台办的手上,绝对不要自己直接「转变」了。你自己「转变」了,地方台办就没业绩啦!
20190821FB
今天拜访宋楚瑜主席,聊中美外交史,顺便提三点建议:
-
不要等别人整合失败了,再拿「不必连署入场券」相邀。要选就现在上,佔得先机。
-
不要提「省府经验」,因为老一代忘了,新一代无感,且「台湾省」三字会引起多数人反感,说自己有治理能力就好。
-
不要搞冗长政见,没人要听,先喊出口号制造话题,我设计的口号:「不统、不独、人民币」,这是台湾主流民意。
有句话憋在心里没说:
几十年后,大家不会记得宋楚瑜选输了四次还五次,只会记得很多次,但最后一次选得最过癮。讨厌你的人,不会因为这次不选,而不讨厌你,喜欢你的人,也不会因为这次选了,就转而讨厌你。如果国民党骂你出来搅局,就说:「你们不是说橘子变绿?那我出来是搅民进党局呀!」如果韩粉骂你又来胡闹,就说「胡闹?把选举当儿戏的是你们的候选人呀!」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0908-20190924FB
20190908FB
或许是因为我没支持韩国瑜,中时电子报在完全没有平衡报导的情况下,用这种严重扭曲事实的新闻报导让我难堪。我父亲的遗愿,在他生前已全盘託付给我,他要我在学术界专心发展,取得成就之后,再集中精力发扬他的著作与思想。今天中时电子报要和我开战,我奉陪到底。作为回报,我愿意透露赖岳谦董事长家族在大陆的经商情况,这些讯息,或许有助于探究中时电子报这几个月惹出的风风雨雨,和其家族在大陆经商一事,是否存在某些关联。请感兴趣的媒体联系我,谢谢。
20190909WB
《答大陆SB问:我为中国统一做过什么》
这几个月,有不少大陆SB给我留言,“看你天天批评对台政策,请问你为中国统一做过什么?”这些人,不是瞎子、就是智力有缺陷,现在来帮这些人回顾一下,我李戡到底为中国统一做过什么。
- 警告台湾教科书危害
2010年,我出版《李戡戡乱记》,回顾高中的三年所见所闻,分析历史教科书如何影响台湾学生对大陆的看法。我举例说明,班上参加军歌比赛,歌词有句“中国人”,大家直接改为“台湾人”,我印象极为深刻。这是2007年的事,现在台湾从小学生开始,就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居然还有人说“天然统”时代来了,搞笑呢?我的书在大陆出版时,先被刁难了一轮,后被公知攻击。我的建言,他们不采纳,现在证明我是对的。
- 警告公知、果粉用“民国”恶心大陆
我读本科期间,正是公知活跃的高峰期。公知说,你和你爹都不批评大陆,你写书说台湾教育不好,为何不写大陆教育?我从小在台湾长大,见过很多逻辑扭曲者,但对于扭曲程度如公知者,还真第一次见到。我说,我谈的是国族认同立场出发的历史教育,台湾教学生不做中国人,大陆有吗?公知听了,又开始鬼扯,我奇怪的是,这些公知整天叫我和我爹骂大陆,自己一个个都在挣钱。就像韩寒“期许”我“不给高墙添砖”,我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自己不去拆砖头,反倒拍起电影发大财了?总之,有了对公知扭曲心理的认识,我发现他们对“民国”的热捧,是何其的居心不良。我当时已公开说,公知“根本不懂台湾,他们以为台湾人素质好是因为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实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环球时报》2013年7月9日)。我的建言,他们不采纳,现在证明我是对的。
- 警告送订单收买不了台湾人心
读本科期间,我也时刻关注台湾新闻,当时大陆各省领导经常到台湾参访送订单。我早公开指出,这种撒钱的方法没用,必须逼迫国民党当局修改教科书。在正确的国族认同前提下,拿到好处的人才会感谢大陆让利,才有可能往认同统一的方向发展。没有正确的国族认同,撒再多钱,人家都当成天上掉下来的礼物,不拿白不拿。我的建言,他们不采纳,现在证明我是对的。
- 警告韩国瑜不可信
2014年7月离开北大后,除了年底的台湾选举,我很少发表对两岸问题的看法,因为我父亲和我的建言,一再地被忽略,而事实一再证明,我们就是对的。我们经常嘲笑对台工作的失败,但在情感上,我们始终希望他们能大彻大悟。爸爸走了以后,我倍感孤独,因为没人陪我吐槽了,直到2018年10月《东南卫视》找我去了录了一次节目,我才惊觉,为何大陆对台宣传还是这样错得离谱,而且毫无改进。基于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情感,我才选择“复出”。当时大家都在谈韩国瑜,我当时不认为韩国瑜能赢,但我明确指出,他赢不赢根本不是重点,关键是他就算赢了,“也不会帮大陆多说一句好话”,台湾人还是要订单不要统一,大陆智库整天说这次选举能改变两岸,事实上什么也改变不了。有大陆SB说我预测选举错了,代表我不懂台湾,真是可笑至极。选后我立刻发表《经济让利与台湾民心》一文,指出如果坚定要让利,就得有配套措施,换言之就是牢牢绑住韩国瑜,用订单逼他做出改变,结果有人不信,让他不断胡扯,结果闹出了笑话。我的建言,他们不采纳,现在证明我是对的。
- 最后建言:实事求是报导台湾民意,总结对台工作的失败,大幅裁撤冗员与智库。我知道我的建言,还是没人听,所以我只是说说而已。有大陆SB问我,为什么我上绿营节目,不跟他们争论。我的答案是,我为什么要争论?第一,这种争论,根本没用,彼此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谁也改变不了谁,观众亦然。第二,如果大陆早听我的,逼国民党把教科书改了,今天就不会发生需要争论的场景,所以我为什么要帮错误政策产生的后果擦屁股?
李敖先生觉得自己是先知,在他的最后岁月,我们经常讨论时事,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先知先觉感到得意,一方面又透露出建言不被采纳的无奈。他是真正的爱国者,从我懂事以来,亲身感受他对中国大陆的感情是何其浓烈。记得2005年陪他去北京访问,我见到他私底下情绪激动、眼泪打转的样子,现在想来仍是感动不已。他是唯一拥护两岸统一的立委,比照其他人的标准,早可以在大陆大发横财、买房投资,但他统统不干,还告诫我不准干,免得给人讲闲话。李敖先生洁身自爱如此,自己写的书,却被北京限制出版,到现在几乎全面查禁。我看在眼里,真不知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为何换来的是这种待遇!
换成其他人,遇到这种事情,肯定要大干一票,作为补偿。以我的条件,我完全可以顺着大陆涉台节目的口径,大谈我周边的年轻朋友多么拥护统一,同时身体力行,到各省参加台青创业项目、巡回演讲,开个《李戡说》之类的节目,大发统一财,但我根本不屑这么做。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我父亲对我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并且永远不违背这一原则。
愿这篇文章,能让成天问我“你为中国统一做过什么”的SB们长点见识,并搞清楚谁是真正的统派、谁是真正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今天两岸的僵局,又是谁该负责。
20190910FB
我所认识的谢聪敏先生
谢聪敏先生离开了,他是《台湾人民自救宣言》起草人、真正的台独祖师爷,也是我父亲的好友、我尊敬的长辈。我父亲早年和彭明敏、谢聪敏、魏廷朝关系密切,后来因卷入《台湾人民自救宣言》事件、协助彭明敏逃亡坐牢,所以他经常很得意地挖苦民进党的年轻立委,说我为台独坐过牢,你们没有。彭明敏从海外回来以后,他们还能维持交情,后来我父亲和彭明敏翻脸,与谢聪敏、魏廷朝维持友谊,魏廷朝1999年离世,所以只和谢聪敏保持来往。我很小的时候,参加过他们四人的饭局,只是完全没印象,读高中时,我陪我父亲和谢聪敏见了好几面,才了解这位大人物的身世,还有他晚年的不平与无奈。
记得2009年施明德太太陈嘉君在景美人权园区破坏艺术装置,认为这些艺术品对政治受难者不敬,当时上了新闻,后来很快办了一场座谈会,讨论该怎么规划园区,我父亲和谢聪敏也被邀请,我也跟著去。我父亲根本不想去,因为谢聪敏口才不太好,所以陪他去帮他发言。我观察谢聪敏的反应,他全神贯注听著我父亲讲话,一直微笑点头,那种几十年老难友的感情,真的让人非常感动。讲完话,我们就走了,因为他们只是来表达老政治犯的看法,至于园区该怎么规划,他们不愿参与。
谢聪敏生性简朴,他来找我父亲,经常自己开车,停到敦化南路对面的停车场,再走过来上楼按门铃。那台车很旧,我只记得是墨绿色的,他载过我们一次。我父亲在东丰街请他吃了几顿,作为回请,谢聪敏唯一一次高档消费,就是请我们父子俩吃京华城的鲜切牛排。他们不但聊时事、民进党现况,也谈过去政治犯老难友的情况(以魏廷朝和刘辰旦两人居多)。谢聪敏偶尔谈及和彭明敏的联系,说两人关系也冷淡许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谢聪敏偶尔会抱怨,他为台独冲锋陷阵,不求名利,结果假台独横行,抢权力不要紧,把功劳也抢走了,这让他非常不能接受,比如他对辜宽敏就非常不满。谢聪敏最不满的,是举办台独历史座谈会邀他参加,但只能旁听不能发言,他气得找我父亲抱怨。我父亲听了觉得好笑,除了开导,还鼓励他把海外台独运动史的真相写出来,由他来出版。
我当时听了也觉得好笑,过了十年,才赫然发现,我父亲的遭遇不也如此吗?他小时候看见日本兵骑马在他眼前走过,那种震撼,让他毕生追求中国的强大。晚年,他选择投笔从政,不计名利宣扬中国统一。比照国民党立委在大陆的待遇,他作为唯一一个支持统一的立委,早可以在大陆买房投资、帮台商乔事发大财,他统统不干。有几十亿的生意不做,就为了不让人讲闲话,结果到头来,自己的书,现在几乎被北京全面查禁。不但如此,功劳也被抢走,今天北京力捧的所谓统派,很多都是假货。两位年轻时代的老同学,因为争取言论自由而携手合作,又因政治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鑣,但在各自的政治领域,都因为满腔热血、不计利益、不拉帮结派,而遭人妒忌排挤,下场都是被抢功、被踢开,最终被遗忘。
我和谢聪敏最后一次交集,是我2010年写《李戡戡乱记》批评台独课纲时,谈到既然历史课本要介绍台独史观,最起码也得介绍真的历史,不介绍《台湾人民自救宣言》是没有道理的。结果,这本书在北京出版审查的时候,被国台办的专家刁难,说书里不可以出现赞美台独人士的句子。真是可笑至极,人家台独,至少有骨气,北京热捧的连爷爷,和这份宣言的英文翻译者连战,正好是同一个人,你们怎么解释?台办专家的无能和无耻,我从那时就开始领教了。
后来,我再也没见过谢先生。这几年来,我只知道他偶然会打电话给我父亲闲聊,谈的问题,和十年前没什么变化,两人除了怀旧,也互相支持打气。谢聪敏和李敖先生,一个真台独,一个真统一,为了各自的信仰奉献一生,从未动摇,他们都是那个时代里的英雄。我很幸运,逝去的老一代,我认识的不多,但都是真货。他们的坚持和遭遇,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人固然要坚持理想,但不能是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因为社会不但无情,而且残酷。
昨晚得知谢聪敏先生离世,有感而发,仅以此文表达对谢先生的思念。愿谢聪敏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堂继续和我父亲当老战友。
20190924FB
上週五录完节目发FB,同样的内容,我转贴到新浪微博,居然被举报涉嫌违规(图1)。我发的内容(图2),只是指出对岸如何自欺欺人,不肯正视台湾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只会不断找极少数「样板台胞」做业绩骗人,并不代表我支持这些价值观。我因为不支持韩国瑜,被《中时电子报》用假新闻搞、我爸爸的书被国台办几乎全面查禁,现在又开始找我微博麻烦。
我李戡绝对不受威胁。过段时间,我会公布几个「样板台胞」的名字,他们和大陆统战部门的关系似乎不单纯,或许也拿了钱,在台湾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关键是,他们碰巧都是「韩粉」。
送给国台办里打压我和我爸爸的官员四个字:他奶奶的。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1003-20191031FB
20191003FB
在机场,准备回英国完成最后一年学业。回想这一年,因缘际会上了二十几次政论节目,认识了好多新朋友,觉得人生如戏,今年年初,我哪想得到会和政治沾上边?搞政治评论,我是初学者,我稍微懂点的,就是在北京读书的经历,让我深刻明白国台办的极度官僚和无能,从小在台北的生长环境,让我深切体会深蓝族群的集体焦虑和急欲宣洩的渴望。韩国瑜去年当选后,国台办要狂冲业绩,深蓝族群找到宣洩渠道,两者一结合,我就知道韩国瑜铁定要完蛋。所以当多数人都在观望的时候,我就敢「铁口直断」,说韩国瑜赢不了,有电视台觉得好像说的有点道理,所以我开始偶尔上上节目,想不到半年下来,也上了二十几次,收获不少。我从头到尾都不想唱衰韩国瑜,我支持他做好高雄市长,四年后再选,结果不少深蓝韩粉觉得我是「韩黑」,真让我哭笑不得。事到如今,我一点都不因为我的「先知先觉」而感到得意,与此相反,我深深地为韩国瑜感到惋惜,他明明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可惜认不清局势,又被周遭的喧嚣鼓舞冲昏了头,变成今天的局面。选前一百天,祝大家保持心情愉快,千万别为选举烦恼忧虑。年底见!
20191031FB
去年三月十八日爸爸离开至今,我被程子立李文夫妇告了十几件案子,对方也尝到了相应的代价。一年半以来,我脑子里从来就没有冒出和解两个字。今天,出于对新店家事法庭的尊重,我同意在我能接受的最大限度范围内,达成和解。
这些官司,本来可以不必这么复杂,关键就是遗产分割案。程子立夫妇觉得我忙于学业,承受不了被告的压力,所以接连对我提告,打算逼我和我妈妈吃不消,被迫同意他们的无理要求。他们不了解我,我李戡从来不受威胁。多告我一个案子,不但不会换来任何妥协,只会得到我的加倍回礼。所以,十几场官司打下来,我大获全胜。我被告的无罪,对方被我告成了多个妨害名誉,还留下前科,这就是招惹我的代价,真是得不偿失。
我最自傲的优点,就是我的精神承受能力。一年半以来,我被告了十几起官司,去了几十次法院和地检署。更早之前的十个月,我陪着爸爸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两件事情,都发生在我读博士期间内,还是无缝接轨。四年之内,我不但要写博士论文,还另外写出了一本书。没有任何难关能击倒我,我就是这么强。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1104-20191124FB
20191104FB
为了进一步解释对岸统战部门「越是台独越要拉拢」的制造假业绩心态,再分享一次我在今年八月「一芳水果茶事件」发生后写的文章,教大家如何在大陆避免落入「被迫表态支持一国两制」的尴尬局面。文章有点长,但真的值得一读,因为写的太好了。
“在大陆当独派比当统派有价值”
水果茶事件爆发后,在大陆开店的台湾饮料店人人自危,接连发声明自清。这些人的思维方式非常简单——「二选一」,寧可丢掉台湾市场,也不能丢掉大陆市场;寧可得罪台湾网友,绝不能得罪大陆网友。这种僵化思维,只能说明这些人在大陆待了这么久,还是无法理解对台系统的思维模式。有没有既不得罪台湾人、也不得罪大陆人的做法?当然有。本文的目的,就是教大家如何危机处理,避免犯下类似的错误。
过去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有个让共产党苦不堪言的组织叫「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用暗杀、渗透、策反等手段,专门对付共产党。这些行动,当然都是中统的业绩,其中,最有价值的业绩,不是暗杀了哪个共产党,而是「转变」了有代表性的中共党员的思想,然后拿来大肆宣传、向上级邀功。中统有个内部刊物,就叫做《转变》,专门刊登变节共产党员的悔过书和口供,一方面藉此打击中共士气,一方面提升中统在国民党内部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当时的时空背景而论,杀共产党不稀奇,「转变」思想根深蒂固的共产党员,才是难事,也是最珍贵的业绩。
同样的道理,大陆对台系统,特别是地方台办(省台办、市台办),要的就是这种「转变」效果。有些人开口第一句话是,「我支持统一,请给我批一块地,我要做生意,把赚来的钱带回台湾推行统一大业」,地方台办通常会帮忙疏通,作为业绩的一部分。但地方台办最想要的,是在他们手上,帮助一个「台独分子」完成了「转变」——从一开始来大陆怀抱「敌意和不信任」,在他们台办的「循循善诱」之下,逐渐完成了思想转变,最后支持统一。地方台办才不管这个人是不是真心「转变」,只要在当地的媒体采访、座谈会、分享会上客套两句,说自己来了大陆以后「痛改前非」,转而支持统一云云,就立刻变成地方台办的业绩、就是「转变」成功的铁证。
张安乐跟我说了一则故事:几年前,一个南部深绿民意代表到深圳找他,希望帮忙介绍官员,协助做生意,张安乐答应了。这个人开始在深圳发大财,名片上印了「中华统一促进党」支部和南台湾民意代表的头衔,他一直对张安乐心存感激,以为是「统促党」的面子,让他受到礼遇。结果有一天,一个官员翻了翻他的名片(我认为他一定喝多了),说「我没听过统促党,我们重视你,是因为你是台湾南部的深绿民意代表」。此人一听,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做「独派」比做「统派」有价值,于是立刻退党,和张安乐切断联系。这个人清楚知道,要维持自己的「独派」身份,同时又表示自己有「转变」的跡象,掌握好这个分寸和进度,就能在大陆财源滚滚。类似这样的故事,实在多不胜数。
了解了地方台办追求「转变」的心理,在回来看这次的饮料店风暴,就能有恍然大悟之感。这些饮料店,担心自己不跟进表态,可能被大陆舆论浪潮波及,所以主动发声明自清。事实上,这些饮料店根本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不「主动挑衅」,根本不需担心被波及,大陆官方不会上门抽查卫生、老百姓也不会掀起抵制行动(网上叫喊的抵制,在现实生活根本起不了作用),就像大陆不会因为个别台湾艺人的言行,而全面抵制所有台湾艺人。与此同时,千万不要公开表态自己支持「一国两制」,因为一旦表态,就失去了「被转变」的价值,也失去了和地方官员讨价还价的筹码。就算要表态,也千万不要公开,私下找地方台办官员「见证」即可,以免闹得天下皆知,丢掉台湾市场。切记,要让「转变」的功劳算在地方台办的手上,绝对不要自己直接「转变」了。你自己「转变」了,地方台办就没业绩啦!
20191112FB
“支持宋楚瑜追求历史定位”
「看宋楚瑜选总统长大」,我就是其中一个。
读小学二年级,同学在享受童年生活,我爸爸在选2000年的总统。投票那天,我们在家看电视,李敖只得了一万多票,我当时还没有百万的概念,只知道数字比别人少很多,恼羞成怒之下,拿了一张纸,宋、陈、连旁边写上0,李敖是1,后面加了好几个零。这张纸,我爸爸一直保存著,那是他2000年大选最美好的记忆。
那次选举,我父亲说他只是宣扬理念,到了快投票的时候,他公开呼吁支持者集中选票投宋。宋楚瑜很感动,选举结束后,他们成为更亲密的朋友,很多重大选择,宋楚瑜都跑来请教意见,包括回不回国民党接秘书长、319枪击案因应方法、亲民党在立法院发展策略。2004年之后,宋楚瑜江河日下,但两人友谊日久弥新。2012年宋楚瑜参选,找我父亲当不分区,他拒绝,坚持跑到文山区当牺牲打,提振亲民党士气,后来只拿了5%选票。2016年宋楚瑜再选,选后打电话来,我父亲问他为什么要跟国民党扯在一起,宋回了四个字,「草船借箭」,有趣极了。
2012年宋楚瑜参选,我在北京读大学,亲眼见证国台办怎么大力支持国民党。在对岸政治系统里,国台办权力不大,但能干涉每个台湾人在大陆的所有事情。宋楚瑜参选后,我父亲作为他的头号支持者,在大陆开始倒大霉,不但图书出版受到刁难,网路上开始散播对他的种种污衊,这些举动,显然是国台办授意默许的。另一方面,国台办公然无视大陆法律,支持国民党青年军在北京举办造势集会。在大陆,特别是北京,任何政治集会都是极度敏感的,特别是台湾人的政治集会,要没有国台办的疏通和担保,根本不可能办成。只要国台办存在一天,它就会支持国民党一天,因为它的利益和业绩,和国民党执政与否,是深度挂鉤的。
因为宋楚瑜2012年惨败,没有影响国台办支持的国民党连任,所以国台办暂时「原谅」了宋楚瑜。2014年,宋楚瑜跑来北京大学演讲,我当时在学校,居然没办法报名参加,真是滑稽至极。这种接待政治人物的场合,观众都是主办单位安排好的,包括每一个提问问题,都是排练过的。我后来也自我反省,谁让我不肯做「样板台胞」、不愿配合演假戏,万一让我参加,忍不住自由提问,岂不尴尬?再后来,宋楚瑜又选2016,但那次国民党败局已定,国台办自知干涉无用,赶紧自保,用尽各种论述,把国民党的惨败归咎于太阳花和柯文哲,而非对台工作的失败。
2018年国民党大胜,国台办看到救命稻草,将此视为它们的重大成就,但高兴完了,还是得确保国民党赢下2020,否则前功尽弃。在此基础之下,他们对国民党的支持,远超过2012年的规模。我因为不支持韩国瑜,还上节目分析国台办支持韩国瑜的心态和方法,于是国台办几乎全面查禁了我父亲的著作。从2012年开始,因为支持宋楚瑜,我父亲怎么被国台办整,我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既然台办故技重施,还变本加厉,破坏我父亲一辈子的心血,我当然毫无顾忌地全面反击。我支持谁都好,就是不支持国台办支持的人选,不仅如此,我还要继续大力揭发国台办用「样板台胞」虚报统战业绩、欺上瞒下的作风,直到中共中央出手整顿、解除对李敖著作查禁为止。
既然宋楚瑜决定参选,我当然支持他,但我不支持他追求胜选,而是利用这次选举,追求历史定位。二十年后,我终于体会为什么我父亲要参加2000年大选,因为当你没有胜选念头,就能无所顾忌,打一场过癮的选战。宋楚瑜不该追求胜选,因为它毫无希望,反之,应该把这次选举作为政治生涯谢幕的舞台,瀟洒离去。有人重提你和李登辉的关系,你就把连战和其他人全扯进来。有人质疑你橘子变绿,你就说在「反中」方面,马英九一点也不输民进党。大陆骂你三度搅局,你就说给两岸搅局搅最兄的,就是国台办。惟有如此,才能洗刷宋楚瑜不该背负的罪名,还自己一个公道,追求自己的历史定位。
20191116FB
《支持统一没错,错在方法不对》
邱毅退出国民党不分区,问了一句「为什么支持台独没事,支持统一要受攻击抹黑?」在我看来,支持统一当然没事,问题在方法不对。
过去李敖当立法委员,早公开支持两岸统一、鼓吹一国两制、反对列名《反反分裂法》,没有老百姓要罢免他。李敖在国防委员会里,经常质询国防部长,接触大量机密,2005年还去北京访问,没有立委要提防他。民进党虽然讨厌他,但没人怀疑他对台湾的感情,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李敖有格调。支持统一,是李敖一贯的立场,他从未动摇,更没有见风转舵,这是他受人尊敬之处,也是我效仿学习的榜样。
同样是支持统一,为什么李敖没事,邱毅却被骂惨?根本原因,在于支持统一的方法不同,所以给人的观感不同。李敖支持统一的方法,是在立法院、电视台和选举过程宣扬理念,同时,他看不起国台办造假业绩的官僚作风,经常批评对台工作错误,偏离台湾民意。结果,国台办恼羞成怒,暗地里做了很多小动作,阻挠李敖著作出版,作为报复。
国台办始终不愿承认自己工作失败,所以台湾人对大陆的认同越是疏远,他们就越要掩盖事实。这几年来,国台办大力培养「样板台胞」,营造台湾人向往大陆的假象,欺上瞒下、捞取自身利益。邱毅的出现,与国台办的需求一拍即合。邱毅作为「民进党剋星」形象,活跃于大陆涉台节目、到各地参访演讲,散播民进党穷途末路、台湾人向往大陆的假象,再配合卢丽安、凌友诗等「样板台胞」的出演,共同营造歌舞升平、统一在即的氛围,严重误导大陆最高层对两岸局势的判断,不断做出错误的决策,加深了两岸的隔阂。隔阂的加深,引发对岸「支持武统」舆论日益高涨,邱毅的相关言论,又被台湾理解为支持「武统」,进一步伤害台湾人的感情和统派的形象。
其实,邱毅「为什么支持统一要受攻击抹黑?」这句话,当然不是说给台湾人听的,而是给对岸听的。邱毅抛出这句话之后,让他在对岸继续巩固「悲情英雄」的形象,受到更多慰问与肯定,继续推广他的《邱毅说》、到各地参访演讲,各方邀约不断。这就是国台办官僚作风下的怪现状,而最高层对此却毫无反应,实在可叹。
在台湾,邱毅揭发贪腐有功,这点无疑值得肯定,后来在国民党受排挤,有志难伸。我寧可相信,邱毅是在这种不得志的状态下,误入国台办的官僚风气,深陷其中,至今无法脱身。支持统一没有错,错在利用两岸的信息不对称,把台湾人不想统一的原因,全盘归咎于台湾人和民进党,而不去检讨国台办的造假迂腐风气。国台办,才是阻挠两岸统一的罪魁祸首。
20191124FB
我实事求是分析邱毅如何在两岸讯息不对称、大陆武统舆论氛围高涨的情况下,透过伤害台湾人感情的方式,在大陆名利双收。邱毅恼羞成怒,污蔑我「抱著绿营台独的大腿」,现在他的大陆粉丝开始威胁我,说我是台独、与大陆人民为敌、准备承受后果,这种言论,显然都是国台办默许的。我之前说过,我从来不受威胁,既然要升级,我就奉陪到底。我还要半个月才回台北提告,在这之前,我先做些准备工作。我向大家保证,年底好戏连台,敬请期待。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191204-20191227FB
20191204FB
新闻说,退将罗文山以「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罗文山」名义,接受中国大陆政协委员许智明的政治献金。整个故事,只讲了一半。2008年3月12日,「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致函中国大陆「黄埔同学会」,告知罗文山当选会长。4月19日,「黄埔同学会」在大陆接待「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参访团。5月30日,许智明第一次汇款给罗文山。这是巧合吗?
个人观察与感想:
(1)中国大陆许多企业家捐款,除了获得美名,还可藉此向官方邀功。许智明以乐善好施闻名,可能捐款捐习惯了,对台湾情况不熟悉,以为汇款到台湾和到中国大陆一样,结果留下了纪录。
(2)「黄埔军校同学会」是中国大陆鼎鼎大名的统战组织,透过黄埔军校的历史因缘,经常邀请台湾退将访问大陆。绝大部分退将,是基于对中国大陆的情感而参与活动,性质单纯,但也有少部分人动机不纯。
(3)「黄埔」两字,被「黄埔同学会」渲染为联系两岸历史记忆、迈向中国统一的联结,殊不知「黄埔」两字,在台湾早乏人问津,这就是统战部门业绩官僚作风的体现。
20191206FB
我很重友情,面对邱毅大动作攻击,我还是希望新党好。在此送新党十问,好好思考下吧:
-
邱毅过去在立法院「反台独不促统」的言论,是不是让当时「反独又促统」的新党难堪?
-
国民党「支持两岸交流但反对统一」观念的定型,邱毅当立委时有没有推波助澜?有没有试图阻止?
-
邱毅不愿面对过去,利用大陆对台湾情况的无知,近年来在对岸打著「统派」身分大肆活动。如果新党认为这叫「统派」,那新党二十几年的坚持算什么?
-
邱毅2016年代表新党选立委落选后,有没有继续参与新党活动?新党党庆,邱毅参加了没有?新党选举,邱毅辅选了没有?
-
爱来就来,爱走就走,别处不留人了,才来新党求温暖,新党是客栈吗?新党的尊严在哪里?
-
每次选举,新党一开始批评国民党,后来又支持国民党。既然如此,要新党何用?你们当侧翼,人家还嫌你们吵,十几年来,支持者越来越少,你们要不要检讨?
-
你们以为,邱毅是战将,擅长打贪腐。请问新党,如果国台办贪腐,邱毅打不打?这几年来,多少人打著两岸统一旗号,到大陆骗吃骗喝?如果国台办贪腐,大陆人岂敢抗议,而新党心怀中国,为何不帮大陆反贪腐?
-
你们两席现任议员,愿意站出来支持邱毅吗?说自己忙选民服务,迟迟不「合体」,请问邱毅如果去士林北投区拜票,两个议员会出来吗?
-
「统一」在台湾,早没市场,与其怪民进党,为何不怪国台办的错误政策?台湾人对「统一」两字的反感,邱毅是不是功不可没?
-
当立委十年不「促统」,落选了开始「促统」,还不愿面对过去,乱扣别人台独帽子,这种人当不分区第一名,新党,你们还有格调吗?
20191227FB
我大力支持对邱毅这种人的法律调查,但我不赞同《反渗透法》,因为它毫无必要。出台这部法律,表示认定中国大陆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地在「渗透」台湾,真的太看得起他们了!这些行为,几乎都是欺上瞒下的业绩文化:统战部门给台湾人好处,往上浮报业绩,台湾人笑嘻嘻接受,继续不要统一。所以,民进党不应低估台湾人的能耐,更不应高估对岸的「渗透」本领。根据旧有法律,针对特定人士,稍做一些修正即可,根本不需大费周章出台新法。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102-20200112FB
20200102FB
国台办很生气,败选后第一件事,就是封了我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的帐号。过去一年,我一直说韩国瑜会完蛋、中国大陆不了解台湾年轻人想法、热捧的「样板台胞」在台湾完全是边缘人物,结果,国台办不但不改变作法,还变本加厉蛮干到底,最终收不了场。我爸爸说他是面照妖镜,坏人在他面前一个个原形毕露,今天国台办查封我帐号的举动,恰恰证明了他们的心虚和无耻。
20200112FB
有韩粉开始发神经,说要减少非必要消费,不让投蔡英文的人赚他们的钱。我建议这些人要做就做全套,效仿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精神,连饭也别吃,直接饿死,因为你们吃的东西,是在民进党地盘种出来的。
《从硕士论文看韩国瑜性格》第一集
论文第5-6页,韩国瑜介绍不同时期的「中共统战运动」,其中第二项犯了低级常识性错误,把1937年写成1943年。韩国瑜这一段话未提供出处,实则抄自其论文考试委员会委员赵先运著作《中共「统一战线」的编组及其运作行为之研究》书中第23-26页。核对赵书,发现韩国瑜闹年份乌龙的原因,在于他根本没认真读原文。
赵先运介绍的是1943年之前的时代背景,讲的是1935年苏联的政策如何影响中共,导致国共联合抗日概念的提出。结果,韩国瑜看到第一句的1943年,就直接把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在一起,闹了一个超级大笑话。
一个连对自己硕士论文都不负责、理解和逻辑能力如此的学生,和一位连这种低级错误都看不出来的指导教授,居然还好意思「师徒联手」教大家两岸论述?还有人把他们三十年前后「师徒重逢」的故事化为美谈,丢不丢脸啊?
韩国瑜硕士论文:https://bit.ly/2mLLmBP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318FB
两年前的今天,我陪伴我爸爸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个上午。我送他去殯仪馆,手续办完之后,对著冰柜鞠躬,又跑回医院开记者会。我爸喜欢开记者会,他说开记者会的人运气一定要好,不然会被其他新闻盖掉。说来真巧,那天是礼拜天,也没有其他大新闻,所以他的新闻播个不停。我回家后一直在看电视,看到几位过去和他有交集的人发表感想,其中两个人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王世坚,一个是蔡英文。人的情感是很特殊的,我爸生病到离世十个月期间,我在他身边看尽人情冷暖,时间久了,自然养成了一种动物般的原始直觉,能判定谁是真心、谁是虚情假意。王世坚受访的时候哭了,我当时还不认识他,但我一眼就看出那是真心的。蔡英文脸书上写了一段话,从字里行间里,我也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和胸襟。当时郑丽君主动提议颁发褒扬令,我婉拒了,此事在对岸变成新闻,说我有「民族大义」,其实我婉拒的理由和民进党执政毫无关系,而是我爸本来就不喜欢这种东西。我一直记得郑部长的好意,去年参加谢聪敏告别式,我还特别向她表达感谢。两年来,我结交了很多民进党的朋友,比如王世坚和他的办公室主任沈志霖,还有王定宇、高嘉瑜、林楚茵、范云等立委,也认识了立场各异的媒体人黄光芹、杨文嘉、周玉蔻、陈凝观、彭文正等等。从和他们的交往中不难感觉,尽管在两岸问题上和我爸立场不同,但大家都很尊重他对台湾的付出和热爱。这种尊重不同意见的气度,正是台湾的可贵之处。
我之所以提及这些小故事,是因为两年来它们对我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今天「统派」、「亲中」在台湾之所以变成贬义词,还真怪不了民进党,而是「统派」本身本来就杂碎横行、假货辈出、勾结大陆有关部门欺上瞒下粉饰太平,枉顾真实台湾民意。自己把「统一」招牌砸烂了,能怪谁呢?一个真正的统派,不应该是无条件、无脑地帮大陆说好话,而是理性客观提供建设性批评,帮助两岸变得更好(我父亲批评大陆的部分,经常被「和谐」掉,以至于有些智障说他不敢批评共产党)。敢于提供批评,前提是你得没有利害纠葛,具备这种条件的统派,又有几人?在我眼里,统派值得尊敬的就两个人,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张安乐。张安乐虽然争议不断,但不可否认他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主义者。好笑的是,张安乐官司缠身,大陆官方每次看到他说的话都一样:「祖国十四亿人民是你坚强的后盾。」这就是典型的大陆外事部门作风,成天出一张嘴,四面八方唬烂人。
说到大陆有关部门,从我父亲过世一事上,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德行。当时,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海协会董事长陈德铭都发了吊唁信,发布之前,先传给凤凰卫视老板刘长乐(他当时特地来台北安排凤凰卫视做的追思节目),刘长乐让我写几句话表达感谢,我直接说,「我拒绝接受」,「人活著你们打压他、不准他的书出版、纵容针对他的谣言满天飞,人死了你们才假惺惺慰问,我不但不写,还不接受这个破鸡巴吊唁。」刘长乐好说歹说,我才同意接受,但坚持不表达感谢,最后采取折中方案——由他的秘书来写,我「看过」以后再发给国台办。后来,我把手机拿来,删了三分之二的官样客套语句,只剩下一句话表达「收到,谢谢」之意,我知道删掉的最后肯定又被加回去了,但我也没办法计较了。
后来我才知道,我爸走的那天,中国大陆正在开两会,中宣部对这件新闻有两个指示:一是不能盖过两会的新闻,二是只能宣传李敖支持统一的思想,不提及自由主义的思想。我最了解我爸爸,他既是民族主义者,又是自由主义者。他出生在1935年的满洲国,亲历日本殖民统治,所以他肯定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强大,也希望共产党循序渐进放宽言论自由。这两个原则,一点也不矛盾,但他的言论,经常被不同立场的人恶意曲解。在大陆官方眼里,谁在乎你言论的完整性?他们只宣传李敖支持统一的言论、生吞活剥地硬套符合官方的宣传口径。我看的一清二楚,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在对岸,我只在乎两件事:一个是李敖的名誉,一个是李敖著作的正常出版。我一直天真地以为,以我爸爸的「两袖清风」,面对这种微不足道的请求(国民党权贵谈的都是几个亿的项目),他们会给面子。为此,我还特地写信给新上任的刘结一,希望他保障我爸的基本权益,还引用《荀子》里「故君子结于一也」一句话赞美他,现在想来,我非常对不起荀子,我怎么可以侮辱他!我的立场很简单,我爸一路走来,基于他的理想促进中国统一,不把「统一」当成生意来做、不把「统一」当摇钱树在大陆骗钱、更不当「双面人」大陆一套台湾一套,他的一切言行,都禁得起检验。我们父子要想在大陆捞钱,早就发大财了。特别是我,以本人的条件,若真要当青年「样板台胞」(这四个字是我发明的),整天在大陆唬烂台湾年轻人多么认同大陆、想要统一,到各省参与台湾青年创业项目、每天出现在央视《海峡两岸》胡言乱语、接广告代言,谁抢的赢我?我们不干这种和有关部门利益交换的没品事,唯一一次开口,只拜託保障往生者的基本权益,结果呢?不但不理你,还变本加厉打击你。
我想起2005年我爸去北京演讲,当时北京房价低的要命,一堆人劝他买房投资,他当时是立委,坚持不能买,说不要给人讲闲话。几年以后,有次我在北京大冬天走在路上,冻得要死,随口电话里跟他抱怨,「要是我们之前买房子就好了」,他听了很不高兴,说要是买了,他哪来的立场在台湾谈统一。我听了很惭愧,再也不发这种牢骚,我也牢记我爸对我的教训,绝不靠「统一」两字骗钱发财,我确实做到了。我一直天真地认为,他的这种「美德」能换来有关部门对他出版物和名誉的最起码保障,结果我完全搞错了。大陆不会因为你的「美德」而尊敬你,反倒觉得你讨厌——因为你的「美德」、没有经济利益纠葛,让他们掌握不到把柄控制你的言论;因为你的「美德」,向社会大众凸显他们和国民党权贵勾结的难堪吃相;因为你的「美德」,让他们虚假业绩下的歌舞升平幻想里,多出了一个极不稳定要说真话的未爆弹。换言之,你有「美德」是你家的事,你的「美德」反倒给我们带来不方便。你的「美德」,换不来我们对你基本权益的保障,要和我们同流合污,彼此有把柄在对方手上,才有资格谈判。
正因为我看清了大陆统战部门的德行,在这次选举期间,我大力揭发国台办如何利用「假统」演假戏、欺骗两岸百姓、如何把两岸关系的恶化「甩锅」到民进党头上。我也希望台湾人认清现实,绝对不要盲目相信惠台XX条(不管是26条、31条、一百条还是一万条)——它们只提前半段欢迎你的部分,不提你去了以后审查刁难你的部分。选举完之后,我很少针对武汉肺炎发表意见,并非我有任何顾虑,而是我实在不知道能讲什么、讲了又有什么用。若说大陆官方的作为,过去半年我谈的对岸官僚作风——自欺欺人、业绩挂帅、选择相信自己想听的、只准立场相符的人说话、禁止立场不同哪怕出发点是为你好的人(比如李文亮)说话,哪一条没有出现在这次的肺炎危机里?若论肺炎下的各种悲剧,我亲手签过我爸的急救、插管、束缚(避免病人乱抓管子)同意书各两次,还有殯葬火化的相关手续文件,经历这些事情以后,再看武汉层出不穷的悲剧,我除了为他们感到可怜,也无话可说。
两年来,亲身经历这些事情之后,我更加珍惜台湾这块土地。在中国大陆,但凡你和政治沾上一点关系,你永远只能活成他们给你量身定做的「样板台胞」模型,你出于善意稍微提点意见,他们就给你扣帽子说你台独,你坚持道德原则不同流合污,他们不但不尊重你,还觉得你来搅局、坏他们好事,加倍打击你。只有在台湾,你还可以活成一个人想活的样子——不管你政治立场如何,只要你有品,就能赢得尊重。我仍然支持统一,并非我对迂腐至极的大陆官僚系统抱有任何期望,而是遵守我爸爸交代给我的遗愿。他在病床上对我说,「中国统一我看不到了,你要帮我实现它」,两年来目睹大陆对他变本加厉的封杀和刁难后,我每当想起这句话,心理就五味杂层、欲哭无泪,我除了佩服他,更为他感到不捨和不值。
我支持统一,是遵守我父亲的遗愿,我一辈子不会动摇,但在大陆官方不大刀阔斧整顿陋习之前,我绝不会考虑促进它。与此同时,我会和整个统战系统斗争到底,把它们的谎言和假戏全部戳穿、让假统真面目无所遁形、让面子工程丢脸丢到全世界。我如果连自己爸爸的名誉都捍卫不了,被大陆整成这样还无条件支持统一,岂不是贱骨头?有人会说,你认同统一却不促进它,这是什么逻辑?我的答案很简单,这跟共产党员认同马列主义,却不愿实践财产公有制,是一样的道理。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409-20200427FB
20200409FB
对岸教育部还有脸提出保障陆生权益?说断就断,打乱他们求学规划的不是你们?读理工科的陆生,回大陆求职饱受歧视、冷言冷语、被国企拒于门外,他们的权益被保障了吗?陆生放假回家,被当地国安单位约去喝茶,询问在台交友状况、有没有受「思想毒害」,把他们当贼防的不是你们?最搞笑的是,台湾还有人以为陆生是「渗透」的一个环节,殊不知大陆还认为他们在台湾被「渗透」勒!
20200427FB
邱毅指责方方授权外国出版《方方日记》是「被西方反华势力所利用」,方方在微博上回击,但打不到重点。我昨天告诉方方,邱毅的问题在于他根本是个「假统」,应该公布他以前当立委如何把大陆骂得狗血淋头、如何谴责中共打压台湾进WHO、如何嘲讽其他人「媚共」、直到立委落选后到大陆开EMBA课程才开始「促统」。按照邱毅的逻辑,他自己以前就是「西方反华势力」的共犯。方方说,她完全不知道这些历史。由此可见,大陆官方的讯息管控何其荒谬,连邱毅这种「假统」白纸黑字的往事,都不允许传播讨论。大陆有些部门就喜欢宣传假的,武汉肺炎闹成这样,就是这种作风的体现。你们以为把我两百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封了,我就闭嘴了?错啦,我决定这周开始玩脸书直播,每周一次(暂定周五晚上)。欢迎各位亲朋好友关注,一起来聊天!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531FB
敦南圆环五大儿时记忆:复兴小学、远东百货、京兆尹、新学友书局、诚品书店
复兴小学——母校。
远东百货的透明电梯——我很小的时候每天都要去坐。
京兆尹——最怀念豌豆黄、驴打滚、奶酪、清宫卤麵,小时候喜欢扒在收银台吃话梅。后来,看著它由盛转衰,直到关门。
新学友书局——小时候和我爸一起看书的地方,我记得里面好大,后来店面一直缩小,最后倒了。
诚品书店——新学友关门后,和我爸一起逛街散步的地方,包括楼下的DVD店,还有之后出现的美食街。
除了母校,其他四个都消失了。
人生就是这样,怀念完了,生活还是得继续,继续创造新的美好回忆。
今天请朋友在诚品书店买了我和我爸的书,照张相留作纪念。
《我梦碎所以我梦醒》《为自由招魂》这两本书的书名,确实很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谢谢 李明璇 潘德翰 帮我完成这个奇怪的愿望。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609-20200629FB
20200609FB
国民党就是这么搞笑
前天修理民进党「消费死者」
隔天自己被修理的更惨
被修理了还不知检讨
老想著诡辩硬拗拖人下水
害我在万里之外也躺枪
今天国民党有人转贴我去年9月21号脸书照片
那是我们四人参加完谢聪敏先生告别式后
走路十五分钟到一公里外的一家咖啡店聊天合影(图1 2)
参加这场告别式
我们四人有不同原因
魏筠的父亲魏廷朝
是谢先生最亲密的战友
魏先生二十年前离世
她来送最后一程
林亮君和吴崢
多年以来一直关心自由民主人权议题
他们出于对老前辈的敬意
也来送最后一程
至于我
理由和魏筠一样
因为谢先生是我父亲最要好的战友
也是我的忘年之交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的告别式
我第一次知道
原来用台语唱圣歌可以这么动听
原来「深绿台独」的告别式
在介绍谢聪敏生平的时候
不会因为政治立场不同
就自动省略「李敖」两个字
我第一次知道
原来奏响《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送老战士最后一程
听起来可以这么悲壮和震撼
魏筠哭得很难过
那对她触动太大了
对我而言
十几年来陪我父亲看著他的老朋友一个个离世
他还常跟我开玩笑
说不会这么快轮到他
结果他走了
一年半以后
谢先生也走了
当《奇异恩典》奏响的时候
我脑海中浮现的是
我高中时代陪他们两位老人家散步的画面
还有他们对我的期许
这种期许
早就超出了蓝绿统独
就是作为一有理想的年轻人
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奋斗一辈子
不受任何动摇
更不背叛自己和朋友
这种信念
可以让政治立场截然不同的人
当一辈子的好朋友
谢聪敏和李敖可以
我们四个人当然也可以
这种发自内心对逝者的尊敬溢于言表
可以让合影中的YA显得非常自然
不仅不用担心被人曲解
更不用考虑万一受质疑以后
要不要掰出
「我们是在自我鼓励」的话
我们唯一没想到的是
这么单纯的一张合影
九个月后会被一个国民党党工拿出来炒作
上面这段话
这就是我对这张合影的介绍
以我对谢先生的瞭解
他这么乐观开朗永远笑嘻嘻的人
就算我在告别式现场比任何动作
他都不会有意见
还会开怀大笑
何况在一公里外的咖啡厅
最可悲的是
想用这张照片转移焦点的人
大费周章把我脸书往回翻了九个月
选择无视这张照片前后的发文
这张照片之前
我写了文章怀念谢先生(图345)
这张照片之后
我驳斥对岸媒体「消费」这场告别式的报导(图6)
但凡有人性的人
都不会假设有人会想「消费」一场告别式或一间灵堂
国民党某些奇葩先去招惹别人
隔天被用同样标准修理的更惨
这种戏码
最近几个月不知道上演多少次了
国民党就是执迷不悟
每次都学不到教训
黄捷跟我同龄
我完全看不出她去弔唁议长还能有其他目的
居然被恶意放大解读
韩粉还想罢免她作为报复
殊不知根本搞错对象
真正重伤韩国瑜的不是黄捷或陈柏惟
而是一帮蹭著韩国瑜胡搅蛮缠敲锣打鼓的「自己人」
他们才是你们该罢免的对象
国民党执迷不悟
在偏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党都快走入坟墓了
还有时间指控别人「消费死者」
莫名其妙还把我扯进来
把告别式结束后一公里外咖啡厅比YA
和灵堂外一群人开心比赞
做如此不伦不类的类比
实在可悲至极
国民党此人名字我没听过
看完吴崢介绍
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数位诸葛亮」
负责国民党的数位行销
一上任就可以接二连三出包闯祸
孙中山主张「人尽其才」
对照今天标榜改革中的中国国民党
真是最大的讽刺
其实国民党优秀的年轻人真的不少
「数位诸葛亮」绝不能代表所有人
只是在当前制度和氛围下
优秀的年轻人根本出不了头
最后奉劝国民党一句
宣传和青年工作你们肯定学不来民进党
但至少可以参考一下对岸的共青团
共青团形象也没比你们好到哪里去
但至少不会三天两头出包闹笑话
国民党的改革目标
或许可以先从减少闹笑话的频率开始
20200629FB
论监察院长,当然有比陈菊更合适的人选。
国民党自己不争气、共产党帮倒忙,让民进党全面执政,高兴爱提名谁就提名谁,这就是政治现实。国民党反对陈菊的理由,主要是德不配位。按照同样标准,德不配位的案例,在国民党历史上多不胜数,最近一连串的政治灾难,根本原因也是自己人德不配位,怎么不见国民党自我反省?
监察院的设立,源自孙中山五权分立的思想。这个思想,看似是中西优良政治制度的结合,实际上就是孙中山异想天开的主意。当时政治思想百花齐放,知识分子以阐述新理论为荣,严格讲来,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学的认识,多半来自他在伦敦期间翻阅的几本书,加上常年浪跡国外,严重脱离中国实情,所以他提出的政治思想,既没有像梁启超对中国历史脉络的深刻理解,更缺少如共产党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地气」,东拼西凑搞出来的五权分立,就是典型案例。孙中山发明的东西,蒋介石自当付诸实现,可惜从成立开始,监察院从来就没有发挥原先设想的职能,到了台湾以后,几乎和孙中山的初衷背道而驰——配合蒋介石弹核李宗仁,调查孙立人案不了了之,卷入国民党派系斗争弹核俞鸿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实验,监察院早就被证明不适用于当代政治,但谁叫这是「国父」的设计,没人敢轻易废除。这个烂摊子,一路留到今天。
马英九上台后,立刻恢复监察院运作。斟酌院长人选的时候,有些人在讨论,说最适合的人选就是李敖。他当时跟我讲,马英九才不可能找他,因为马英九不敢玩真的,要真的让他当监察院长,他绝对闹到所有人都受不了。果然,马英九提名了王建煊,他在任期间,什么事也做不了,连自己的监察委员都摆不平,只能对媒体发牢骚。但凡马英九有点气魄,要求监察院发挥功能,他的历史评价也将有所不同。
国民党最悲哀的一点,就是该有作为的时候不作为,等到木已成舟、败局已定之后,才开始事后诸葛。如果真如国民党所说,陈菊问题很多,为什么马英九八年不办?为什么韩国瑜当市长不办?陈菊当监察院长已是既成事实,如果主流民意反对,自然会表现出来,不需要国民党大费周章跑到立法院作秀。民进党如果用监察院搞政治斗争,到时候国民党再出来揭发,自然能得到民意支持,也更加师出有名。
可惜,国民党永远搞不清重点。国民党如果要重生,首要任务是学中国共产党,禁止党内大佬干政,大刀阔斧改革,次要任务是提出一个正常人能听得懂的两岸论述,明确自己立场。国民党对此心知肚明,却没人敢碰,选择透过「佔领立法院」转移焦点。一方面,试图凸显自己有战斗力,巩固支持者凝聚力,一方面,又想模仿太阳花,削弱民进党批评力道,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沦为笑柄,更在偏离台湾主流民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703-20200731FB
20200703FB
香港今天闹成这样,根本原因是港澳办中联办长年欺下瞒上、造假业绩,最后搞到一发不可收拾。国台办更坏,不仅公然违反中共中央「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在中国大陆找「样板台胞」上演一齣齣烂戏,还指挥驻台记者把戏台搬到台北接著演,让它们自编自演的假戏,看起来更加真实。
国台办出品的烂戏只有两个剧情——国民党上台就是国台办的功劳、是「中国大陆的强大增加了台湾同胞的认同」,民进党执政就是境外势力煽风点火、台独势力猖狂,所以要狂骂民进党。不管是哪种剧情,国台办都能演得得心应手,这种自欺欺人、鸵鸟心态的后遗症,今年一个个爆发出来。台湾把两位驻台记者礼送出境,做得非常好!这种节目,不仅对增加两岸互信毫无帮助,还是「掩盖对台工作失败真实原因」的帮兄。
驻台记者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过最爽的其实是像邱毅这样的嘉宾。邱毅利用大陆评论台湾时事的节目,吹嘘自己「反独促统的丰功伟业」,却绝口不提自己当立委时如何反共。国台办也急需邱毅这样的人,为自己一连串的错误政策擦脂抹粉,把两岸关系的恶化全甩锅到民进党头上,邱毅又可藉此营造「帮大陆讲好话被民进党打压」的悲情英雄形象,在大陆四处活跃,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因为国台办恶意查禁李敖的著作,去年下半年,我开始揭发国台办如何造假演戏,引发很多人的不安。邱毅第一个跳出来造谣我被蔡英文收买,接著国台办封了我的两个大陆社交账户,他们要玩,我就陪他们玩到底。毛泽东说蒋介石相信天无二日,他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我李戡也不信邪,我就不相信统派只能是假的,我偏要当一个真的给大家看,就像我爸。
20200710FB
为了介绍国台办怎样查禁李敖著作,我翻出过去三年的沟通纪录,发现国台办真的是轻诺寡信、毫无下限、无耻到了极点,搞得我昨天直播火气很大。
连一个出版图书的承诺都可以变来变去、拖拖拉拉、找各种藉口搪塞,你们让我怎么相信「一国两制」的承诺会兑现?
晚上弹一首萧邦降E大调夜曲修身养性。
20200724FB
去年十一月,我以统派「前辈」身分点评邱毅这个「晚辈」(我2010年出道,邱毅2012年立委落选到大陆教EMBA后才开始发表促统言论),教大家如何区分「真统」与「假统」。不料邱毅竟不尊师重道、虚心受教,把我质疑他「在中国大陆有没有收入」曲解为「指控逃漏税」对我提告。这种回应风格,和中共外事部门实在太像了,怪不得中国国际形像越来越差。作为老师,我只能继续「因材施教」啦!
20200731FB
深蓝跟对岸整天骂李登辉搞垮国民党、背叛中国,请问李登辉喊「两国论」的时候,在旁附和的副总统是谁?马英九的掘起,又少得了李登辉的栽培?当年多少人看不惯李登辉集体出走,连战和马英九又在哪里?国民党今天路线错乱、内訌不断,岂止是李登辉的「功劳」和宋楚瑜的「临门一脚」,其他人统统有份,深蓝却只锁定李、宋两人,整天骂骂骂、骂完了含泪投票,选出既亲日又亲美的领袖,又比他们讨厌的李登辉好到哪去?对岸更蠢,整天力捧毫无原则的墙头草,得势时搞两国论、失势后喊统一,让不少人跟著有样学样,恶化两岸关系。我不认同李登辉的亲日言论,但我更反感蹭著李登辉往上爬的国民党大官「装清高」的嘴脸,还有对岸透过狂骂李登辉来煽动仇台情绪的丑态。比起这些人,宋楚瑜不但讲道义,而且做人细腻周到至极。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802FB
看到柯文哲擅自公开李登辉病容,我想起两年前的一张照片:
我爸走的时候,对岸发弔唁信,问我有什么需要协助的。我说,我们父子从不靠「中国统一」骗钱,所以我没什么要开口的,唯一要求,就是保障先父基本权益(名誉和图书出版)。他们说没问题,结果两天不到,一家大媒体就以「纪念李敖」名义进行恶毒炒作(照片是我爸一个朋友拍的、没经我同意就丢给媒体)。我那几天心态非常平静,但一看到这篇报导立刻火冒三丈,要求官方马上删除,他们照办了。后来,媒体炒作稍有收敛,但官方开始变本加厉查禁李敖图书。两年来,有不少人明示暗示我「你应该在台湾做点什么」。我心想MLGB的,我又没在大陆捞钱,这样还不够,你们居然反过来用「亡者的基本权益」来威胁我。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就是我跟有关部门开干的主要原因。这张照片一直提醒我不要低估人性的卑劣、绝不轻易相信共产党的承诺,还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0911-20200920FB
20200911FB
20200911FB
《王金平与海峡论坛》
去年五月,王院长在参与党内初选期间,以「祭祖」名义去了一趟厦门。出发之前,王院长倾听各种意见,也找我去了一趟。我说此行重点,是冲刺民调和扩大媒体版面,建议发表让人耳目一新的两岸论述。我本来的建议是,直接当著刘结一面,否定九二共识,说这是「毫无意义的文字游戏」,对岸早晚要为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事风格付出惨痛代价。但考量院长宽厚的性格,我只能改成:「尊重九二共识,但现阶段不适合提,因为它对增进两岸互信并无助益」。同时,我强烈建议院长突出自己「不会被抹红」的形象,可带领国民党扭转在两岸论述上一路挨打的局面。
可惜当时韩国瑜势头正旺,国民党和支持者看不出潜在危机,整天陶醉在数十万人造势的集体狂欢中。在对岸,刘结一更乐开了花,带头造假业绩、欺下瞒上,让中共中央沉浸在「台湾人真的认同九二共识」的幻想里,做了一连串错误的政策。「反送中」风潮一起,幻想破灭,也间接导致国民党的惨败。北京不懂反思,一方面赖给「境外势力」影响台湾选举,一方面继续撒大钱造假业绩自圆其说。海峡论坛就是典型的自欺欺人论坛,既然标榜「扩大民间交流」,就应该接触台湾真正的「民间」,而非办成「国共论坛」。悲哀的是,北京到现在还执迷不悟、不知变通,口口声声喊著要交流,却限定对方要先承认这承认那才能谈,到头来,只能吸引极少部分的人展开毫无代表性的「交流」。不光对台湾,对香港和对世界各地的交流工作都是如此,正是这种作茧自缚、鸵鸟心态的官僚作风,导致中国大陆的国际形象越来越差,形象越差,就越要发挥「战狼」精神四处咆哮,咆哮累了,又继续搞统战自欺欺人,陷入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
如果要帮国民党打开新局面,王院长在海峡论坛致词的时候,应该说,「我提议大家睁开眼睛认清现实,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发挥中共中央标榜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讨论为什么国民党和中国大陆的形象在台湾社会如此糟糕。我建议更改论坛讨论题目,研究为什么国民党会在两年之内输的如此狼狈、为什么国台办老觉得自己很懂台湾、为什么涉台智库老做出一些奇怪的解读、为什么有关部门老要干蠢事让民进党捡到枪、为什么北京到处怪东怪西就是不检讨自己。」可惜的是,他是代表国民党去开会,终究得迁就国民党既得利益者的意见,能谈的,终究是国民党「新瓶装旧酒」的两岸论述。到头来,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不去。
有人担心连王院长这样的人都可能「被统战」,这些人实在太看得起对岸了。对岸根本就没有搞统战的能耐,只有造假业绩自欺欺人的本领。海峡论坛就是「交际花式的大拜拜」,参与的人,按照自己的位阶搞配对,位阶高的和汪洋、刘结一坐主桌互相取暖,位阶不高不低的和局级官员聊天乔生意(比如厦门市副市长、福建省台办主任),位阶低的只能对接处级官员(比如福建省台办交流处处长、厦门市海沧区台办主任),但又心有不甘,不肯就这么白来一趟,所以拼命的往主桌挤,蹭几张和领导合影的照片,然后发微信朋友圈大肆炫耀。如果说「海峡论坛」能体现什么文化,大概就是这种「蹭」的精神了。
20200920FB
今天里干事打电话来,说今晚24:00一到,我就能出门了,还再三交代,「一定要过十二点哦!」十四天下来,我特别能体会狗的感受——有人来送饭,不管是家人朋友还是foodpanda,我都高兴的不得了;有人饭送的好吃,我对那人更加「感恩戴德」;除了吃饭,我整天在家晃来晃去,但我的晃法跟狗不同,而是学我爸的独门绝技——「酒店小姐式」读书法。这里有两张大书桌、两张小书桌和一张餐桌,每张桌子有不同用途、写不同主题的书,我爸每天就在不同桌子之间转来转去,他说像个酒店小姐。居家隔离期间,我终于有机会尝试这种「酒店小姐式」读书法,果然效率极佳。小书桌看书、改论文、写骂国台办和海峡论坛的文章,大书桌写书,另一张大书桌开直播、录广播节目,十四天下来,我完成了一本十几万字的书,书名叫《文抄公杨天石》,用详实的证据,揭发对岸「蒋介石研究权威」杨天石怎样抄袭模仿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批评盲目相信《蒋介石日记》的严重缺陷。十四天以来,我经常睹物思人,想起我爸爸,就像《礼记》里说的「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我不会花时间伤感,将来我会让对岸践踏他尊严的人伤心欲绝、悔不当初。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1019-20201023FB
《中天既不是红媒、也不该被关》
不少人认为中天是「亲中红媒」,理所当然要被关台。说真的,说中天是「红媒」,实在太抬举它了。在对岸做生意的大台商,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和官方的谈判筹码。「两岸和平」就是最常见的筹码,关系好的人,透过国民党高层和对岸高官说好话乔生意,但这招未必每次都有效,而且得一直看人脸色,询问传话进度,可谓吃力不讨好。共产党非常重视海外宣传,若能插足世界华文媒体,自然能让有关部门另眼相看、方便沟通。我认为蔡衍明买下中天,首要目的是用媒体扩大他在对岸的谈判筹码,以便扩张旺中集团的生意版图。
说中天新闻是对岸遥控指挥,完全是毫无常识的胡说八道,因为对岸有关部门根本没智商指挥、更没插手中天的必要。有关部门的对台宣传,要的是自欺欺人的效果,中天自己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需大费周章干涉。有关部门没有要把中天变成「央视四台」,因为后者是「大内宣」的工具,前者则是用作「大内宣」的辅助工具,利用中天的政论节目和新闻片段,营造「连台湾名嘴都看不下去了」、「台湾教授赞美大陆」、「台湾前深绿支持者痛骂民进党」的氛围,让拙劣的「大内宣」显得更具说服力。一下子把中天变成和央视一样的真「红媒」,反倒会坏了有关部门的好事,更不是共产党的行事风格。
从这几年蔡衍明主导中天新闻的风格来看,完全就是想「通吃两岸」的两面讨好思维。例如,中天大篇幅报导北京阅兵,既可让北京有关部门另眼相看,在台湾又可解释为「播报国际新闻」,距离真正的「红媒」,还差的很远。全中天最「红」的节目,当属黄智贤主持的《夜问打权》。这个节目收视率很低,因为立场太「红」,连大部分深蓝都不买单,只有「深蓝到发红」的一小撮人才看。这个节目一路从「中天新闻台」被调到「中视新闻台」,再到后来被停播,黄智贤强调是被「当局打压」。事实上,NCC固然多次受理民众陈情要求黄智贤针对节目内容回函说明,但和关掉节目完全是两回事,理由很简单,这个节目在台湾根本没几个人看,对民进党的炮火,除了对岸小粉红看著意淫,根本伤不了民进党。民进党连彭文正的网路节目都没关,有何必要关掉一个毫无杀伤力的小节目?
节目被关的关键原因,就是中天高层的决定,因为他们也受不了黄智贤的言论。对旺中而言,在台湾捧一捧国民党、宣传一下「九二共识」和大陆科技进步,对岸官方就满意了,何必多此一举过分宣传大陆的好?捧大陆捧过头,台湾人会反弹,若中天形象臭了,也有损旺中在对岸官方眼中的价值。过去几年,蔡衍明指挥的中天新闻一直想台湾大陆两面讨好,但常常里外不是人,受到两方责难。韩国瑜的出现,给了蔡衍明突破困境的一个绝佳机会。中天力捧韩国瑜,除了收视率考量,本身就是「通吃两岸」的一场豪赌。赌对了,韩国瑜当上总统,中天在台湾没人敢找麻烦,同时,还可在对岸大显身手,取国民党高层而代之,直接和对岸高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两岸桥梁,拓展旺中版图。就算赌错了,凭著韩国瑜的政治影响力,至少能坐稳收视率第一。只是没想到赌成全盘皆输,才有今天的狼狈处境。蔡衍明是个台商,不是两岸统一的促进者。旺中不是「红媒」,但确实「亲中」,但它亲的不是中国统一,而是中国的人民币。
中天不应该被关台,也没有被改组的必要。某些社会的裂痕,绝不会因为中天被关而消失,反倒现在把中天关了,这些裂痕更无弥合可能。蔡衍明把中天打造成「韩天台」,作风固然可议,但收视率说明了一切,这些观众的需求应得到尊重。如果中天又要捧出一个X流,就让它去吧!台湾社会应有足够的自信,在全世界误认中国大陆有能耐搞宣传搞渗透的同时,紧邻中国大陆、语言文字相通的台湾,却丝毫未受大陆负面宣传的影响。台湾社会应有足够的肚量,支持中天作为监督执政党的角色,同时反对它「演戏」给对岸看的一面。台湾应以自身行动,向全世界证明言论自由的精神,以及中国大陆统战和宣传部门的愚蠢和失败。
20201023FB
中天的策略真的有够瞎,现在的问题不是「红媒」的定义,而是不管你怎么解释,很多人照样觉得你是「红媒」、和对岸关系不清不楚。中天应该说:
-
我们不是红媒,我们老板是大台商,想要通吃两岸。我们的立场是促进两岸和平交流,不是统一。
-
想促进两岸统一、立场最「红」的是黄智贤,她的节目被我们关了,可见我们不是「红媒」。
-
我们会认真检讨改进,以后报导中国大陆新闻,也会提出建设性批评,请大家相信我们。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1116-20201125FB
20201116FB
《文抄公杨天石》出版介绍
《文抄公杨天石——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权威」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暂定书名)全书约十八万至二十万字,探究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如何在概念、选题、史料与论述上,抄袭和模仿台湾学者的研究,同时分析盲目依赖《蒋介石日记》和以蒋介石为出发点的史料展开研究的做法,存在何其严重的漏洞与局限。
杨天石(1936年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相当于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从事蒋介石研究近四十年,成为中国大陆「民国史」的泰斗,引发蒋介石研究热潮。然而,热潮的背后,反映的却是中国大陆意识形态的混乱与知识分子的盲从。杨天石在上世纪五零至七零年代,明明是中共政治的积极参与者,却被他打扮成受害者。「反右运动」期间,杨天石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批判自己老师。在1972年出版的《王阳明》一书中,杨天石痛骂蒋介石为「独夫」、「民贼」、「捡拾王阳明的余唾」。然而,正是同一个杨天石,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中,称蒋介石受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启发。这四十五年的变化,正是杨天石治学态度的最佳写照——他研究的蒋介石,不是从学术研究出发,而是政治氛围。要论「左倾」,杨天石可以比谁都「左」,当他发现「右倾」可以更上层楼,便大脚一踢,与过去做切割。正是这种态度,让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既是不客观的,也是「政治投机」的,从史学角度而言,更是漏洞百出。
恩格斯在1885年《反杜林论》新版序言中写道,「本书所批判的对象在今天几乎已被遗忘了(Der Gegenstand, den sie kritisiert, ist heute schon so gut wie vergessen)」。《文抄公杨天石》所「反」的对象,在当今海峡两岸的政治环境中,也面临类似的窘境。在台湾,因其「拥蒋」的态度,杨天石在经历马英九执政八年的「礼遇」与「力捧」后,迅速被遗忘。在中国大陆,杨天石为蒋介石说话的立场,也引起后知后觉的官方的不满,将其扣上「历史虚无主义」帽子予以批判。遗憾的是,批判一人学说应实事求是、凭证据说话,而非走回头路乱扣帽子。
《文抄公杨天石》内容精彩绝伦,既有史学方法的讨论、史料的介绍、抄袭模仿的比对,又有对杨天石人品的分析。本书独创一格、销量可期,恳请感兴趣的出版社,与本人联络。
20201125FB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发表文章<罔顾民意 民进党当局胡作非为>,还了中天一个清白。我就说中天才不是「统媒」,只是促进两岸交流,而非两岸统一,中天不去摘掉「红媒」帽子,整天喊言论自由郑南榕,根本打消不了反对者的质疑。民进党关中天是关的很难看,但全世界最没资格批评此事的,就是北京。「但凡有批评监督当局、客观报导乃至称赞大陆的声音,都扼杀净尽并兴师问罪」这种话还写的出来,真是不要脸无极限。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1201-20201231FB
20201201FB
【采访通知】「好大的官威!」台北市殡葬处课长竟可决定谁有继承权、骨灰大家随便搬
【时间】12月1日15:00
【地点】台北市议会七楼中庭
【简介】为回应昨天「北市殡葬管理处:他是局外人」新闻,本人今天下午将作回应如下:今年三月疫情严重期间,我爷爷奶奶放在阳明山第一公墓的骨灰罈不翼而飞,经士林地检署调查,台北市殡葬处当时竟未设置访客登记簿,任凭窃贼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上锁的两大罐骨灰坛直接抱走,殡葬处和相关管理人员却毫不知情。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殡葬处总务课长欧阳更生百般狡辩,拒不承认管理严重疏失,在明知骨灰被我爷爷的小儿子经非法程序抱走的情形下,竟公开在法院内称我为「局外人」、「与我无关」。一个课长,居然有这么大的官威,擅自决定一个人是否有遗骨的继承权,且放置在公墓上锁的骨灰被随便抱走后,课长还会帮窃贼非法补办「取回手续」。此例一开,岂不天下大乱?任何人放在公墓的骨灰,都有可能随时被取走,且碰上台北市殡葬处的蛮横作风,还投诉无门。
【直播预告】第三十集:「好大的官威!」台北市殡葬处课长竟可决定谁有继承权、骨灰大家随便搬
【时间】12月1日23:00
【来宾】沈志霖
【简介】今年三月疫情严重期间,我爷爷奶奶放在阳明山第一公墓的骨灰罈不翼而飞,经士林地检署调查,台北市殡葬处当时竟未设置访客登记簿,任凭窃贼在光天化日之下将上锁的两大罐骨灰坛直接抱走,殡葬处和相关管理人员却毫不知情。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殡葬处总务课长欧阳更生百般狡辩,拒不承认管理严重疏失,在明知骨灰被我爷爷的小儿子经非法程序抱走的情形下,竟公开在法院内称我为「局外人」、「与我无关」。一个课长,居然有这么大的官威,擅自决定一个人是否有遗骨的继承权,且放置在公墓上锁的骨灰被随便抱走后,课长还会帮窃贼非法补办「取回手续」。此例一开,岂不天下大乱?任何人放在公墓的骨灰,都有可能随时被取走,且碰上台北市殡葬处的蛮横作风,还投诉无门。
20201211FB
今天下午两点半,台北地方法院刑事庭第六法庭,我告邱毅妨害名誉案开庭。这是一场「真统」和「假统」、「帅统」和「丑统」的对决,在「真统」面前,「假统」将无所遁形,我会当庭揭发邱毅的真面目,以及中共为什么喜欢力捧这种立场前后不一的「假统」。
20201231FB
今年是我从2010年以来,第一次没有踏上中国大陆的一年。上一次去是2019年4月到西安参加大学同学婚礼,我顺便去了一家书店推广《李敖自传》。这本书是2015年庆祝八十岁生日在台湾出版的《李敖风流自传》的大陆版,一直拖到我爸离开前两个月,官方才准出版。这是当时唯一获准出版的李敖作品,不光内容大幅删减,连书名都要删去「风流」两字。
我想起过去几年国台办怎么用各种理由敷衍、搪塞、拖延、刁难审批流程,查禁我爸的书。它们可以花大半年时间利用韩国瑜造假新闻,却抽不出半天时间研究李敖著作的解禁;它们可以三天两头接见国民党的买办参访团,却抽不出时间关心卡在新闻局好几年的书稿;它们可以力捧邱毅这种「假统」到处胡扯,却不断打压李敖这种「真统」。我爸走了以后,新上任的刘结一继续查禁他的书,还升级对李敖的封锁规格。我沟通无效,忍无可忍之下,决定反击。
去年选举期间,我大力揭发国台办如何欺下瞒上演假戏,1月11日开票结果,证明我的批评完全正确,国台办立刻把我「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都封了。3月18日我爸离世两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表明了我的心境和立场,同时也宣告要长期作战,我写道「我支持统一,是遵守我父亲的遗愿,我一辈子不会动摇,但在大陆官方不大刀阔斧整顿陋习之前,我绝不会考虑促进它。与此同时,我会和整个统战系统斗争到底,把它们的谎言和假戏全部戳穿、让假统真面目无所遁形、让面子工程丢脸丢到全世界。」(文章请见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565632448/posts/3358267950868693/?d=n)
我这人说到做到。这一年下来,几乎我每一篇骂国台办的文章,都能上新闻。我小时候看到就转台的53台,现在反倒变成我去过最多次的电视台。有一个民进党的朋友跟我说,「民进党支持者喜欢看你骂国台办,就像韩粉喜欢看彭文正骂蔡英文」。确实,我不光给别人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多找到了一个奋斗的动力。我受我爸的交友观影响很大——他可以和党外人士为了争取言论自由并肩作战,但在统独问题上,照样各走各的路。只要一个人立场站得稳,言论禁得起检验,根本就不用怕别人闲言闲语。
民进党的很多主张我不认同,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国台办是我的仇敌,它们的敌人是民进党,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进党就是我的朋友。但在做朋友的同时,我不会跨越那条意识形态的分界。上绿媒政论节目,我只去骂国台办和共产党某些部门的自欺欺人,帮助台湾人看清对岸坏的那一面,至于要鬼扯三峡大坝要垮了、共产党要倒了,我通通不参加。我针对的是国台办,并非国共两党,更不是中国大陆。有人说我的言论会间接伤害到国民党,我只能说国民党自己活该。
我爸1949年来到台湾,隔了五十六年才重返北京。在我不为我爸讨回公道之前,我不会再踏上中国大陆的土地。如果2020年是个起步的话,我接下来会继续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跟共产党不能讲情面,而是实力。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01211李戡专访
【不做统战机器人1】「就像酒店小姐四处坐台」 他学父亲李敖用4张书桌
李戡说,除了衡阳路的书街外,台北大安区的敦化南路与东丰街也充满了他与父亲的回忆。
每个人都有长大成人的时刻,对李戡来说,那时刻发生在父亲李敖过世的那天。李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主张中国统一,早年数次牢狱,自夸情妇无数,总是对世人展现狂放风趣的面貌。
父亲盛名是他的光环,也是影子,自承成长过程该接受心理辅导。开始懂事的13岁,他用成长见证父亲声势高点,以及晚年的清寂。他承继父亲心愿,要见证中国统一,但目前他无意促进,只因不想做统战的样板机器人。
他不讳言自己的背景能在中国当全国政协副主席,做个样板台胞轻松赚钱,但他抗拒,只因父亲主张统一从来不沾利益,他若为之就是污衊父亲名誉。他说这种人一辈子的台词有限,像机器人。「一个有思想的人变成机器人,那种人生没有意义!」
眼前是一片书海,每一面墙都是藏书柜,那边一排有李敖《千秋评论丛书》,这边窗台瞄一眼是《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客厅沙发旁大桌一箱箱李敖担任立委时的质询文件,几箱文件标签上,见得李敖笔跡:罚神、西餐叉子吃人肉、人生观、中国思想史,处处摆放著洋风事物或中国古玩意儿。
孺慕书房 伴父黄昏岁月
28岁的李戡已然是这间书房的主人。今年9月,剑桥大学博士班论文进入答辩阶段,肺炎疫情肆虐,他在英国闷得慌,怀念台湾食物,想起每年暑假总是跟父亲一起住在书房里读书、写作、聊天,饿了,父子俩出门到台北市大安区东丰街吃馆子。
书房是他与父亲回忆最多的地方。「我维持原状,好像他还在,只是不在家,这种感觉非常好,有陪伴跟督促的力量。」独居隔离14天,他想起父亲提过「酒店小姐式」读书法,四张书桌用途各自不同,作家就像酒店小姐四处坐台,于是这张桌子改论文,那张桌子写书,另一张桌子则用脸书发文、开直播频道「李戡打台办除三害」。
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到台湾,李戡说回来的感觉安心踏实,居家隔离14天,他在父亲的书房写作开直播,父亲过世后他未对书房做任何改变,因如此就能觉得父亲还在。
我们的采访,亦如一次直播,李戡的用字遣词有北京味儿,聊起窗台上一张李敖80大寿的寿宴照,当时他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读硕士,觉得父亲朋友少,晚年清寂,于是祕密跨海电话联络20多位好友,办寿宴给父亲惊喜。「从懂事开始算,13岁,我陪了他13年,在他人生里差不多是1/6的生命,是他从最辉煌,开始往下走的这段时间。」
每个人都有意识到自己长大成人的时刻,对李戡来说,那时刻发生在他26岁,「3月18日,2018年,早上我在医院,发生得很快…。」那天父亲李敖脑瘤过世,他去太平间、冰柜,去第一殡仪馆,又开记者会。「以前办手续填资料都是我爸爸帮我填。第一次帮他填资料,就是急救、插管、束缚同意书,签了好几次,每签一次就是一种新的人生体会,后来也签了放弃急救同意书。」
少年老成 忍泪觅灵骨塔
他讲话看似老成,但有专属于少年的倔强感。「那段时间很辛苦,电视台找我,法律官司要准备,后来去香港做追思典礼,还要跟北京官方协调我爸爸的纪念跟书的出版问题。」忙碌使人成长,不沉溺悲伤。「我知道自己要干嘛,就不需要时间去沉淀、疗伤。」
2017年的年底,医生告诉他李敖生命最多半年,他心里难受,却只能接受,安排一天去看灵骨塔位。「当时我爸还问我,等一下去哪?我眼泪差一点掉下来,我不能跟他说我去哪。」他骗说要回家,之后去北海岸选了能看见海的位置,「正对北方是父亲的哈尔滨老家,最完美、最合适。」隔天回医院假装无事,但父亲问起他昨天回家干些什么?「我差点要哭出来,但在我爸面前我不会哭的,他看起来察觉到,我赶快转过身,出去一下。」你没有回答他?「有呀,我跟他说电影很好看,我控制力其实一直很好,但是那难受憋在心里。我心态蛮强大的,从以前性格就很强悍,也是我爸爸培养出来的。」
【不做统战机器人2】李敖带来光也带来影 他曾向往中国今呼国台办巴掌
李戡极疼爱他的博美狗嘿露,小狗的生日是二二八。他直播说父亲过世后,小狗成了陪伴他的好伙伴。
父亲的盛名是他的光环,也是暗影。李戡的「戡」,来自《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的废止,母亲王志慧取名,这个名字代表著台湾政治变化。国小二年级,李敖参选副总统,李戡仍懵懂不了解政治。国小五年级,父亲跟17岁的助理周长娟谈恋爱,被记者拍上了周刊封面,后来更大方带小女友上电视访谈节目。母亲王志慧为家庭忍受委屈,李戡的成长也不好受。
李敖赞许过你个性强悍吗?「有,坦白讲都是这十年培养出来的,爸爸给年轻人的形象是喜欢上节目,唐从圣模仿他是爱打官司的名嘴,一个立委像谐星一样(在立法院)喷瓦斯上新闻,我就知道隔天同学又要拿这个来问我,我当时也懒得解释,我不在乎,我从来没有上过心理辅导,其实严格讲起来我是需要被辅导的耶。」
李敖(左2)以一首情诗〈只爱一点点〉街头搭汕书迷王志慧(右2),婚后生下李戡(右1)、李谌(左1)。(李戡提供)
如果要他写一本跟父亲的回忆录,他会从国二的时候写起。那年父亲参选立委,开票时票数少,他守在电视机前,找纸笔计算父亲的选票差距。他说父亲当选立委,「加速了我成长,早熟吧,更早接触复杂的人情世故。」他假设父亲若是落选,就只是个偶尔上政论节目的退休作家。「我接触他的周边事情,人家对他的评价,我可能就从纯书生的思考,觉得不用跟人争。」
赴京求学 连结二代情怀
2005年,李敖前往北京演讲,声势达到高点。那时李戡带著国中课本搭上前往北京的飞机。「中国地理单独一册,我看飞机窗外,刚好飞到长沙上空,地理课本学到的东西,可以一个一个去看。」课本上的中国、父亲怀想的中国,在他读高中时修改课纲后一夕变化。17岁,他读李敖的《蒋介石评传》,理解父亲以资料对比找出事实的能耐,因此写《李戡戡乱记》,书中列举各家出版社课本的差异,批判台湾随著政权的转移,历史观点的错乱与去中国化。
17岁出版《李戡戡乱记》,李戡以辛辣用词批判课纲修改,李敖为其写2万字导读以壮声势。(联合知识库)
高中毕业后,他申请北京大学经济系,申请书上称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家族多位长辈都是北大毕业,父亲总以未能读北大而遗憾,因此他写:「我愿意能超越这60年的海峡,衔接这一心愿。」「雁行折翼是无奈的,台湾总是要归于正果,我愿我的振翅高飞,能给台湾留下片羽,能为祖国闪出吉光,直接在中国本土生根、发叶、开花、结果,我愿意梦回,一旦成真,岂不正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吗?」
为完成父亲的遗憾,李戡申请就读北京大学经济系。(李戡提供)
那个向往祖国的少年,完成了父亲心愿,透过读经济学了解马克思、资本论,并进一步了解中国政治的特殊语汇,一番游历,该能转换成一张美好的中国梦风景吧?然而今年总统选举,蔡英文获得史上最高票,他在脸书、微博发文:「恭喜蔡总统和赖副总统就职!他们在我父亲过世那天,都发表了诚挚的悼念,我一直感念在心。对照大陆官方的无情无义,蔡总统的气度和胸襟,让我百感交集,开始看清了很多现实。」他发明「样板台胞」一词,批国台办的统战都在做业绩,更中二地发文:「国台办哭晕在厕所」,嫌不够呛再发一篇134个「啪」字的文,象徵呼国台办巴掌,然后他的微博与今日头条帐号同时被删。
【不做统战机器人3】气中国放任假造李敖文章 李戡不屑当买办与样版
李戡说,因为李敖当选立委,让他看到政治现实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他说若父亲没参政,或许他不会研究政治,而是去当生物学家。
发生什么代誌?那个心怀中国的少年呢?采访时,他讲到北京记者私下来采访,之后刊登父亲的老病丑照,他不爽,记者写父亲去逛街买东西拗折扣更是不实报导,「我跟北京律师谈过,我说非常恨那家媒体,我一定要弄他,法律上怎办?我其实可以很没品去举报(用政治方向),但我不想这么做,律师说要能证明你爸爸没跟店家要折扣,我说去你妈的!你应该要记者证明吧?他说没办法,法律环节就是这样。」
他像个要尽自己能力来维护老迈父亲的乖小孩。谈起李敖前半生著作被国民党查禁,晚年在中国出版书籍,又被中国政府查禁,微博发文更多次被删。他语气更倔了,倔到像个愤青。「这我可以讲很久很久。」2010年习近平上台,中国言论管控更紧缩。「那是不讲流程、法律的,书已经拿到索书号,印刷厂装钉准备要出版,突然一个外交部长插进来干预,要求改名,当时很多书印好就全部销毁重印。」《阳痿美国》被改名成《审判美国》,批评龙应台的《大江大海骗了你》不能出版,《第七十三烈士》《我梦碎,所以我梦醒》《你笨蛋,你笨蛋》《民进党研究》《蒋介石研究》也都不能出版。就连《李敖风流自传》也被强迫改名为《李敖自传》。
2005年李敖受邀到北京演讲,当时13岁的李戡亦陪同。(联合知识库)
假文流传 气中国辱李敖
他更气愤的,是父亲许多在中国网路大量转发的文章,都是捏造的。「最典型的是:〈李敖:我为什么崇拜毛主席〉〈李敖:我为何崇拜毛泽东、习近平〉,这种文章严重妨碍我爸爸的形象,大陆的意识形态有分左右派,左派觉得很好,说李大师肯定毛主席的伟大,不是那一派或中间的人,就会想李敖怎么会讲这种话,他们的智商不足以分辨出文章是偽造的。我爸也在微博澄清,但澄清了好多遍,没有人理他,官方明明也知道不是他写的,但他们漠视、纵容这些文章流传,这符合他们的政治跟意识形态管控的需要,我们讲半天也没用,我爸爸真正的想法,都被剪得支离破碎,被扭曲,被严重阉割过好几次。即便我爸爸走掉,大陆也只谈他支持中国统一的部分,还不是全文全登,而是拼凑剪贴出符合共产党论述的中国统一、中国梦的方法去做宣传。」
李戡小时候与李敖的合影。(李戡提供)
所以他说,即便他支持中国统一,即便他不可能投票给民进党,即便他欣赏张安乐、郭冠英之类的老外省人,他也无意作促进统一的事务。李戡不讳言,以自己的背景足可当全国政协副主席,靠主张两岸统一,当买办、当样板,轻松赚钱。「当这种人的台词是什么?这一辈子要讲的所有话,我都能一清二楚地全部写出来,就那几句换来换去,他们像机器人一样,在哪个场合、发言时间长短,都有一套固定模板,我非常抗拒。这对我爸爸是一种羞辱!一个有思想的人变成机器人,是可以生活上过得舒服,但是那种人生没有意义!」
【不做统战机器人4】他的抱口对准国台办 敌人包括同父异母的李文
我们请李戡模仿照片上李敖的动作,他拒绝,说在父亲面前要态度正经,不能嘻笑。
他说自己是老派中国传统,引《论语?学而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提起在北大读书时,天冷,他跟父亲抱怨为何不在北京买房?「我爸生气,也没有生气,把我说了一顿,说房子买了,我们哪来的立场讲中国统一,人家怎么看他?他是谨慎到这个程度。」他说,「我爸爸对我说过:『统一我看不到,你要帮我实现。』这句话一字不改,我一直记著,我会继承他的精神,在这个新时代完成他的心愿,也会根据他过去的言行做一些修正,他其实没什么朋友,因为不需要朋友,我这方面是不会像他一样的,我的调整是希望有很多朋友。」而他的战场已经设定了,就是国台办,「我恨刘结一、马晓光,我主要的敌人是他们。」
话题沉重,充满愤怒与恨意。我望向书房里唯一一张李敖的肖像照,里头的李敖眼神调皮,比了一个「嘘」的动作,这位历史学家、文学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早年因牵连台独而坐牢,自夸情妇不计其数,诸多官司诉讼称为快意恩仇,总是展现狂放风趣的样貌。
李敖(左)与李戡(右)父子2010年一同接受电视节目访谈。(联合知识库)
换个话题吧,问他可有跟父亲一起看过A片?相传李敖收藏许多精装Playboy,喜欢AV女优小泽圆,但书房正正经经,一点影子也见不到。李戡毕竟不是李敖,一时语塞迟疑了一下,说高中时同学间用手机蓝牙互传A片,有一次他拿给李敖看。「嘖,他就骂我,也不是真的骂。他原话是:『这鸡巴这么小,你要看就用电视看嘛。』那蛮荒唐的。」
父子没一起看过A片不遗憾,遗憾的是父亲说若他博士毕业,将慎重考虑前往英国。李敖自豪一辈子没离开中国(前往北京算是重归故国),李戡听了很高兴,计画毕业典礼后带父亲去看伦敦铁塔与大英博物馆,但可惜父亲来不及看见那一刻。
护父遗产 法庭抗异母姊
父亲过世后,李戡跟李文(李敖与第一任情人生下的长女)打遗产官司,又互告妨害名誉。「签了保密协议,所以不能提,对我来说李文是陌生人,是我的敌人。」他最近的官司,是质疑邱毅在大陆赚钱没在台湾如实申报财产,被邱毅提告。
李戡高中毕业后随即出国读书,北京大学毕业后,决定研究中国政治与近代史,因此到华盛顿大学读国际关系,又转往英国剑桥大学攻读中国研究博士班。(李戡提供)
他上法院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有个感触,父亲早年打官司他太小无法旁听,长大后因在国外读书没机会见识。这二年,他时常幻想一齣法院场景:「我当原告,我爸爸在被告席旁听看我怎么演讲,他应该会觉得很好玩。」李戡笑了一下,接著说:「更大的遗憾,是他没看到我成家,有时想到有点伤感,没办法,这就是人生。」
【不做统战机器人番外篇】蝙蝠与乌鸦(上)
李戡说,父亲的朋友少,因为不需要朋友,而他会跟父亲不同,未来会广交朋友。
「我爸爸说只要是水,就要离书远一点。」聊天时,李戡泡了2杯清茶,书房中的桌子都是书,没有小茶几,也因此这2杯茶,我们就放在地板上。书房依旧,父子俩曾坐在一起的那张沙发也依旧,就是李敖不在了。
小时候父子不同住,高中约见面吃饭,往往约在师大附中。李戡北京大学毕业后,每个暑假中午都会来书房陪父亲。「一起整理他的书,我帮他整理资料,他会在那张桌子读书,我在另一张桌子。」中午一起吃饭,李敖喜欢陪他去市场买珍珠奶茶,心情好就去逛台北车站的衡阳路,看看文星书店的旧址。「但最重要的回忆都在这里,我维持原状,就好像他还在一样,只是他不在家,这种感觉非常好,有陪伴跟督促的力量,我可以更有精神。」
李戡的戡,来自动员戡乱条例的戡,母亲取名,单名是李敖家族传统。「我后来想,这个字对我爸爸有特殊意义,因为胡适用过这个字,缩地戡天,这个字最早在尚书出现过。」他喜欢这个名字,虽然读书过程很多人不会唸,也常常被写错名字。
对父亲的理解,从小学二年级开始。「他参加总统选举,2000年,我的生活没什么打扰,我妈接我上下学,后来有维安车队,但平常日子都是分开的,只有周末我才跟著跑行程,很厉害呀,看到群众活动,我就知道他很不一样。」
因为父亲,他很早就开始了解政治。「第一个阶段是国中,他当立法委员,很多上媒体的机会,我才知道他具体在想什么。从政方面的抱负、反对军购、支持中国统一。立法院的一些事件,我爸爸会跟我讨论,因为读高中了,长大了,我爸爸突然感觉身边多了一个可以跟他沟通的亲密朋友。」
父亲在立法院喷瓦斯,隔天报纸标题是:「李敖疯了。」年轻人不读李敖的书,又因为电视节目模仿秀的关系,李戡自然也在学校承受许多压力。他说父亲作为无党籍立委很辛苦,朋友不多,政坛没人搭理,协商也不邀请,所以才喷瓦斯。「算是一种行为艺术。」李敖在立法院对行政院长苏贞昌丢鞋子,事前也问过李戡意见,李戡反对,但李敖还是照样丢鞋,现在回顾,或许是为了让李戡有面对新闻的心理准备。
「比如他想要选2006年台北市长,我坚决反对,倒不是为了200万保证金的钱。我觉得没必要,他的意思是选输就选输,他是去讲话的。这方面我可以理解啦,十几年前很少人会把选输当成表达理念的机会,有些人是为了出名,但很少人会单纯表达理念而去选,现在好像越来越多人,知道自己选不赢,但可以达到别的目的。」李戡说。
李戡的生活中有小博美犬陪伴。
2005年,李敖受凤凰卫视邀请前往北京演讲,第一场演讲就谈妓女、A片,修辞举例荤腥不忌,甚至还提到了言论自由、坦克车、开枪,只差没把六四天安门事件讲出来,算是踩了剎车。那时李戡还小,不太懂父亲的演讲内容。他印象深刻的是父亲的神情。「很难形容,他的状态跟心情跟在台湾不太一样,我从来没见过,我后来看了好几次记录片回忆我爸爸,他确实很情感激动。」
因为了解父亲对中国的情感,灵骨塔位他选了面对哈尔滨的方向。李敖那趟北京行,曾提到对海南岛有特殊情感,因此李敖过世后,李戡代替父亲去海南岛走了一趟。他的人生似乎都在完成父亲的心愿,读北京大学也算是补足李敖未能读北大的遗憾。
读大学时他气愤的事情不少。「有些人简称为公知(公共知识分子),标榜改革,为中国推动言论自由与民主,但这些人不敢真的抗争,躲在键盘与报纸后面骂我爸爸,认为李敖变了,帮共产党讲话,我们骂你等于我们间接骂共产党,同时共产党不会找我们麻烦,这是一个非常畸形变态的现象。」
他不爽到极点,曾对父亲说:「我们干回去,把这些人的真面目全部讲出来。」但李敖总是对他说算了。「他的大局是典型老一代外省人想法,国家强大就好,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一点委屈吞下去就算了,但我觉得不是呀,我们吞的已经够多了。」
「所以我很不爽,一方面不爽这群人,一方面我也觉得官方太可恶,连战在大陆是不能骂的,你把我爸爸当成人家的发洩出气筒。其实我不怪这些人,因为言论管制很严格,现在这些人的声音被压制的更惨,其实这些人很可悲,现实生活里很多话想讲不敢讲,也不敢上街。」
他最不爽的是大陆官方的断章取义与审查制度,父亲的书籍被查禁、微博帖子被删,即便父亲过世,大陆也只谈李敖支持中国统一的部分。「而且还不是全文全登,而是拼凑剪贴的方式,符合共产党论述的中国统一中国梦的方法去做宣传。」
李戡说,父亲支持中国统一,是不拿钱的。在2005年的声势高点,「如果他想做的话,能带来多大的好处跟利益,这是非常简单的因果问题。但我爸爸不要,不想在台湾被人讲闲话,讲不好听一点,立委在大陆做事情的人也很多,不用本人,朋友、姪子、亲戚、祕书都可以,但他就是不要。」就连儿子在北京读书因为下雪觉得冷,抱怨如果买房就好了。「但我爸说这个想都不用想。我爸生气耶,他也没有生气,就把我说了一顿,他不会对我生气,训斥一样,他说你这个房子买了,我们哪来的立场讲中国统一,人家怎么看他?他是谨慎到这个程度。」
【不做统战机器人番外篇】蝙蝠与乌鸦(下)
李戡曾接受不少陆媒专访,发现要在中国谈台湾政治,「你只能顺著他们的口径去谈,稍微提点不同意见,还要训你不懂。」
我们以为统派的年轻人,都该有一张美好的中国梦风景。但李戡提起的却是中国的官僚,以及人人想著赚钱的氛围。「在那种社会里,年轻人谈的都是怎么赚钱、怎么投资,我不觉得这是不健康的社会环境,但在北京是非常明显的。我读书的第3年非常流行创业,像共享单车,就是我同学弄的,现在变废铁了,大家很喜欢找机会。」
作为李敖的儿子,李戡的起跑点在任何人的前面,是适合当政治买办的名人二代,很适合作统战的样板台胞。「当时我有非常多的机会,我在北京大学给人在观感上有潜在的加分。因为他们要的是年轻、学历、家世背景,而且我比谁都会讲,懂得怎么用大陆语言去讲话,马克思那套哲学,我知道他们(中国官方)在讲什么,我也知道台湾人的政治语言,我真的要做的话,我绝对是第一名,但我没想过,因为我跟我爸非常看不起这种行为。」
李敖的中国统一,是不拿钱的?「很多人跟北京唬烂,说我们赚钱是为了在台湾促进统一,根本胡扯呀。你在台湾何时看到这些人真的拿出个钱做什么事情?没有,就是讲好听的。真要有这个名目,他(李敖)也可以做,名正言顺,但是他不要,所以我觉得他非常重视取得一种示范作用,我想跟他以前的经历有关,他非常理想,非常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始终如一的性格。」
市议员王世坚的办公室主任沈志霖是李戡的好友。沈志霖说,李戡虽然看起来是个不懂事的小屁孩,表面拘谨,但内在聪明贴心,很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是一个有童心的人,我们政治圈互相称兄道弟那种假的人不太一样。」2人认识1年,时常一起聊天。「有时候我觉得他比绿营还绿,比如我们很喜欢在自媒体或私下骂中共,但以李戡没有很高社会历练的人,他批评国台办,讲中国维稳的作为多么自欺欺人,切的角度是以前我们没有的角度。他长时间在那边观察,以前很崇拜中国,再到他爸爸被那边的人推崇,又到他跟他爸爸都被打压,他慢慢了解到事情没有绝对。」
沈志霖说:「我追求台独,他追求统一,统独不一定就是互当仇人。我建议他不要用政治立场看人,父亲是统派,你也不一定也要是统派。」沉智霖认为,统独是上一个世代的符码。「他跟李敖追求的是一个理想的强大的中国,但养成与世界观不一样,就算做中国梦,本质还是不一样。很多人说统派不会当兵保护台湾,但李戡有一次听我聊野战部队的经验,跟我说他想当3年志愿役,他还是中华职棒的球迷。我认识他1年多,其实很想问他,你到底还是不是统派?」
17岁,李戡写《李戡戡乱记》「我很清楚课纲对下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台湾可能9成的人不认同,认为史观不管怎么改就是要去中国化,这我能理解,所以我最近公开讲,为什么去中国化在台湾是理所当然?或是社会共识?你北京、国民党要检讨,为什么中国2个字在台湾会变得不讨人喜欢?」
读北大经济系时,李戡(右)数学唸得艰困,父亲李敖(左)曾建议他转历史系,但他不想称原本的同学师兄师姐,因此选课时避开数学,修了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史的课程,进而了解自己对历史政治有著热情。图为李戡17岁时新书发表会与李敖的合照。(联合知识库)
他说北大的校园生活就是专心生活上课,只偶尔在网路上跟中国网友反唇相讥。他批评中国的民国粉对台湾的吹捧。「这批人盲目追捧民国来借古讽今,反映对现实的不满,当时出了许多吹捧台湾的书,许多是怀念蒋介石、蒋经国的时代,但根本不了解,只是看共产党不顺眼,才去捧国民党。共产党又很笨,不知道民国热,以及学界捧蒋介石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后来发现了就收拾(官方控管),民国热也就消失了。」
李戡总是在网路发文嘲笑。「反正就这2种人吧,恨共产党跑去捧民国热的这群人,再一种是共产党本身强调大国掘起,努力想建立中国正面形象,但太官僚不了解台湾真实情况,他们(官方)去台湾采访,说跟这些人见了面讲了哪些话,讲不好听点就是国民党那几个人,专门承包两岸交流好处的人。」
但他的观点,中国官方不在乎。「我还被删帖勒,被删了好几次,我讲这样的搞法会出问题的,果然,我大学第4年出现太阳花(学运),这些论述我之前微博都有,只是后来被删掉了。」「共产党非常相信钱可以解决问题,他们给订单、ECFA、两岸交流、惠台政策,我讲不只一次,你们等著倒大楣吧。后来就有太阳花学运,那之后他们还是不思进取,在那边自欺欺人,所以太阳花后开始出现很明显的台胞样板,因为他们自己知道骗不下去了。」
采访时,李戡说起一件跟福建省官员打交道的趣事,福建人因地缘关系自认了解台湾,现在的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就是福建人。一次朋友带他参加饭局,福建省官员对他夸口可以跟台湾乡亲把酒言欢、称兄道弟。后来他跟朋友说:「你们这个官员,该去看一下精神科。人家只是看上你名片印的头衔跟带来的利益,等你走了,人家照样骂你『阿六仔』。」
所以你们两父子在中国,当的不是两边讨好的蝙蝠,而是像乌鸦在啊啊叫萝?「对呀,现在回想起来很好笑,真的就是乌鸦,明明可以闭上我们的嘴,当个小买办,因为我们整天讲这些话,大陆不领情,台湾人也不领情。」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105-20210129FB
20210105FB
邱毅骂我死皮赖脸、内心骯脏、侮辱我爸是厉鬼、诽谤我「被蔡英文买通」,一般人骂,百分之百被判有罪,为什么法官判邱毅无罪?简直荒谬绝伦!接下来到高等法院,我会继续揭发邱毅的真面目,还有捧这种「假统」的共产党有关部门的嘴脸!
我不知道你在得意什么。我不接受判决结果,但尊重法院。至少台湾的法官还有采信你那套诡辩的选择,不像不讲法治的中国大陆,这个官司连立案都立不了。
我跟「真统」李敖相处了二十六年,深切体会一个人坚持立场有多么不容易。我从来就没把你这种「假统」放在眼里,是你先来诽谤谩骂我,我才开始研究你过去的发言纪录。我列举你当立委期间「反共」、「反中」的一堆言行,你不敢解释。我帮你考证出来,你在2012年立委落选、到大陆教EMBA后,才开始发表统一言论,你不敢否认。我说你是个很坏的典范,「当权时骂大陆、失势后喊统一」,让不少人有样学样,你不敢回应。
我开庭的最大收获,就是看著你坐在被告席敢做不敢当、不断诡辩的时候,领悟到中共有关部门是何其悲哀,居然会力捧你这种「假统」,破坏两岸关系、制造两岸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
针对你这篇文章,我已去派出所报案。我不介意当个传教士,继续跟大家(包括你那一千万无知又可悲的大陆粉丝)介绍你的真面目,让大家看清你的同时,也认清国台办等部门的愚蠢和无耻,以及两岸关系恶化的根源。
20210106FB
昨天一审宣判,法官判邱毅无罪。邱毅骂我死皮赖脸、不孝子、内心骯脏,骂我爸厉鬼,说我「被蔡英文买通」,诽谤和公然侮辱到这种程度,法官竟然判无罪,真是法界奇观。这场官司给我的教训是,有些妨害名誉官司,确实没什么客观标准可言,全凭法官的主观判断,所以输赢不用太在乎。关键是,像我父亲常说的,打官司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过程中,我让大家看清了邱毅这种「假统」的真面目,以及力捧此人的中共有关部门的德行。搞清楚这两件事,对了解今日两岸对立的根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场官司进行了快一年,但我只在十二月出过一次庭。法官请他解释,他说的「大作家,号称大作家大文豪的儿子」、「我跟他老爸是等级了」、「我跟他老爸是立法院的同事」、「我跟他老爸,是整个在政论界里面的,同样的两棵大柱子」所指对象是谁,多数人一看便知,全台湾符合这描述的人,只有李敖。邱毅却脸不红气不喘的诡辩,说他指的是「整体现象」,不是个人。法官让他举例具体有谁,邱毅说他不能讲。我就坐在自诉人席,听著他这样诡辩了一个多小时,深深为北京感到悲哀——这种人,居然会成为他们力捧的对象。
法官也要我们核对邱毅骂我的影片中,他提供的文字稿和影片播出内容的差异,我们核对之下,发现影片少了一段话,显然是在审核过程中被《今日头条》剪掉的。那段话大意是,邱毅说台湾很多「假统」是因为利益考量,才开始「促统」,总之绕来绕去,最后凸显他这种「真统」的可贵云云。这段话被《今日头条》剪掉,显然是不希望这段话引起邱毅的数百万弱智大陆粉丝,跑去攻击台湾其他的「统派」或「亲中人士」,徒增笑柄。
我后来跟法官说,邱毅当立委时大力「反中」、「反共」,立委落选、到大陆教EMBA后才开始「促统」,他影片中分析「假统」的心态和转变,恰恰就是他的自我介绍。另外,他明明有EMBA课程和一连串商业性质的活动,却在选举立委财产申报时,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财产,非常不合理。反观张安乐,大大方方申报他在深圳的银行账户和房产,他以自身行动,实践了他认同一个中国的政治主张。
最后轮到邱毅发言,他完全不敢针对他的立场前后不一,做半个字的回应。他只说,他和张安乐情况不同,因为后者「躲」到深圳去做生意,所以才有银行账户。邱毅惊觉用词不对,大概是怕我告诉张安乐,他连忙换了一个说法,取代原来的「躲」。邱毅作为张安乐的朋友,用词都可如此刻薄,此人品德由此可见一斑。
《国民党朋友们,大胆「反中」吧!》
国民党朋友们,大胆「反中」吧!
国民党很多人进退两难——在台湾为了争取选票,必须得某种程度的「反中」。至于「反」的程度,每个人拿捏不同。反太多,怕党内买办有意见、在对岸臭掉,反太少,怕选民不领情,等于「白反」。选民不领情,自己还上了北京黑名单,更是得不偿失!
你们错啦!邱毅的案例,证明了这个顾虑完全不存在。
三十年前,1991年11月30日,邱毅在中华经济研究院当研究员的时候,就说「中共把台商当成统战工具」。当上立委后,邱毅骂起大陆来,可是不输民进党。
2002年5月14日,邱毅「严正的谴责中共这种丫霸的作风,封杀了台湾的外交与国际发展空间」;2003年4月4日,邱毅说「我们要排除万难,破解中共对我们加入WHO的阻挠」、「两岸可以有经贸的合作,但是,没有统一与合併的问题」;2004年6月4日,邱毅说「六四已经过了十五年,我们严正的谴责中共的暴力及反民主」;2006年3月6日,邱毅称中国为「位于对岸的敌人」;2009年,邱毅骂去北京参加十一国庆庆典的人,「这个日子是把中华民国赶到台湾日子,这些国策顾问媚共也不需要到这样的程度」;2010,邱毅称东京影展中国大陆团长「打压台湾、严重伤害台湾人的情感」。
2012年,邱毅立委落选,开始到大陆教EMBA之后,突然不「反中」了!突然开始「促统」了!
这些光辉灿烂的发言,今天换成其他人讲,都可能被邱毅扣上「台独」的帽子!发动大陆无知网民公审你!
大家以为共产党会记仇吗?不会!
共产党不会去计较 ,邱毅「当权时反中、失势后喊统一」起到多坏的示范作用,让不少人跟著有样学样;共产党也不会在乎,国民党「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但反对统一」观念的发展和定型,邱毅功不可没;共产党更不会追究,邱毅过往言论带来的不良影响,远不是他现在那套和过去天壤之别的「促统」言论可以弥补的。
不管你把中共骂得多难听,只要你有利用价值、只要你开始捧大陆,不管是符合「大内宣」需要、还是被拿来配合「造假统战业绩」,它们都会给你提供舞台。至于你过去骂的难听话,通通没关系!
前年一月,蒋万安因为支持蔡英文的元旦讲话,被蓝营和大陆人狂骂。我跟他说,只要你能当上国民党主席,或是台北市长,你在过程期间不管怎么骂大陆,人家通通既往不咎,因为他们需要你!高层一句话,就可以下令网信办规范网民对你的评论内容,硬生生把你的形象从负面洗成正面——只要你对他们有价值。
这就是共产党,现实的要死——你有利用价值,你再黑,都能给你洗白!你始终如一支持统一,不和他们配合,它们照样把你往死里整,就像他们对付李敖。真统派被整,假统派被捧,这就是共产党有些部门的价值观!
所以,国民党的朋友们,大胆「反中」吧,这是国台办鼓励的行为!
大陆有人敢因为你「反中」扣你帽子,你就把邱毅和国台办搬出来,说这是国台办支持的行为,你有意见?
国民党的朋友们,害怕什么?大胆「反中」吧!
20210110FB
马英九和邱毅很像,他们失势后所批评、指点江山的议题,当权时几乎全都干过。马英九是「亲美不成、反被误认为亲中」,索性将错就错,接受他现在的「亲中」形象,出来刷存在感。
20210129FB
邱毅的妄想和编剧功夫真令人叹为观止!邱毅一直吹嘘,民进党很怕他、想方设法要弄他,殊不知人家根本懒得理这个只有1.04%民意支持的假统派,只有选举的时候,民进党才会理他一下,因为邱毅就是国民党的「掉票机」。邱毅写的三点,全是胡扯,以下是真相:
第一点,新党的内部斗争,从创党开始就没停过,过去因为郁慕明强势,所以没有闹大。最近的内斗从2020大选期间开始浮上台面,简言之,就是有议员席次的派系(潘怀宗和侯汉廷)为了保住选票连任,公开和郁慕明主张「急统」的派系做切割。最有趣的例子,就是新党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邱毅到处拜票,却不踏入士林北投区(潘、侯的选区)。一个小党仅有的两席议员都在同一选区,而该党的不分区候选人却进不到那区拜票,这是何等讽刺的画面!邱毅自己就是新党内斗加剧的催化剂,却说的一副跟他无关的样子,其「甩锅」能力如此,怪不得央视喜欢他!
第二点,李庆元回新党,从头到尾都是吴成典的主意,因为新党多一席议员,就可在市议会组党团。党团一组,最近严重缺乏业绩的国台办对新党又会另眼相看,一旦吴成典、潘怀宗、侯汉廷这派变成国台办重视的对象,就意味著被他们扫地出门的王炳忠等人随时可能被抛弃,这或许就是王炳忠等人大力反弹的原因。表面上,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新党不能让这种立场一变再变的人回来。奇怪的是,邱毅这种当立委时反共反中骂大陆、立委落选后到大陆教EMBA才开始促统的人,新党都能两次把他请回来当不分区第一名,人家李庆元为什么不能回来?
第三点,蔡英文真的没空理新党。新党的风雨飘摇,邱毅功不可没。新党的路线混乱、民意支持一跌再跌,很大程度是因为多数台湾人把新党和邱毅这种人画上等号。新党捧邱毅,就是否定过去的自己,一个连自己的历史都否定的政党,能不发生路线错乱?
邱毅这种睁眼说瞎话的胡扯和吹牛,在对岸都能得到官方力捧、还有一千万愚民追随,恰恰证明中国大陆在探索「中国梦」的道路上如何越走越偏。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223FB
《只有民进党的蛮横,才能治得了共产党的流氓》
我上周五参加年代《突发琪想》节目,谈我爸从不靠「中国统一」骗钱,结果人走之后受到变本加厉的打压,我也不断收到明示暗示,必须配合「演假戏」,才能换来基本权益的保障。对岸官媒《台海网》恼羞成怒,在抖音上断章取义剪辑我的发言,删去我陈述「如何被打压」的部分,说我「忘恩负义」、「配合绿媒抹黑大陆」、「变独了」、「白眼狼」。
这种一听到批评大陆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乱骂、打死不检讨自己的作风,正是阻碍中国大陆进步的主因之一。大陆官媒敢扭曲我的立场、乱给我扣帽子,你们就等著承担后果。接下来,我就专挑你们口中的「绿媒」节目上,大力宣传中共有关部门怎么「忘恩负义」整李敖。我要帮助那些「因为讨厌民进党就合理化对岸许多作为」的深蓝和外省人认清现实——民进党最多对你们不友善,共产党却会对你们「抄家灭族」。要论支持中国统一,李敖已经身体力行做到极致,结果换来被全面封杀的下场,对我爸都如此,何况对你们?我反对民进党搞台独,但在共产党不改变以前,民进党保护台湾维持现状是完全必要的——只有民进党的蛮横,才能治得了共产党的流氓。
我们李氏父子的存在,就是邱毅、黄安这些「假统」和中共骗业绩部门的「照妖镜」,他们当然要想方设法詆毁我们。比年纪和外貌,黄安不如欧阳娜娜;论诡辩和硬凹,黄安不如邱毅,导致黄安在大陆处境尴尬,只能到小城市接商业演出,在微博上大吐苦水啦!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301-20210318FB
20210301FB
今早五点参加线上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感谢两位评审人的指点、指导教授Hans van de Ven的教导、各位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的支持,当然,还有先父的栽培和鼓励。这四年经历太多,一路走来,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我也探索到了自己的理想和实现它的方法。这是个新的起点,我会继续努力,不负爸爸的期望。(照片:我的书童Halo,昨天是她三岁生日)
20210310FB
过去的一年半,我在写博士论文之余,完成了这本二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一大半内容,是我去年在英国「离群索居」半年和回台湾隔离两周期间写的。《史记》说「孔子厄陈、蔡,作《春秋》」,我是「李戡隔离在家,作《蒋介石日记的滥用》」。
《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杨天石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谈的是对岸「蒋介石研究研究权威」杨天石怎么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间断地抄袭和模仿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盲目依赖《蒋介石日记》作为主要史料来源,会如何引发偏离史实的荒谬解读。
这本书虽是书评性质的学术著作,但具有高度可读性,值得一阅!
20210311FB
揭穿「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第一人」杨天石的真面目
他视《蒋介石日记》如宝藏,让日记自己说话,自以为客观科学,实则貽笑大方。
杨天石号称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第一人」,但他惯用「替换」的手法,针对其他学者研究过的主题,用其他史料替换,偽装成自己的原创。抄袭以外,他还盲目依赖「独家史料」而不顾史实,每看到一批新的史料,不仔细考证,就迫不及待写一篇文章,深恐「独家」被人抢走。正因此种不健康的心态,造成了他治学的急躁和冒进,以致于不断做出偏离史实的解读。
他研究蒋介石的史学方法,盲目相信依赖、甚至「滥用」蒋介石日记。不看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没读过美国档案原文、也没有核对英语原文,看不出翻译的瑕疵,仅根据中方材料,就断定蒋介石在一个国际谈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没有其他旁证的前提下,单独使用蒋介石日记做阐述,偏离了重点。最经典者,是他认为蒋介石参与了暗杀希特勒的计画,怪诞又荒谬。
他不探究历史背景、一昧堆叠史料的坏毛病,常欠缺前后连贯性,读来吃力且前后矛盾。他只能针对一个时间点的一件史事做评述,显少能对一段时间的历史有宏观而深刻的理解,缺乏对事件全域的分析。仅凭日记立论,何以能称蒋介石研究第一人!
◎本书揭示的并非一字不改的简单抄袭,而是道出一般人看不出的高明抄袭手段,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也示范了史料的运用,不可仅用一家之言,即使是当事人的日记,也会有模糊、删改、避而不谈、作偽的可能。欠缺前后脉络的掌握和多视角的比对,只会是史料的堆砌整理或断章取义,不具学术价值。
20210312FB
序言:从杨天石的一则访谈说起
我对研究杨天石产生兴趣,还真的拜他所赐。若不是他动不动针对我父亲李敖胡说八道,也不会造就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杨天石的胡说八道,可见于一篇2012年的专访中:
流产的合作计画
海内外的蒋介石研究者中不乏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比如美国维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汪荣祖。2004年,汪荣祖与台湾学者李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出版发行。在此书出版前,学术圈内流传著一个说法:汪荣祖曾提出两岸三地合作,共同撰写《蒋介石评传》,海外是汪荣祖,台湾是李敖,大陆是杨天石。结果没合作成。本刊记者就此事向杨天石求证,杨天石表示,「确有此事」。他透露汪荣祖是自己的好友,1990年代,杨天石赴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汪荣祖是邀请人之一。两人因为讨论戊戌变法而相识相知,访问期间,杨天石还在汪荣祖家里住了十多天。当时,汪荣祖提出合作撰写「评传」,作为相知甚厚的老友,杨天石开始的时候同意参加。「为什么最后没有参加呢,原因是他们写得比较快,我的写作原则是掌握了所有我认为必须掌握的资料后才动笔。当时很多蒋介石的资料我还没看,我写得太慢。」杨天石说。虽然这次合作流产了,但杨天石并不觉得惋惜。当时《蒋介石评传》刚一问世,一位台湾的朋友就打电话给杨天石说:「幸亏你没参加,参加了你也不能跟他们合作。他们书的基本观点和你有很大区别」。很快,杨天石收到了这本未能参与的作品,「一看《蒋介石评传》序言,我就对作者的心态了然了。‘我终于结束了蒋介石,我也结束了我快意恩仇的一页。他死了,我也度过了青春岁月,我老了。’李敖在序言中如此表达,写这样一部书是他的『复仇之作』。」杨天石是心态平静的研究者,「史学家不能这样,要摆脱个人恩怨。历史其实是科学。」杨天石坚持「还原历史」,这是排列第一的研究目的。「至于自己的著作能起什么作用,那是客观的。我写蒋介石的书两岸基本上都能接受。也许,李敖不能接受。」杨天石笑言。
杨天石的信口雌黄,绝非无意为之,而是蓄意。类似的表述,又出现在2014年的一则访谈中:
杨天石:汪荣祖是我的老朋友,后来,李敖和汪荣祖合写《蒋介石评传》,邀请我参加,两岸加海外学者合写蒋介石传,这是一个创举,所以我欣然同意。后来合作没能成行。我的原则是要看完大部分材料再开始动手,所以他们的《评传》出了,我的《蒋介石传》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另外,我们的观点也不同。李敖是彻底的反蒋派,《蒋介石评传》的序言里有一句话说,「蒋介石关了我好多年,现在他死了,该是我报仇的时候了。」我对蒋的态度是有批判有分析。
同年,杨天石又说:
「把蒋日记解读工作做完以后,我的下一步就是要写《蒋介石传》。」杨天石说,上世纪90年代,台湾学者汪荣祖有过一个提议:两岸三地三个学者———台湾的李敖、美国的汪荣祖、大陆的杨天石共同来写《蒋介石传》。「我当时欣然同意。我有一个原则,一定要把大部分资料看完才能动笔,(当时)我的大部分资料还没有看完。」杨天石说,李敖序言里最后两句是:蒋介石关我那么多年,现在他死了,该是我报仇的时候。「如果他是为了报仇,我想我们不可能合作。」杨天石表示虽然没有合作成,但各写各的,百家争鸣。「我能不能把《蒋介石传》写完,要看上帝给我多长时间。」
杨天石似乎一直怕别人忘记此事,到了2016年,他还继续说:
市面上出版的有关蒋介石的评述、研究多种多样,杨天石却迟迟不肯动笔,「我的习惯是主要资料不看完不动笔,蒋介石的日记我还没有看完。」对蒋介石研究最多、最著名的学者当数李敖,其最著名的著作是和维吉尼亚大学教授汪荣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李、汪原本邀杨天石一起合作。起初杨天石应承了此事,但终究没有动手,「一方面我太忙,另一方面,我即使写了,观点也会和李敖先生不一样。李敖曾被蒋关进监狱多年,他在序言里说了,这本书是复仇之作,那他就不大容易冷静,客观,而作为史学家,最重要的就是冷静客观。」
杨天石的访谈,完全是夸大其词、自抬身价。据我所知,汪荣祖确实有三地合写《蒋介石评传》的构想,也曾给杨天石提过。然而,现实上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提过之后,便无下文,更无所谓合作计画。杨天石话里话外不仅有此计画,而且答应参加,还说幸而他很谨慎,来不及参与写作。请问既无合作计画,何来流产?如杨天石拿不出合作计画书,便是夸大其词,自抬身价,且有说谎之嫌。更令人遗憾的是,他居然对「婉拒李敖邀约」一事颇为得意,经常公开提起此事。事实上,我父亲根本没有邀请他参加,杨天石岂非自作多情?更奇怪的是,杨天石自詡他研究的蒋介石「客观」甚至「科学」,体现他对史学研究行情的陌生。一百年前,还有人要把史学科学化,当今有训练的历史家都认为史学既不可能是科学,也没有必要,因为史学有其「主体性」(subjectivity),否则必然被史料牵著鼻子走,或人云亦云。杨天石视《蒋介石日记》如宝藏,让日记自己说话,以为「客观」、「科学」,能不貽笑大方?李敖与汪荣祖合写《蒋介石评传》,针对台湾蒋氏政权长久以来歌颂蒋介石之弊,写出第一本有说服力的评传。蒋介石难道不值得评吗?对国民党而言,失去整个大陆,对共产党而言,可谓血海深仇,在国际上出买外蒙,投靠美国,何善可陈?杨天石更盛赞美国人陶涵(Jay Taylor)的蒋传,这本蒋传不仅事实错误层出不穷,更认为蒋介石是民主的先驱,甚至说今日大陆的掘起是蒋介石的方案。陶书如此荒腔走板(该书中国大陆翻译版更是严重歪曲作者原意),而杨天石认为是至今最好的蒋传。这究竟是还原历史,还是盲目的崇洋媚外?
至于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真的如他所说,得到两岸的接受吗?杨天石此言,同样夸大不实。台湾此岸「蒋粉」不仅接受,而且感激杨某比蒋粉更蒋粉,可惜时代转变,「蒋介石研究」在经历马英九执政八年的「迴光返照」之后,又迅速沉寂,杨天石等人的学说在台湾乏人问津;至于海峡彼岸,当然有杨某的同好,但相信大部分人不能苟同,连他的同乡、同学、复旦名师朱维錚就极不能接受,甚至痛駡他老同学莫名其妙的「捧蒋」!可惜的是,中国大陆深陷意识形态窠臼,深信杨天石学说不疑者固然可悲,但反对杨天石学说者何尝不是?反对杨天石,应以学术方法击垮之,而非硬是扣上「历史虚无主义」帽子。中共中央大力提倡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方法用错了,怎么反也没用。明明可以用学术伦理和方法打垮杨天石,却硬要用文革语言攻击他,岂非怪哉?更怪的是,2019年9月,我已发表文章指出杨天石论文抄袭台湾学者,该文却刻意遭到限制传播。显然,杨天石尾大不掉,若让他「文抄公」的形象公诸于世,长年「包庇」杨天石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部门(特别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将颜面扫地。权衡之下,与其受到牵连,有关部门当然得冒著「包庇历史虚无主义」的风险,继续包庇杨天石了!
再回到杨天石的自抬身价。稍有常识者,都知道在蒋介石研究方面,李敖根本没必要邀请任何一位大陆学者参与写作。论近代史研究,李敖早年深受胡适影响,也得到胡适的赏识,年纪轻轻就引起瞩目,被罗家伦、陶希圣约去编写中华民国史料,他早年的历史研究著作《孙逸仙和中国西化医学》一书令孙科大为赞赏。这种经历和才华,让李敖得以接触许多近代史的大人物,直接联系的有陈诚、叶公超、邓文仪、俞济时、何世礼等人,间接有过交集的有张学良、孙立人等,都是蒋介石研究极为相关的人物。数十年研究国民党出版刊物的经验和锻炼出来的敏锐度,让李敖得以从国民党官方论述的「前后不一」、「欲盖弥彰」等「露馅」之处,发现国民党党史上的疑案;数十年接触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的大小人物,让李敖得以广泛搜罗不为人知的历史。这些经历,使李敖成为卓越的蒋介石研究专家。看过《蒋介石评传》的人都晓得,该书内容大都来自李敖过去研究蒋介石的文章,经汪荣祖补充英文材料,建构起整本书的架构和论述体系。换言之,此书的底稿和论调早已完成,李敖与汪荣祖所做的,主要是把许多已经发表过的文章组织起来、加以润饰,哪来杨天石参与写作的必要?
若杨天石当时已是略有成绩的蒋介石研究学者,他的自抬身价谎言似乎还有可信的空间。荒谬的是,在1995年之前,杨天石研究蒋介石的成绩寥寥可数。直接涉及蒋介石的,只有<中山舰事件之谜>(1988)、<蒋介石与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1989)、<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 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1990)、<北伐时期左派力量同蒋介石斗争的几个重要回合>(1990)、<胡汉民的军事倒蒋密谋及胡蒋和解——海外访史录>(1991)、<中山舰事件之后>(1992)、<蒋孔关系探微——读孔祥熙致蒋介石书>(1992)、<济案交涉与蒋介石对日妥协的开端——读黄郛档之一>(1993)等篇。1995年,正是李敖汪荣祖合写《蒋介石评传》的那一年,在此之前,李敖已有大量研究蒋介石的成果,且研究时间段涵盖广泛,这些过往的研究成果,为撰写《蒋介石评传》打下了雄厚基础。试问李敖和汪荣祖,前者拥有丰厚的蒋介石研究成果、后者带有雄厚西方史学视野,何须跟一位当时名不见经传、仅发表几篇论文的大陆学者合作?
正因为杨天石多次宣传这种拙劣的谎言,让我有兴趣彻底瞭解杨天石的治学历史和他的转变。据本书研究,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大致可划分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是1988到1996年,第二阶段是1996到2006年,第三阶段是2006年至今。其中的两大分水岭1996年和2006年,分别是「杨天石第一次来台湾参访」和「史丹佛大学蒋介石日记开放查阅」的年份。此处,先简单介绍第一阶段杨天石的蒋介石研究。严格讲起来,<抗战前期日本「民间人士」 和蒋介石集团的秘密谈判>这篇文章,更像是杨天石在懂日语学者的帮助下,翻译日本外务省档案的一篇文献汇编,且类似的题目,早有大陆学者章伯锋写成<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几次妥协投降活动>。整篇文章,几乎都是日文档案,谈的是1939年的事,杨天石所使用的中文材料,只有两三个,为什么不用蒋介石日记?因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蒋介石日记,只收藏到1926年,这也就是为什么杨天石在1988年到1990年发表的研究蒋介石的文章(<中山舰事件之谜>、<蒋介石与北伐时期的江西战场>、<北伐时期左派力量同蒋介石斗争的几个重要回合>),都是关于北伐的,因为杨天石没办法在不用蒋介石日记的前提下,从事蒋介石研究。这个「习惯」,从杨天石踏入蒋介石研究领域那一刻,已经养成了。至于研究胡汉民、孔祥熙、黄郛的文章,可算是杨天石开始「海外访史」之后的收获,都是根据几份档案,在他人既有的研究成果上展开研究,在抄袭模仿他人的同时,补上一些价值不高的新史料,且其视野始终受眼皮底下的档案限制。关于这点,本书接下来将有全面的论述与比对。
换言之,1995年以前的杨天石,对蒋介石研究的贡献,充其量就是开发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史料,且仅仅局限在北伐时期的历史。杨天石因为受限于档案,在此阶段的蒋介石研究仅局限在北伐时期,且谬误曾出不穷。这种方法,自然不是李敖和汪荣祖愿意采用的。两位学者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深刻理解,使他们根据当时手边搜集到的材料,结合当时国内外研究成果,就能成竹在胸,写出一本盖棺论定式的《蒋介石评传》。换句话说,两位学者有足够的信心做出结论,之后不论有多少新史料出土,都无法撼动他们的结论。这种信心,李敖在《蒋介石评传》的序言里写的非常清楚:
所以,可以这么说:本书论定蒋介石虽已「围标」功成、「钻勘」备至,但在配史料方面,尤其在配新出史料方面,自有待与日俱新。我曾跟荣祖说:「我们的评传出来,完全可做到每一事件都论定出结论的境界,纵使新史料出来,也只能更印证我们结论的正确,而不能推翻我们的结论。」荣祖和我能达到这种境界,也正显示了两人的功力所在。
二十六年以来,大量新史料不断出土,李敖和汪荣祖夸下的海口是否成真?我正撰写《李敖与蒋介石研究》,搜集近年中外研究蒋介石的学术成果,做一完整回答。平心而论,《蒋介石评传》确实有不足之处,但几乎都是不重要的细节。在重大历史事件上,《蒋介石评传》给蒋介石下的结论,迄今确实无法撼动。有人会问,既然如此,又何必在乎杨天石的造谣?更何况,数十年来对李敖的造谣层出不穷,他自己都见怪不怪,我何必对这种杨天石「自抬身价」式的造谣大动干戈回击?
第一点,当然是捍卫我父亲的名誉。众所周知,我父亲有多重职业——作为文学家的李敖,代表作是《北京法源寺》;作为历史学家的李敖,毕生心血就是《蒋介石评传》。此外,《蒋介石评传》是李敖唯一一本于他人合著的著作,其重视与信任汪荣祖之程度,可想而知。这么样的一本书,居然因杨天石的造谣而受到玷污,岂有不反击的道理?除了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研究成果,对李敖而言,这本书还标誌著与过去的告别,也象徵新时代的开始,如他在序中所言:「对我说来,这本书的完成,象徵的,的确是个全面的结束。——我终于结束了蒋介石,同时也结束了我一生中最快意恩仇的一页。——他死了,但我青春已去,我老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句话,居然成为杨天石抨击李敖的垫脚石,他说:
很快,杨天石收到了这本未能参与的作品,「一看《蒋介石评传》序言,我就对作者的心态了然了。‘我终于结束了蒋介石,我也结束了我快意恩仇的一页。他死了,我也度过了青春岁月,我老了。’李敖在序言中如此表达,写这样一部书是他的『复仇之作』。」 杨天石是心态平静的研究者,「史学家不能这样,要摆脱个人恩怨。历史其实是科学。」
杨天石断章取义,完全不顾接下去的一段话:
虽然在情绪上,我对蒋介石深恶痛绝,——我是伍子婿;但在行文上,我却有历史家的严谨,全凭证据来「诛奸諛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我是沙尔非米尼(Gaetano Salvemini)。沙尔非米尼是义大利历史家,他因反对大独裁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法西斯政权入狱,但他日后下笔写墨索里尼,却凭证据来说话,教人心服口服。
这种出于复仇动机而直书其事的例子,在历史上层出不穷,杨天石于此无知,才会以此损人。试看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
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縲絏。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臏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如果按照杨天石的逻辑,「发愤之所为作」 就叫做「不能摆脱个人恩怨的话」 ,那他也认为史记是谤书吗?写书的当下,发不发愤、带不带有个人恩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出的内容有没有说服力。李敖明知在序言中透露复仇之意,肯定会引起杨天石这种人的质疑,但他就是敢这么写,因为在复仇的同时,也是得凭证据说话,两者并不冲突。李敖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读者看完这本书之后,对书中内容的信服,会盖过对李敖「泄私愤」的质疑。即便司马迁自承撰写《史记》为承袭前任「发愤」之精神而作,后人在评断司马迁时,少有人感因「发愤」两句而质疑《史记》一书的公正性。后人对司马迁的质疑,也不过如王夫之质疑司马迁为李陵「开脱罪行」而已,但从不因「发愤」两字而否定司马迁的治史精神。 相比之下,杨天石研究蒋介石的动机,以及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才是犯了历史学者的大忌。关于这点,本书将有精采和详细的论述。
第二点,《蒋介石评传》这本书标誌著我父亲人生旧篇章的结束、新篇章的开始。所谓的新篇章,就是投身政治,追求中国统一。就我对我父亲的理解,《蒋介石评传》出版后,他几乎告别了近代史研究领域,除了偶尔逛书店买买新书,几乎不怎么写这方面的新文章。原因很简单,就是他在序中写的:「我们的评传出来,完全可做到每一事件都论定出结论的境界,纵使新史料出来,也只能更印证我们结论的正确,而不能推翻我们的结论。」 然而,他的旧篇章虽然结束了,十八年后,却是我新篇章的开始。2013年,我在北京大学经济系读大三的时候,因为对经济学不感兴趣,开始思考将来要读什么。在我父亲和汪荣祖的影响之下,我开始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针对毛泽东在「联俄容共」期间的事蹟,写了一篇文章,作硕士申请之用,后来越研究越深入,2014年出版《国民党员毛泽东》一书,自此正式下定决心,踏上中国近代史研究道路。换言之,《蒋介石评传》就是我父亲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收官之作,也是我走入这个领域最重要的启蒙读物之一。一本这样重要的书,却不明不白被杨天石「糟蹋」,我父亲没空计较此事,这种责任,自然落在我的头上。除了予以澄清、还原事实真相,我也顺带还原了杨天石的治学真面目——杨天石若不呈口舌之快自抬身价,岂能招来我对他的调查和研究?
最后要澄清的是,读者看完这本书,或许会以为我一字一句查阅杨天石在引用文献上的错误,花了大量时间,太不值得。非也!做这件事本身就很有乐趣,而且在核对的过程中,帮助我复习了相关历史和史料。另外,有些核对工作,也和我正在写的博士论文密切相关。比如我核对杨天石引用《美国外交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翻译错误,并非专门为了指正杨天石而做。事实上,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导师本来就要求我在博士最后一年,指导本科生写「二战中的中国」这门课的专题论文,强调从国际、欧洲的角度,研究中国的二战问题。此外,我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1946年到1952年之间的中美日关系,本来就得阅读大量的《美国外交文件》。大量阅读的结果,就是对美国这类来往文电中的语气非常熟悉。一看杨天石的翻译,就知道疑点在哪,再核对原文,果然发现了问题所在。
顺带一提,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因而对1945到1952年之间的东亚秩序、美苏博弈、欧洲历史、战后日本与韩国史,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我过去的研究兴趣,是1920年代的国共关系,所以两个研究重点前后延伸,大致拼凑出我对1920年代到1950年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这个研究时间段,几乎和杨天石的近代史研究重合,因此对于他的研究主题,大致能具备基本的背景知识。我受剑桥大学指导教授方德万(Hans van de Ven)最大的启发,就是从欧洲和世界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外交史。很多学者早有此观念,但真正能实践者寥寥可数。杨天石的文章,我读博士前就看过,实话实说,当时我没有看出错误的本领。在剑桥大学受了我导师的启发后,我再仔细阅读杨天石的文章,便能看出大量问题。如本书所示,杨天石的最大问题,就是他对世界近代史的知识极为有限,甚至缺乏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以至于他单方面从中国近代史材料入手,试图解读蒋介石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如蒋介石与希特勒、蒋介石与罗斯福、蒋介石与邱吉尔、蒋介石与尼赫鲁、蒋介石与韩国独立运动),常常闹出笑话。指出这些笑话,不仅提醒我将来避免犯下类似错误,也生动地给从事近代史研究的同仁和读者上了宝贵的一课。
本书的致谢环节非常单薄,因为有好几位我想表达谢意的对象,碍于和杨天石的人情关系,都不会希望他们的大名出现在本书上。我非常感激为本书写序和介绍出版社的卢建荣教授,以及暖暖书屋总编辑庞君豪和本书的责任编辑欧阳莹对本书的支持。在众多和杨天石有人情关系的学者当中,唯一能让我公开表达谢意的对象,就是我的恩师汪荣祖。从2019年夏天开始,汪老师不断关心本书的写作进度,并不断提醒我写作风格不能偏离学术书评,否则将落人口实,影响此书的评价。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即便我百分之百按照书评体例来写,试问中国大陆有哪家学术出版社敢出?即便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在送审阶段,必定交到社科院或中共中央统战部手里,这两个部门,都是长期「包庇」杨天石的共犯,绝不会允许此书的出版。既然如此,与其浪费时间寻求出版机会,何不自创体例,树立典范,不亦快哉!
最后,再提及杨天石2006年的一段访谈内容如下:
记者:台湾媒体近期报导说,研究两蒋多年的台湾新科「立委」李敖日前曾爆料称,蒋介石常用日记骗人,即使日记是真的,也不可信;珍贵史料能否还原历史,就看史学家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敖还爆料说,台湾「国史馆」保留的部分两蒋日记竟然出现缺页,他怀疑有人偷走了两蒋日记,打算在近日展开追查。对李敖的这些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杨天石:我已经说过了,台湾「国史馆」保存的是蒋介石日记的摘抄本,并非原件,没有「偷」的必要。 李敖对蒋介石的评价可能有情绪化的成分。例如,他宣称宋美龄和抗战时期被罗斯福派到中国的「特使」威尔基有緋闻,写过许多文章,其实并无其事。前些年,我写过《关于宋美龄和美国特使威尔基的「緋闻」》,以大量的材料考证,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以李敖的性子,他肯定要反驳我的文章!但到现在为止,李敖还没有反驳我。
同样的态度,可见于2005年杨天石一则访谈中:
杨先生向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抗战期间,罗斯福派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多年之后,威尔基当年的随员在回忆录中声称,宋美龄和威尔基有过「一夜情」。这似乎是铁证了,于是台湾作家李敖多次撰文,攻击宋美龄「和洋人通姦」。这种床帷之私是很难说清楚的,但他却以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此事纯属虚构。台湾读者等著看李敖反驳,但李至今哑口无言。
杨天石在2008年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收有<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緋闻」>一文,其中提及「一九九五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 到了201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书中,这篇文章的题名改为<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緋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补充写道:
1995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其后,李敖又单独署名,写作《宋美龄偷洋人养洋汉》、《蒋介石捉姦记》、《宋美龄和谁通姦》等文,陆续发表于《万岁评论丛书》、《真相丛书》、《乌鸦评论》、《李敖电子报》、《李敖大全集》等处。近年来,大陆出版的某些图书、刊物以及网站,也都乐于传播此说,竞相宣扬。某著名编剧甚至写到了电视剧剧本中。
杨天石似乎很介意李敖一直没「反驳」他,所以大费周章增补了这些文字,殊不知连这些作品的出版顺序都搞不清楚。李敖发表几十篇研究蒋介石的文章后,才将这些研究成果集结成《蒋介石评传》一书,杨天石却理解成李敖在「合著」之后「又单独署名」,殊不知李敖才不会干这种夺取别人研究成果的事,倒是杨天石,自己明明是剽窃他人文章的惯犯,居然还好意思「隐射」别人?总之,杨天石这种逻辑不通的理解能力,导致他把李敖的不屑一顾当成「哑口无言」,又把从不存在的「合作计画」当成标榜自己「清高」的垫脚石。既然杨天石这么期盼李敖理会他、回应他、反驳他,那么这本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代表我父亲送给杨天石的一份迟来的大礼。
20210314FB
推荐序
李敖为台湾知识产值缔造一次出超记录
一
李戡兄趁创作博论的间隙,腾出另隻手写了一本、关于揭发大陆学者杨天石抄袭了台湾几位学者的书文,这些学者是蒋永敬、李敖、李云汉还有谢国兴等人。在短短两、三年中,左手中文、右手英文地使出双刀流本事的博士生,就我所知,极为罕见。光凭露出这一手,异日震慑江湖宵小,自是不在话下。我有幸成为他少数第一波读者之一,在他付梓前夕,乐于替他写序,以壮其行。
二
看到李戡书,不由得令我想起与乃父诸多相处事情的其中三件。首先,李敖先生于1995年某日,以电话约我见面。我首次是在他东丰街的书房见到他,继而两人相偕前往书房对面一家饭馆用餐。那时,李先生正在电视台做谈话性节目,想邀我对谈杜正胜的人品与治学,我当场予以婉拒,算是没给他面子。首次见面有点不欢而散。我当场没说婉拒的理由。事实上,那时是我人生困顿的暗淡时刻。从1991年7月至1992年2月28日,我在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上班,历史组主任邢义田正在霸凌我、阻止我升等。其时恰值杜正胜是人类学组主任,伙同所长管东贵一起加入挺邢阵营,打压我不遗余力。之后还是有后续,我在因应此一困局上,决定避其锋锐,尽量争取时间做研究,延后并累积异日从事抗争的资本。所以,李敖邀我批判杜正胜,在我是抵触我既定的行事指针。我是1981年高去寻任所长时进史语所的,一进来便听他对我说:「这么好的读书环境,天下哪儿去找啊。更何况政府还付你钱读书。」之后约略与我会见李敖的同时,有来访的大陆名学者葛兆光,于羡慕史语所环境之余,也讲出类似高去寻讲的话。我渴求安静念书之心很强烈,故尔我没答应李敖。但我始终觉得有所亏欠李敖,寻思有所补偿。
另外两件与李敖交往事,都与抄袭有关。2010年,我认为该轮到我反击杜正胜集团的时日到了。我偕张友驊一起揭发史语所三位研究人员(按:其中两位是杜的学生)抄袭李敖书文的弊案。整个弊案的调查和揭发,在由张友驊发行的《社会/文化史集刊》第5期(2010.9)给刊登出来。那一期还是由时英出版社负责行销,之后就归新高地自家经营了。在我奉上10本刊物给李敖的当晚,他很高兴。我向李敖说,很荣幸有机会为你这位大文豪,出点小力气。万没想到他竟脱口说:「不对,这次,你是大文豪左拉,我是受你仗义执言好处的德雷福上尉。」我吓了一跳,李敖的机智和风趣,我早就见识过好几回了,这次无非又是他的惯技展演罢了。我吃惊的,是他不暇思索地用了1910年代法国史的一个典故,而且在引用上显得不露痕跡。重点是,这是他对我答谢之意。我当然不至于乐昏头从此以左拉自许。
有一天,李敖对我说,他所剩时日不多,却仍有很多事待做。许多件中只有一件,他无法优先处理。接下来说的,令我震惊。他说,他的蒋介石研究成果,被大陆学者给抄了。他没时间追究此事,但盼我帮他留意此人写的有关蒋介石书文。他告诉我此人叫杨天石。之后,文化大学办了一场蒋介石学术研讨会,杨天石赫然与会且贡献一文。迨会议论文集出版后,我持去转赠李敖。他没说谢,只是有点伤神。
三
今天李敖想做却没能去做的事,由其哲嗣李戡代为完成。我真说不出替李敖高兴的那份情愫。李敖有子代为复仇,而且就算李敖亲自复仇,恐怕也没李戡做得如此周到至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那是对仇家的彻底刨根以及毁灭性重击!这是李氏家学重现江湖。我为李氏加倍奉还的家风,喝采不已。
四
抓抄打假的工作,攸关中文世界学术境界提升,至关重大。在学术大国的西洋和东洋,抄袭事件偶有发生,却无人敢包庇抄袭者。抑有进者,凡被揭发以至东窗事发的抄袭者,只有夹著尾巴鼠窜,并自绝学界这条路可走。反观中文世界的学术社群,大陆和台湾都抄袭成风,被举发的人不仅不谢罪以远离社群,抑且获权势者包庇的竟大有人在。这就是学术大国和学术小国的差别所在。
台湾同大陆都是学术小国。仔细比较,小中还有更小,台湾比起大陆,更加小国。在抄袭成风的两岸,还有一项结构性人为障碍构成了彼此不易发现抄袭。那就是大陆台湾互相定位对方的书为「禁书」。台湾在1987年开始解禁大陆书,但大陆迄今仍对台湾书进行列管。先说1987年之前的台湾,一般读者读不到大陆书,只有学界少数人可以接触到大陆书。因而这造成台湾学者抄大陆书,不虞被发现。举其发生在七○年代的著例,譬如1973年(?)台师大教育系田培林学生为乃师出七十大寿论文集,其中有位门生厚颜抄了唐长孺名篇:〈九品中正试论〉,作为贺礼。这样荒唐事只有台湾无耻之辈干得出来。又如,1976年,台湾商务替台大哲学系教授陈鼓应出了本:《老庄哲学》之类的书。当有人提出陈抄袭事大陆学者时,陈竟要大家感激他,表示不如此,大家读不到「匪书」。这竟是抄袭有功呢。
大陆之于台湾,在知识产能上,前者十数倍于后者。而在抄袭上,多的是台湾抄大陆的。因此,便形成以下共生关系:大陆是知识出超国,台湾是知识入超国。就以我在中研院史语所职场的小天地而论,我就抓到有人抄大陆学者唐耕藕的研究。有人为申请进所,所作之演讲文竟抄自大陆鲍晓娜和张泽咸的文章。我都跟杜正胜所长(任期为1994-2000)报告过,他都予以包庇。所以后来我抓他学生抄李敖,我料定他非包庇不可。我只是没料到,时为所长的黄进兴与任副院长的王帆森,会以百分之两百的力道,帮杜正胜强力包庇抄李敖的贼徒。前此抄唐耕藕的那位同僚,据王帆森告知我,此人好几个月循墙而走、羞于见人。我才知王帆森从杜正胜处学其抄袭包庇学之三昧也。
五
在历史知识产制和传播上,台湾一向对大陆逆超,是千真万确之事。但有一个例外。大陆有学者如杨天石,在蒋介石研究区块上,他愧不如李敖、蒋永敬,以及谢国兴等台湾学者,就在两岸资讯悬隔的屏障下,杨天石大抄特抄,不虞大陆学术社群会发现。他抄了之后,镇日提心吊胆李敖来抓他(另外蒋、谢两人与他形成利益共生关系,不会来抓)。好不容易等到李敖遽归道山,他才放下这颗心里大石呢,而老天爷却跟他开玩笑。李敖没动动手,并不表示李家不动手。李戡代父复仇一举,完全是杨天石没防到的。李敖只是物质生命结束,他的精神生命有李戡代为发挥其文化资本核弹级攻击。
六
李戡书不止揭穿杨天石自作孽不可活的丑事而已。他为了写本「戒抄宝训」,还处理了杨天石青少年人格养成与大时代的勾连,以及日记史料的方法论极限问题。关于杨之人格养成与大时代的关系这部分,我以为李戡书为我们揭示了「曲学阿世」以及「为稻梁谋」的机会主义者脸孔。这种人以后会大抄台湾学者,自是不令人意外。在日记的限制方法论部分,更是帮助有志史学工作者提升研究档次的津梁。这两方面是作者大方赠予读者的附带奖品,保证读者读了,眼界为之大开。
欢迎李戡加入抓抄打假大队。是为序。
卢建荣写于北市景美泰岳峰范大楼,2020年12月1日
20210317FB
今天当了一天邮差,送了二十六本书给学界老师,又寄了九本书到对岸,其中一本给王岐山。他大学读历史,之后花了三年时间研究民国史,知识程度比主管图书审查的蠢才们高出不少。但愿在中共建党百年之际,有关部门在历史研究上能开始就事论事,不要只会乱扣人帽子。
20210318FB
爸爸离开三年了,回想往事,仍历历在目。
我爸爸现在住的地方,是我在他离世前几个月,提前帮他选好的。那天,我准备离开医院病房,他问我去哪,我骗他说去看电影,一下楼,就上了龙巖的车,去三芝真龙殿看塔位。那是我人生到目前为止最难受的一天,比看他火化的那天还难受,因为我要偷偷帮他安排后事,又得瞒著他。他是如此聪明的人,我一直很怕我神色不自然,被他察觉——隔天,他问我电影看的如何,我说很好,接著赶快找藉口离开病房,以免他看到我流眼泪。到他离世的那刻,他都不知道我已经办了这件事。我跟他说,「谢谢您的养育之恩,下辈子我们再当父子。」
我爸火化的那天,我在棺材里放了他写的几本书,就像在帮他收拾行李,只是他这次去的地方比较远,再也不会回来。我抱著骨灰坛进塔,又在柜子里放了几本书陪他,柜门关上后,礼仪师说不要回头。我知道他不会介意这些禁忌,但还是不敢回头,因为我怕他真的放心不下。三年来,我去看他的时候,都会开著柜门,坐在地上看书,就像小时候坐他书桌对面,父子俩一起阅读。我还发明了一个特殊「仪式」——每当出版一本书或发表一篇论文,我就放一本进柜子里。有朝一日,这个柜子会被我写的书装满。今天,我也为我的新书《蒋介石日记的滥用》举办了这个「仪式」。
这本新书,谈的是中国大陆一位「蒋介石研究权威」如何长期抄袭、模仿台湾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如何「滥用」蒋介石日记做研究。这位学者长期对我爸造谣生事,所以我花了快两年的时间写成这本书,作为回礼。在个人恩怨的背后,这本书谈的都是涉及两岸公共利益的重大问题,包括蒋介石研究的方法、学术规范与伦理,以及两岸意识形态的差距和比较。我一点都不否认我在为父复仇,但我坚信书里有凭有据的论点,能让大多数有是非分辨能力的读者心服口服,就如同我从不掩饰我的政治立场,因为我敢作敢当、恩怨分明。
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我以前读《论语》这段话,一直不明其意,现在自己经历了一次,总算有些领悟。古代的「三年」,指的是守丧三年的规定,是消极的遵守;我经历的三年,是积极的探索——自己取得成就,就是纪念父亲最好的方式。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316李戡专访
李敖之子李戡:支持两岸统一理想未变,但我已无法说服台湾人
2018年3月18日,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脑癌在台北病逝。他给儿子留下遗愿:「中国统一我是看不到了,你要替我实现它。」
李敖1935年出生于「满洲国」治下的哈尔滨,1949年从中国大陆来到台湾,生前是坚定支持两岸统一的台湾文化名人。他的儿子、今年29岁的李戡,一直毫不掩饰自己曾受到父亲的影响,支持统一,也因此被视为台湾为数不多的年轻「统派」。
李戡曾因放弃台湾大学到北京大学就读,出版《李戡戡乱记》批评台湾教育引发外界热议。在提交给北大的申请书中,他写道:「虽然我考取了台湾最好的大学,虽然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但我想到祖国念最好的大学,因为希望我是它的一部分。」
在中国大陆完成本科学业后,李戡继续到美国和英国求学,后来师从荷兰汉学家方德万(Hans van de Ven)研究冷战历史,最近刚通过英国剑桥大学博士论文答辩。
但近年来,李戡在两岸统一问题上的想法逐渐有了一些变化。
台湾「狂人」李敖离世 文学政治不羈路任后人评点
台湾大选:「外省人」投国民党是否已成历史
台湾「外省人」的身世与「国家」认同
他多次在网络和媒体上批评中国大陆对台政策。2020年1月,蔡英文代表民进党高票连任台湾总统,击败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李戡在新浪微博上发出134个「啪」字,并@国台办发布,被认为是在暗示选举结果打脸中国国台办,随后他的微博和今日头条账号被封至今。
此外,李敖去世后,许多著作一直遭到中国大陆查禁,也扭转了李戡的看法。以往李敖在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书超过40本,但在2012年图书审批慢慢收紧后,目前只剩下三本能够出版。李戡称,中国大陆当局不守承诺,一直拖延不让父亲的书通过审批。
李戡说,父亲是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因为亲身经历过日本殖民统治,认为共产党让中国强大,但也希望共产党慢慢开放言论自由。他告诉BBC,父亲如此坚定支持两岸统一,过世后却遭到打压,书籍被查禁,他为父亲感到不值。
李戡在台湾政论节目上的发言近日还传到了中国大陆,大陆媒体称他「忘恩负义」、「配合绿媒抹黑大陆」。还有一些微博网民质疑:「李敖之子变『独』了?」
李戡对BBC中文表示,他仍然支持两岸统一,但他自己已经没办法说服台湾人相信中国当局会信守承诺。
在李敖三周年忌日前,BBC中文专访李戡,回顾了李敖对他的影响、他作为年轻「统派」的思想变化,也谈到了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思考。
以下是访问实录(经过编辑与删节):
BBC:外界对你父亲的标签有很多,《纽约时报》说他是捍卫自由的反叛狂人,陈文茜说他是继承五四精神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你怎么定义你的父亲?
李戡:他是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交织、兼容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他透过自己行动证明,这两个概念不冲突,是可以兼容的。
BBC:现在回忆起你的父亲,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李戡:2017年中,我爸爸曾进入加护病房。在加护病房呆久了,会有一些对环境和时间的认知错觉,他不知道现在在哪,现在几点,因为在加护病房看不到太阳,插管时一定要打镇定剂,有时候镇静剂难免出现一些副作用。那种情况下,离开加护病房到普通病房后,需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他那时候经常跟我讲,医院的那些枕头、病服跟棉被都是日本人做的,他不要,叫我拿去丢掉。然后我要不断地安抚他说这些不是日本人的,你现在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你刚刚离开加护病房,这个东西不是日本做的,是台湾自己做的医疗器材和衣服,他才慢慢地缓过来。
其实每次我想到这个画面,我都想哭。他的潜意识和他的记忆一直都是在1945年前,小时候就看到日本人在他面前耀武耀威,他对共产党有这么大的包容跟好感,就是因为他觉得再怎么样,共产党把中国带领走向强大,至少再也不会发生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耀国扬威的事情。
对比他走掉之后,共产党那样子对他。对,共产党,我们肯定你的这些大功劳,可是你对自己人都可以下这么大狠手,我就觉得你到底要我支持你统一干什么?支持统一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而不是靠著民族大义去绑架。
被打压的李敖
BBC:你多次说李敖在大陆被打压,具体有哪些事件?
李戡: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他的著作跟言论受到严重的歪曲和打压。第二是名誉权受到极为严重的侵犯,大陆官方完全是有意地在纵容。
先讲言论被打压,他的很多言论被大陆官方有意地断章取义。大致上就是,少谈自由主义的部分,多谈国家统一的部分。其实2005年我爸爸到北京大学访问那次就是这样的基调,它偏重宣传谈论国家统一的部分。大概2020年4月,有一个论坛谈到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能不能兼容,我觉得我爸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完全可以(兼容)。有人说我爸因为追求国家统一,所以不得不对共产党有更多的包容,抛弃了本来的自由主义,这完全是胡扯的,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在中国官方的管制下,他谈自由主义的部分被淡化或者被拿掉。包括他后来搞微博也是,很多东西经常被挡下来,根本发不了。
我最不满的是对著作的查禁。目前,我爸的著作在大陆只有三本可以出:《北京法源寺》、《李敖回忆录》还有《李敖自传》。过去我花了大量的耐心、时间跟诚意跟国台办的新闻局交涉。他们在权限内完全可以放行,但他们不放行,拿这个来威胁我,来明示暗示我,你李戡必须在台湾做一些什么,他们才愿意帮书继续通过审批流程。这是我不爽的地方,这是宪法保障的出版权利,我不觉得他们有任何资格拿这个来威胁我,或者当成跟我谈判的筹码。
第二部分是名誉权,我爸的言论是被扭曲的,很多人只看到片段的李敖,还有很多冒牌文章用他的名字去流传。官方不去管,真的文章不让出,假的文章被纵容,微博微信满天飞,造成我爸的名誉很容易被人给曲解,让他变成出气筒。大陆有一些网民,他们没胆上街去反对共产党和政府,他们就跑来骂李敖,通过骂李敖变了、背叛自由主义来发洩,然后官方也乐于这个现象发生,你们老百姓去骂李敖就好,你们骂李敖尽管骂,至少你不要骂到我们政府部门。
从未考虑在大陆买房
BBC:你曾经说你和父亲在中国大陆没有经济利益,你们在大陆没有任何房产或投资吗?
李戡:什么都没有,100%确实的。2005年时他去北京,很多人叫他买房,他完全不考虑。2010年去上海世博,也有人叫他买上海的房子,他也不考虑。
然后因为我到北京上学,也有很多人叫我买房子,那时北京房价已经很高了,但还有一些二线城市,房子看起来都不错,但我爸也不会买。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2005年在北京买三环内的房子,只会涨不会跌。即便是这样,我爸都不要,他说不要任何人讲我闲话。后来我到北京去,他也跟我讲,你絶对不要有任何经济上的活动,不管要投资、要创业全部不要,所以我现在可以讲话很大声,共产党没有我的把柄。
两岸统一可能吗?
BBC:对于两岸统一,这些年你的想法好像有所变化?
李戡:支持统一的美好理想,我到现在都没有变过。我为什么支持很简单,因为这是我爸临终前对我的交代之一。很多台湾人善意地跟我说,这个时代在改变,过去老一辈的交代你不一定要遵守。但这是我爸对我的交代,我答应过的事情我就要做到。但是,中国统一这四个字太理想化太美好了,我现在发现这终究只是一个理想,现实上我看不出任何一点支持它的理由。
最简单的例子,从我自己的案例,我发现共产党很多时候是不讲信用的,我问过很多深蓝的外省人(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从大陆迁台的族群),包括台湾那些统派团体,包括大陆人,他们全部哑口无言。我说,我爸走的时候,国台办的人亲口承诺会尽全力加速图书的出版,连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他们三年来都可以跳票(开空头支票)、用尽各种理由去推脱。一个往生者的书都可以严防死守、轻诺寡信成这样,你让我怎么相信我今天支持统一了以后,万一真的统一了,共产党会遵守承诺?我真的不相信。我说我不相信,你们相信吗?这些蓝的都哑口无言。
我没法说服今天的台湾人或者台湾年轻朋友说,你们应该相信共产党,他们已经不一样了,会守信用,会遵守承诺,我做不到讲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案例,我都知道他们不讲信用。然后他们会跟你讲出一套理由,说他们没有背弃承诺,是因为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所以我们才需要改变。我过去对他们这种诡辩可能还会有一点相信,但是至少通过这个案例我100%不相信。就是说很多情况下,我觉得问题都出在共产党,不是出在被它指控的人身上。
我觉得我的转变在于,我认清了理想跟现实是有差距的。我并没有背弃这个理想,我的改变在于看清了很多时候追求理想,现实中碰到了很多阻力是没办法改变的。
BBC:去年民进党再度赢得台湾总统选举,许多民调也显示支持台湾独立的数字达到几十年高位。作为台湾的统派,你现在如何看待两岸统一的可能性?
李戡:我觉得两岸统一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和平统一是根本不可能的,武力统一也不可能。而且我不觉得大陆有任何理由说,现在必须要推行武统。我认为大陆也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中国也要把自己国内问题解决,比如真正脱贫、振兴经济,同时还要缓和中美关系。
所以我觉得会拖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北京有点非常愚蠢,一直想要凸显他们只针对民进党,比如把凤梨给停了。它想要营造只有民进党一小撮人在搞台湾独立,而大部分台湾人是善良的。可是这个方法已经被证明非常错误,台湾人才不会认为你在针对民进党,然后我们就会恨民进党,就去投国民党。台湾人会觉得,你这是针对所有人,对这种行为是非常反感的。(大陆官方的)打击面只针对民进党,但不是这样,民进党817万票是历史新高(注:蔡英文在2020台湾总统大选中得到817万票,是台湾总统选举史上最高得票数),不可能把民进党跟台湾人分开来。
北大是一个缩影
BBC:在北大四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李戡:校园内感触最大的就是,我看到了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他们在各个领域怎样去规划自己的前途,我也看到了有些同学的垮台。我读书的时候正好有反腐运动,看到几个很典型的同学。比如,他可能经营了三年半,从进到北大起,就想要走团委的路线进到官场。他花了很多的功夫去交朋友,有些人当上院里的学生会主席,有些人去选校会的主席或者副主席,用了各种机会让自己的履历更漂亮一点。但就在大学毕业前一个月,他爸被抓了,一个市长反腐落马,他女朋友也走掉了,仕途这条路也完全絶缘了,后来他跑去做金融。这种故事我就看了几个,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北大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从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BBC:你在大陆的时候看中国,和你后来去美国、去英国读书时看中国有什么区别吗?
李戡:我觉得视角不同。这种政治相关的文化,在北京是我入门的过程。我到北京去的时候,我承认很多东西我搞不懂,比如我当时不懂什么是党委,我们院党委书记跟院长到底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共青团,按照行政级别排序,校团委书记对应什么样的级别……在北京这四年帮助我对大陆有一些更清晰的了解,这方面我投入的研究非常多。
带著这些认识,我到国外去的时候才发现,怎么会问题这么多。
我到美国的时候还好,因为我在美国念硕士,只待了一年半。然后我到英国去,才发现问题真的很大。(中国)国内那套官僚主义到了国外更是触目惊心。比如中国学联,2019年底他们组织中国大陆学生上街游行,和香港人组织的游行互别苗头,但剑桥的中国学生根本不想参加,所以就从其他地方动员人来凑场面,非常难看。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案例更是多不胜数,还有很多大使馆出钱办的座谈会。
如果从英国、美国看中国的话,在这方面让我更觉得目前中国大陆这套做法出了非常严重的问题。统战到最后,完全在撒钱做业绩。至少从我的立场来讲,我觉得这非常不对。我希望中国可以真的强大,它的强大不是靠著钱去收买人心来的,而是大家会真正发自内心地尊重、喜欢这么一个国家。
BBC:你有什么打算和计划?
李戡:我即将出版一本新书《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接下来希望在台湾学术界找个地方发展,当个学者,同时偶尔可以谈一谈我感兴趣的两岸问题。先从学者当起吧,我觉得这是我非常热爱的工作。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405-20210426FB
20210405FB
今天是蒋介石逝世四十六周年,中国大陆研究蒋介石最有名气者,叫做杨天石。这个人长年对李敖造谣生事,我花了两年时间写出《蒋介石日记的滥用》,证明他是个四十年的抄袭惯犯、跟在台湾学者后面「挑剩捡漏」做学问。可悲的是,国民党系统的近代史学界和马英九,却无比推崇此人,把他捧为两岸蒋介石研究权威,如此自贬身价,真是悲哀。
20210416FB
赖岳谦在央视节目上说「台湾的军队,根本就是纸老虎,我在军队服务几十年了,我太了解台湾的军力了,台湾的武器根本整整落后中国一代至两代,不管是空中、海上、水下及步兵的」,引起轩然大波。其实,二十年前的赖岳谦,并不认为、也不希望台湾军队是纸老虎。他在1999年的《国策专刊》上发表<促进我国与欧洲军事交流>一文,认为「中共的阻挠,实为我国与欧洲诸国进行军事交流的最大障碍。中共认为我国扩展外交关系的努力,其目的乃在追求另一种形式的独立。她有意的漠视,良好的对外关系符合台湾人民的利益」、「在地球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台湾那样,有钱有意愿想买维持我国国家安全所须之武器,如此的受到打压」。按照央视节目的标准,这算不算是「挟洋自重」的「台独价值观」?
要论这种两岸论述上的巨幅转变,没有人比的上邱毅。1991年,邱毅骂中共把台商当成统战工具,当立委期间,2002年5月14日,邱毅「严正的谴责中共这种丫霸的作风,封杀了台湾的外交与国际发展空间。」2003年4月4日,邱毅说「一、我们要排除万难,破解中共对我们加入WHO的阻挠。二、两岸可以有经贸的合作,但是,没有统一与合併的问题。」2004年6月4日,邱毅说「六四已经过了十五年,我们严正的谴责中共的暴力及反民主,可是我们更担心的是,六四的幽灵重现台湾。」2006年3月6日,邱毅称中国为「位于对岸的敌人」。2009年,邱毅骂去北京参加阅兵的国策顾问「媚共也不需要媚到这样的一个程度」。2012年立委落选后、开始去大陆教EMBA后,邱毅才开始发表「促统言论」。像邱毅这种在台湾影响力趋近于零的「假统派」,居然成为大陆官方力捧的「统派斗士」,中共宣传和统战部门的自欺欺人,由此可见一斑。
全台湾最了解北京这种自欺欺人做法的人,叫做王彦乔,她是《表里柯P:迷思与真相》一书的作者,也是《今日头条》用户运营经理。《今日头条》是字节跳动旗下的讯息平台,邀请了一批台湾政治人物和媒体人入驻,所有发文均受到极其严格的政治审核。王彦乔的工作,就是在遇到审核不过的情况下,告知这些用户如何修改,以便符合官方宣传标准。我在2018年11月5日被《今日头条》找上开设账号,很快就发现发文审核异常严格,特别是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中国大陆对韩国瑜和国民党展开铺天盖地的吹捧,对2019年两岸关系做出极为乐观的预测。我当时发了不少文章,指北京严重误读「韩国瑜现象」和台湾实际情况,终将自食其果,结果一直无法通过审核。2019年6月2日,我的「用户运营经理」从胡馨以(大陆人)换成王彦乔。因为她是台湾人,我不想为难她,所以之后遇到文章审核不过,我只找过她两次,请她去跟她的上级主管沟通。11月邱毅开始诽谤我后,我把邱毅过去在立法院的发言纪录公布在《今日头条》上,也遭到阻拦,我忍无可忍找上王彦乔,结果她装傻以对。2020年大选开票当晚,国台办恼羞成怒,下令关了我的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账号。从我的亲身经历可以推知,《今日头条》选的十几位台湾嘉宾,无一不受到王彦乔等人的干涉,被引导按照北京对台宣传的口径发文。
两年半前,我和赖岳谦一起参加《东南卫视》节目录影,我们私下和大陆主持人聊两岸问题,我说台湾年轻人根本没几个人想统一,大陆不要再骗了。赖岳谦听了当场「纠正」我,说我「接触的人太少」,他在大学教书碰到的学生,「很多都支持两岸统一」,主持人在一旁听的乐不可支、频频附和,我哑口无言,因为我实在搞不懂到底赖岳谦是真的这么认为、还是讲给大陆人听的?这种歪风,就是邱毅开始的。邱毅是个很坏的榜样,他告诉了大家,做政治人物可以不需要立场一致,当权时可以大声反中,失势了可以到大陆促统,让很多人有样学样。正是这种人的存在,助长了国台办等部门的造假风气,加深了两岸人民之间的不信任和误解,也正是在这种风气之下,才会有王彦乔这样优秀的台湾年轻人、甘愿跑到北京去从事这种「帮北京对台工作失败擦脂抹粉」的工作,成为官方认证的「优秀台青代表」还沾沾自喜。这种歪风不端正,两岸关系势必无法走向缓和。
20210419FB
我不喜欢告人,但在大是大非的名誉问题上,若被诽谤而不提告,你的敌人们不会因此感激你的宽宏大量,反而吃定你没用、变本加厉攻击你,等到积非成是,再想澄清,就得花更大力气,到时候你会为当初对敌人仁慈而懊悔不已。比如我今天对「吴余德」提告,因为他在脸书上诽谤我写书是「既讨好民进党、也顺了共产党的意」、对我父亲发表不实言论,还辱骂我「去舔英菊」。但愿这位吴先生不要到了检察官和法官面前,开始硬拗「舔英菊」是指「舔蔡英文和陈菊的项鍊」或「舔食英国盛开的菊花」,敢说就要敢为自己言论负责。另外,我也敬告少部分深蓝朋友,你们对台湾现状不满、满腹牢骚,是你们咎由自取。你们想发洩,也是你们的自由,但敢拿诬蔑我作为你们的出气筒,我见一次吿一次。
20210422FB
我告邱毅妨害名誉二审今早开庭,法官问邱毅在2019年11月在《今日头条》节目上所指的「大作家,号称大作家大文豪的儿子」、「我跟他老爸是等级了」、「我跟他老爸是立法院的同事」、「我跟他老爸,是整个在政论界里面的,同样的两棵大柱子」是谁,邱毅在一审的时候硬凹是「整体现象」,今天改称指的是「王拓父子」,还说「王拓比李敖更有资格叫大作家」。我本想二审判决后就收手,但有鉴于邱毅不知悔改、继续胡扯,我决定不管二审判决如何(5月13日宣判),我都会做以下三件事:
(1) 针对邱毅骂我「垃圾人」提告妨害名誉。
(2) 针对王彦乔担任我《今日头条》用户经理期间(2019年6月2日至2020年1月11日),多次阻挡、干涉我的发文,我将对她提起民事侵权行为损害赔偿。
(3) 邱毅的辩护律师陈丽玲,是新党现任发言人,所以我敬告吴成典主席,请针对陈丽玲行为予以澄清并致歉,不然我一定会全盘揭发新党的家丑,包括新党如何演戏给北京有关部门看、王炳忠和侯汉廷势同水火的八点档剧情。
20210426FB
因为新党主席吴成典不针对「该党发言人陈丽玲担任邱毅辩护律师」一事予以澄清和致歉,我现在说话算话,开始公布新党的家丑。我唯一的底线,就是不谈和郁慕明「前荣誉主席」直接相关的事情——他不光是我们父子的朋友,我爸走了以后,他还主动到殡仪馆致意,这份情我永远记在心里。新党现已分裂,既然「当权派」支持陈丽玲帮邱毅侮辱诽谤我们父子的行为辩护,我只得礼尚往来,今天先从陈丽玲的一则笑话说起。
2019年9月17日,新党推派杨世光和陈丽玲担任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展开连署。11月1日,杨世光开记者会宣布连署失败,没说完成了几份连署书,只说「没达到原本他设想的目标」、「大概四成不到」、「离可以退还一百万元连署保证金的十四万份都有一段距离」。根据规定,连署通过需要二十八万人,连署人数不足一半,没收保证金,所以杨世光「大概四成不到」的解释容易让人以为,新党拿到了十一万份联署书(二十八万的四成),但既然过不了保证金门槛,乾脆就不交连署书给中选会。
事实上,新党只拿到了一万多份连署书。那年九月底,杨世光约我吃饭,让我猜一下连署状况,我说最多一万,他听了很诧异,问我怎么猜这么准。我说我就是这么准,接著警告他,绝对不要把连署书交给中选会,留下一个官方认证的统计数字,这数字一出来,会证明你们新党在台湾的真实影响力,国台办那帮蠢材从此就会看扁你们,所以你最好编个「保护个资」之类的理由,宣告连署失败,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杨世光恍然大悟,所以有了记者会上的那段说词。后来他跟我说,这段说词完全是实话,因为他「本来就预期只能拿到四万份」,所以连署最终结果,也确实是「大概四成不到」,由于他从没公开说「预期的门槛是二十八万」,所以外界要误以为「新党的目标就是二十八万」,完全是他们的解读。好笑的是,总统候选人尚知情况不妙,懂得见好就收,但他的副总统搭档看法完全不同。据他跟我说,陈丽玲始终坚信能过门槛,不但反对见好就收,更反对不交出连署书,所以最后宣布连署失败,陈丽玲拒不出席记者会,表达抗议。
更好笑的是,新党的台北市议员潘怀宗和侯汉廷在2018年选举分别拿了一万七和一万五张选票,从连署结果来看,可见他们两位态度何其消极。连署失败后,新党又推出由邱毅领军的十名不分区立委候选人(陈丽玲排名第二)四处拜票。最好笑的是,「邱毅军团」到处趴趴走,却从未踏入潘怀宗和侯汉廷所在的士林北投区。至于新党党部,从台北市议会走过去只要十分钟,他们两位却从不参加「邱毅军团」的记者会,可见他们避之唯恐不及、有多远闪多远。一个党的不分区名单,能把自己的现任议员吓得花容失色,这何尝不是政坛奇观?
正因为陈丽玲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所以尽管她政治上四处活动,却没有一件事做成。她先是立委选举四连败(2004、2010、2012、2016),接著异想天开参加副总统连署,惨败后又转任不分区立委候选人第二名,惨败后又参选新党主席,惨败后又当上新党发言人。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陈丽玲本来是站在郁慕明王炳忠这一派的,结果两边闹分裂后,她又跑去帮吴成典开记者会,上周又跑去当吴成典等「当权派」大力切割的邱毅的辩护律师。新党有这样东蹭西蹭、政治判断力奇差无比的人当发言人,路线不分崩离析才怪!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513FB
我告邱毅妨害名誉案件,今天二审宣判,总算赢了。
邱毅在2019年11月19日在《今日头条》节目上骂一个人「不孝子」、「抱著绿营台独的大腿」、「抱著台独的大腿跟大陆要糖果要不到,开始要发洩怒气」、「你老爸如果在地下知道你干了这个事,化成厉鬼也把你给咬掉」,虽然没指名道姓,但一看他「大作家,号称大作家大文豪的儿子」、「我跟他老爸是等级了」、「我跟他老爸是立法院的同事」、「我跟他老爸,是整个在政论界里面的,同样的两棵大柱子」的描述,一般人显然知道指的是李敖父子。
但凡邱毅有点担当,凭藉他和北京的交情,要一些他所谓「李戡跟大陆要糖果」的资料,在法庭内正面对决,我还勉强看得起他。可惜的是,被中国大陆弱智网民捧为「民族英雄」的邱毅,却采取另一种策略——他不承认他在说我,一审的时候称是指「整体现象」,二审改称指的是「王拓父子」(王拓也担任第六届立委)。我的律师问邱毅,王拓的儿子具体做了什么,邱毅支吾其词,答不上来。
一审法官认为,邱毅做政论节目,讲话即便稍微夸大也无妨。有鉴于此,二审的时候我特别提醒法官,纵然是在政论节目上发表评论,也不能以牺牲他人名誉为代价,况且《今日头条》不是一般的政论节目,它是中国大陆公然煽动仇台情绪、武力解放台湾、支持邱毅发表「斩首」蔡英文言论的平台。
邱毅在我点出《今日头条》与台湾政论节目的不同之处后,眼见他藏身「做政论节目享有的言论自由」挡箭牌失灵,便开始编造我在法庭内说「邱毅在今日头条鼓吹武统,还说要斩首蔡英文,希望法官处理!」诬指我把司法案件政治化,为此,我又告了他诽谤。
不少人问我,为什么要一直跟邱毅纠缠?今天二审宣判,我正好可以好好回答。告邱毅,首先是针对他不间断妨害名誉行为的反击,但更重要的是,从诉讼中继续揭发邱毅的真面目,更能帮助中国共产党和对岸老百姓认清事实——邱毅这种人的存在,正是两岸关系恶化的根源。
邱毅最不想让对岸知道的,就是他过去当立委期间的言论,如他在2002年5月14日「严正的谴责中共这种丫霸的作风,封杀了台湾的外交与国际发展空间。」2003年4月4日,说「一、我们要排除万难,破解中共对我们加入WHO的阻挠。二、两岸可以有经贸的合作,但是,没有统一与合併的问题。」2004年6月4日,说「六四已经过了十五年,我们严正的谴责中共的暴力及反民主,可是我们更担心的是,六四的幽灵重现台湾。」2006年3月6日,称中国为「位于对岸的敌人」。2009年,骂去北京参加阅兵的国策顾问「媚共也不需要媚到这样的一个程度」。2012年立委落选后、开始去大陆教EMBA后,邱毅才开始发表「促统言论」。
邱毅是这种「当权时反中、失势后促统」作风的开山祖师爷,却好意思指控别人是「假统」、对两岸关系品头论足;邱毅在中国大陆言论管控的世界里出尽风头,侵犯他人名誉权,却在台湾大喊自己言论自由被侵犯。邱毅在对岸无法被我告(法院不会立案),在台湾被告,却敢做不敢当,一面诡辩、一面胡乱拿柏杨案件出来类比。邱毅这种作风,与共产党有关部门的行径一模一样,这种作风不端正,中国注定世界各地招人厌。
我在此郑重宣示,除非中国共产党有关部门彻底让邱毅消失在中国大陆的公众视野,或是让邱毅针对他这些劣跡斑斑的行为公开道歉,否则我继续让你们难看。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621-20210626FB
20201621FB
邱毅当然得去了!他如果留在台湾打美国日本送来的疫苗,肯定要被他的弱智大陆粉丝痛骂「崇洋媚外」、「不爱国」,特别是邱毅「当立委时反中反共、落选后开始促统」的假统真面目被我全盘揭发后,虽然他的难兄难弟国台办全力防堵相关新闻散播,但难保哪天有脑子的中共高层不会开始追查谁在捧这种假统破坏两岸关系。我看在此局势下,哪怕邱毅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都得硬著头皮去打,享受大陆智障媒体和网友的欢呼,顺便维护他的假统第一把交椅。
我也奉劝一些搞不懂情况的朋友,统战红利看起来很好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而你一旦开始吃,就没有回头路。今天没人叫你打疫苗,你为了怕人讲闲话,千万个不愿意也得去打,改天有人叫你吃屎,你也得吃。
20210626FB
这篇是联合新闻网转载我刚出版的世界名著《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杨天石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的序言,不知何故,最后三页居然漏掉了,在此补上:
本书的致谢环节非常单薄,因为有好几位我想表达谢意的对象,碍于和杨天石的人情关系,都不会希望他们的大名出现在本书上。我非常感激为本书写序和介绍出版社的卢建荣教授,以及暖暖书屋总编辑庞君豪和本书的责任编辑欧阳莹对本书的支持。在众多和杨天石有人情关系的学者当中,唯一能让我公开表达谢意的对象,就是我的恩师汪荣祖。从2019年夏天开始,汪老师不断关心本书的写作进度,并不断提醒我写作风格不能偏离学术书评,否则将落人口实,影响此书的评价。然而,现实毕竟是残酷的,即便我百分之百按照书评体例来写,试问中国大陆有哪家学术出版社敢出?即便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在送审阶段,必定交到社科院或中共中央统战部手里,这两个部门,都是长期「包庇」杨天石的共犯,绝不会允许此书的出版。既然如此,与其浪费时间寻求出版机会,何不自创体例,树立典范,不亦快哉!
最后,再提及杨天石2006年的一段访谈内容如下:
记者:台湾媒体近期报导说,研究两蒋多年的台湾新科「立委」李敖日前曾爆料称,蒋介石常用日记骗人,即使日记是真的,也不可信;珍贵史料能否还原历史,就看史学家如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李敖还爆料说,台湾「国史馆」保留的部分两蒋日记竟然出现缺页,他怀疑有人偷走了两蒋日记,打算在近日展开追查。对李敖的这些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杨天石:我已经说过了,台湾「国史馆」保存的是蒋介石日记的摘抄本,并非原件,没有「偷」的必要。李敖对蒋介石的评价可能有情绪化的成分。例如,他宣称宋美龄和抗战时期被罗斯福派到中国的「特使」威尔基有緋闻,写过许多文章,其实并无其事。前些年,我写过《关于宋美龄和美国特使威尔基的「緋闻」》,以大量的材料考证,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以李敖的性子,他肯定要反驳我的文章!但到现在为止,李敖还没有反驳我。
同样的态度,可见于2005年杨天石一则访谈中:
杨先生向我们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抗战期间,罗斯福派特使威尔基访问重庆。多年之后,威尔基当年的随员在回忆录中声称,宋美龄和威尔基有过「一夜情」。这似乎是铁证了,于是台湾作家李敖多次撰文,攻击宋美龄「和洋人通姦」。这种床帷之私是很难说清楚的,但他却以令人信服的资料证明,此事纯属虚构。台湾读者等著看李敖反驳,但李至今哑口无言。
杨天石在2008年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一书中,收有〈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緋闻」〉一文,其中提及「一九九五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到了2015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1》书中,这篇文章的题名改为〈关于宋美龄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的「緋闻」—驳考尔斯,兼辨李敖之误〉,补充写道:
1995年,李敖等在其合著的《蒋介石评传》中加以引用,并作了详细的论证和分析。其后,李敖又单独署名,写作《宋美龄偷洋人养洋汉》、《蒋介石捉姦记》、《宋美龄和谁通姦》等文,陆续发表于《万岁评论丛书》、《真相丛书》、《乌鸦评论》、《李敖电子报》、《李敖大全集》等处。近年来,大陆出版的某些图书、刊物以及网站,也都乐于传播此说,竞相宣扬。某著名编剧甚至写到了电视剧剧本中。
杨天石似乎很介意李敖一直没「反驳」他,所以大费周章增补了这些文字,殊不知连这些作品的出版顺序都搞不清楚。李敖发表几十篇研究蒋介石的文章后,才将这些研究成果集结成《蒋介石评传》一书,杨天石却理解成李敖在「合著」之后「又单独署名」,殊不知李敖才不会干这种夺取别人研究成果的事,倒是杨天石,自己明明是剽窃他人文章的惯犯,居然还好意思「隐射」别人?总之,杨天石这种逻辑不通的理解能力,导致他把李敖的不屑一顾当成「哑口无言」,又把从不存在的「合作计画」当成标榜自己「清高」的垫脚石。既然杨天石这么期盼李敖理会他、回应他、反驳他,那么这本书,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代表我父亲送给杨天石的一份迟来的大礼。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701-20210719FB
20210701FB
【福州海关公开打脸习近平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个月来,我寄书到对岸九次,四次被查扣,全是福州海关干的。这件事,我本想等疫情过后再说,但今天适逢中共建党百年,福州海关的作为,完全在打脸习近平今天的讲话,所以我决定现在写出来。
简言之,寄往中国大陆的国际(包括港澳台)包裹,只要含有图书,海关都会打开检查,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监管办法》,其中第四条列出十二点,只要图书「违反」其中一点,海关即可认定「禁止进境」。各地海关在执行上,优先参照海关总署提供的图书黑名单,只要上榜,一律查扣,若榜上没有,则由地方海关自行判断。
《蒋介石日记的滥用》三月中出版后,我立刻寄九本到对岸,上海、江苏、山东海关无一拦阻,一周内送达收件人。四月初,我用中华邮政的《两岸邮政速递》服务,又寄九本到北京,结果一周后,状态仍显示「进口海关留存待验」,所在地为福州。原来,一般寄往大陆的航空挂号(如EMS),都是直接寄往目的地或附近城市,由当地海关检查,《两岸邮政速递》却是全部寄往福州,通关后再经国内邮政系统,发往目的地。
我就这样碰上全中国最不要脸的福州海关。四月底,我再寄一本给党组书记、关长宇方成,封面上贴了一段话,提醒他查扣图书不仅无法无据、也与中共中央的原则相抵触。为了留下投诉纪录,五月底,我在福州海关官网上留言,要求立刻放行,不久收到回复如下:
您好!您所反映的邮递图书,已由相关部门确认含有禁止进境的内容,应按规定办理退运或放弃手续。我单位已通过邮局电话联系三个邮件的收件人,目前一人明确待超期办理退运手续,一人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一人在口头同意退运后尚未办理后续手续。
福州海关擅自认定书中「含有禁止进境的内容」,但翻开《监管办法》中的十二点,我的书无一违反,难怪对方要含糊其辞。此外,海关并非通过邮局联络收件人谈退运手续(根本就没这道手续),而是直接打电话骚扰恐吓收件人!一位收件人告诉我,五月中福州海关发函给他,要他提供身份证拍照图片、交代和寄件人有何关系、寄件人因何缘由发来快递、收件人作何营生,甚至「跨省」找当地公安机关上门调查、带到派出所做笔录。
我问了另外两位收件人,一位说接到电话后,直接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福州海关便不再纠缠;另一位说人在国外,手机保持开机,却从未接到电话。他们一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红二代」,由此可见福州海关何其可悲,骚扰收件人已经无法无据,对身份背景不同的对象还有「差别待遇」,只敢挑软柿子捏。五月底,我又用EMS寄书给被骚扰的那位「软柿子」,经由济南海关,六月初成功送达。我叫「软柿子」收到包裹后,全程录影拆封过程,给公安看,证明这本书其他海关能放行,完全是福州海关在胡闹。
看到今天习近平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重申「坚持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讲话,再看到一个小小的福州海关可以这样违法乱纪、用卑劣手段骚扰老百姓、破坏两岸交流,这真是对习近平讲话的最大讽刺。等到哪天从台湾寄书到大陆,可以不用担心被随意查扣、收件人被骚扰威胁,习近平再来谈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迟。
20210719FB
因为这个案子,今天我正式宣告加入反柯文哲阵营。这个案子的经过是,(一)去年三月,我爷爷奶奶放在阳明山灵骨塔的骨灰被窃贼偷走,(二)事后,台北市政府殡葬处私下联络窃贼,违法办理申请领回手续,(三)王世坚议员和沈志霖帮忙开协调会,殡葬处才同意停止送达程序。
我不爽柯文哲的理由有三:1.标榜SOP的柯文哲领导的台北市政府,居然可以发生这种明目张胆违法乱纪的事。2.政风处花了三个月调查,请柯文哲拍板,最后只轻描淡写定调殡葬处「核有未尽周延之处」,完全不惩处相关人员的违法行径。3.李敖在2014年选举公开支持柯文哲,反对连胜文,影响不少泛蓝选民投票意向,柯文哲当时想上门拜访,我父亲说先不要(他并非喜欢柯文哲,只是太不喜欢连胜文,所以才有「寧投笨蛋不投坏蛋」之说),结果柯文哲选上后,再也不提拜访一事,七年后处理此案,不仅于法不顾、于理不合,甚至于情也不容。综上所述,我非常厌恶柯文哲,今天起,我正式加入反柯阵营。柯文哲选总统,如果国台办乐见你当选,我一定不让你们称心如意。
最后说一句,国台办也真是犯贱到了极点,才会捧这种立场翻来覆去的变色龙,你们这样下贱,对得起你们的好友连战父子吗?在国台办眼里,但凡一个深绿出生的人过去把中国骂得狗血淋头、退休后上电视吐出一句对中国大陆稍微友善一点的话,国台办就高潮不能自已,连他们拉出来的屎,也觉得是香的。我也劝告国民党的朋友,反对民进党可以,但真的不要沦落到跟国台办一样的水准。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812FB
敬告北京有关部门:你们查禁李敖著作,现在又封杀查扣我写的书。我已循正规管道投诉,也请媒体报导此事,仍未见改正。作为回报,我现在开始一个个揪出你们在绿营系统安插的卧底(不是失势后投靠敌营的那群),让你们嚐嚐心血被毁坏的感觉。特此告知。
李戡 2021年8月12日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0906-20210927FB
20210906FB
张钧甯只是在十一年前的硕士论文里写了「我国」两字,就被扣上台独帽子,反观邱毅十五年前(2006年3月6日)在立法院公开称「中国」为「位于对岸的敌人」,性质比张钧甯严重一百倍,至今却安然无事。共产党有关部门和小粉红,你们真犯贱呀!
出处:《立法院公报》第95卷第8期,院会纪录,页149。
20210920FB
《张亚中完全没资格当国民党主席》
有人说张亚中的两岸论述没变过,那得看跟谁比。如果是跟邱毅这种「当立委时反共反中、落选立委到对岸教EMBA后开始促统」的行为比,张亚中或许变化不大。但如果跟他自己比,张亚中的论述也是前后不一;他在政治上的行为,更是自相矛盾。张亚中过去四十年的经历,证明他完全没资格当国民党主席。
关于自己的过去,张亚中在1999年出版的《德国问题:国籍法与宪法的争议》序言里写道:「1981年离开了担任核能工程师的核能电厂,同年,我幸运地考上了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也侥倖地考上了外交部。……1982年外交部派我至维也纳工作并进修德文。1984年回到国内,一方面在欧洲司工作,另一方面继续在外交所上课,完成硕士学业。……1985年又很侥倖地考上了政治研究所博士班。……1988年10月9日到了德国汉堡……1991年完成了政治大学的博士学业,1992年取得了汉堡大学的博士。正式结束我十一年的研究所求学生涯。」回到台湾后,张亚中进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工作,参与起草《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这份文件发表于1994年7月,虽然发行人是黄昆辉,但按照张亚中自己的说法,他「负责初撰」,按照中国大陆官媒的说法,「是张亚中一个人执笔完成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里有一段写道:
如果追根究底,今天中国之所以不能统一,不是如中共所指称台湾部分居民想脱离中国,也不是「某些国际势力干涉」,而是大陆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准以及过去多次腥风血雨的大规模斗争,让人对它缺乏信心。既然在共产体制下长大的有为青年都拼命想出来,或出来不回去,或有家归不得;既然大陆人民成千上万的向外偷渡;既然台湾或海外急望统一的人士都不愿意到大陆定居;既然北平连香港最起码的民主都不能容忍;中共凭什么指责别人迟疑不肯统一?如果中国大陆实施自由民主的制度,经济条件符合现代化水准,那有中国人不愿见到自己国家统一呢?外国人又如何干涉得了?所以中国统一问题的真正癥结还是出在中共本身,不在别人。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民国政府一再强调:「只有中国问题,没有台湾问题」的根本原因。
张亚中今天对外宣称,他是不满李登辉推行「台独分裂」路线,才离开陆委会。张亚中哪一年离开,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1996年总统选举担任陈履安竞选总部政策部主任的事实来看,张亚中可能是在1995年前后离开陆委会。讽刺的是,1995年李登辉的两岸论述,和1994年撰写《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的张亚中根本大同小异,要比骂共产党,张亚中甚至骂得比他老板更兄。1998年张亚中出版《两岸主权论》一书,进一步写道:
中共对于中华民国为追求合理活动空间而盼加入联合国的行为,视为是「台独」或「独台」的同义词,其剧烈的反应,促使两岸良性互动无法建立。中华民国加入联合国的积极行为,使得中共在评估两岸关系时,已逐渐从「如何促使中国统一」到「如何防堵台湾走向独立」。这两个不同思考逻辑所带来的可能政策反应自是大不相同,前者是传统的和战两手并重策略,后者则明显地不惜文攻武吓的主战声浪较为高涨,从中共开始极尽全力杯葛李登辉总统赴广岛亚运参加开幕典礼、阻挠加入联合国、两岸对话中断,至一九九六年三月更不惜以飞弹射击表达对台独声浪的立场,应可见端倪。(《两岸主权论》,页89)
我们实在搞不懂当年的张亚中在两岸路线上,怎么会和李登辉存在意见不合。如果是反对李登辉搞「本土化」,早在1993年,张亚中就可加入新党,但他仍然留在陆委会帮李登辉写文宣骂共产党。如果是反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张亚中在1998年《两岸主权论》一书中用「一中两国」来詮释两岸定位,这难道就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两国论」?张亚中在2009年提出「一中三宪」构想,也是他1998年观点的延续,一路沿用至今,成为他竞选国民党主席的政治诉求,殊不知这套理论何其自相矛盾、不切实际。讽刺的是,这种主张和他在李登辉时代的观点,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只有北京的白痴们才相信有,还有一群深蓝以为其中蕴含多高深的哲理,以为张亚中多能讲、多有说服力。正是因为北京的白痴们过于白痴,才会以为「张亚中和李登辉理念不合离开陆委会」是一件多么值得吹捧的大事,却浑然不知张亚中在《说明书》里把中共骂得多难听。张亚中混淆概念,把自己形塑为「反对李登辉的先知先觉」,需要靠他来救国民党,还高喊要「肃清党内李登辉余毒」,请问余毒既存,说明早前有人种下「祸根」,张亚中算不算助长「祸根」的其中一员?
2000年政党轮替后,张亚中更加频繁涉足政治活动。奇怪的是,他的两岸立场与国民党连战路线大致吻合(都是李登辉旧路线的延续),却不去帮国民党、也不去帮其他统派政党,而是自立门户当老大,接连组织「民主行动联盟」、「倒扁运动联盟」,担任召集人,还将「民主行动联盟」改以「张亚中等150人联盟」为名参与任务型国大代表选举,影响力都非常有限。马英九上台后,「民主行动联盟」改组为「两岸统合学会」,张亚中担任理事长,继续做他的单干户,频繁来往两岸,不断宣扬自己与国民党的不同之处,仿佛就他最懂两岸问题。等到单干户当累了,才想起回归国民党,而且一回归就要当主席,叫大家听他的。矛盾的是,张亚中这二十年的经历,证明他根本无法影响极少数同温层之外的人。你当了十几年单干户,宣传「一中三宪」都没人听,那凭什么国民党要听你的?你在台大政治系教书这么久,你的政治言论,能对几个学生产生影响?如果连你这么能讲的人,一学期花了几十个小时给同一群学生讲课,讲破喉咙都撼动不了对方的政治观点,今天却要当主席,认为自己能说服老百姓接受国民党的政治观点,不是很怪吗?
张亚中火力全开,强力批评朱立伦和江启臣的过去,仿佛自己是拯救国民党和两岸僵局的不二人选。张亚中的论述有没有道理是一回事,但轮不轮得到他来指导大家、用高道德标准批判其他候选人,则是另外一回事。国民党历史上的领导人,至少都为党长期奋斗过,请问张亚中,你1980年代受国民党十年栽培,姑且不论你90年代中期离开李登辉团队到底是基于什么考量,2000年国民党沦为在野党之后,你明明可以回来帮助国民党,却非要自立门户当老大。2008年国民党赢回执政权,你还是自立门户当老大,上对岸媒体对国民党评头论足、下指导棋。一直到2014年惨败,对岸有关部门对台湾杂七杂八的统派组织没那么重视了,你才想到要回国民党,让自己在两岸更有能见度。回来当幕僚,显然成绩不佳,你居然还想选主席,说要救党救国救两岸。张亚中,你到底哪里比朱立伦高明?
深蓝的支持者们,你们今天的处境,完全是咎由自取。正是因为你们的含泪投票,才让马英九有恃无恐、不需顾虑你们的感受,也正是因为你们的横冲直撞,才让韩国瑜一步步垮台。你们活在同温层里,连自己儿孙的政治立场都影响不了,却相信一个和你们同样处境的候选人能救活你们、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不是很好笑吗?
参考文献:
张亚中,《两岸主权论》,台北:生智文化,1998。
张亚中,《德国问题:国际法与宪法的争议》,台北:扬智文化,1999。
<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https://www.mac.gov.tw/cp.aspx?n=FF210059589C57F1......
<张亚中:不只是书生>,https://page.om.qq.com/page/OTqfTwNbia97OAJZG3r9Q1cA0
20210922FB
张亚中辱华之二
张亚中在1994年出版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里写道:
中共执行外交封杀政策多年,却似乎浑然不觉其中隐含的矛盾:中共一面动用国际力量来围堵台湾,一面却又反对「台湾问题国际化」;一面认定台湾与外国通航是「涉及主权的政治问题」,一面却声称两岸直航是纯粹经济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一面打压台澎金马地区人民繁荣富庶所依赖的国际空间,一面又大唱民族感情的高调。如果中共不知反省自己的言行不一,只知用高压手段在国际上排挤中华民国,恐怕不仅不能切断中华民国的对外关系,反而会在台湾地区不断激起更多、更大厌恶中共政权的心理,阻碍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20210923FB
《张亚中,你抄错行了!》
张亚中1998年出版《两岸主权论》(台北:生智文化,1998)一书,不止一次抄袭杨永明1996年发表在《政治科学论丛》第七期的论文<民主主权:政治理论中主权概念之演变与主权理论新取向>。关于证明抄袭的方法论、抄袭者惯用的掩盖手法和心态,我在《蒋介石日记的滥用》(被中共查禁)里做了充分论证。现在我用这些方法,来还原张亚中怎么抄袭杨永明,而且还抄错行。
一、《两岸主权论》第9到10页,张亚中写道:
国际法百科全书亦将主权定义为「一个国家独立于其他国家之外,且于法律上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以及国家对其领土和人民的政府权力享有最高性,与排他性的管辖权」。【注释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stallment 10.,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这段引文,和杨永明<民主主权>页144的段落几乎一模一样:
国际法百科全书定义主权为「一个国家独立于其他国家之外,且于法律上不受其他国家的渗透影响,以及国家对其领土和人民的政府权力的至高性和排他性的管辖权」【注释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杨永明和张亚中都引用了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的内容,不过杨永明漏写了书名中的Public一字,我们翻开这本书第404页,可找到杨永明引文对应的原文:
State sovereignty now meant a State's general independence from and legal impermeability in relation to foreign powers, and the State's exclusive jurisdiction and supremacy of governmental powers over the State's territory and inhabitants.
这段话明明出现在百科全书第404页,而非第403-404页,为什么张亚中会写成「pp.397-418, at pp.403-404.」?
二、这个「两段式页数」的写法,正好出现在杨永明论文页143-144:
为方便区分起见,学者称描述国家内部的主权概念为「内部主权」(或「国内主权」),而在国际法上的应用则被称为「外部主权」(或「国家主权」)。【注释是「See 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Rudolf L. Bindscdhedler et al ed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我们翻开百科全书,果然分别在第403和404页看到「external sovereignty」(外部主权)和「internal sovereignty」(内部主权)的用法,说明杨永明的注释没问题。奇怪的是,杨永明这段引文,也出现在张亚中《两岸主权论》第10页:
有些学者区别主权的概念为「内部主权」与「外部主权」,前者指的是描述国家内部的主权;后者指的是国家主权在国际法的运用。【注释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由此可见,张亚中抄错行了!张亚中根本没看过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这本书,他这两个出处,都是直接抄袭杨永明。名词解释那段,张亚中为了掩饰抄袭痕跡,故意在杨永明翻译的引文里改动数字,例如他省略了「渗透」两字,殊不知这样一省略,严重扭曲原意。换句话说,如果张亚中亲自翻过百科全书,根本没道理漏掉这个字。张亚中改动完杨永明翻译的引文后,以为大功告成,在抄注释的时候,却不小心抄错行——他该抄的是页404,却抄成了杨永明的另一个注释页397-418和页403-404。另外,「内部主权」和「外部主权」那段,张亚中本来该抄页397-418和页403-404,却抄成页404。
三、除此之外,张亚中《两岸主权论》页8的引文「国家在其范围内有宣称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则必须同样承认其他国家在其范围内也有相同的自由。」【注释是「F. H. Hinsley, Sovereignt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6), p.158.」】这段话和杨永明<民主主权>页144「国家在其范围内有宣称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则必须同样承认其他国家在其范围内也具有相同的自由」只有一字之差,在张亚中自称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他的中文翻译和杨永明翻译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将「具有」换成「有」,显然构成抄袭。
四、同样道理,张亚中《两岸主权论》页20的段落「国际法学界也开始强调民主制度是一项逐渐成形的国际规范,「民主统治」被强调为国家与政府合法性的构成要件之一。」【注释是「Thomas Fran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这段话,张亚中抄自杨永明<民主主权>页147的段落「国际法学界也开始强调民主制度是一项逐渐成形的国际规范,民主统治(democratic governance)被强调为国家及政府合法性的构成要件之一。」【注释是「Thomas Franc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张亚中除了把「及」换成「与」,其他地方一字不漏照抄杨永明。
五、同样道理,张亚中《两岸主权论》页20-21的段落「更有学者指出政治参与权已经成为一项普遍性原则,应该受到国际法的保障。」【注释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这段话,张亚中抄自杨永明<民主主权>页147「福斯(Gregory Fox)更指出政治参与权(political participation)已经成为一项普遍性权利,而应该受到国际法的保障。」【注释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张亚中除了把「权利」改成「原则」,其他地方几乎照抄杨永明。
凡是引用的文献不是自己亲手翻阅、而是从别人文章看到的,一定要加上「转引」两字,否则就是抄袭。这五个案例中,张亚中在注释里除了交代文献来源,后面全都该加上「转引自杨永明,<民主主权:政治理论中主权概念之演变与主权理论新取向>,页XX」,但他都没有。张亚中读了两个博士,必定了解学术规范,却仍故意为之,有何资格动輒以「张老师」姿态教育别人?光是在《两岸主权论》的其中一章,张亚中就有五个注释抄自杨永明。有了这项纪录,我很好奇张亚中在《欧洲统合: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的互动》(台北:扬智文化,1998)书里引用的大量英文文献,以及在《德国问题:国际法与宪法的争议》(台北:扬智文化,1999)书里使用的大量艰涩冷僻的德文文献,其中有多少处可能有类似这样的行为?
20210924FB
张亚中承认李登辉的「两国论」里有他的观点、陈水扁2001年提出的「两岸统合」观点借鑑了他的理论…………欸,不对啊!张亚中这样是哪门子的「统派理论大师」?按照共产党的扣帽子术语,这叫「为中国分裂论提供理论支持」,张亚中是「独派理论大师」吧!
文章来源:李鹏,<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两岸关系研究中的局限—以张亚中的「两岸治理」、「两岸共同体」和「两岸三席」理论为例>,《台湾研究集刊》,2003年第2期,页39。
20210926FB
有些人搞错重点,以为电文里的用字遣词有什么玄机,其实这些八股字句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官媒怎么报导。新华社刚刚发出的新闻稿里,既不提习近平写的「台海形势复杂严峻」,也不提朱立伦呼应的「在民进党执政下采取『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两岸现状,造成两岸形势险峻,使两岸人民极度不安。」官媒刻意降温、避重就轻,才是值得研究重点。
习近平:「请国民党主席当选人阐释『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八字含义」。
朱立伦:「在民进党执政下采取『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两岸现状,造成两岸形势险峻,使两岸人民极度不安。」
新华社:「答得不错,但你的回答会让我们老百姓觉得我们共产党没用,整天喊两岸局势严峻但也无计可施,到头来还是得眼巴巴期盼国民党胜选,所以您的答案不予刊登。」
20210927FB
共产党才不会「求同尊异」,他们要的是「绝对服从」。我爸过世第二天,国台办发吊唁信,第三天继续查禁他的书,威胁我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不解禁。你让我相信共产党会「求同尊异」,我寧可相信我家的博美会飞。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1016FB
台湾高等法院的翁昭蓉法官实在太夸张!她当审判长主持合议庭,乱找重点乱判决,判决理由更是荒唐至极。请问翁昭蓉法官,别人都跟你说了他们在打炮,难道你非得在床边看,才叫尽到「查证义务」?
昨天我被判赔十万元案子的经过是:2018年9月彰化发生「五星共产庙」事件后,我在微博上分享一个「去年某省台办接待来访统派团体的名单」,上面写有姓名、代表政党与职称。刘宝杰的《关键时刻》制作人主动联络我,邀我上节目谈这个名单和「五星共产庙」事件背后的怪象——台湾为什么源源不绝冒出这么多「统派」?他们到对岸可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节目播出后,名单上一个姓陶的告我妨害名誉,理由是他和名单上的政党和职称没有关系。
这个名单背后的故事是,2017年12月南京要举办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公祭,江苏省台办为了业绩,擅自邀请一批「台湾统派参访团」参加。后来,习近平决定出席公祭,江苏省公安厅发现省台办乱找人后大为震怒,要求省台办立刻劝退参访团。参访团机票都买好了,准备到南京大吃大喝,岂肯退票?他们坚持要去,省台办急得哭了出来,专门派人来台湾,拜託张安乐出面劝退这些人。这个名单,就是江苏省台办给张安乐张瑋父子的「劝退名单」,我听到这个故事后,觉得实在太好笑,所以找张瑋要了这份名单。名单一共有三份,除了我公布的那份外,另外两份详细记载参访团的名单、受谁邀请、机票订票情况,还有「退票情况」。侦查庭传了张瑋当证人,把故事说了一遍,检察官认为我尽了查证责任,所以不起诉;一审民事法官也判我免赔;到了二审,张瑋又出来作证一次,受命法官问了很多细节,张瑋不但证实名单是江苏省台办提供的,还指出省台办派了两个人到台湾,在一位台商陪同下,在长荣桂冠酒店和他见面,谈劝退的事。
结果到了合议庭,审判长翁昭蓉坚称,我无法证明张安乐确实有劝退这个姓陶的。这个审判长的逻辑实在莫名其妙!我公布名单当下,早确知名单是江苏省台办提供的,当然充分尽到了查证义务。就算名单把姓陶的政党和职称搞错,那也是江苏省台办的事,不妨碍「名单是江苏省台办提供」的事实。请问翁昭蓉法官,你觉得会有人无聊到冒充自己是江苏省台办的人,编造这三份牵涉141人的名单、还哭丧著脸来台湾求爷爷告奶奶劝退这批人?请问翁昭蓉法官,受命法官花了几个月调查釐清的细节,凭什么到了你这个审判长的手里,就要屈从你那常人难以理解的逻辑,被你擅自认定「张安乐父子的资料不一定正确」,让一个好好的案子被你乱判?请问翁昭蓉法官,别人都跟你说了他们在打炮,难道你非得在床边看,才叫尽到「查证义务」?
顺带一提,这个案子一开始跟我一起被告的,还有东森电视。我记得很清楚,节目录影当下,刘宝杰觉得自己表演不够好,还要求重录一两次,要我和他一搭一唱谈这个名单。我那时候听不太懂台语,所以刘宝杰说「生鸡卵无、放鸡屎有」的时候,我还跟著附和。结果,这位自詡客观中立的主持人,在侦查阶段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我头上。这笔账,我留到以后跟刘宝杰算。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1103-20211125FB
20211103FB
《余英时传》的作者是爱蹭的骗子?
写一位大学者的传记,上等作为「以人传史」,就是以传主为中心,介绍他的学术成就对社会的影响;中等作为有特色的传记,因为大学者既然贵为大学者,除了自己留下的回忆录以外,相关人士(亲友、同事、学生)的回忆文章、口述历史、采访报导早已汗牛充栋,若无法发掘新史料、新观点,这本传记充其量就是大杂烩式的剪贴成品;下等作,就是这种东拼西凑、抄袭而来的作品。周言的《余英时传》,便是这种失败传记的范例。
这本《余英时传》,几乎是在既有的余英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东挑西拣、补上琐碎的资料而成,例如作者推测出了余英时在1950年代的可能使用的两个笔名「石英」(英时两字颠倒的谐音)和「愚公」(余公的谐音)(页120-121),也从《杨联陞日记》里挑出了提及余英时的字句(页436-447)。除此之外,作者几乎全盘依赖余英时自己写过的文章,偶尔做一些意义不大的补充。例如作者大费周章列举了余英时《民主制度之发展》和《近代文明新趋势》两书的参考书目,得出「可见余英时受到XX世纪的XX学者的启发」的类似结论(见页130-134),但具体哪本书启发了余英时书里的哪个观点,作者一个都举不出来。作者提到李敖、卢建荣等人对余英时的批评,想要凸显其传记的客观性,但他甚至连直面这些批评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只能不著边际地「酸」一下这些批评者。
作者的闪躲毛病,似乎其来有自。首先,周言根本不是作者的真名,作者本名叫周帅。周帅在2011年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1898-1927:王国维对苏俄的认识>一文,文中作者介绍为「周帅,男,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周帅的硕士论文<王国维与新文化运动>,完成于2014年3月31日,居然只写了36页!更奇怪的是,周帅居然在《余英时传》里写道:「二〇一五年以后,因为家庭的原因,我逐渐淡出了学术界,很长时间好像没有什么像样的文章发表,我也很觉惭愧。」(页464)试问一个论文只写36页的硕士毕业生,你何时进去过学术界了?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硕士生,居然要用假名来发表专书,周帅到底在闪躲什么?《余英时传》的作者简介,说周帅现为「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更是大有疑问。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周帅在另一本书上自称1989年出生,为何他2013年24岁的长相(图一),居然和2015年26岁的长相判若两人(图二)?
一个说话不老实的作者,自然无法指望他写的传记,有多大的原创性。除了在既有成果上东拼西凑以外,作者书里有多处抄袭痕跡,比如《余英时传》页114有如下段落:
据第三势力的代表何鲁成之子何守朴介绍,五〇年代美国人在香港反共的宣传和对中共问题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奠基了香港日后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中心。但是美国人花的是冤枉钱,一些得到部分津贴的杂誌,各自为营,美国人只能对他们隔靴搔痒,真正由美国大规模补贴的机构,不是荒腔走板,就是渐渐变成了私有化的商业集团,中规中矩,最像样的只有亚洲出版社和友联出版社。
这段话的注释是:「参见何守朴:<我的父亲何鲁成和他走过的中国2>,《档案管理》,二〇一〇年第三期。」翻阅该文,有如下段落:
美国人唯一的成就,就仅是在反共的宣传和对中共问题的研究上,奠基了香港日后成为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中心。不过,美国人花的是冤枉钱,一些得到部分津贴的杂誌,各自为营,美国人只能对他们「隔靴搔痒」。真正由美国大规模补贴的机构,不是荒腔走板,就是渐渐变成了私有化的商业集团,中规中矩,最像样的只有「亚洲出版社」和「友联出版社」。
再如,《余英时传》页113-114有段落如下:
而当时所谓的第三势力,出自美国对华三人委员会中美国国务院巡迴大使吉普赛止口,他和费正清都倾向于中共,韩战爆发后美国既不能亲共,又不愿意支持台湾,所以独闢蹊径,寻求一个既反共又反蒋的政治势力,吉普赛一九五〇年年初曾对记者说「美国希望中国出现第三势力」,这便是第三势力的由来。
这段话的注释是:「参见何守朴:<我的父亲何鲁成和他走过的中国1>,《档案管理》,二〇一〇年第二期。」原文有段落如下:
「第三势力」一词最早出自美国「对华关系三人委员会」之一的美国务院巡迴大使吉赛普之口。他与费正清都是「太平洋学会」的主要成员,倾向中共,但「韩战」爆发后,美国利益第一。此时既不能亲共,又不愿支持台湾,从国务卿艾奇逊以下,便想出了另辟途径,扶植一个既反共又反蒋的政治势力。吉赛普于1950年春在香港大酒店对记者表示「美国希望中国出现第三势力」。
文中提及的「吉塞普」英文名为Philip Jessup,作者奋笔抄袭,居然能把「吉塞普」抄成「吉普赛」,真是叹为观止!另外,书中页114-115的注释8和注释9、页116的注释11,周言都有相同的整段式抄袭情况。书中的常识性错误,除了把「吉塞普」抄成「吉普赛」之外,还有诸如页36将「畅观楼」写成「畅春楼」、页114将《东游散记》的作者曾虚白写成「曾白虚」、页228-230似乎误认余英时的学生田浩(Hoyt C. Tillman)为中国人等等。作者另外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余英时如何支持「中国流亡人士」,却未曾注意到,余英时何时为两蒋时期的受难人士在美国发过声?余英时一生反共为真,但他的立场到底是「一路紧跟两蒋政权」,还是「一生为中国自由民主而战」,明眼人一看便知。周言用后者的立场写《余英时传》,但从他的笔法来看,不仅说服力大有疑问,且有刻意与余英时装熟、消费余英时之嫌。这种态度,显然是写传记的大忌。
20211109FB
今天收到学校邮件,正式取得博士学位。我爸以前常勉励我「从知识里得到快乐」,这几年我慢慢体会出其中的涵义。我的未来规划,除了继续在学问上下功夫,我也会不择手段、不计代价让中国共产党懂得尊重李敖。将来有一天我去见我爸的时候,我会有说不完的精彩故事和他分享。
20211118FB
《李延贺,你到底是谁?》
今早出庭,案子是我吿刘仲敬在2018年6月八旗文化出版的一本书里侮辱诽谤李敖,也告了出版社总编辑。这位总编辑是我的朋友,他今天跟我说,李敖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接受公评。换句话说,他认为「李敖接受共产党统战」不叫诽谤,叫「可受公评」,「以名滚名,以利滚利」、「粗制滥造的文字」不算公然侮辱,算「可受公评」。我尊重总编辑的看法,所以我也用他的标准,来请教他一些「可受公评」的问题。
这位总编辑说他是满人,给自己冠了一个满姓「富察」,所以一般人都叫他「富察延贺」,或乾脆直接叫他「富察」。但这位「富察」,真实姓名叫「李延贺」,他是辽寧人,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出版社工作,2009年跟女朋友来台湾定居,直接在读书共和国集团旗下成立一家出版社、当上总编辑,这几年活跃于出版界和文化界。
八旗出的书,但凡涉及中国大陆的部分,几乎都与当今中共宣传口径严重抵触。比如习近平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八旗却力捧一个流亡美国的抄袭狂刘仲敬,出版他一系列作品,鼓吹中国各省应当独立(刘仲敬的书几乎都是复制张贴、抄袭改写他人作品而成,我已比对他的《远东的线索》一书,发现里面抄袭比率超过七成。我准备出版一本还原他抄袭手法的书,让大家看看中国史上第一文抄公的德行)。中共极力澄清没在海外「搞渗透」,八旗却出版《红色渗透》一书。中共全面封杀流亡民运份子的言论,八旗却一而再再而三出版这些人作品。姑且不论这些观点有没有道理、学理上站不站得住脚,八旗的总编辑十二年来不间断出版严重跨越中共意识形态红线的书,却能安然无事回中国大陆,每次又能全身而退回到台湾。这个现象,完全不合常理。
我曾当面问李延贺三次,为什么你能回大陆、难道没人找你麻烦吗?李延贺均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说「我只是个编辑」。我百分之百相信,他的回答不完整、肯定在闪躲什么事情。李延贺的意思是,他只是总编辑,作者和书中的言论和他无关,所以他可以回大陆,也没人找他麻烦。这种辩解,简直越描越黑。按照北京的标准,谁管你有没有「直接著书立说」,你李延贺作为中文世界最「反共」、最「反中」的出版社总编辑,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地出版一系列「反中反共」的书,而且越做越大,吸引绿营小文青追随、给「台独论述」煽风点火、为西方世界分裂中国主张「提供理论支持」,凡此种种,你的罪状只会更重,不会更轻。李延贺,为什么中国大陆没人动你?
更奇怪的是,对岸不但没动李延贺,似乎还在保护他。仅举一例,就可说明这个人有多神秘。对喜欢翻墙来台湾看东看西的「小粉红」或「台湾问题爱好者」来说,当他们看到一个满口东北口音的大陆人在绿营节目上夸夸其谈、发表与他们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内容,肯定要痛骂此人,截取部分片段在各大平台上转发评论,大肆挞伐。诡异的是,「富察延贺」和「李延贺」在对岸网路世界,是一个几乎没有被讨论的人物,连骂都不能骂。会发生这种事,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人被彻底封杀、查无此人(就像抄袭狂刘仲敬),二是这个人被保护起来(比如中央领导和连战不让被骂)。由于李延贺可以回大陆,很显然他的情况属于后者,至于为什么大陆有关部门不但不动他、还要保护他,这就是我现在要请教他的问题。我们反对北京有关部门乱抓人的行为,但我们好奇的是,正是在有关部门喜欢乱抓人风气的背后,在他们的认知标准里「应当被抓」的人却没有被抓,这是不是很奇怪?
应该不少人记得,2019年中天新闻「如日中天」当下,各种红媒指控蜂拥而至,旺中集团也大动作提告反击,其中就包括《红色渗透》一书的作者、出版社和引用媒体。《红色渗透》出版于2019年3月,出版社正是八旗文化。李延贺当面告诉我,他自己也被蔡衍明告(我不确定指的是蔡衍明还是旺中集团),最后和解(李延贺在给汪浩被蔡衍明告的脸书贴文留言,也说自己被同一人告)。我听了觉得太不可思议,因为从旺中集团的行为模式来看,他们完全没有任何撤告的理由。我打电话问了旺中熟悉两岸事务的高层王OO和王XX,前者说不知此人,后者说听过这件官司,但不知下文。我请他能否找集团法务打听一下,他答应了。过两天,王XX打电话给我,说法务部门告诉他,旺中(我还是不清楚指的是旺中集团还是蔡衍明)确实因为《红色渗透》告了何清涟,还告了该书出版社和编辑,但没有告八旗文化和李延贺这个人,因为书不是他们出的。我直接纠正王XX,说这本书明明就是八旗出的,怎么可能有别家出?王XX说不是不是,就是不是八旗出的,整个告诉状都没有李延贺这个人。我听了一头雾水,更加觉得事情不单纯。
李延贺说他自己和何清涟被旺中告,之后双方和解,而旺中承认有这起官司,也承认告了何清涟、出版社和总编辑,但强调没告李延贺,一场官司,居然能发生这种「被告各表」、「总编辑各表」的情况,实在是诡异至极!到底是李延贺在说谎,还是旺中的法务在说谎?还是旺中的法务没说谎,是王XX在说谎?王XX还跟我说,2020大选之后,旺中觉得既然选举都结束了,有些官司能收就收。但这种解释,显然不合逻辑,因为旺中在反击红媒指控方面,非但不喜欢撤告,还越告越多。仅就我认识的朋友里,就有周玉蔻、汪浩、蔡玉真被旺中告,有些官司还在进行中,为什么旺中要单独对李延贺撤告?更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市面上贩售的《红色渗透》还是维持初版,表示2019年出版时指控旺中是红媒的章节,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删、也没有做任何更正。换句话说,旺中的撤告条件,居然没要求出版社更正,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李延贺没想到旺中敢告他,被告了之后,透过他在中国大陆的友人,请蔡衍明撤告?请问蔡衍明,您或旺中到底有没有吿李延贺?如果有,为什么要撤告?有没有大陆官方要求您对他撤告?如果有,要求您撤告的理由是什么?您和李延贺的和解协议是什么?为什么和解之后,《红色渗透》一书不但继续在市面上贩售,而且完全没删去指控旺中是红媒的章节,您却可以接受?
请问李延贺,为什么你可以回大陆?你回去的时候,国安单位有没有找你喝茶?如果有,他们问你什么问题?你怎么跟他们解释你在台湾从事的工作和言论?如果你如实解释,为什么他们会放你走?他们放你走,到底是他们蠢到了极点、还是跟你有协议?如果有,这个协议是什么?如果有这个协议,请问是从2009年你来台湾之前就有,还是2009年你来台湾之后才有?如果国安单位完全不找你喝茶,请问你觉得合理吗?他们可以盯上来台湾读书的陆生问东问西,却浑然不知、毫不关心你在台湾的活动,你觉得合理吗?为什么陆生来台湾读书,回大陆被当地国安机关找去喝茶的案例屡见不鲜,但你作为全台湾具知名度的大陆人,却自称大陆没人找你谈话?为什么陆生在台湾参加太阳花,回大陆后就人间蒸发,你却来去无阻?为什么随便一个大陆人在海外发表「不当言论」,其本人或在国内的家人都会立刻被盯上被警告,但你却没有?李延贺,为什么蔡衍明要对你撤告?李延贺,你来台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李延贺,你到底是谁?
附图一:<反驳「红媒」指控,旺中集团告中外媒体「毁谤」>新闻报导截图(原文见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2245)
附图二、三:汪浩2021年2月10日脸书截图
附图四:<北检认「可受公评」!名嘴、作家质疑蔡衍明「无色觉醒」挨告不起诉>新闻报导截图(原文见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582045)
附图五:李延贺脸书截图
20211119FB
李延贺(富察延贺)认为「李敖接受共产党统战」不是诽谤是「可受公评」,按照他的标准,我想请教李延贺,你到底是不是中共党员?如果是,为什么你在台湾出版一大堆和党中央意识形态对著干的书,回对岸党却没找你麻烦?纪委全死了?
20211120FB
中共党员李延贺(富察延贺)认为他的作者出书指控李敖「接受共产党的统战,配合他们的『大外宣』」不是诽谤,是「可受公评」。我不会像李延贺这样乱下判断,而是仔细探究李延贺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20211122FB
有些朋友看不太懂我这几天写的东西,我简单介绍一下:2009年有个中共党员来台湾定居,直接当上一家新成立出版社的总编辑,十二年来出版一大堆和党中央意识形态对著干的书,却能在两岸来去自如。按照中共标准,这是无可饶恕的叛党行为,他却安然无事,这要怎么解释?
20211124FB
一般人理解的「出差」,是帮公司到外地洽谈业务。请问李延贺,八旗文化出版一堆和中共意识形态对著干的书,你「到中国大陆出差」到底是在「出差」什么?难不成有不怕死的出版社跟你谈版权引进?
吃完饭来逛诚品,又看到《红色渗透》。这本书指控中共透过旺中渗入台湾媒体,说蔡衍明「对北京政府官员的巴结及恭顺却是台湾有目共睹」,版次是2019年12月初版九刷。蔡衍明告了一堆骂旺中搞渗透的媒体人,竟然放过这家出版社、任由这本书被摆在显眼位置继续骂他,他到底在想什么?
20211125FB
面对冷处理和媒体不报导的办法,就是一个字——拖。人家想拖,让观众淡忘,我就拖更久,让观众非但不要淡忘,还培养出追剧的热情。关于李延贺的其他疑点,我以后再慢慢和大家分享。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抄袭狂人刘仲敬如何疯狂抄袭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他认定台湾人看不出他抄大陆人,更吃定大陆人看不到他的书(就算看了发现他抄袭也无从声张,因为刘仲敬在中国大陆被全网封杀),所以他才敢无所顾忌地欺骗台湾读者,以为这招天衣无缝。可惜的是,他招谁惹谁不好,偏偏惹到了台湾第一匪情专家。这位匪情专家不但要揭发他的抄袭老底,更要写信给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附上刘仲敬洋洋洒洒的抄袭纪录,看看美国政府要不要给这种抄袭狂人美国身份。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11208-20211231FB
20211208FB
今年七月,我跟林秉枢谈起「中共党员来台高调反共却能来去自如十二年」的诸多疑点,他很认同,主动说要「交代国安人员来查」。我现在的感想(1)国安会浑然不觉李延贺(富察延贺)这个人很奇怪,居然轮到「冒充」国安会的林秉枢吹牛要查,实在讽刺至极。(2)林秉枢谈论李延贺时,展现出的敏锐度、常识判断能力、对中共的背景知识,完胜一大票政治人物和名嘴。(3)国安会应该正式僱用林秉枢。
20211209FB
好久没直播了,今晚来谈林秉枢跟我说他「交代国安人员」查的案子———中共党员李延贺来台高调反共十二年,为什么可以来去自如?我昨天下午发表感想后,不少媒体全文照登,惟独《中时新闻网》刻意在报导中省略「李延贺(富察延贺)」全名。旺中到底在怕什么?难不成旺中对李延贺撤告,真的有什么难言之隐?今晚九点半见!
20211229FB
《外交部该回答的问题,你国台办马晓光回答个屁?》
今天国台办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请问大陆对王力宏会有何处罚?他会被列入劣跡艺人名单吗?」马晓光答以「我们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政策没有改变」等一串空话。马晓光以讲废话见长,已是公认的事实,但他今天这段回答,恰恰说明他党性不坚、与中共中央意识形态唱反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按照中共规定,一个台湾人如果有外国国籍,就不能申请台胞证,只能以该外国国籍身分申请签证进入中国大陆。理由很简单,按照中国大陆标准,台湾人既然属于「中国公民」,依据国籍法规定,中国大陆一样不承认其双重国籍。也就是说,只要这个台湾人有外国国籍,中国大陆就不承认其为「中国公民」、不允许其持有「台胞证」这个「中国公民」才能持有的证件,而只承认其外国国籍。
尽管如此,中国大陆公安部门很难查出一个申请台胞证的台湾人是否具有外国国籍,除非这个人糊涂到曾经分别以台胞证和外国护照进出中国大陆,他(她)两个证件上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重合,被海关发现,其台胞证才被注销,但这种案例非常罕见。不过,按照现在中国大陆忽而严格执法、忽而目无法纪的干法,过两天它要严格排查台胞证持有者是否有外国国籍,也是意料中的事。届时,不少有外国国籍却申请台胞证在对岸做生意的「台商」,将会碰上不少麻烦。
总之,按照中共标准,王力宏只是个美国人。所以,王力宏的问题,根本就不属于马晓光口中「两岸交流」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中美关系」的领域。换句话说,马晓光面对记者提问王力宏,他的正确回答方式是,「王力宏是美国人,这个问题你应该去问外交部」。马晓光的回答,不仅凸显其无知,更证明他党性不坚、和中共中央唱反调。
20211231FB
本人2021年大事记:
-
通过博士论文口试、拿到学位
-
出版世界名著《蒋介石日记的滥用》
-
世界名著被对岸查禁
-
李敖的书继续被国台办查禁
-
第一次进高等法院刑事庭(吿赢「当立委时反共反中、落选后开始促统」的邱毅)
-
完成一次情真意切的BBC专访
-
钢琴和巴西柔术略有长进
-
第一次去大学演讲(东海大学)
-
搭汕一位政大的大美女
-
结识好几位聊得来又重情义的朋友
2022年继续努力!祝大家新年快乐!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107-20220112FB
20220107FB
《从七成到零,就是支持统一的下场》
我爸书房里,光是他自己出的书,就超过一百种,总数量超过两千本,因为太佔空间,所以放不进书柜,而是被他一落落堆在地上。前几天地震,有几落书被震垮了,我捡起第一本后,决定好好整理一次。
照片最上面那排,是1999年出齐的《李敖大全集》40册,囊括1999年之前李敖的所有重要作品。中间那排,是对岸2000年删节后出版的《大全集》。简体版每面字数,大概是繁体版的六分之五,假设整套书一字不删,简体版40册叠起来,再扣掉繁体版精装本厚底封面、封底的厚度,应该要和繁体版31册一样长(照片里狗尾巴的位置),所以中间那排最右边那本书和狗尾巴的差距,就是被删的量,大概佔了三成。2009年,《大全集》在对岸又再版一次,之后国台办开始疯狂刁难,《大全集》被全面查禁。我爸常说他著作等身,出过的书堆起来比他还高,但他走了以后,在我的三催四请之下,国台办只准他的三本书出版,叠起来比他的老二还矮(我没买,拿三本厚度差不多的书代替,见照片最下排)。
审查台湾作家的图书,完全是国台办的职责。2000年,它们准许《大全集》出版,保留七成内容。过了二十年,这个数字不但没往上升,甚至直接降到零。这几年我耗尽耐性和国台办沟通,得到的却是它们的无视和威胁。我听遍各式各样帮国台办开脱的理由,中国大陆有人跟我说,书只是在审查中,可以说是「暂缓出版」,不能叫「查禁」。深蓝支持者说,共产党这样做,是因为中美关系紧张,得先求国内维稳,你得「共体时艰」、「顾大局」、「统一以后一切都会变好,就可以正常出版了」。对岸有人要这样睁眼说瞎话,我没话说,但台湾的深蓝和外省人要这样自欺欺人,我非好好教育他们不可。
这些人普遍抱有一种非常可笑的认知,说你被对岸整,肯定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不是支持「港独」就是支持「台独」,只要你不招惹对岸,人家就不会整你。如果这个逻辑说得通,为什么李敖1999年选总统宣扬一国两制、2004年到2007年在立法院挡军购、反台独、喊统一(那时候国民党79席立委全在袖手旁观)、卸任后继续孤军作战十年、直到人生最后时刻还在挂念中国统一,却被共产党整成这样?
原因在于,在中共涉台部门眼里,管你本省外省、独派统派,从你在台湾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是潜在的捣乱份子,对你就是严防死守。所有的承诺,都可以随时跳票,然后掰出一堆理由叫你「顾大局」,要求你绝对忠诚、无条件服从。你不听,共产党就整你,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会有任何解释。
我奉劝这些天真的深蓝、外省人,你们对「中国统一」的付出,显然没有李敖多,所以你们只需牢牢记住「七成」和「零」这两个数字,因为这就是你们支持统一的下场。你们对民进党的仇恨太大,让你们对共产党有更多包容,殊不知民进党只是对你们不友善,共产党却会对你们抄家灭族,你们想要哪一个?
最后,少给我扯什么「心胸开阔」、「顾大局」,我告诉你们,「李敖就是大局」,所以不顾大局的是国台办,不是我。你国台办不顾大局,就等著承担后果。
余杰和刘仲敬有三大共同点(1)出卖自己国家,在海外行骗多年。(2)酷爱抄袭,长年剽窃他人作品。(3)长相奇丑无比,像被轮胎压过。我确信(3)没发生在我身上,保证将来(1)和(2)也不会发生。
20220109FB
我说余杰背叛自己国家,余杰说他是美国人、热爱美国,而非中国。好笑的是,余杰的英文程度,烂到无法和美国人沟通。他在美国参加活动,居然要讲中文,还要别人帮他翻译。就这么一个假美国人,明知我说他背叛的是中国(他当然没本事背叛美国),竟然好意思以2018年才入籍的美国人身份出来说嘴,真是天下奇观。我说余杰丑,他不敢回应,这方面算他有自知之明。我说余杰是抄袭惯犯,他没否认,倒是转贴一篇《知乎》上骂我的文章。余杰这一转贴,还真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在此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这篇文章的存在。
文章作者叫「秋石1957」,真名不详,说我2014年出版的《国民党员毛泽东》书里引用的四件国民党史料,「抄袭和借用」杨天石发表过的文章。第一件,说我注释里用「林祖涵」代替「林伯渠」,指控我「掩人耳目,遮掩自己抄袭的事实」;第二件,说我注释里写日期时出现「?」,指控我「画蛇添足加了一个问号」、「没有读过原件」。第三件和第四件,说因为杨天石都先发表过,故指控我抄杨天石。
这个作者想证明我「没亲自看过」这四件国民党史料,而是「直接抄自杨天石」,殊不知他不但没证明我抄袭,倒是证明了自己的无知和愚蠢。按照注释规范,引用档案史料时,自当依据馆藏目录的写法。「林祖涵」和「?」都是党史馆目录的写法,上该网站一查便知,这个作者不知如何查证,更不懂注释规范,单凭我和杨天石的注释写法不一样,就说我抄他的。第三件和第四件,他仅凭杨天石先引用过,就说我抄杨天石的。这个作者浑然不知,证明一个人有没有抄袭,是根据内容、论点、文章架构判断,而非引用文献的时间先后顺序。
我在2021年出版《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正是以杨天石为例,教大家如何证明抄袭。比如,甲亲自看过一份史料,在引用的时候抄错几个字,之后乙也「自称看过」这份史料,但抄错的地方居然和甲一模一样,就可证明乙根本没看过这份史料,而是直接抄自甲。这才是证明抄袭的方法,而非单凭引用史料先后顺序。否则每份史料,都只能给一个学者引用,因为之后引用的,都可以被指控是抄第一位学者的,天下岂有这种谬论?
以这个作者的智商,他根本无法理解,我写这本书的时候,看了几百件国民党党史馆的文件,毫无必要参照杨天石的单薄文章。我不确定这篇文章,是不是杨天石自己写的。即使不是,这个作者肯定是杨天石的大粉丝,才会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却干出如此愚蠢的事。这个作者不敢以真名示人,所以尽管闹了大笑话,也没人知道他是谁。真正可笑的,是转贴这篇文章的余杰,因为也就只有他这种文化水平的抄袭累犯,才会毫无鉴别能力地相信这种劣质文章。
最后,针对余杰谩骂我和李敖的部分,我会先在台湾提告,过阵子再去美国提告。希望到时候,余杰在法庭上能自己开口说英文,千万别丢了假美国人的脸。
20220112FB
《庞建国所谓的「不公不义」从何而来?》
从1994年代表新党选上台北市议员起,不管变无党籍、还是转入亲民党和国民党,庞建国的两岸立场可谓始终如一。在蓝营里,像庞建国这样的清流实不多见(不像他的前同事邱毅当立委时反共反中、落选后开始促统)。庞建国生前「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的吶喊,是不少蓝营支持者的心声,就像赖士葆说「道出许多人心中的痛」。庞建国的离世,当然是个悲剧,蓝营支持者除了感慨,更该反思今天的局面从何而来、自己又该如何调适,避免类似悲剧再度发生。
我对庞建国最深的印象,是2004年立法委员选举。当时立委采复数选区选225席,台北市分为第一选区(北区)和第二选区(南区),各选出十席立委。国民党和亲民党在南区共提了七位候选人,庞建国是其中一位。在10月初参选登记截止日前,李敖突然宣布参选,让这七位当中民调靠后者倍感压力。陈学圣说「我想泛蓝选民要考量,是不是要用李敖来换回周守训跟庞建国。」庞建国表示「如果李敖大哥的魅力要真正发挥,其实他的舞台应该不是在立法院,他的舞台应该是在媒体。」庞建国还公开呼吁七席联合配票、一起当选,不过民调前段班的赖士葆和李庆安毫无兴趣。12月11日开票,李敖吊车尾当选,而这七席中落选的两席,正好就是陈学圣和庞建国。
我提起这段往事,并不是要批评庞建国,而是帮助蓝营支持者了解,庞建国所谓「不公不义的台湾」的局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庞建国作为亲民党提名的立委候选人,当然有权利提出配票,希望李敖落选,让国亲七席全上。然而,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李敖一人的战斗力,可抵上一百个国民党立委,若庞建国真要追求「公义的台湾」,为什么是主张李敖落选,而不是七席中其中一人落选?为什么不是他自己努力一点,冲到七人民调中的前段班,和李敖一起当选?庞建国是个好人,我相信他确实想追求「公义的台湾」,但当这项目标危及到他的仕途时,后者显然比前者更重要。
明知为了大局应该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却坚持「功成必须在我」,这就是典型的国民党心态。许多蓝营支持者也不遑多让,长期盲目跟风、判断能力奇差无比,寧可投票给毫无战斗力、只会在同温层取暖的候选人,也不肯投给李敖。等到国民党被民进党打趴在地上,这些人才想起李敖的好。这些人似乎忘了,十几年前李敖在立法院孤军作战时,他们不但袖手旁观,还把马英九当成救世主。因此,深蓝支持者千万要搞清楚,今天的局面是你们咎由自取,怨不了别人。你们如果对民进党执政造成的「不公不义」忍无可忍,那你们最好想象一下,按照共产党现在的干法,如果统一了,这种「不公不义」的局面会放大一百倍,而且你们抱怨的权利,还会被硬生生地剥夺。所以,我诚恳建议蓝营支持者认清现实、调适心态,接受你们种下的苦果,别让庞建国的悲剧再度上演。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215-20220222FB
20220215FB
我不喜欢多管闲事,但当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一定设身处地为朋友著想,在能力范围尽一份心力。这和政治立场无关,而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张铭右2020年代表民进党参选新北市第十一选区(新店、深坑、石碇、坪林、乌来)立委,高票落选后留在地方耕耘,准备再战议员。现在,他却面临「被搓掉」的危机。简言之,民进党目前在那区只有一席议员,这次准备提两席,但有三人要争取(张铭右、一位现任、一位女新人)。正常情况下的党内初选是三抢二,但民进党新北市党部却想用「妇女保障名额」保送女新人,留张铭右和现任议员二抢一,对张铭右极为不利。
女新人叫做黄琳,据新闻报导,黄琳说「自淡江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毕业后,2014年担任新党台北市议员陈彦伯的办公室主任。当时曾向陈彦伯表达她支持台湾本土的立场,陈彦伯表达尊重个人政治信念,只要经营好地方;直到2016年5月20日,她被蔡英文总统就职演说感动,决定加入民进党。」又说「加入民进党后,于2018年底担任民进党大安文山区议员王閔生的特别助理,再到立委罗致政团队服务」。
政治人物转变立场不稀奇,问题在于转变的理由说不说的通。比如邱毅,当立委十年反共反中,2012年落选立委、到对岸教EMBA之后开始变统派,对于这种转变,邱毅一直不敢回应。黄琳比邱毅有勇气,但她解释的不够清楚。第一,黄琳说她在2014年向陈彦伯表达「支持台湾本土」的立场,奇怪的是,以当时政治氛围而言,台湾本土意识早已高涨,黄琳干嘛不名正言顺走人?非要留在支持统一的新党,为的到底是什么?第二,陈彦伯2014年在大安文山区吊车尾当选,连任出现严重警讯,为什么非要挑一位「支持台湾本土」的新党党工当办公室主任,帮他经营深蓝选区?第三,黄琳说「2016年就加入民进党」,但另一篇报导指出,「黄琳自毕业后,就到新党的党中央工作,在前议员陈彦伯连任台北市大安文山议员失利后,黄琳转往同一选区民进党苏系议员王閔生服务处工作。」陈彦伯连任失败发生在2018年11月,假设新闻报导无误,难不成有两年时间,黄琳同时有民进党和新党党籍?如果是这样的话,黄琳碰到深蓝选民大骂民进党的时候,是要用新党的立场附和他们,还是用民进党党员的立场帮党辩护?如果是前者,这样算不算对不起民进党?如果是后者,这样是不是对自己老板不负责?这些疑点,黄琳完全应该说清楚讲明白。
黄琳不是不能「觉醒」,但当她「觉醒」的速度,实在慢了其他人太多,且她对她「觉醒」的解释,更是有违台湾政治常识的时候,民进党新北市党部决定党内初选办法,是不是该更慎重一点?如果连政治立场剧烈转变的黄琳,都可以得到新北市党部的肯定,立场始终如一的张铭右,却得不到一场公平的初选,两者对比,岂不讽刺?
20220222FB
上礼拜六(2月19日)下午,我身兼主办人和演奏者的「李戡博士毕业钢琴独奏会」圆满落幕,演出曲目有孟德尔颂《无言歌》三首、巴哈《意大利协奏曲》、德布西作品三首、萧邦《圆舞曲》两首。当天我「庆功」到很晚,隔天休息,昨天整理照片,今天终于可以写篇文章,介绍这场特别的活动,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2016年10月,我到剑桥读博士。2017年2月,我爸得了脑瘤,治疗期间,因为免疫力下降,得了肺炎,抢救后大难不死,8月出院,回家休养。在家期间,我几乎每天弹钢琴,他就坐在轮椅上听,那是我们父子最后相处时光里,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两个月后,他回到医院,2018年3月18日离世。当天傍晚,我弹钢琴怀念他。之后,我回了剑桥,11月又去海德堡交换一年,但这一年半,我没什么心情碰钢琴。2019年10月我回到剑桥,搬进邱吉尔学院的宿舍,宿舍旁边有间教堂,里面有台音色极好的Yamaha三角钢琴,我偶尔去弹。2020年3月,英国封城,我的毕业日程全部延后,除了每周去一两次超市,我只能待在宿舍,哪里也去不了,所以我每天去教堂弹三四个小时,达到学钢琴二十多年以来最好的水准。9月回台湾后,我继续保持这样的弹琴习惯。
在英国,博士毕业通常是办场party,请朋友吃吃喝喝。我觉得,既然我的求学生涯一路有钢琴相伴,在博士阶段又达到「水准高峰」,索性就办场音乐会,当庆祝活动。我去年3月1日在台北通过论文答辩后,就著手策划,本来订在9月18日,因疫情延期,又因1218公投二度延期。我在邀请朋友、练琴、綵排、排座位上花了大量心力,最终托大家的福,音乐会圆满落幕。
谢谢我妈二十多年来对我的栽培,包括让我学钢琴。
谢谢我的钢琴老师潘秀慧,在音乐会前帮我修正大量细节。
谢谢我师大附中的音乐老师罗君华,让我到了高中阶段,继续保持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谢谢尽责的主持人林亮君,参加两次綵排,确保音乐会流程顺畅。
谢谢高嘉瑜,在音乐会结束后,上台简短发言,但没有高歌一曲。
谢谢我最感念的宋楚瑜主席,在音乐会结束后,发表了一段动人的感想。
谢谢当天送花篮(包括捧花)到现场的朋友(依姓氏笔画排序):王金平、朱凯翔&吴宇舒、李正皓&何龢、林楚茵、郭安妮、陈以信、张铭右(立法院长游锡堃办公室代表)、庄惠琪、许翔閎、黄光芹、杨宗儒(亙理法律事务所)、蒋万安、简舒培。
谢谢当天到场的一百位朋友。
谢谢我爸,在我小时候,放三大男高音的音乐给我听,让我对音乐产生兴趣。等我将来去见他的时候,我再为他单独办一场钢琴独奏会。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312-20220318FB
20220312FB
李戡脸书PO文揭「武统韩粉」被求偿60万 获判免赔关键曝光
记者黄宥寧/台北报导
已故作家李敖之子李戡2019年在脸书PO指出,旅美人士陶增珊是「武统韩粉」最佳代表,更截图陶男脸书曾公开转贴「解放军登台五大保证」,甚至配戴「解放军海军帽」(海军87式军帽)照、参加蓝营造势活动照片等,陶男因此提告求偿60万。台北地院日前宣判,认李戡已善尽查证义务,并无捏造事实,因此判免赔。
李戡2019年在脸书PO文,写下「武统韩粉」陶增珊(我非常好奇此人的背景)转贴的「解放军登台五大保证」:
一、武统之前六个月,公告周知,所有陆配,陆生,交流,观光及统派人士,保证护返祖国以避战祸!二、保证不似当年日寇登台烧杀,掳掠。姦淫之情事!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还政台湾统派。三、台湾退休军公教警消还其公道,恢复原有退休俸制度。四、所有独派份子以叛国罪起诉,依照罪行轻重处理,重者死刑或劳改,轻者驱逐出境,基于日人还日原则,遣送日本!五、所有统派蒙受之损失,全额加倍赔偿。
不仅如此,李戡更贴出陶增珊在2018年4月头戴放军「海军87式军帽」行军礼、2019年5月戴统款式军帽照片,陶男2019年6月参加当时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韩国瑜造势活动照。李戡发文表示,韩粉当中,有一种「武统韩粉」为了反对而反对,公开支持武统,这种心态,真令人不寒而慄。最具代表性的「武统韩粉」叫陶增珊(他参加了6月1日韩国瑜台北造势活动),他公开转贴「解放军登台五大保证」,甚至配戴「解放军海军帽」(海军87式军帽)。请问这种行为,台湾社会能接受吗?
李戡2019年11月22日又在脸书附上陶增珊照片写下:郭冠英是我父亲的朋友,我认识他十一年,我确信他说的「代表共产党监督台湾省选举」是疯言疯语,因为共产党既没必要「监督」选举,更不会派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代表」执行任务。相比郭冠英的信口开河,「武统韩粉」陶增珊散播的「解放军登台五大保证」更值得警惕,因为其中第三条武统后「台湾退休军公教警消还其公道,恢复原有退休俸制度」确实能动摇军公教的思想。这种危害,远远超过郭冠英那张爱吹牛的嘴巴。
陶男提告解释,只是转载LINE收到的讯息,头戴解放军帽也不代表他支持解放军,并且航太国防展也经常有人会cosplay(角色扮演)二战德军、日军,认为李戡根本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他是支持武力统一台湾,因此求偿60万元。
李戡提出答辩称,他只是根据陶增珊脸书公开参加韩国瑜造势活动照,合理评论他是「武统韩粉」,而韩粉也是客观事实,况且陶写下的「解放军登台五大保证」对台湾社会造成危害,他也只是针对公共议题做合理意见表达,故请求判决免赔。
法官认,陶增珊脸书的公开照片及转发讯息,确实会让人误会他政治立场,而他举例航太国防展cosplay二战德军、日军照片,确实有注明角色扮演,因此不会让人误会,而李戡说他是「武统韩粉」,也已尽合理查证义务,并且这评论也攸关两岸关系公共议题,故属可受公评的善意评论,并不构成不法侵害,故判李戡免陪。
李戡与陶增珊也非首次法院对决,陶男在2019年7月14日在YouTube上传影片,发表「我告刘宝杰,关键节目主持人,还有李戡,李敖儿子,公然加重侮辱毁谤罪,骂我们统派。你们算什么东西啊」,李戡当时认为,陶说的「算什么东西」,有不贤、无才能、品行不良的意思,足以贬损他的名誉,也对陶提告求偿60万元。台北地院审理后,判李戡败诉,陶免赔,可上诉。
20220318FB
四年前的今天,我爸离开了。2017年初,他接受放射线治疗脑瘤,几个月后因免疫力下降得了肺炎,住进医院。当时我在国外读书,他交代我不准回来,敢回来就翻脸。五月,他病情突然恶化,我当时刚到洛杉磯不到一天,本来要买隔天中午机票回台北,但订票那一刻突然心神不寧,决定买当天深夜的机票,5月14日清晨降落。我一到医院,就看到我爸在昏睡,花了好大力气把他叫醒,他才知道我回来了。不到一小时,他就病危,我立刻签了急救同意书,在他昏迷之前,我握著他的手,叫他要熬过去,他跟我唸了一遍,然后被推进加护病房。
在荣总的救治下,十一天后他奇跡似地复原。种种巧合,更让我终生难忘——要是我那天买的是十二小时后的机票,我可能在降落后就收到噩耗。他转入普通病房后,八九月回家休养,十月回到医院,2018年3月18日离世。我出生的那年,我爸已经五十八岁。他七十大寿的时候,我才十二岁,我当时算了一下,假设他活到一百岁,我们也只剩下三十年的时间可以相处,我偷偷掉泪,便不敢再想下去。我上了国高中以后,和他的感情变得更好,开始认真读他写的书、了解他的言论思想,理解他在立法院里的活动。那时候他在立法院里挡军购、反台独、支持统一,国民党在一旁袖手旁观、泛蓝选民不支持,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活了八十三岁,虽然比一百岁少了十七年,但想到他一生精采,我就为他感到开心。我更感谢老天爷让他多活了十个月,不仅让我不用承担突然失去父亲的痛苦,更让我能陪伴他渡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留下无数难忘的回忆。他跟我说,他的遗憾是没能见到中国统一,要我帮他完成,我答应了。这个承诺,我一直在实践。几年下来,我得出结论:一个真正的统派,必须用良知和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现阶段绝对不是推动统一的时机,并且要身体力行,大力揭穿中国共产党会信守承诺的谎言。
有些人,在中国大陆赚钱的时候一套说辞,赚不到钱、或嫌赚少的时候,就换一套说辞,变成「反共义士」,导致这些人出来讲话,说服力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共产党未必对不起这些人,但我可以举出一百条理由,证明共产党百分之百对不起李敖。他毕生信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支持统一立场从未动摇,明明有大把机会在大陆捞钱,却坚持不干,非要在台湾写书上节目,宣扬和主流民意渐行渐远的观点。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他也叫我不准动脑筋捞钱,以免给人讲闲话。我今天之所以可以大声为他争取权益,却没有把柄在别人手中,都要归功于他的言传身教。
我上一次感觉「四年」岁月如梭,是参加大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今天觉得,相比起来,我爸离开这四年过得更快。他生前的另一个遗憾,就是著作在中国大陆被国台办全面查禁。我现在就要给制造这种遗憾的人制造更多遗憾。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401-20220430FB
20220401FB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经过长久思考和徵询各方意见,我决定以无党籍身份,投入2022年台北市大安文山区市议员选举。
我选大安文山,不是为了在深蓝同温层里取暖,而是因为我在这里出生长大,对这里有无比深厚的感情。我看著这里的蓝营支持者摇旗吶喊了二十多年,可惜他们一直信错人,以至于现在充满不甘和怨恨。我非常理解他们,我想帮他们缓和跟下一代在政治观点上的重大分歧,让他们重新快乐起来。
我选市议员,目前有两大政见:
(一)肃清柯文哲祸害市政余毒:柯文哲乱搞市政、公私不分,绿营选民已经被他骗过一次,蓝营选民千万别再上他当,让最白痴的国台办被骗就好。
(二)抓光台北的「中共代理人」:现在大家关注的「中共代理人」,几乎全是假的,绝大部分人(特别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两岸专家)完全没有能力、也不知该如何识别真假。比如一个中共党员来台定居十几年,高调出版和党中央意识形态严重牴触的言论,却能持续在两岸间通行无阻,居然没人看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甚至还有不少人说出「他太小咖,所以中共不会动他」、「言论没传播到对岸就没事」这种白痴至极的言论。由此可知,台湾对中共的了解何其贫乏。
如果四年后、八年后,大家觉得我的成绩不错,我就去选立委,去肃清更多余毒、去抓更多中共代理人。
以上是我的参选宣言,恳请大家支持。
李戡
2022年4月1日
20220408FB
《参加「台湾言论自由之路」展览开幕有感》
我爸走的那天,我完全没想到,当天表达慰问的,会有蔡英文和赖清德。我更没想到,几年后愿意在历史中提他一笔的,会是民进党政府。
昨天是「自由的灵魂vs.独裁者:台湾言论自由之路」展览开幕式,地点在中正纪念堂。主办方上个月联络我,说会展出李敖相关内容、邀我出席开幕式,我回赠几本党外杂誌作展品。昨天我以为我只是一般观众,所以当主持人介绍第一排贵宾的时候,我还看的津津有味,因为有几位是我爸以前的朋友,但我从来没见过他们。等主持人开始介绍第二排某某某基金会的谁谁谁、当事人家属的时候,我才惊觉大事不妙。后来果然唸到我,我只好硬著头皮起身致意。我先对后排左右两侧观众致意,又对转过头来看我的陈菊、李永得、赖品妤点头,最后是叶菊兰和郑竹梅。看展的时候,我主动跟陈中统(我爸说「他的精子可以飞越监狱的高墙」)打招呼,看到彭明敏案的时候,陈钦生(因1971年台南美国新闻处爆炸案被判十二年,李敖也被卷入)刚好站在旁边,他问我,你爸有没有参与这件事,我说当然没有,他说他也没有,被关的莫名其妙。他的青春岁月和人生,就因为这件冤案被毁了。托尔斯泰说「所有幸福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像陈钦生这样的案例,在白色恐怖时期多不胜数,但现在人们谈到白色恐怖,除了郑南榕案,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他案例?
我想起这几年来,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怎么定位李敖。大多数人习惯把他的历史一分为二,前半段争取言论自由,后半段反台独、支持统一,所以民进党支持者喜欢谈前者,国民党支持者喜欢聊后者。我向来接受不同人对我爸的各种意见,但对于恶意诽谤者,我绝对反击到底,至于中国共产党全面查禁李敖著作、把他从历史上除名,我更是忍无可忍。我有位朋友叫刘源,他小时候目睹他爸被狠整,等他长大了,党中央给他爸恢复名誉,但在历史定位和研究上,一直有不少限制。等他过了三十多年进入政治核心,刘少奇的历史定位,才得到大幅提升。我从刘源身上学到的是,你爸的历史定位不是该怎样就怎样,是你当儿子的自己混出头之后去争取。
中国大陆全面封杀李敖,在台湾,一谈李敖又会落入二择一的局面。你问我觉得哪个更重要,我当然觉得言论自由重要。因为没了言论自由,谈统独问题根本毫无意义。我这一两年碰到不少国民党支持者,说你爸以前怎样批评陈水扁,所以你应该像他一样骂蔡英文。我听了只是笑笑,不想跟他们争辩,因为这种争辩除了伤感情,根本毫无意义。我很想跟他们讲,以前我爸在立法院的时候,你们还嫌他太激进,你们寧可票投毫无战斗力的人,也不肯支持他,现在发现国民党帮不了你们,你们才想起他的好?正如同有朋友之前提议让一家「蓝媒」做纪念李敖专题,我直接回绝,说之前它们得势的时候怎么不做?现在碰到麻烦了,知道要高呼言论自由了,才想到要做?现阶段,我根本不可能照搬我爸的政治主张,来支持迫害他言论自由的政权。你共产党逼我谈李敖和言论自由?那我就敲锣打鼓谈个没完没了。
看完展览后,我内心百感交集。我爸把民进党骂得狗血淋头,但他走了以后,愿意发表慰问的,却是蔡英文和赖清德;愿意承认他历史功绩的,却是民进党。反观共产党,直接把他从历史上除名,当作这人从不存在。我从来没期待民进党会特别纪念李敖、或把他放到近代史上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们不需要这样做。但对于愿意在历史中提上他一笔的人,我一定感念在心。今天中国共产党把李敖从历史上除名,有朝一日,我绝对把他的名字牢牢刻回去。
图13456789是展览内容,图2是现场的大合照(转自脸书粉专「陈菊(花妈)」)。
20220409FB
《台湾人民自救宣言》的英文翻译是连战。几年前我发微博介绍此事,直接被删文。我说李登辉主张「两国论」的时候,他的副手叫连战,也被删文。共产党给「假统派」无上尊荣,对「真统派」却百般打压,真够贱的。
20220412FB
我4月1号说要参选大安文山区市议员,是在作弄大家。但看著这么多人支持我参选,我真的很感动(我这句话真的不是在学罗智强)。总之,这种参选玩笑一辈子只能开一次,否则以后如果真的想选,就没人信了。
「从政」不在我目前的人生规划里,但我对政治确实充满热忱,因为政治无所不在,在中国大陆如此,在台湾也是如此。
2010年选举,我在北京读大学,我受邀上电视谈选举,看著中国大陆如何渴望国民党大胜;2014年选举,我在美国读硕士,投票那个周末,我正好跟朋友去波特兰玩,我说如果连胜文输了,隔天所有人的午餐我买单。他们听了一头雾水,但隔天赚到美食一顿。2018年选举,我在读博士(在德国交换),开票那天我买了啤酒,坐在电脑前看好戏,因为票开太久,害我一路从上午喝到晚上。我当时连选票都没摸过,我感觉选举离我非常遥远。
2022年选举,是我第一次感觉有如此近距离的政治参与感。因为我过去这四年认识了非常多好朋友,其中有不少人要投入这次选举。
我的这些朋友,几乎涵盖了政治光谱上的所有颜色。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不同特色、不同优点,对我启发很大。我想把他们推荐给我的朋友,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认识他们、给他们机会。
他们都是议员拟参选人,我却是市议员偽参选人。本偽参选人从明天起,逐一发文章介绍#台北市议员偽参选人李戡推荐拟参选人名单,向大家推荐我的好朋友们。
现阶段,举办电话民调初选的只有国民党和民进党。由于制度问题,好几位我的国民党朋友不需参加初选,导致我现阶段的推荐名单,会以民进党居多(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国民党的初选规则问题)。等两党初选结束了,我会推荐更多我国民党、民进党、无党籍、新党、基进党的朋友。
最后,本偽参选人既然肖想参选大安文山区,明天推荐的第一位拟参选人,当然就从这区开始。大家猜猜看是谁?
20220415FB
有个叫杨照的作家,向来自命不凡,喜欢对李敖品头论足,一副全天下就他最屌的架势。想不到他的自命不凡,随著年龄增长与日俱增,最近居然出齐一套十三册的《不一样的中国史》。我根本不信他这种连博士论文都完成不了的人,居然有能耐写出横跨四千年历史的一套书。到底是杨照水平进步了?还是写历史变容易了?难不成是读者更好骗了?我实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买了最新一册来看。果不其然,我发现杨照多次在结构上、观点上、史料运用上抄袭改写他人成果,却不注明出处,大刺刺地把别人的概念据为己有、当作是他的独创。我说怪不得杨照(本名李明骏)笔名要用「照」这个字,因为是「照抄」的「照」啊!
本来,我也不打算这时候揭发杨照,谁知好死不死,杨照在书中第78页莫名其妙大酸李敖,逼得我非现在出手不可。说来好笑,像杨照这种喜欢装清高的文人,台湾文坛有这么多人可供他消遣,他偏偏挑一个儿子是学历史且精通抄袭考证的(见我去年出版的《蒋介石日记的滥用》一书)。你杨照既然喜欢贬低李敖抬高自己,我现在就来分篇连载、揭发你的真面目。顺带一提,杨照在高度重视学术伦理的哈佛大学读过博士,他绝对清楚要怎么交代引用他人观点,却故意不做。杨照写的这本书,里面更出现不少艰涩冷僻的学术术语,所以我们当然要用最高的学术抄袭标准,来检视杨照的抄袭改写行为。杨照抄袭改写又爱唱高调的作风,恰恰反映了他的真实人品。
杨照抄袭改写案例1: 《不一样的中国史.13:从变法到革命,颠覆帝制的时代-晚清》(台北:远流,2021)页62,杨照写道:
从「五条誓文」取得的共识,接著展开了中央政体的改革。这个时候有三本书发挥了最大的影响。第一本是福泽谕吉写的《西洋事情》,第二本是美国人脾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介绍美国制度的《联邦志略》,第三本是孟德斯鳩(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 1689-1755)的《法意》,后面两本是翻译的。
改革后的政体与原来的传统制度有著截然的差别。在新制度中,设立「太政官」做为权力的中心,在他之下有「立法」、「行政」、「司法」三项分支。立法官不得兼任行政官,行政官不得兼任立法官,但如果行政官临时出缺,或是出外使节,可以由立法官兼任。也就是原则上立法与行政要区隔开来,在官职派任上不得混杂。
这段话,杨照完全没注明出处,实则抄袭改写陈水逢《日本近代史》(台北:台湾商务,1988)页45-46如下段落:
前述大政奉还后设定的总裁、参与、议定三职,旋于一八六八年闰四月二十一日被废止,另设太政官,并采放美国联邦宪法,分七官掌理立法、行政、司法,使三权鼎立,并公布政体书,将国是「五条誓文」制度化。该政体书……主要系根据福泽谕吉的「西洋事情」及美国人Bridgeman所著的日译本「联邦志略」,以及孟德斯鳩的「三权分立」等为准则,作为新政府政治运营的法度。……
……立法官不得兼任行政官,行政官不得兼任立法官,但如临时都府巡察使及驻外国使节得以立法官兼摄之。……
*图片取自博客来网站
20220416FB
#杨照抄袭改写 案例2
《不一样的中国史13》页62-63,杨照写道:
在各府、各藩、各县拔举议员,设立议会来推行舆论、公论。另外要建立官等,不同职任的轻重区辨清楚,有上下秩序,避免官员轻举妄动。还要区分公与私,在职官吏不可以在家中和人私议政事,有问题要循公共管道取得决定。
还规定所有的官员都由选择产生,当然不是人民普选,而是官吏之间彼此互选以决定谁担任什么职位。官员有四年的任期,不过可以有最多两年的交接弹性期间。
这段话,杨照完全没注明出处,实则抄袭改写陈水逢《日本近代史》页46如下段落:
……各府各藩各县皆出贡士以任议员之职,其所以设立议事之制者乃在推行舆论公议也。……设立官等之制者,所以知其职任之轻重,使各自不敢轻举妄动也。……在职官吏不得在家与人私议政事,若有抱议面謁者须申之于官,经公议而决论之。……诸官应以四年交替,用公选投票之法。但今后初次交替时,留其一半延长二年而交代,使其不致断续,若其人众望所归难于去任者,得再延长数年。……
20220417FB
《答杨照制定的五条奇怪守则》
-
我说的是两年内「出版」十三本书,到底哪里扭曲了?你可能觉得说我「刻意扭曲」、「太不诚实」,会让你的答辩理由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但我觉得适得其反。
-
我从来不觉得完成博士论文有多了不起,更不觉得要读完博士才能写历史书。问题是,你老把自己包装成历史大师,写的东西比历史学者更有文学性,又比一般作家多了学术根底(不管怎样讲,都你最厉害)。所以我才搞不懂,如果连博士论文这种「小」题目,你花好几年都完成不了,到底要怎么在十五年内完成横跨四千年历史的「大」题目?这两件事当然有关联,因为这涉及到做学问的态度问题。
-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定要读完整套书,才能说里面有一册多处抄袭?你吃自助餐去夹菜,发现一盘菜里有虫,你难道要把每盘菜都检查一遍,才能喊「菜里有虫」?我指控抄袭当然有证据,麻烦不要装作没看见。
-
谢谢你「一生敬重李敖」,但我只知道你过去二十年駡了他好几次,用词更是尖酸刻薄、激烈、哗众取宠。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句话可能有一万人写过,但不发生谁抄谁的问题,因为这叫历史常识。不巧的是,你书里写到明治维新的时候,出现好几个非常具体的历史细节(见下段),从结构、顺序、概念、用字、史料运用上比对,你当然是抄陈水逢的。你说陈水逢的说法「是从某一本日文书里抄来的」,讲的实在太对了,但人家有注明出处,你却没有啊!
你脸书粉专的自我介绍是「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你不能一到宣传自己的时候,就大力展示过往学界背景,等我用学术标准质疑你的时候,就假装自己不懂学术规范,这样玩有意思吗?
最后,我到现在还没看懂,为什么我要按照你订的五条奇怪守则写文章?
#杨照抄袭改写 案例3:
《不一样的中国史13》页66,杨照写道:
不过新的贵族身分没有土地与财富,而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中,朝廷有权随时撤换地方首长。到了明治四年七月,为了让政令归一能够名实相符,更进一步执行「废藩置县」,将旧藩主强行迁居东京,地方改设为三府、三百零一县,十一月再完成撤废合併,成为三府、七十二县。封建至此彻底瓦解,中央握有可以贯彻到地方的行政实权。
这段话,杨照照抄改写陈水逢《日本近代史》书中页55如下段落:
……于是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年)七月七日……詔书原文云:「……宜使名实相符,政令归一。……」……同时限令旧藩主于同年九月以前,迁往东京居住。此时计有二百六十三藩,皆废而改为县,与旧设的县府,共为三府(东京、京都、大阪)、三百零一县,在实行「废藩置县」之前……同年(一八七一年)十一月进行府县的撤废合併,结果成为三府七十二县(明治二十二年又改为三府四十三县),改县知事为县令……。
20220418FB
四年前我去找马晓光谈李敖图书解禁的事,顺便提了一句「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写的新闻、力捧的人,在台湾的影响有多坏?」马晓光说「对台工作就像男追女,要唬她、哄她、骗她,日子久了就追到了」。有这种天字第一号白痴当国台办新闻局长(兼发言人),怪不得蠢事永远干不完。
20220427FB
热烈祝贺《多维新闻》倒闭!它们每次写到我都酸味十足,比如我发表的明明是真知灼见,却被写成「涉两岸争议言论」。我说要「揪出中共安插在绿营的卧底」明明是客观事实,却被写成「惊人言论」。《多维新闻》孤陋寡闻又爱装模作样,怪不得连党中央都要放生!
20220430FB
整理书房,居然在书柜里发现一本《蜡笔小新》!这本漫画是我小时候买的,但它怎么会跑到我爸的藏书里,现已无从考证。我觉得最可能的经过是:二十年前某天我偷带它到我爸书房看书,他来巡视的时候,我随手塞进一旁的书柜深处,之后忘了带走。十年前我爸书房从阳明山搬回市区,整个书柜的书一起打包装箱,又一起上架,所以他一直没发现这本漫画(他要是发现了一定把它踢出去),直到现在被我发掘,得以重见天日。二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524FB
请教刑泰釗检察长,如果这不叫诬告,什么才叫诬告?
提告《刑法》诬告罪最难的一点,就是证明被告「有诬告故意」,至于怎样叫「故意」,每个检察官自然看法不同。我最近就碰到一起诬告故意甚明、检察官却不予起诉的诡异案例,所以我想公开请教刑泰釗检察长,如果这不叫诬告,到底什么才叫诬告?
事发经过:
一、2019年12月2日,我在脸书上发表贴文「这次候选人财产申报,张安乐申报了在大陆的房产和存款,大大方方接受检验。反观邱毅,在对岸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所长(2012年任职),又频频给EMBA授课、到处录制节目、参访演讲、出版图书。请问邱毅,你敢说你在大陆没有收入?如果有收入,你敢说你没有大陆银行账户?如果有账户,为什么不申报?」
二、2019年12月5日,邱毅对我提起加重诽谤及选举罢免法第104条「散布谣言或传播不实之事」告诉,理由是我的脸书贴文为「不实内容」,该案2020年7月15日获不起诉处分。
三、2021年下半年起,邱毅多次浪费司法资源告我诬告,我只得礼尚往来,12月22日告他本件诬告,理由是邱毅「明知其在中国大陆之活动为事实」,却称其为「不实内容」对我提告,显然有诬告故意。
四、自提告日算起,本案侦查费时近五个月,检察官却从未传唤告诉人到庭说明,遽然做出不起诉处分,理由是邱毅方称EMBA授课和学校演讲「并无报酬」,出书部分「没有结算稿费」,且我在2019年12月2日发文当下,没有提出邱毅在中国大陆获取收入的证明。检察官因而认定,尽管我以质疑语气发文,但只要邱毅认为我的质疑影响了他的选情而提告,就没有诬告犯意。
五、这就是诬告罪的荒谬之处!明明被告诬告故意甚明,但只要被告能编出理由,说他提告当下「觉得如何如何」、「以为如何如何」,检察官就可以认定被告没有诬告「故意」,而放他一马。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信誓旦旦说「邱毅诬告故意甚明」?请看下条。
六、2012年6月12日《中国时报》A13版<「下台」政治人物 活跃对岸舞台>一文中有段落如下:「至于年初立委落选的邱毅,则开始频繁往返两岸的新生活,他为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大学EMBA学生讲授危机管理,或为大学生开讲座。他说:『算一算,我现在的经济收入比以前增加五倍以上。』」
七、这篇十年前的报导,证明邱毅方跟检察官说「EMBA授课和学校演讲并无报酬」是何其恶劣的谎言。我本来准备带著这篇报导到侦查庭,等邱毅当庭要我证明他在中国大陆有收入时,拿出来打他脸。殊不知,检察官从头到尾都不传我到庭,就相信邱毅方的谎言,做不起诉处分。
八、邱毅明知我说他在中国大陆的活动为客观事实,却称其为「不实内容」对我提告;邱毅明知我请教他在中国大陆是否获取收入为疑问句而非陈述句,却称其为「不实内容」对我提告;即便邱毅认定该疑问句为陈述句,邱毅明知他在中国大陆获取收入为客观事实,且金额至少为立委薪水的五倍以上,却称我所言为「不实内容」对我提告。综上所述,邱毅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诬告故意,这种性质的诬告不叫「故意」,到底什么才叫「诬告故意」?
九、我想公开请教刑泰釗检察长,如果这不叫诬告,到底什么才叫诬告?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623-20220629FB
20220623FB
《李敖回忆录》1997年在台湾出版,简体版有1998年、2004年、2009年、2013年、2018年版。我爸走的时候,没有一本他的新版书可以发行,我当时好说歹说,国台办(刘结一刚上任)才同意放行三本——《李敖回忆录》、《北京法源寺》和《李敖自传》,然后威胁我必须配合做这做那,才继续放行其他书,所以我跟它们翻脸。国台办当时解释,之所以拖这么多年才能过审,是因为过去出版过的书,要出新版的时候,都得重新审一遍,逐字逐句检查哪些该删、哪些该留,这是中共中央的新政策。这三本书,我一直不想打开看,因为被乱删一通,看了徒增伤感。这两天为了周末的活动,我才第一次翻开2018年简体版的《李敖回忆录》,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于是把过去的简体版全拿出来比对,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发现——2018年版被删的地方,和2013年版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国台办谎称花了几年时间认真审稿,实则照抄2013年版的内容敷衍了事,对中共中央新政策阳奉阴违、摆明和习近平对著干。我想起2017年底我爸躺在病床上,问我国台办审查进度如何,我无言以对,向它们询问进度,它们说已经尽力加快审查流程,我当时除了相信,也别无他法。我今天终于搞清楚真相——国台办当时明知我爸来日无多、也明知他在关心出版进度,明明可以立刻过审,好歹让他离世前至少有一本书能发行,却故意大拖特拖,一方面展开报复(因为李敖一直批评国台办勾结国民党买办),二方面欺骗中共中央(佯装费时数年认真审稿,实则只花几天照抄2013年版)。当我这两天翻开这本书,看见作者介绍页「李敖」两字后面多了「(1935-2018)」的时候,我真是感慨万千、欲哭无泪。国台办的刘结一、马晓光等人,我绝对让你们付出惨痛代价。你们的好日子很快就要结束,而你们的报应很快就会来到。大家拭目以待。
20220624FB
《中共图书审查制度的荒谬——以李敖著作遭查禁为例》出版预告
我礼拜二说要写这本书,两天下来,第一章已经写好了。这本书,名义上是北京有关部门(以国台办为首)对李敖著作的查禁史,但它对两岸关系,却有极为深刻的警示作用。换言之,李敖著作三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被越审越严、最终几乎被全面查禁的事实,反映出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
一、《李敖大全集》在江泽民任内可以保留七成内容出版,胡锦涛任内亦然,但阻力开始浮现,到习近平任内,直接全部查禁。
二、毕生心怀中国的李敖,著作却被全面查禁。「中国梦」果然只是梦一场,因为它永远不会成真。
三、面对流通二三十年的书,都能如此胆战心惊、不准出版,「四个自信」是喊给鬼听的?
四、整天喊「四个自信」,实则自卑无比,比如强行把《李敖回忆录》中一位老兵说的「共匪」改成「共军」、「女匪干」改成「女干部」,殊不知国军老兵根本不会这样说话。如此乱改,既凸显自卑又暴露无知。
五、既然喜欢破坏原文语意,国台办审起稿来又标准不一、前后矛盾,《李敖回忆录》中竟又出现「与共匪隔海唱和」、「中共祸国」数字,且「共匪」与「中共祸国」均未打上引号。国台办公然允许「中共祸国」四字流通,属于严重违纪,中纪委该严查。
六、国台办跟我说「书稿字数太多、专家看不过来」,所以要审好几年,实则他们全盘照抄同一本书的2013年版,两天内就能审完。他们就是喜欢整你,并且乐在其中,同时暗示你给他们好处,否则办起事来大拖特拖。
七、国台办确实很忙,他们2019年一整年忙著利用韩国瑜造假业绩、骗百姓、骗中共中央,却抽不出半小时放行李敖的一本书。
八、真心支持统一、不靠这两字捞钱骗钱的李敖,反倒被整得最惨,国民党买办、生意人、假统派却能备受关照、享尽好处。同理,共产党每年在海外大手笔撒钱,明可轻而易举「填补」军公教年改的损失,他们却寧可费尽心思讨好政治立场突变的假货。
九、外省人和深蓝支持者千万别以为共产党整台湾人只针对民进党和「台独」,在它们眼里,你们全是「台独」。你一辈子做梦都想不到你会是「台独」,但共产党说你是,你就是。
十、今天共产党怎么整李敖,之后就会怎么变本加厉整你们。
这本书预计一年后出版。写作期间,我会不定时在脸书上分享几个段落,请各位朋友指教。
20220628FB
今天完成了《中共图书审查制度的荒谬——以李敖著作遭查禁为例》这本书的目录页,暂定如下:
序言
第一章 三十年来李敖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回顾
第一节 正版发行与盗版猖獗 第二节 《李敖大全集》两版本遭删节内容比较 第三节 2003年后作品几乎全遭查禁
第二章 2018年过审三本书之个案研究
第一节 《李敖回忆录》各版本遭删节内容比较 第二节 《北京法源寺》各版本遭删节内容比较 第三节 《李敖自传》如何被乱删乱剪 第四节 国台办如何阳奉阴违恶意整人
第三章 《蒋介石评传》遭查禁历史
第一节 中国大陆学者如何抄袭模仿李敖 第二节 《蒋介石评传》各版本遭删节内容比较 第三节 中共中央统战部何其愚蠢
第四章 《孙中山研究》遭查禁历史
第一节 《孙中山研究》各版本遭删节内容比较 第二节 中共为何不准说孙中山「卖国」 第三节 中共中央统战部何其悲哀
第五章 李戡著作遭查禁史
第一节 《国民党员毛泽东》遭查禁历史 第二节 《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遭查禁历史 第三节 《蒋介石日记的滥用》遭查禁历史
总结——轮得到你们来查禁我?
20220629FB
关于孙中山、蒋介石等「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其他上层统战对象」的言论尺度,向来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定调,而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图书审查制度的荒谬——以李敖著作遭查禁为例》这本书列举的案例显示,几十年来中共中央统战部何其愚昧无知、故步自封、胆小怕事、不求进取、标准不一、双重标准、多重标准。有这样的部门,怪不得海外统战灰头土脸,国内统战更是一蹋糊涂、笑话百出。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0714FB
中共中央统战部把李敖《国民党研究》引用章太炎年谱说徐锡麟「鄙逸仙为人」一段全数删去,殊不知这五个字就印在简体版《章太炎年谱长编》里面。统战部准年谱印,却不准李敖引用!有这帮脑子被捅坏的蠢才们负责统战,怪不得一个正常人都统不到。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3# 20221011-20221023FB
20221011FB
李敖看不起「九二共识」,因为他觉得那是骗人的词汇。他一路走来光明正大支持统一,更不靠这两个字在对岸骗钱捞钱,结果他人一走,共产党没有沟通、没有对话,直接全面查禁他的著作。共产党根本没有要跟你对话沟通、化解分歧的诚意,因为「你就是分歧」,它不是要「和你一起化解分歧」,而是要「解决你这个分歧」。我不很认同民进党处理两岸问题的方式,但我非常确定两点:一、两岸关系恶化,要负最大责任的是共产党,而非民进党。二、支持「九二共识」对改善两岸紧张关系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你就算支持了,共产党也不会跟你对话、解决分歧,它还是忙于解决你这个分歧。
20221014FB
共产党后天要开二十大了,我想起我从十八大以来听过的十几次藉口。2012年十八大后,李敖著作开始面临严重打压,出版审查通过遥遥无期。每次我好声好气询问进度,相关人士就用各种会议当藉口,一开始说「马上要开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了,气氛比较紧张,两会开完就能出版了」,过了半年我再问,又说「马上要开X中全会了,舆论管制很严,出版流程得暂缓,会开完就能继续了」,到了隔年春天,又变回「马上要开两会了」。就这样一年年周而复始,两会和X届X中全会每年被用作「固定藉口」,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被用作「额外藉口」。我现在之所以对中共各种会议制度和决议不陌生,除了从事中共党史研究外,就是托十年来听腻这些藉口的福。共产党的本领真的很大,它要欺骗你、敷衍你、翻脸不认账的时候,永远有用不完的藉口——对香港如此,对台湾更是如此。
20221020FB
新党发言人陈丽玲,三年来担任新党灵魂人物邱毅的律师,在和我的诉讼过程里,不间断使出一堆奥步和小动作,上个月甚至趁我无法到庭时,在法官面前大闹说谎,严重影响法官自由心证,导致前天判决出来,结果对我极为不公平。
去年4月,我已告知吴成典主席,请针对陈丽玲的行为予以澄清并致歉,他完全不当一回事。所以去年5月我便公开预告,2022年市议员选举,只要是新党提名候选人所在的选区,我都会帮他们大力宣传邱毅的言论,高举「投给xxx就是投给邱毅」。
我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我现在要开始了。
声明在先,侯汉廷是我的朋友,我不愿波及他。所以接下来一个月针对新党的言论,我会视情况在新党两字后面加上「(侯汉廷除外)」。
20221021FB
【想当副总统的张善政的委任律师陈丽玲如何幻想自己能当副总统】
张善政今年9月委任律师陈丽玲,就农业电子化研究计画被控抄袭一事提告。这位陈丽玲不是一般律师,她是狂热的统派政治参与者,选过五次立委全输,还觉得自己能当副总统。同时,她也是新党的发言人、邱毅的委任律师,不仅高度认同邱毅的政治理念,还在法院内不断使出奥步、严重违反律师伦理。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这位传奇律师如何幻想自己能当副总统。
2019年9月17日,新党推派杨世光(就是上海仟和亿诈骗案的杨世光)和陈丽玲担任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展开连署。11月1日,杨世光开记者会宣布连署失败,没说完成了几份连署书,只说「没达到原本他设想的目标」、「大概四成不到」、「离可以退还一百万元连署保证金的十四万份都有一段距离」。根据规定,连署通过需要二十八万人,连署人数不足一半,没收保证金,所以杨世光「大概四成不到」的解释容易让人以为,新党拿到了十一万份联署书(二十八万的四成),但既然过不了保证金门槛,乾脆就不交连署书给中选会。
事实上,新党只拿到了一万多份连署书。那年九月底,杨世光约我吃饭,让我猜一下连署状况,我说最多一万,他听了很诧异,问我怎么猜这么准。我说我就是这么准,接著警告他,绝对不要把连署书交给中选会,留下一个官方认证的统计数字,这数字一出来,会证明你们新党在台湾的真实影响力,国台办那帮蠢材从此就会看扁你们,所以你最好编个「保护个资」之类的理由,宣告连署失败,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杨世光恍然大悟,所以有了记者会上的那段说词。后来他跟我说,这段说词完全是实话,因为他「本来就预期只能拿到四万份」,所以连署最终结果,也确实是「大概四成不到」,由于他从没公开说「预期的门槛是二十八万」,所以外界要误以为「新党的目标就是二十八万」,完全是他们的解读。好笑的是,总统候选人尚知情况不妙,懂得见好就收,但他的副总统搭档看法完全不同。据他跟我说,陈丽玲始终坚信能过门槛,不但反对见好就收,更反对不交出连署书,所以最后宣布连署失败,陈丽玲拒不出席记者会,表达抗议。
正因为陈丽玲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所以尽管她政治上四处活动,却没有一件事做成。她先是立委选举四连败(2004、2010、2012、2016),接著异想天开参加2020年副总统连署,惨败后又转任不分区立委候选人第二名,惨败后(变成立委选举五连败)又参选新党主席,惨败后又当上新党发言人。张善政会委任这种传奇人物当律师,可见他的识人眼光何其差,如果他当上桃园市长,那真是桃园市民的不幸。
20221022FB
刘结一2018年3月上任后,我引用《荀子》<劝学篇>「君子结于一也」几个字写信给他,请他解决李敖著作审查问题,他完全不鸟。刘结一可以花一整年用韩国瑜造假业绩,却抽不出一个下午解禁李敖著作,今天他垮台了,这现世报来得真快。四年多来,我领悟出一个道理——现阶段的共产党是完全无法沟通的,等你坐大了、在政治上对它有利用价值了,它不得不争取你、笼络你的时候,才有谈判的筹码。今晚要好好庆祝刘结一垮台!
20221023FB
【强哥与我】
我见过李强、也跟他吃过饭,若按照台湾某些人装熟的本领,李强不但是我朋友,还是我的好兄弟。今天我就来发篇文章,跟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这位强哥。
2010年8月,我陪我爸参观上海世博,顺便去了趟杭州。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请吃饭,李强(当时是浙江省委秘书长)也在座。赵洪祝表现欲很强,有说不完的话,在他面前,李强没什么话可讲,反倒跟我有话说,因为我们同姓又单名。吃完饭,李强给我他的名片,上面有他的手机号码,说有事常联系。后来,除了过节发讯息,我再也没见过他。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段时间受了北京风气的影响,总以为交些有背景的朋友很厉害。我当时打电话常跟我爸说,今天跟谁谁谁去吃饭,他爸是XX省委书记;隔几天认识了某某某,他爷爷是建党元老。每次听我讲这些,我爸从不打断,只笑笑的说:「你现在交的这些朋友通通没用,因为你现在没有利用价值,你有事找他们,他们不会帮你;等你将来起来了,他们很多人都垮了,自然会有其他人来跟你做朋友。」
我当时没能领会这句话的含义,还觉得他太「武断」,一直到他走了,我才对他这几十年总结的交友观佩服的五体投地。果不其然,我当时那些不可一世的官二代朋友,这几年下来,好多人家里开始走下坡:有人卷入周永康案落马;有人本来仕途看涨,直接从一个省(市)里的重要岗位被赶到省(市)政协做到退休;有人从一个重要省份的重要位置,被羞辱性的贬到边疆省份一个有名无实的位置。反倒是一些能力不怎么样的官员,因为跟对老大,莫名其妙就变成大官了。
我又想起2010年韩正(当时是上海市长)请我爸吃饭的时候,说自己有多爱看他的书和电视节目、有多佩服他,后来韩正当到政治局常委、副总理这么大的官,却在解禁李敖著作这件事上一点忙都不帮、一句话都不说。同样,当年在杭州吃饭的还有黄坤明(当时是杭州市委书记),他后来当上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但凡他讲一句话、下一道指示,李敖的书都不会被查禁的那么惨。
所以我每次看到台湾有人吹牛,说自己认识共产党的谁谁谁、跟哪个局长(我很想劝他你既然要吹牛干嘛不吹个大一点的)是结拜兄弟、说自己三十年前就认识习近平,我就想笑。共产党的官员,脑袋是跟著屁股走的,他就算过去跟你再好、再欣赏你,他屁股坐的位置换了,脑袋也跟著换了,根本就不认你这个朋友。可想而知,今天李强当上真正有实权的总理,他也不会为解禁李敖著作帮上任何一点忙。
至少,以后遇见白痴在我面前吹牛认识共产党的谁谁谁的时候,我就可以搬出强哥了。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1118-20221128FB
下礼拜要投票了,我想从一个特别的角度介绍我的好朋友吴崢,希望松山信义区的朋友们把票投给他。
我跟吴崢是在2019年9月认识的。当时谢聪敏先生刚离世,我在脸书上写了篇文章怀念他,吴崢转发了,我就私讯问他会不会去告别式,他说会。那天告别式结束后,我们和林亮君、魏筠一起喝咖啡,顺便合了照。没想到,这张照片变成我被扣上「支持台独」的罪证,因为小粉红检举我和「台独青年」是朋友(他们浑然不知,按照中共标准,马英九是超级大台独,但习近平却笑瞇瞇跟他合照)。过了一年,国民党的一个「数位诸葛亮」又异想天开,发文暗指我们四人在告别式当天比Ya是对逝者不敬。我写了篇文章修理他,他现在也不知去向。
正因为我被吴崢「牵连」,索性「破罐子破摔」,每次看到他都要拍照发脸书,而且要笑的很高兴,这样小粉红会更暴跳如雷。其实在共产党眼里,每个台湾人都是台独,只是被「判定」为台独的理由不同。我跟第一次见面的吴崢合照就被打成台独,虽然觉得很亏,但比起有人因为吃意大利麵就变成台独,我已经幸运多了。
我跟吴崢很有话聊,除了受他「连累」之外,大概也跟我们家庭背景有关。我们都出生在所谓的外省家庭,但我们又被这个群体视为「离经叛道」的年轻人。吴崢参加太阳花之后,有段时间和家里关系比较疏远,连过年吃饭,跟其他亲戚都没什么话讲。三年来,我每次看到他,都问他和家人关系有没有改善一点,他都说有。吴崢的爷爷是湖南人,有次我送吴崢几包湖北的热乾麵,请他转交父母,也算帮了一点小忙。直到今年,吴崢说他几乎每个礼拜都和家人吃饭,家人也能理解他的从政想法,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
我会这么关心吴崢和他家人的关系,当然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我爸在世的时候,我几乎没和他在政治立场上起过冲突,但实话实说,如果他还在,我绝对和他吵个没完,因为我实在无法接受他的「大局观」——只要共产党能把中国变强,个人受点委屈没关系。在我看来,不顾大局的是共产党,共产党不顾大局,我们自然不用支持它。就算我们吵得再兄,但到最后,我一定能说服他。只可惜,我连跟他吵架的机会都没了。
所以,每当我看到有些家庭因为政治理念发生争执,我是既羡慕又同情。很多蓝营的父母,整天怪民进党让下一代和自己意识形态对立,却从没想过,马英九才是最大的帮兄。你们能包容马英九,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孩子多一点包容?同样道理,多少蓝营支持者之前对柯文哲恨之入骨,却能在八年内转向理解他、认同他。连对满口谎话、立场翻来覆去的柯文哲,你们都有耐心听他说话,对自己的下一代,又为什么不行呢? 这次选举,吴崢提倡「政治成为疗愈的力量」,用满满的诚意和爱心,走遍选区里的每一个角落,倾听不同人的想法。吴崢会这样做,我想这跟他和自己家人一路走来的经历有关。相信他进了议会后,不但能监督市政,更能广泛倾听不同意见,修补政治给社会带来的伤痕。松山信义区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家庭碰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去找吴崢,让他以亲身经验帮你们解决问题。
希望吴崢年底顺利进入台北市议会,我再去你的办公室照相。
20221128FB
【2022年选举观后感】
2018年选举结束后,我公开说北京严重错判选后局势,早晚要闹笑话。几个月后,我说王金平最适合代表国民党选总统、韩国瑜选必输无疑。这些看法,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最后全部成真。四年来,我不敢说我的看法有多少进步,但总是有点参考价值。这次选举,我也有些看法想跟大家分享。
我要先重申我的立场,因为有些人喜欢给我乱贴标签。从我懂事以来,我像我爸一样支持统一、从不藉此在对岸捞钱,但我爸一走,国台办全面查禁他的著作、放任他的名誉权被侵害,藉此威胁我配合他们演戏。我耗尽所有耐心沟通未果,不得不公开宣战。不幸的是,在台湾,只要是批评共产党的事,国民党有多远闪多远,所以在「宣传共产党背信弃义、打压真统派李敖、对台湾人不守承诺」这件事上,我当然和民进党走得近。我支持民进党,并不是支持台独(就如同支持共产党不是支持财产公有制),而是为了给共产党教训、帮助共产党学会要脸。如果支持国民党也能给共产党教训、帮助共产党要脸,我当然也支持它。
这次民进党败选的原因很多,除了喜欢乱捧曹兴诚这种人以外,乱打「抗中保台」牌也是重要原因。民进党打蒋孝严、打张善政和统派政党的关系,都是「抗中保台」牌的重要一环,这张牌不是不能打,但要打就得打的漂亮,如果打的难看,不但起不了效果,还有可能被对手反唇相讥,以下列举三个案例:
【案例1】这次选战,郑运鹏被国民党说是「中国鹏」、在对岸赚人民币,他说这是「人生经历」。这种回答实在非常无力,郑运鹏应该讲,我们民进党就是有办法「去敌国赚钱回来抗中保台」、「只有我们有办法把共产党耍的团团转」、「共产党喜滋滋欢迎我们去赚钱」、「不像你们国民党低声下气还被嫌弃」。这么一讲,不仅国民党不敢回嘴,共产党更是无地自容,民进党在这议题上也可从此「免疫」。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民进党在该兄悍的地方选择放软,在不该攻击的议题上却无比兄悍(比如批评蒋万安辞立委)?
【案例2】这次选举,桃园市议员候选人魏筠被一个新党的候选人恶意攻击,我帮她反击。我看到一篇台派阵营写的文章,大致分析桃园选战背后的中国因素,写来写去,就是说这个新党的是「红统」。但我只看了这个人的基本资料,就查出他的财产申报造假(在中国大陆有事业投资却未申报)、在福建出生长大的国籍问题、12岁还是15岁来台定居问题(出生年份影响定居资格)、创立公司被列为失信企业。真要再问下去的话,还能问这个人有没有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4岁以下)、有没有加入共青团(14岁以上),总之,能打的东西很多,绝不是只有空泛又不著边际的「红统」两字。民进党有些人要特别注意,不要一直滥用「红统」两字,因为台湾的「红统」真的少得可怜。此外,不是每个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就是「红统」。
【案例3】民进党常说谁谁谁是「中共代理人」,但荒谬的是,台派阵营里有个中共党员,你们却视而不见。八旗文化的总编辑富察延贺是中共党员,他在台湾定居13年,出版大量和中共中央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书,却能在两岸间来去无阻,甚至在2020年1月出版一本骂解放军的书之后,同年8月还能回去一个月!请问民进党的朋友,当一个中共党员得到许可,在台湾支持你们「抗中保台」、陪你们讲你们爱听的话、出版你们爱看的书,你们觉得这个人的目的是什么?你们要揪出台湾的「中共代理人」,却连近在咫尺的「中共党员」都抓不到,不是很好笑吗?
会发生以上三个案例,根源在于民进党空有「抗中保台」的决心,却不愿下功夫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以至于相关论述不但平淡无奇,甚至日趋僵化。再举一例,2020年9月王金平参加海峡论坛,央视主播李红说王金平来「求和」,台湾有人说央视的涉台节目归国台办新闻局管,但整个机构本身归中宣部管,所以才会指挥混乱,后来马晓光也说,「求和」是李红的「个人言论」。我看了这则新闻,马上说民进党应该公开「帮马晓光举报李红」、「帮李红举报马晓光」,因为习近平说过新闻工作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央视主播绝无「发表个人言论」的自由。换句话说,如果马晓光所言为真,则李红该被处分;如果李红讲的不是「个人言论」,那马晓光败坏党媒形象,换他该被处罚。我会想出这招,正是因为我一直在学习习近平的伟大思想,所以能活学活用、现学现卖。民进党在日后的两岸论述上,就应该用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做宣传,如果一直老调重弹、不思进取,除了同温层听了自爽,不仅效果极为有限,很多时候还会被反将一军(如这次的台北市长辩论会和郑运鹏)。
选举期间,有民进党的人说万一国民党赢了,不但会坚定习近平「武统」决心,也会让国际误以为台湾民意打算向中共妥协。说实在话,我不但不觉得如此,更看不出这种观点怎么会打动中间选民。这次选举结果,只会让共产党继续对国民党抱有期待、继续靠国民党喊「九二共识」让自己有台阶下、继续搞「大内宣」说台湾人受够民进党了、期盼两岸恢复往来,如果2024年民进党赢了,共产党再瞬间变脸,大骂境外势力干涉选举,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讲好听点,这就是共产党冥顽不灵的可爱之处,讲难听点,这就叫狗改不了吃屎。期许民进党好好整顿、重新出发,2024年再给共产党上一堂学会要脸的课。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21213-20221231FB
20221213FB
这位小有名气的陆配,两个月前参加民进党活动,一回老家就被卡住出不来。反观全台湾知名度最高的陆配富察延贺,「抗中保台」程度是她的一百倍,十几年来却能来去无阻。台湾居然还有人觉得富察「太小咖」所以没被共产党盯上,实在无知可笑至极。
20221215FB
我是不怎么同情「既要赚人民币又要反中」的生意人(虽然这方面犯贱的是共产党),但说到中国海关违法乱纪的混蛋程度,绝对是世界一流,分享一下去年我遇到的案例:
寄往中国大陆的国际(包括港澳台)包裹,只要含有图书,海关都会打开检查,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监管办法》,其中第四条列出十二点,只要图书「违反」其中一点,海关即可认定「禁止进境」。各地海关在执行上,优先参照海关总署提供的图书黑名单,只要上榜,一律查扣,若榜上没有,则由地方海关自行判断。
我写的《蒋介石日记的滥用》去年三月出版后,我立刻寄九本到对岸,上海、江苏、山东海关无一拦阻,一周内送达收件人。四月初,我用中华邮政的《两岸邮政速递》服务,又寄九本到北京,结果一周后,状态仍显示「进口海关留存待验」,所在地为福州。原来,一般寄往大陆的航空挂号(如EMS),都是直接寄往目的地或附近城市,由当地海关检查,《两岸邮政速递》却是全部寄往福州,通关后再经国内邮政系统,发往目的地。
我就这样碰上全中国最不要脸的福州海关。四月底,我再寄一本给党组书记、关长宇方成,封面上贴了一段话,提醒他查扣图书不仅无法无据、也与中共中央的原则相抵触。为了留下投诉纪录,五月底,我在福州海关官网上留言,要求立刻放行,不久收到回复如下:
您好!您所反映的邮递图书,已由相关部门确认含有禁止进境的内容,应按规定办理退运或放弃手续。我单位已通过邮局电话联系三个邮件的收件人,目前一人明确待超期办理退运手续,一人手机处于关机状态,一人在口头同意退运后尚未办理后续手续。
福州海关擅自认定书中「含有禁止进境的内容」,但翻开《监管办法》中的十二点,我的书无一违反,难怪对方要含糊其辞。此外,海关并非通过邮局联络收件人谈退运手续(根本就没这道手续),而是直接打电话骚扰恐吓收件人!一位收件人告诉我,五月中福州海关发函给他,要他提供身份证拍照图片、交代和寄件人有何关系、寄件人因何缘由发来快递、收件人作何营生,甚至「跨省」找当地公安机关上门调查、带到派出所做笔录。
我问了另外两位收件人,一位说接到电话后,直接拒绝对方的无理要求,福州海关便不再纠缠;另一位说人在国外,手机保持开机,却从未接到电话。他们一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红二代」,由此可见福州海关何其可悲,骚扰收件人已经无法无据,对身份背景不同的对象还有「差别待遇」,只敢挑软柿子捏。五月底,我又用EMS寄书给被骚扰的那位「软柿子」,经由济南海关,六月初成功送达。我叫「软柿子」收到包裹后,全程录影拆封过程,给公安看,证明这本书其他海关能放行,完全是福州海关在胡闹。
看到习近平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重申「坚持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讲话,再看到一个小小的福州海关可以这样违法乱纪、用卑劣手段骚扰老百姓、破坏两岸交流,这真是对习近平讲话的最大讽刺。等到哪天从台湾寄书到大陆,可以不用担心被随意查扣、收件人被骚扰威胁,习近平再来谈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迟。
20221231FB
【2022年感想】
算一算,我2022年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要选市议员。4月1号中午,我在脸书上宣布参选,本来想整人,没想到整到自己。我回了一天讯息,说没有要选,但还有很多人不信。到了成功岭,有人问「你不是在选举,怎么会在这里?」到了替代役单位,又有长官说「你怎么不选了?」去同学婚礼,也是一直被喊议员,害我差点想起来逐桌敬酒。今年过完,我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人幻想自己能当总统,因为当你身边的「狐朋狗友」一直这样闹你,你真的会信以为真。
我可不是故意放话,观望一阵后才决定不选,而是我本来就不可能参选。我三月参加兵役体检,哪怕四月入伍(要当一年),也赶不上年底的选举。从头到尾,这就是个愚人节玩笑,我很意外有这么多人当真并表达支持,往好处想,至少说明我做人还算成功。
今年最难忘的事,当然是庆祝三十岁生日。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女生,从八月初到九月中入伍前一天,我们几乎天天约会。她说想看二月份钢琴独奏会的影片,我说影片不好看,我给你全部弹一遍。所以,我又租了同一个音乐会场地表演一次,全场就她一个观众。在成功岭那十五天,我用闲暇时间,画了一张八月份的行事历,凭著记忆写下我们每一天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后来我把这张「画」送她了。有天晚上讲电话,我叫她走到阳台,说我们一起抬头看月亮。后来,我们又相处了一段时间,可惜最后没能走到一起。那段时光,是我今年最快乐的回忆。
我以前是个相对拘谨的人,经历这几年的事后,才越来越放得开。我爸生病时跟我说「过小日子,做大事业」,我今年终于体会这八个字的含义,并且付诸实现。2023年的目标,除了服完替代役(九月退役)之外,更要不断充实自己,在学术上有进一步的表现,也希望能遇见对的人。
祝大家2023年新年快乐。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106FB
国台办官网有篇2017年2月15日侯友宜参访南京的新闻稿,从侯友宜的发言「每次来到这里,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出他如何自作聪明、耍尽心机却露出马脚:
1.「两岸一家亲」正式成为中共对台工作官方术语,是在2014年2月18日习近平会见连战的时候。
2.2015年3月,这五个字被柯文哲捡去用,才在台湾广为人知,中共对台工作系统为此对柯文哲好感大增。
3.侯友宜确实去过南京不止一次,但根据新闻报导,他上一次去是在2012年11月。(《联合报》,2012年11月13日)
4.侯友宜2017年说「每次」来南京,「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都会留下深刻印象」,但他2012年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两岸一家亲」这五个字,遑论这个「理念」。
5.换言之,侯友宜「每次来到这里,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都会留下深刻印象」这句话是在说谎。
6.侯友宜身为国民党员,在南京却连「九二共识」都不敢提,以免回台湾挨骂,但又要给对岸官员面子,总得讲句中共爱听的话。
7.侯友宜发现柯文哲讲出「两岸一家亲」后,在台湾还能屹立不倒,所以有样学样,用这五个字创造模糊空间。对共产党而言,侯友宜说出「两岸一家亲」,也能自圆其说、交差了事。
8.「九二共识」是国民党的核心方针,哪怕侯友宜在南京讲出来回台湾挨骂,国民党都会挺他,但他就是不说。因为在侯友宜眼里,个人政治前途最重要。
9.侯友宜才不是不善言辞,他太精于算计了,可惜水准不够,难免露出马脚。
10.国民党如果提名侯友宜选总统,真的是悲哀至极。
资料来源:联合知识库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202-20230204FB
20230202FB
简单介绍一下这礼拜六书展的分享会——我写的《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杨天石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这本书。
研究历史,本该参阅多方史料、辨别真偽、去芜存菁,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尽量贴近史实,偏偏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权威」杨天石把《蒋介石日记》奉为圭臬——日记怎么写,他就怎么信,导致写出来的论文谬误百出、笑话不断(最好笑的是杨天石说蒋介石要刺杀希特勒)。正因为杨天石比国民党学者还崇拜蒋介石,所以他在马英九执政期间得到无上尊荣,连马英九都是他的大粉丝。杨天石之所以要巴著《蒋介石日记》不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长年模仿、抄袭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所以等《蒋介石日记》开放查阅了,他第一时间就冲去抢头香,然后紧抱这柱香不放——因为他有了日记可以狂抄,就不用抄其他学者了。除此之外,杨天石还一直造谣诽谤李敖,所以我写这本书回敬他。
杨天石被不少人视为中国大陆的「自由派」学者,敢于透过研究蒋介石,挑战中共画下的近代史研究底线(因为抬高蒋介石必然贬低毛泽东),这些人实在错得可笑。我这本书不光考证出杨天石从头到尾就是个墙头草——怎样能出风头他就怎样写,还证明了绝大多数中国大陆口口声声自由民主的「自由派」们,搞起言论审查、当起鸵鸟、扣起帽子来,比他们反对的共产党还要共产党。这本书出版后,消息很快传遍对岸知识界,但马上被「自由派」阵营的媒体、微信公众号封杀,书一页都没翻就开始扣政治帽子,甚至连正面交锋的胆量都没有。很快,官方也加入封杀行列,因为这本书也证明了中共的后知后觉——它们一路栽培力捧的学者居然是个文抄公。更好笑的是,马英九执政期间,中共进一步放宽蒋介石研究的尺度,以为透过两岸学术交流,可以拉进和台湾人的距离。搞了半天,不仅没「统战」到半个台湾人,反倒助长了中国大陆「民国热」的反共浪潮——这些人不敢上街革命,而是整天躲在电脑后面吹捧马英九、怀念「蒋公」、崇拜「经国先生」、向往「民国」,以这类言辞来宣洩对中共统治的不满,给中共意识形态管控带来极大困扰,最终不分青红皂白紧缩言论、大兴文字狱至今。类似这样引火自焚的蠢事,共产党一直没少干过。
所以,每当我听到台湾有人高喊中共「认知作战」无孔不入、大到无法想象,我就觉得好笑。共产党确实想搞宣传战,但按照它们脑袋僵化和官僚程度,往往适得其反——如同想用蒋介石统战台湾人却偷鸡不著蚀把米。共产党这些昏招,用对方法就能轻易破解,台湾有些人却自以为聪明,整天用蠢方法硬干,干不赢还不检讨自己,只会继续抱怨。这种心态,和共产党又有什么两样?
20230204FB
台北国际书展第五天傍晚,暖暖讲堂安排的第六场讲座,由敢讲敢说的李戡先生,谈他的作品《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欢迎参加:
时 间:2/4(六)18:30-19:30
地 点:台北国际书展 世贸一馆,暖暖展位 B1029
主讲者:李戡,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博士,博士论文为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From Victory to Defeat: The Chinese Mission in Japan, 1946-1952)。著有《李戡戡乱记》(北京:三联出版社,2010)、《国民党员毛泽东》(香港:明报出版社,2014)、《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
《蒋介石日记的滥用:杨天石的抄袭、模仿与治学谬误》:
揭穿「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第一人」杨天石的真面目,他视《蒋介石日记》如宝藏,让日记自己说话,自以为客观科学,实则貽笑大方。
杨天石号称中国大陆「蒋介石研究第一人」,但他惯用「替换」的手法,针对其他学者研究过的主题,用其他史料替换,偽装成自己的原创。抄袭以外,他还盲目依赖「独家史料」而不顾史实,每看到一批新的史料,不仔细考证,就迫不及待写一篇文章,深恐「独家」被人抢走。正因此种不健康的心态,造成了他治学的急躁和冒进,以致于不断做出偏离史实的解读。
他研究蒋介石的史学方法,盲目相信依赖、甚至「滥用」蒋介石日记。不看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没读过美国档案原文、也没有核对英语原文,看不出翻译的瑕疵,仅根据中方材料,就断定蒋介石在一个国际谈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没有其他旁证的前提下,单独使用蒋介石日记做阐述,偏离了重点。最经典者,是他认为蒋介石参与了暗杀希特勒的计画,怪诞又荒谬。
他不探究历史背景、一昧堆叠史料的坏毛病,常欠缺前后连贯性,读来吃力且前后矛盾。他只能针对一个时间点的一件史事做评述,显少能对一段时间的历史有宏观而深刻的理解,缺乏对事件全域的分析。仅凭日记立论,何以能称蒋介石研究第一人!
本书特色
◎本书揭示的并非一字不改的简单抄袭,而是道出一般人看不出的高明抄袭手段,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也示范了史料的运用,不可仅用一家之言,即使是当事人的日记,也会有模糊、删改、避而不谈、作偽的可能。欠缺前后脉络的掌握和多视角的比对,只会是史料的堆砌整理或断章取义,不具学术价值。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316-20230327FB
民进党「中国论述」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肯关著门讨论他们想像中的中国(包括中共)是什么样子,不肯花时间认真研究,导致很多基本常识都不具备,所以才会相信王立强、郭文贵这种大骗子,甚至连台派阵营里混入中共特务都浑然不觉。
20230318FB
《爸爸的开门声》
爸爸离开五年了,我一直很怀念他开门的声音。
开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门外插钥匙开门,那是小时候的记忆;另一种是从屋里转门锁开门,那是长大后的回忆。
小时候,爸爸有时候和家人住一起,有时候自己住在阳明山上。他很少交际应酬,所以住家里的时候,我一放学回家就能看见他,很少听见他晚归开门的声音。妈妈管教很严,我考试考不好,免不了要被「教训」一顿。爸爸如果在家,我就找他求助,藉此免掉「教训」环节。有时候倒霉,考不好的那天,他刚好住阳明山,我只能打电话到山上,要他赶快回家救人,不管再睏再累,他都一定会回来。我后来统计出来,从爸爸接完电话到换好衣服、打给阳明山计程车队叫车,加上车程,刚好一个小时。那一小时是我最煎熬的时光,我一边想尽办法拖时间不让妈妈看联络簿,一边祷告期待快点听见钥匙开门的声音。一旦听见了,我就飞奔到门口迎接爸爸,有时候拖延战术失败,等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已经被「教训」完,他就会安慰我、谴责妈妈(跟共产党的「谴责」一样无济于事)。我现在养的博美狗耳朵很灵,我站在门外钥匙一掏出来,她就跑到门口迎接,我每次看见,就想起我小时候的样子。
我读大二的时候,爸爸从阳明山搬回敦化南路的书房。我在门口按门铃,听著缓缓走来的脚步声和门锁转动的声音,感觉特别新鲜,等我要走了,他会目送我进了电梯才关门。只有一次,我很狼狈地被他轰出门。当时马英九刚开放陆客自由行,我有个北京的朋友要来台湾玩,我趁机邀她同住,她同意了。我当时没有经验,有天早上稍微亲热一下,就兴奋无比,觉得自己干了大事,兴冲冲跑来跟爸爸报告。他耐著性子听我讲完,只回了一句,「去你的!没出息!等你上完了再来跟我说!」接著把我轰出门,我听著他关门上锁的声音,灰头土脸地走掉了。当天晚上,我果然把事情办成了。直到今天,我一直很少批评马英九,就是因为他开放了自由行,让陆客不用集中住饭店,才帮我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
2017年夏天,爸爸从鬼门关前被抢救回来,出院后一直在仁爱路的家里休养。有天我陪他去荣总回诊,离开医院后,他说想来书房看一看,我帮他开门,推著轮椅带他在家里看了一遍,那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回到书房。2020年9月,我回到台湾,在书房里度过了十五天的隔离日子,后来决定继续住下来,重温和他相处的美好时光。我有时候回家,会在门口站上一阵子,想象他来开门的脚步声,还有门开了父子相拥的场景。我多希望能再听见一次他开门的声音,可惜再也听不到了。
20230327FB
早上看脸书好几个朋友分享这篇奇文,趁午休买了份报纸作纪念,看完有两点感想:
(1)国民党应该直接把九二共识定调为「暴赚人民币又拒绝统一」,反正共产党都不会理你,这样说还能骗到更多选票。既然要吹牛,不如就吹个大的。
(2)「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对侯友宜太难了,国民党应该为他量身打造「九二共识就是齁齁齁齁」这种论述。国民党说要创造模糊空间,「齁齁齁齁」就够模糊了呀!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406-20230425FB
20230406FB
《别把共产党对马英九的没原则当成包容和善意》
有些人认为马英九在对岸大谈中华民国,共产党却没有翻脸,足以证明共产党的「包容」和「善意」、代表「九二共识」还有生存空间。会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太不了解共产党了。
连战破冰,是因为总统选输;邱毅变统派,是因为立委落选;马英九访陆,是因为在台湾得不到掌声。共产党对此心知肚明,但还是无比欢迎国民党政治人物来访,因为这样才有源源不绝的业绩可做。
马英九此行给共产党带来的业绩,一方面是淡化「蔡英文访美」让共产党出的洋相,二方面是给灰头土脸的对台工作找台阶下。由于马英九的身分,只要他站在中国大陆土地上、哪怕漂浮在洞庭湖或长江上,亲口喊出「一中」两字,共产党的业绩就达标了。至于马英九爱怎么定义「一中」,共产党根本不在乎,只要在新闻处理和舆论管控上死守严防即可,例如马英九在湖南大学「两岸同属中华民国」的发言,全不见于官媒报导中。
共产党之所以要死守严防,完全是因为马英九曾给它们带来巨大灾难。马英九执政期间,共产党确实在意识形态上放松管制,推动「民国热」的流行。「民国热」就是缅怀1912年到1949年的美好年代,共产党以为这是两岸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可藉此拉进和台湾人的距离,结果不仅没「统战」到半个台湾人,「民国热」在中国大陆演变成一股庞大的反共浪潮——这些人不敢上街革命,整天躲在电脑后面吹捧马英九、怀念「蒋公」、崇拜「经国先生」、向往民国时期,以这类言辞来宣洩对中共统治的不满,给中共意识形态管控带来极大困扰,最终不分青红皂白紧缩言论、大兴文字狱至今。类似这样引火自焚的蠢事,共产党一直没少干过。
民进党搞不清楚状况,以为马英九不敢喊「中华民国」,所以大肆嘲讽,没想到马英九大谈特谈,共产党也不点名批判。民进党搞错重点,重点不是马英九敢不敢喊「中华民国」,而是要证明马英九喊了也没用,因为共产党绝无接受的可能。民进党应该利用马英九代表的「民国精神」,挑拨中国大陆部分百姓对现状不满的情绪,让共产党哑巴吃黄莲,甚至嘲讽共产党,今天换成任何一个大陆人公开喊「台湾大陆同属中华民国」,就是颠覆国家政权罪,共产党不抓马英九,证明中国大陆不是法治社会、还违反自己标榜的「一中原则」(既然两岸同属一中,台湾人在中国大陆犯法视同中国公民犯法)。
马英九自称可以破冰、对话、和解,其实他什么都做不了。以他的「民国史旅游行程」为例,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近代史学者就在「共写民国史」,但成果出来,根本和中共党史研究无异。共产党口口声声要交流,但核心原则(比如中华民国亡于1949年、若干中共党史事件的评价)绝无半寸让步空间。马英九既然觉得自己有办法对话,敢不敢公开要求共产党在民国史的论述上做出让步?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何谈交流和解?
光是在台北市的大安文山区,马英九连自己子弟兵的选举纷争都无法调解,却自告奋勇要带领两岸走向和解,马英九会不会天真过了头?
20230413FB
最近被抓的那位中共渗透台派阵营的卧底,现在肯定快哭死。他一定疯狂解释,在台湾发表那些抗中保台的言论,是得到上级准许的,为的是让台派人士卸下心防,才能深入敌营、好好当卧底。但现在审问他的单位才不鸟这些,过去这些得到允许发表的言论,全部变成他反共分裂国家的罪证。这个案例告诉大家,没事真的不要当特务,哪天任务失败被自己人整肃,都没人救你。
20230416FB
我国中的时候觉得王世坚很没水准,但到了今天,他是我最尊敬的朋友之一。
2004年立委选举,台北市分南北区、各选十席,王世坚和我爸都选南区(中山、大同、中正、万华、大安、文山)。我爸选前民调很高,后来惨遭蓝营选民弃保,开票时掉到第十三名。我守在电视机前面,坚信他会当选,果然排名一路往上,最后阶段惊险超车,变成第十名。我立刻拿出纸笔,计算每次更新时和第十一名的差距,随著差距慢慢拉开,我才放下心来。民进党的第一名,就是王世坚,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
在立法院三年,王世坚和我爸起过几次冲突。有一次我爸为了反军购喷催泪瓦斯,王世坚在台下大叫「你喷什么喷!」我爸回他「我就这样做,你有本事过来啊!」王世坚又大吼「现行犯,把他抓起来!」那晚新闻播个不停,我爸在家老神在在,但头痛的却是我,因为我知道明天又要被同学议论奚落——我的国中虽然是深蓝学校,但当年的国民党可是大力支持民进党军购,所以我现在每次看到国民党反军购都觉得好笑。
还有一次,王世坚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又跟我爸吵架、公开说「李敖死了」。我爸嘲笑他,就是因为民进党配票不当,第一名的王世坚拿了太多票,才让他挤下本来排第十的民进党候选人,让他吊车尾当选。王世坚听成说他「贿选」,气冲冲带著媒体到我爸研究室质问,又说「真的李敖死了」。我爸当时参选台北市长,马上说当选了请王世坚当殡仪馆馆长,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天天宣布别人死了,王世坚性性然离去。当时我不懂政治的奥妙,以为王世坚和我爸有深仇大恨,对他「没水准」的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
王世坚再一次和我爸有交集,就是2018年3月18日他过世那天。我在家看电视,听到王世坚受访表示他读李敖的书长大、李敖是他的偶像和启蒙者,又说「我在心里面帮你供了一个牌位」,内心真是百感交集。我爸把民进党骂的狗血淋头,但等他走了,诚心缅怀他的却是他过去的对手、发文纪念他的却是蔡英文和赖清德。对照共产党假惺惺发文悼念后继续查禁李敖著作,我逐渐领悟「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的奥妙。
2019年1月,我在台北市议会路过王世坚办公室,认识了他的办公室主任沈志霖。几小时后,沈志霖说王世坚要约我吃饭。过了几个月,王世坚又约我和彭文正吃饭,彭文正顺道邀我上节目。因为这样,那一整年我有很多上政论节目的机会、认识了不少朋友,这些都是王世坚间接促成的。2020年,我爷爷奶奶在阳明山公墓的骨灰坛被偷,柯文哲爱将、台北市政府殡葬处课长欧阳更生(刚被判刑一年半)居然私下联络窃贼违法补办程序,我立刻请王世坚出面制止,他马上答应。从他身上,我既看到他作为议员的认真和细腻,又看到他作为「老朋友」的重情重义。
相比王世坚对我的支持,有件事我对他一直感到很抱歉。王世坚和我的另一位好友林亮君都在同一选区,2022年市议员选举,王世坚选情稳定,林亮君却非常辛苦,虽然我个人影响力十分有限,但我还是得公开优先支持林亮君。我请沈志霖转告我的歉意,也取得他的谅解,但我心里一直过意不去。现在王世坚要选立委,我如论如何都要全心全意支持到底。
十九年前,王世坚是立委选举台北市南区民进党第一名。今年他又要挑战立委,我诚心祝福他能再度以民进党第一名的成绩当上立委。
20230420FB
富察被抓了,听到消息我很遗憾。他是我的朋友、还来过我家,我质疑他的身分,完全是礼尚往来。2021年底,我发现他2018年出版的一本书里,作者诽谤李敖「接受共产党统战」,富察却跟我说这叫「可受公评」、还叫我要有「肚量」接受,于是当天下午,我就按照他的标准,发文质疑他和中共的关系。富察看到文章后疯狂联络我、还找共同朋友打给我,我都不理——对于这种双标至极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同情归同情,但「可受公评」的事本来就该被好好探讨。这篇文章告诉大家,富察(本名李延贺)是中共派来台湾工作的党员,他这次被抓,不是因为作为知识份子被打压,而是因为作为党员在台湾工作失败而被整肃。以下分六个段落简单介绍此人:
【诡异的官司】
2019年中天新闻「如日中天」当下,各种红媒指控蜂拥而至,旺中也大动作提告反击,其中就包括《红色渗透》一书的作者何清涟、八旗出版社和引用媒体。富察亲口告诉我,他自己也被告、最后和解。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从旺中的行为模式来看,他们完全没有撤告的任何理由。我打电话问了旺中熟悉两岸事务的高层王OO和王XX,前者说不知此人,后者说听过这件官司,但不知下文。我请他打听一下,过两天他回电说法务告诉他,旺中确实因为《红色渗透》告了何清涟,还告了该书出版社和编辑,但没有告八旗文化和李延贺这个人,因为书不是他们出的。我直接纠正王XX,说书明明就是八旗出的,怎么可能有别家出?王XX说不是不是,就是不是八旗出的,整个告诉状都没有李延贺这个人。我听了一头雾水,更加觉得事情不单纯。
李延贺说他自己和何清涟被旺中告,之后双方和解,而旺中承认有这起官司,也承认告了何清涟、出版社和总编辑,但强调没告李延贺,一场官司,居然能发生这种「被告各表」、「总编辑各表」的情况,实在是诡异至极!到底是李延贺在说谎,还是旺中的法务在说谎?还是旺中的法务没说谎,是王XX在说谎?王XX还跟我说,2020大选之后,旺中觉得既然选举都结束了,有些官司能收就收。但这种解释,显然不合逻辑,因为旺中在反击红媒指控方面,非但不喜欢撤告,还越告越多。奇怪的是,直到现在,市面上贩售的《红色渗透》还是维持初版,表示2019年出版时指控旺中是红媒的章节,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删、也没有做任何更正。换句话说,旺中的撤告条件,居然没要求出版社更正,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更荒谬的是,很多被蔡衍明告的媒体人,指控中天是「红媒」的根据,几乎都是来自《红色渗透》这本书。蔡衍明放过作者和出版社、却对引用这本书的人穷追猛打,天底下竟然有这种怪事?富察到底是何许人也?
【富察是中共党员】
富察2011年接受《天下杂誌》采访时,清楚表示他是「四十一岁的共产党员」。如果从大学入党算起,富察到今天已经是三十年的中共党员。中共对党员有极为严格的规范,党员除了要缴交党费,还要定期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像富察这样能在海外长期定居的党员,必定经过党组织严格审批。他在海外的工作报告,只会写的更多;他每次回老家和党组织谈话,要汇报的东西只会更详细。换句话说,富察在台湾从事的一切活动,他的上级机关全部知情,绝对不会发生有些天真的台派人士说的「富察太小咖,所以共产党没注意到他」、「富察出版的书没进大陆,所以他没事」这种荒诞至极的剧本。
【富察出入境受到保护】
富察在2020年6月回了一趟上海,他在脸书写下「不得不来,一言难尽」八个字。富察跟我说,他在东北待了一个月,还去了一趟河南玩,他说他老家的人向他询问台湾的情况、在他面前骂蔡英文,他都不吭声。但富察没说的是,为什么他那次回去可以安然无事的回来。2020年1月,富察出版《人民解放军的真相:中共200万私军的威胁、腐败与野心》这本书,里面把解放军骂的狗血淋头。按照中共标准,这是死罪中的死罪。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也绝对知道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李延贺,更绝对知道,这个李延贺在2020年6月入境上海。换成一般中国公民,早被抓起来判刑了,富察之所以没事,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他的上级在保护他、担保他。
【富察通过中共政治审核】
富察200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叫齐森华。2019年9月,齐森华的门生们帮他出版了《齐森华教授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他过去的同事、学生们写的文章,其中就有富察写的王世贞及其反对者:关于晚明戏曲批评范式的建立一文(页223-234)。这种上海官方出版社的出版品,全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负责审稿,除了审书里的内容、更要连作者一起审(作者的政治审查包括作者有无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等等)。富察能通过政治审查,说明上海市委宣传部在查核李延贺的人事档案时,上面注记这个人没有问题——因为他的人事档案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富察在网路上被保护起来】
对喜欢翻墙来台湾看东看西的「小粉红」来说,当他们看到一个满口东北口音的大陆人在节目上夸夸其谈、发表与他们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内容,肯定要痛骂此人,在各大平台上转发评论、大肆挞伐。诡异的是,「富察延贺」和「李延贺」在中国大陆的网路世界,是一个几乎没有被讨论的人物,连骂都不能骂。会发生这种事,只有两个可能,一是这个人被彻底封杀、查无此人(就像抄袭狂刘仲敬),二是这个人被保护起来(比如中央领导和连战不让被骂)。由于李延贺可以回大陆,很显然他的情况属于后者——有关部门在保护他、不让他被讨论。
【结论】
富察是被中共派来台湾工作的党员,他在台湾的一言一行、出版这么多和中共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书,全都得到上级准许。他干了这么多「死罪中的死罪的勾当」还敢回去,并不是因为他有种,而是因为他知道他回去会没事、他的上级会保护他。富察的上级,必定是个很够分量的部门,才能帮他摆平国安、公安、宣传各大部门,还帮他摆平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连解放军都没办法对他下手。只是富察没想到的是,他这次回去,他的上级保不住他了。一个这么聪明的人竟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确实可惜。
20230421FB
有些人私下跟我讲,他们认为我对富察的「推论」很有道理,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他帮中共在台湾工作。我尊重这些人的看法,但我必须说,这些人对中共的了解不够全面,以至于他们无法理解,富察「身为中共党员在台湾长期出版反党言论却能通行无阻」这个客观事实,就是直接证据。我决定不厌其烦,分别阐述「身为中共党员」、「在台湾长期出版反党言论」、「却能通行无阻」这三件事实和其中的关联性。今天先讲第一件。
富察延贺(本名李延贺,以下简称富察)2011年接受《天下杂誌》采访,表示他是「四十一岁的共产党员」、「大学时,他功课优异,加入共产党」(连结见留言区)。由此推知,富察生于1970年。按照富察的一贯说法,他从小在潘阳长大,博士毕业后就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2009年来台湾定居。关于就学的具体细节,他从来不愿多谈。
我在潘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官网上找到了1990级(指的是入学年而非毕业年)「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名录」,上面有毕业生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其中就有「李延贺」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连结见留言区),证明这位李延贺,就是我们讨论的富察延贺。在中国大陆,有条件的人都会争取在大学阶段入党,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十八岁才能入党,二方面是大学阶段比工作后再申请入党容易得多。
大学毕业后,富察到辽寧大学中文系读硕士(见李延贺,《聊斋志异》中的「男性叙事视点」,《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2期,页136-138),接著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博士。2000年富察取得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明清江南的縉绅家乐。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富察在潘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入党,就会被编入文学院党支部,这种关系叫「党组织关系」,一直跟著党员的就学和工作单位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原单位党委要给他开介绍信,连同党员档案一起交给下一个单位,才能完成转移手续。所以当富察进入辽寧大学读硕士后,他的党组织关系就会转入辽寧大学中文系党支部;同理,到了博士阶段,他的党组织关系又会转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支部。博士毕业后找到工作,他的党组织关系接著转入工作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党支部。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国有企业,富察在里面当过哪些职位不重要,重要的是,富察身为中共党员,他就必须参加出版社党支部的大小会议、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在他工作期间,他的党组织关系就会一直留在出版社党支部里,当他2009年离开出版社到台湾定居后,他的党组织关系必定要转移到另一个单位去。我曾公开问过富察,到底他2009年后的党组织关系转到哪里去、要如何定期参加党支部活动,他一直不回答。
今天先写到这里。照片是潘阳师范大学官网上公布的毕业照,大家可以找找哪一个是富察(连结见留言区)。
20230422FB
人可以有价值判断上的差异,但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果连客观事实都不顾,还仗著自己的无知大发谬论,只会闹出层出不穷的笑话。
富察的重点,在于他「身为中共党员、在台湾长期出版反党言论、却能通行无阻」这个客观事实。
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党员可以爱去哪就去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共产党对党员的思想和生活有极为严格的规范,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
富察能被准许来台湾长期定居,必定经过极为严格的政治审查。富察在台湾的生活报告、思想汇报只会写的更多更详细。富察所在的党组织,对他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全部了如指掌、并且准许他这样做,这是他可以通行无阻的唯一解释。
有人推测富察家里有背景,所以共产党即便注意到他在台湾的言行,也对他再三容忍。我不知道这些人对共产党的想象从何而来,其实只要张开眼睛就能发现,越有背景的人越是担惊受怕。一个高官子女在国外留学,可以有经济上的问题,但绝对不能有思想上的问题,一旦被抓到,整个家族跟著倒霉。
像富察这样在台湾活蹦乱跳、几乎把共产党所有不可逾越的红线全都踩烂的人还能没事,当然不是因为他家有背景,而是因为他的上级党组织在保护他。
我诚心建议那些说「富察太小咖所以共产党之前才没注意到他」的人,你们应该马上组团去上海营救他。因为按照你们的逻辑,上海机场海关不会注意到你们是谁、国安单位不会知道你们在台湾怎么骂中共、不会掌握你们来干什么。你们找到关押富察的地点,骗一句「我们是中纪委派来带他回北京的」,看守他的人就会放人、顺便开车载你们到机场,你们再给富察一张假证件,海关就会放你们出境回台湾了。
共产党如果是你们想象中的这么愚蠢和后知后觉,你们还待在台湾声援干什么?
我写富察的真相,他的一些朋友无法接受,开始造谣攻击我。正常情况下,我根本懒得理会、连告都不想告,但富察的前同事说我是「找富察出书不成才翻脸」,因为攻击到我的人品,可能让跟我不熟的人觉得我是个「对朋友不忠不义的人」、影响我日后交友,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澄清一下。
从头到尾,就是富察主动联络我、有兴趣出版我写的书,但双方意见不合而作罢。我后来谈论富察和中共的关系,是因为他亲口告诉我,一个人跟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本来就可受公评。
2020年11月16日,我在脸书上刊登我的一本书(谈蒋介石研究)的出版介绍,请感兴趣的出版社与我联络。17日下午,富察主动私讯我,表明对出版这本书有兴趣、要约时间讨论。在那之前,我跟他连脸友都不是,只知道有这个人。25日下午,我去出版社跟他聊了两个小时,他一个同事也在座。我的书稿在我的笔记型电脑里面,我介绍完后,富察看都不看书稿内容,一直说建议怎样改书名、改内容,以迎合台湾主流反对蒋介石的观点,我当然不能接受。基于礼貌,还是跟他互相试探有无让步空间,之后才改聊别的话题。我的书稿连email给富察都没有,不知道王家轩哪隻眼睛看到富察在看我的书稿?
那次见面,我就知道富察有问题。我以前知道富察是东北人、也知道他出版了一大堆反共的书,但我以为他早已入籍台湾、他的家人全部移民出国,所以他才敢这么嚣张。富察主动跟我聊起他不久前回上海和东北的事,我听了非常诧异,直接问他「你为什么能回去?」他说「我只是个编辑」。我后来进一步追问,他一直闪躲,我就不问了。
后来,我们又见过三次面,第一次在我家,第二次在同庆楼吃饭(汪浩请客)。我约富察,是因为我对他的故事非常感兴趣。11月29日,他在我家待了两个小时,又主动聊起他回东北的事,我又忍不住问了他两遍「你为什么能回去?」,他一直重复「我只是个编辑」,我问他「你回去都没人找你喝茶吗?」他说没有,接著又扯开话题。我基于礼貌,就不再问下去,但从他的眼神看来,我知道他没说实话。
我第三次和富察见面,是2021年11月19日在台北地检署。不久之前,我发现富察2018年出版的一本书里,作者刘仲敬诽谤李敖「接受共产党的统战、配合他们的大外宣」,于是去派出所提告。开庭的时候,我发现被告只有富察一人,于是我马上跟检察官讲,我主要告的是刘仲敬。检察官说警察局送上来的资料就这么多,没查到刘仲敬入境的纪录,所以不能列被告。检察官又问富察有没有看过作者书稿内容、认不认同作者的看法,富察说,他看过并且觉得没有问题。开完庭后,富察又拉著我聊了十多分钟,告诉我「你爸是大人物,你得有肚量接受他被评论」、「一个人跟共产党的关系本来就可受公评」。我听了心里有数,当天下午,我就按照他的标准,在脸书上发文<李延贺,你到底是谁?>。文章发出来后,富察疯狂联络我,还找共同朋友打给我,我都不理。
后来,检察官作不起诉处分,理由是富察作为责任编辑有尽到查证责任。我声请再议,提出富察是中共党员的证据,主张富察既然是党员,他的查证渠道就必须是中国共产党,请检察官要他向党中央索取「李敖接受共产党的统战、配合他们的大外宣」的事证,否则就是查证不完善,检察官直接无视。
富察这么聪明的人,但凡他开庭时跟检察官说一句「我看过了,但作者文责自负」或是「我跟李戡道歉」,然后把那本书下架,这件事就结束了。但他既然坚持没错、还反过来教育我,我也吞不下这口气,只能有样学样,一有机会就公开质问富察和中共的关系。奇怪的是,如果富察觉得我讲的不对,他完全可以反驳,我到现在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这样做。
王家轩胡扯了半天,大概只有一句话是真的,就是富察曾经把我当朋友。至于他写富察「得知李戡翻脸不认人特别难过」,我真的觉得莫名其妙。富察跟我说,好几年前一个出版界的朋友约他和我爸见面,还是我爸请客,按照常理,富察和李敖那天开始就是朋友关系。如果富察觉得我质疑他和共产党的关系叫「翻脸」,那他出版刘仲敬那本书的时候,不就代表他跟他刚过世的朋友李敖翻脸?一个自己主动跟朋友翻脸的人,到底在难过什么?
我充分理解并尊重每个人对我父亲的指教,但对于造谣诽谤的言论,我绝不善罢甘休,是朋友也一样。我也曾把富察当朋友,每次跟他聊天,我就想起我东北和内蒙的朋友。奇怪的是,东北男人以豪爽著称,在这方面,富察一点也不像东北人。他明明知道他只要把书下架或改版,我就不会继续质疑他和共产党的关系,但他就是不做。我们的交情如果出问题,那也是他造成的。
我当然反对共产党抓富察,因为他为党做了这么多还受到如此对待,证明共产党毫无原则,对自己人都如此无情无义,何况对台湾?这才是台湾该谴责共产党的地方。
20230423FB
富察2019年3月出版《红色渗透》的作者何清涟发表文章,提到我写「诡异的官司」一事,说我写的和「事实出入太大」。坦白讲,她的文章我看了三遍,都没搞清楚她想表达什么。
1.何清涟说「富察本人没列为被告」,但她不知道,「没列为被告」跟「列为被告后再撤告」是两码子事。富察自己跟我说,他被告了之后又撤告,他也在汪浩的一篇脸书贴文底下留言,证明他确实被告过。何清涟连富察有没有被告都搞不清楚,可见她对这件官司的了解十分有限。
2.何清涟强调她过去已经写过很多文章批评旺中,2019年出版的《红色渗透》不过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增补而成,她不明白蔡衍明要告为什么不早告、非要这时候告。其实,蔡衍明开始对「红媒指控」提告,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版后在台湾蹿红、被敌对阵营用作攻击武器,给声势空前高涨的旺中造成杀伤力,所以才要这时候告。我不知道为什么能写出《红色渗透》的作者,却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理解不了。
3.何清涟说对方律师「要求富察提供我在台湾一个月的行程表,我才明白这是重点所在」、「旺中集团要求提供我的行程表当然不是他们集团有此需要」,何清涟想暗示的东西非常明显。可惜的是,但凡对法律稍有常识,就会知道对方要行程表,是为了确认富察帮何清涟在台湾安排这本书的演讲次数,以利后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4.何清涟说她回复富察「同意和解。拒绝此和解书。蔡衍明霸道惯了。台湾人惯的。」接著就没下文了。请问何清涟,接下来发生的事为什么不说呢?为什么你强硬拒绝对方的和解条件后,蔡衍明还是要撤告?按照旺中高层王XX对我的说法,是整件官司撤告,而不是只针对富察撤告。荒谬的是,直到现在《红色渗透》继续在市面上贩卖、骂旺中的部份一个字也没调整,请问熟悉官司经过的何清涟,最后的和解内容是什么?
5.希望何清涟女士日后写文章,应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不要避重就轻、更不要避谈富察「身为中共党员长期在台湾出版反党言论却能通行无阻」这个客观事实。
20230424FB
2014年的柯文哲,打败连胜文,让长年力捧连战的共产党没面子。
2019年的柯文哲,分散的是民进党票源,但就是不选总统,最后民进党大胜,让共产党没面子。
2023年的柯文哲,分散的是国民党票源,却坚持要选总统,拖累国民党选情,让共产党没面子。
共产党对台工作是很贱没错,但还不至于贱到跟你柯文哲谈。
20230425FB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发文,说卢沙野在电视上的发言是「个人观点表达」,此举严重违反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交工作的指示。
习总书记2018年6月22日和23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
由此可知,中国驻外大使的任何发言,都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无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
换句话说,卢沙野的言论就是代表中共中央的观点。
如果中共中央非要定调卢沙野的言论是「个人观点」,那就表示卢沙野严重违纪,必须立刻召他回国、以党纪惩处。如果不这样做,就代表习近平的讲话被无视、被拿来打自己脸。
卢沙雕,我看你考虑叛逃吧!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518FB
改编一句洗脑歌「挖啊挖」的歌词,「有什么样脑子的官员讲出什么样的话」。
一、这个官员居然要等到国台办发言人开记者会,才能判断富察被用什么罪名办。
二、这个官员天真的相信富察是因为「出版不容于中共史观的书籍」才被抓,照此道理,这个官员大概也认为薄熙来被查是因为贪污。
三、这个官员大概知道自己讲的话早晚要闹笑话,所以不敢具名。我真心奉劝民进党提升一下两岸事务官员的程度,不要搞的跟对岸一样。
傻逼马晓光,你有种开放提问有水准的问题,你要是敢让我问,我保证你只会「唉唉啊啊」、半个字都答不出来,比如:
一、请问发言人可否介绍李延贺身为中共党员、在台湾定居十四年期间的党组织关系?
二、请问发言人,李延贺既因「涉嫌从事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活动」遭立案调查,说明其上级党组织对党员思想生活监督严重失职,请问发言人,纪委和国家安全机关是否已针对李延贺之上级党组织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三、近年来涉及解放军负面评价的言论一律遭到严厉处分,比如近日一位脱口秀演员以「狗」调侃解放军就遭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请问发言人,李延贺2020年1月在台湾出版一本把解放军骂的狗血淋头的书,为何同年7月入境上海却未遭立案调查?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601FB
习近平在福建当官的时候,被一大堆支持台独却冒充统派的台商骗的团团转,还沾沾自喜认识很多台湾人、对台湾瞭若指掌,导致三十年后当总书记继续被骗。习近平跟「台独份子」吃饭已有近四十年的悠久历史,多一个赖清德可谓锦上添花、延续优良传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却蓄意阻挠习近平跟「台独份子」吃饭,中纪委该查。
至于侯友宜说赖清德想跟习近平吃饭是「肉麻当有趣」,要论肉麻程度,绝对比不上侯友宜去给许历农庆生的百分之一,更比不上新华社把扁系出身的侯友宜列入弔唁江泽民名单的千分之一。新华社除了肉麻噁心,更是犯贱至极。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
20230906F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欢迎博士后研究人员:李戡(Lee Kan)
职称:博士后研究
期间:2023/09/04 2025/06/30
研究主题:韩战期间的何世礼
学历: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博士
现任职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领域:冷战史、中共党史
自我介绍:
我的研究兴趣是冷战史和中共党史,博士论文探讨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在盟国佔领日本期间(1945-1952)的作用,另著有《向忠发与中国共产革命》一书(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
不自由的自由(wjm_tcy)制作!